-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 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2.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B.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C.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D.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徳观念。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C.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降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民的名义(节选) 周梅森 广播中一遍遍传来女播音员中英文抱歉的通知,机场上空有雷暴区,为了乘客安全,飞机暂时无法起飞。 侯亮平快步走出候机大厅,寻僻静处一个接一个拨打手机号码。侯亮平忽然发现,外面无风无雨,太平寂静,连穿梭送客的喧闹车声也消失了。雷暴在哪里?哪来的啥雷暴区?他跑出候机大厅的门,仰望夜空。空中虽说阴云密布、月暗星晦,但既看不见闪电,更听不到雷声,飞机不能起飞似乎成了一个谬误!身边恰巧有机场工作人员走过,侯亮平拦住他,提出了心中疑问。这位上了把年纪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瞅了他一眼,颇具哲理地说,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云层上面的世界你能看见吗?平静后面往往就藏着雷暴。 侯亮平望着老同志的背影发怔,仿佛听到某种隐喻,这一番话使他浮想联翩…… 已经落网的赵德汉的形象适时浮现在眼前,他禁不住又沉浸到了对赵德汉的回忆中。昨天晚上,当此人捧着大海碗吃炸酱面时,老旧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他代表命运来敲这位贪官的家门了。 赵德汉一脸憨厚相,乍看上去,不太像机关干部,倒像个刚下田回家的老农民。可这位农民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好,处变不惊。侯亮平一眼看透——这是长期以来大权在握造就的强势状态。当然,也许今天这个场面早在他的预想中,他有心理准备。只是侯亮平没料到,一个被实名举报受贿几千万元的部委项目处长,竟然会住在这鬼地方! 这是一套常见的机关房改房,七十平方米左右,老旧不堪。家具像是赵德汉结婚时置办的,土得掉渣,沙发的边角都磨破了。门口丢着几双破拖鞋,扔到街上都没人拾。卫生间的马桶在漏水,隔上三两秒钟“滴答”一声。厨房里的水龙头也在滴水,但这似乎不是漏水,而是刻意偷水。证据很明显,水龙头下的脸盆里积了半盆不要钱的清水。 侯亮平四处看着,摇头苦笑,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 像是为他的思路做注解,赵德汉咀嚼着自由时光里的最后一碗炸酱面,抱怨说:你们反贪总局抓贪官怎么抓到我这儿来了?哎,有几个贪官住这种地方?七层老楼,连个电梯都没有,要是贪官都这样子,老百姓得放鞭炮庆贺了!他的声音被面条堵在嗓子眼,有些呜呜噜噜的。 是,是,老赵,瞧你多简朴啊,一碗炸酱面就对付一顿晚饭。 赵德汉吃得有滋有味:农民的儿子嘛,好这一口。 侯亮平直咂嘴,声音响亮夸张:哎哟,老赵,你可是处长啊! 赵德汉自嘲:在咱北京,处长算啥?一块砖能砸倒一片处长! 侯亮平表示赞同:这倒也是!不过,那也得看是什么处。你老赵这个处的权力大呀!早就有人说了,给个部长都不换,是不是啊? 赵德汉很严肃:权力大小,还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权力大就一定腐败吗?我这儿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我劝你们别瞎耽误工夫了! 搜查一无所获。事实证明,的确是耽误工夫。侯亮平冲着赵德汉抱歉一笑:这么说还真搞错了?搞到咱廉政模范家来了?赵德汉挺有幽默感的,及时伸出一只肉滚滚的手告别:侯处长,那就再见吧。 侯亮平也很幽默,一把抓住了赵德汉的手:哎,赵处长,我既然来了还真舍不得和你马上就分手哩!咱们去下一个点吧!说罢,从赵家桌上杂物筐里准确地拿出一张白色门卡,插到了赵德汉的上衣口袋里。 赵德汉慌了,忙把门卡往外掏:这……这什么呀这是? 你帝京苑豪宅的门卡啊!请继续配合我们执行公务吧! 赵德汉的幽默感瞬间消失,一下子软软瘫坐到地上…… ……凌晨四点,广播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北京上空的雷暴区转移,飞机可以起飞了。侯亮平随着人群拥向登机口,终于松了一口气。 该过去的总要过去,该来的总归要来。北京的雷暴区转移了,只怕H省要电闪雷鸣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对于雷暴区的描写,既细致地表现了侯亮平对雷暴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又隐喻了反贪行动如同即将到来的雷暴,看似平静却势不可挡。 B.本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一个貌似憨厚老实、生活简朴,实则处变不惊、善于伪装的贪官形象。 C.“侯亮平四处看着,摇头苦笑,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这一段中,“摇头苦笑”体现了侯亮平对赵德汉的同情,“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说明侯亮平被赵德汉的简朴生活作风感动了。 D.在反腐倡廉的时代背景下,这篇小说契合了群众关注反腐的精神诉求,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5. 侯亮平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 这篇小说的结尾给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B.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 “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C.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新进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这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E.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败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仪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御马、御带、缣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 (节选自《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B.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C.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D.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 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将军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 D.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赏赐秦仪御马等物表明道武帝对秦仪的信任与器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仪英武过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常人难及。曾陪同道武帝到贺兰部,后又跟随道武帝击败各部立下战功。 B.秦仪不辱使命。秦仪被道武帝派去窥探慕容垂的虚实,面对慕容垂指责道武帝失礼的话语,秦仪不卑不亢,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 C.秦仪劳苦功高。征伐卫辰,秦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在河北督促屯田,大得民心。镇守中山时远近归附。又进军击破高车别部。 D.秦仪颇有声望。当时很有名气的侯岌、张衮、许谦认为秦仪谋略非凡,纷纷前来投奔。道武帝多次到秦仪家中去,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礼遇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14.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 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 (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的两句是“ 乌鸟私情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舌尖上的浪费出现回潮迹象,警示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一蹴而就,“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②清华大学校方不孚众望,给残疾考生魏祥回信,承诺学校会妥善安排、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他的自立精神也表示赞赏。 ③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二十多年探索“主体多元教育”新路,让师生全员参与其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实现了发展与创新。 ④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地质队招收的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之一。 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当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⑥今天,我们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媒体报道,我国电磁炮性能又提升了一步,能够轻松击穿10米厚的混凝土,并且射程高达250千米左右,末端速度超过了7马赫。 B.即将在今年10月试运行的蒙自天马路段有轨电车,是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项目的一部分,也是首个我省有轨电车项目。 C.一个孩子的成长,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与孩子接触最为密切的家庭教育,又更为重要。 D.很多人尝试用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方法减肥,即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对这样的体重控制方式,营养专家表示不敢随便苟同。 19.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糖画,顾名思义, ① ,它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绘制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所用材料是糖稀, ② ,所以画糖人的动作要快。这就要 求 ③ ,每笔之间不能间断,很多糖画的笔顺都是事先设计好,便于手艺人一气呵成。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初心”是什么?初心,指做某件事最初的心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 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纯洁、热烈、美好,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境中的责任与担当,洗尽铅华时的恪守与坚持;是孔子“局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自然也是我们年少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人生理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B 【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我们……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C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于文无据。D项,根据倒数第二段“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不包括“社会避讳”。 2.D 【解析】D项,偷换概念。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 3.C 【解析】C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答案】4. C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选项中C项,“侯亮平四处看着,摇头苦笑,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 “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是侯亮平对他的讽刺。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 5. ①刚正不阿。对贪官赵德汉豪不手软,为保持党的纯洁和维护法律尊严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掀起反贪风暴。 ②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不被赵德汉的假象所迷惑,敏锐地从杂物筐中发现了赵德汉的帝景苑豪宅。 ③幽默风趣。与赵德汉的对话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答出一点得1分,结合材料2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亮平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答题关键词“形象特点”,筛选关键情节,概括形成答案。由“对贪官赵德汉豪不手软,为保持党的纯洁和维护法律尊严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掀起反贪风暴”可以看出“刚正不阿”;“不被赵德汉的假象所迷惑,敏锐地从杂物筐中发现了赵德汉的帝景苑豪宅”可以看出“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与赵德汉的对话”可以看出“幽默风趣”。 6. ①从结构上来看,与开头两段构成照应,具有照应开头,收束上文的作用。 ②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腐败分子必将受到严惩、依法治腐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一主题。 ③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使小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第一句表面上写雷暴已经过去,实写贪官必将被查办;第二句表面上写北京雷暴转移到H省,实写反腐行动由北京转移到H省。 ④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有戛然而止,却意在言外的意味,暗示反腐的斗争永不停息,永远在路上。 (答出3点并且结合材料得满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的结尾给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答题关键词“赏析它的妙处”,答题应该结合小说主旨,联系人物、情节、表达效果答题。 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 D (解析:A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B“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C“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准确,扩大了范围。) 8. A E (解析:A“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E“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错,本文没有提到旅游业的次数增多等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9.(1)了解、把握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从三则材料中分别提取信息,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 (这是道武帝与秦仪的对话,事因是太武帝出生了。弄清情节,抓住两个”曰”即可断句。加上标点符号为: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11.C (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12.B (“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于文无据。) 13.(1)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 (评分标准:“壮”意动用法,认为……有气势;“戏”翻译为 开玩笑;“何”翻译为 怎能。 各1分,大意2分。) (2)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仪的功劳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 (评分标准:“寇”翻译为 侵略,进犯;“蹑”翻译为 悄悄地;“要”翻译为拦截。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秦仪,身高7尺5寸,身材很魁梧,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都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秦仪为九原公。跟从道武帝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 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垂,派秦仪前去察看有什么机会可乘。