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复习题试卷五实验与科学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复习题试卷五实验与科学探索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阶段测试卷五(实验与科学探究)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 A. 水槽、烧杯、试管 B. 量筒、蒸发皿、集气瓶 C. 烧杯、试管、燃烧匙 D. 表面皿、集气瓶、烧瓶 C 2.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 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 数为29 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为11 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 18 mL B. 大于18 mL C. 小于18 mL D. 无法判断 B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四位同学的操 作中正确的是( )D 4.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 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B 5. 图S5-1是教材中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 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 实验1 C. 实验1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要高 D. 可燃物燃烧需要 达到着火点 B 6. 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Na2SO4、CuSO4、CaCO3 B. AgCl、BaSO4、CuSO4 C. NaCl、CaCl2、NaOH D. BaCl2、KNO3、CaCO3 A 7. 物质的变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反 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下列做法是为了 控制化学反应变慢的是( ) A. 用较浓的食醋除水垢 B. 某些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 C. 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D. 煤燃烧时向煤炉中不断地鼓入空气 B 8. 下列课外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 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 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A 9. 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 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 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 ) A. H2、CO、CO2 B. N2、O2、CO2 C. H2、CH4、CO D. H2、CH4、CO2 C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 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C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和操作 A Fe(Mg) 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点燃 C Al(NO3)3溶液(AgNO3) 过量铝粉,过滤 D KNO3(NaCl) 蒸发结晶 11. 某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 合理的是( ) A. 用50 mL量筒量取5.28 mL的稀硫酸 B. 用托盘天平称取6.7 g氧化铜粉末 C. 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5 D. 所配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 B 12.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 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 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 过滤 B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 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 应后过滤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 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盛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的洗气瓶 13. 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进行 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际问题, 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 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 称为“高效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 骤)的是( )C 选项 主要成分 所含的杂质 “高效试剂” A HNO3 H2SO4 Ba(NO3)2 B NaOH Ca(OH)2 Na2CO3 C CuO Fe HCl D MgCl2 MgSO4 BaCl2 14.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 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探究氧气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C.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D 15. 若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造成 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观察KCl溶液的颜色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 置,溶液黄色消失 C.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 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 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6. (7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 究的基础和保证。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试管破裂 防止腐蚀标签 (3)如图S5-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 __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排空 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_____端通入。 ②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那么水应 从_______端通入。 ③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 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 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 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A B A A 气泡产生的速度 17. (7分)人类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 分密切。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是因为铝 合金具有________、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 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 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 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强度高 ③ Zn+H2SO4==ZnSO4+H2↑ (3)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 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 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 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金属M不可能是 ________(填名称);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 是__________(填符号)。 铁 硝酸根离子 Ag、Cu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做 制取气体的实验。如图S5-4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 用装置: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 (2)实验室常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则 他选择B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若要制得干燥的CO2,还应该将气 体通入______(填装置编号)装置。 (4)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操作和现象 记录如下。已知NaOH溶液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H2O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2H2O2===2H2O+O2↑MnO2 可以控制 反应的速率 F 根据上述实验,请归纳NH3的性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氨气易溶于水 实验一 实验二 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显著 变瘪 ②③试纸无变化,①④试纸 先后变蓝色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19. (12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 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图 S5-5),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 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 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 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 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产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 有____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白色沉淀 除去碳酸钠,防止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 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S5-6所示,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__________(填 符号)。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立即盖上瓶盖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OH- ==H2O) Na+、Cl-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 (10分)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 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 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制备流程如图S5-7所示: (1)反应Ⅰ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中将 锌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 型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 快反应,使反应更充分 化合反应 ZnS2O4+2NaOH===Zn(OH)2↓+Na2S2O4 过滤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 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锌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氧化物,写 出氢氧化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6)198 g 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______g。 调节溶液为碱性,使 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 NaCl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 析出,提高产率 Zn(OH)2==ZnO+H2O△ 130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 (11分)有一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固 体试剂,为确定其变质情况,对该试剂进行如下定 量测定:称取25.2 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 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分步滴加一定浓度盐酸 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入盐酸的总 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产生气体的质 量/g 0 2.2 4.4 6.6 m 8.8 (1)m的值为________。加入120 g盐酸并充分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样品中变质产物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8.8 NaCl和HCl (2)解:设样品中变质产物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8.8 g x=21.2 g 答:样品中变质产物碳酸钠的质量为21.2 g。 (3)请在图S5-8中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 质量的曲线图。 (4)该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 0.1%)。 如答图S5-1所示。 45.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