慕容垂便问秦仪,道武帝为什么自己不来?秦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我的祖先受晋朝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并无失礼文言文阅读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文章文言文阅读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秦仪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武帝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秦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慕容宝懦弱又没有威望,有计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是不给弱主当臣子的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这时才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后来改封秦仪为平原公。 道武帝征伐卫辰时,秦仪从别的地方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行宫。道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棝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仪的功劳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又跟从皇帝围困中山。当慕容德被打败以后,道武帝将普驎的妻子周氏赐给秦仪,连同他的僮仆财物等。不久又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晋封为卫王。中山平定后,又派秦仪讨发邺城,平定了邺城。道武帝将回代都时,设置中山行台,命令秦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秦仪以丞相的身份入朝辅政,又跟从征讨高车。秦仪另从西北进军打败高车别部。又跟从讨伐姚平,有功劳,皇帝赐给他绢布、丝绵、牛、马、羊等。 秦仪臂力过人,能拉开近十石的强弓;陈留公虔用的槊特别大,人们都感到惊奇。所以当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王的槊。”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秦仪入宫,问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秦仪说:“奇怪是有的,害怕却一点也没有。”道武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了,并赏赐给他御马、御带和缣锦等物。 起先,上谷人侯岌、张兖,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有名气的人,初来从军时,听说秦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秦仪。秦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应该跟随他。”道武帝因为秦仪很有才干和声望,待他特别优厚,多次到他家去,像对家人一样礼待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答案:A B。(解析 A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律诗是近体诗。 B项,应该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答案: 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 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 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呼应尾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 (每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3)愿乞终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①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②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句中应改为“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的意思。③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④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⑤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句中该成语与后面的“责任”暗含重复,可将“责无旁贷”改为“义不容辞”,或将“责任”改为“义务”。⑥用尽心机:用尽了心思。多含贬义。句中可改为“呕心沥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18.C 解析:A 项“高达”和“左右”语意矛盾;B 项语序不当,“首个”放在“有轨电车”之前;D 项语意重赘,“苟”有随便之意,去掉“随便”。 19. A 解析:B应是侄子写给长辈。C鸣谢是公开感谢,比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D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 20.(6 分)示例: ①就是用糖做成的画/就是用糖作画 ②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 ③做糖画最好是连笔(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符合文意,推理合乎逻辑即可。对一句给3分,对两句给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初心”,然后具体的解释“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是“为政之道”,“为官箴言”,“豪情壮志”,“宏大理想”,“人生理想”,可围绕这些进行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初心”立意行文即可。 范文: 勿忘初心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题记 生活中的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都要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闲自在,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 勿忘初心,即使失败。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了项羽,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失去了江山那又如何?大不了重头再来,何必为了这一次的失败而否定了全部,甚至到死的地步。当年不也是一点一点把江山打下来的?大不了带领着一些英雄好汉再把失去的江山重新夺取回来。失败又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他能够自刎乌江,在我看来就是害怕失败,就是没脸见当年的百姓,就是忘记了他做事情的初心。 项羽的失败,表明了他忘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他想到的只是爬上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但他却遗失了最重要的一点,退回内心、平静修行。 勿忘初心,即使富贵。天下不论是多么富贵的人再向上数三代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富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曾经是个乞丐,有时甚至连一碗饭都吃不上。他当上皇帝以后,极力为百姓谋福利。因为他知道百姓生活的好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国家就更不可能繁荣昌盛。因为他曾经贫穷过,所以现在富贵的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的初心。 朱元璋的成功,表明了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在他爬上更高的山,走出更远的路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 勿忘初心,即使残疾。史铁生的事例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即使他残疾了,但他仍然可以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所以即使残疾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时刻都没有忘记那个风景。 最初的那个梦想一定会实现。只要不忘自己内心的风景,不忘初心。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