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 地理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 ‎④温带荒漠带 ‎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2. 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 垂直地带性——气候 B. 纬度地带性——热量 C. 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 经度地带性——水分 ‎【答案】1. C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沿途经历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因而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和草原带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题详解】‎ 这种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分异规律类似与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即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也可以说是沿着纬线方向更替,沿着经线方向延伸,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和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名句。‎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 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反映了( )‎ A. 夏季风水汽含量不足 B. 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3. A 4.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五原位于西安的北面,故两地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南北方向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了自然景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本题选择A。‎ ‎4题详解】‎ 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由于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夏季风。夏季风是东南、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从海洋吹过来的夏季风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这句诗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故本题选择B。‎ 图示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图中的( )‎ A. ①强②弱 B. ①强③弱 C. ③强④强 D. ②弱④弱 ‎6. 影响该地区气候的风带或气压带是( )‎ A. 副热带高压带 B. 赤道低压带 C. 西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由于白天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致,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影响其形成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A。‎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回答问题。‎ ‎7. 图示状态下,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有关三地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水库气压最低 B. 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 水库气温最低 D. 裸地气温高于林地 ‎8. 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由水库流向裸地 B. 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C. 由水库流向林地 D. 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低,向上凸,说明气压高。据图可知水库气压最低,A对;林地气压低于裸地,B错;水库气压最低,说明气温最高,C错;裸地气温低于林地,D错。‎ ‎【8题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由高压流向低压。故气流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上图所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B. 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降水一定增加 C. 库区上游河流径流量减小 D. 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0. 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 陆上小循环 B. 海陆间大循环 C. 水库 D. 跨流域调水 ‎【答案】9. D 10.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9题详解】‎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使下游地区径流量变化幅度变小,D对;库区地表水增多,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水位,A错;水比热容较大,冬季水面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容易产生降水,但降水不是一定就增加,过于绝对,B错;修建水库对库区上游河流径流量没有影响,C错。故本题选择D。‎ ‎【10题详解】‎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在F处建立海水淡化厂,加剧了水汽的蒸发,使输送到陆地的水汽增多,水汽输送至陆地,参与了海陆间的大循环,B正确。海水淡化厂排除了陆上小循环;水库、跨流域调水不符合水循环的过程。排除A、C和D。故本题选择B。‎ ‎11.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大。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水污染前兆,说明环境恶化,不能体现平衡性。‎ ‎【详解】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D对。没有产出,不能体现生产性,A错。出现水污染前兆,说明环境恶化,不能体现平衡性,B错。差异性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的不同,C错。‎ 下图为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蒸腾量增加 B. 降水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13. 若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Ⅰ、Ⅲ、Ⅱ D. Ⅲ、Ⅱ、Ⅰ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故选C项。‎ ‎【13题详解】‎ 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Ⅰ对应曲线③,阶段Ⅱ对应曲线②,阶段Ⅲ对应曲线①。D选项正确。‎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 平坦的高原面 B. 凉爽的高山地区 C. 宽阔的平原地区 D.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15.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与水源 B. 植被与土壤 C. 纬度与日照 D. 民族与宗教 ‎【答案】14. D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镇的区位条件。‎ ‎【14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热量丰富,D正确。西藏的高原、高山地区不太适合人类居住,西藏地区没有宽阔的平原。排除A、B和C,故本题选择D。‎ ‎【15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A对。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所以植被与土壤还是受到地形制约,B错;青藏高原因为地势较高,区域内晴天多,日照充足,所以纬度和日照不是其城镇分布主要制约因素,C错。民族宗教不是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D错。故本题选择A。‎ 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所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认为,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70年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库克船长350年发现澳洲与南极洲。下图是他根据史料绘制的洪保将军(郑和属下)船队的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船队出使南亚各国的最佳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7. 关于洪保船队的见闻和经历,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航段:正值旱季,阳光直射 B. ②航段:夜空中北极星指引航向 C. ③航段:沿岸荒漠广阔无垠 D. ④航段:沿途物质补给非常困难 ‎【答案】16. D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在古代就是要顺风航行。出使南亚各国是向西航行,冬季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吹动洋流向西流动,所以冬季是最佳出使季节。D对。春季、秋季风力不稳定,A、C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吹动海水向东流,出使船只是逆水, B错。‎ ‎【17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①航段要顺水顺风造船,正值旱季,北半球是冬季,没有阳光直射,A错。②航段,位于南半球,夜空中看不到北极星,B错。③航段,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湿润,没有荒漠景观,C错。④航段,沿途基本上没有陆地,物质补给非常困难,D对。‎ 考点:季风环流,洋流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 海水堆积 B. 流水堆积 C. 冰川堆积 D. 风力堆积 ‎19. 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 3月~7月 B. 6月~10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4月 ‎【答案】18. B 19. D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气候类型特点。‎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江心沙洲形成于恒河下游入海口某地,河流入海口江心沙洲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入海口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故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本题选择B。‎ ‎【19题详解】‎ 题意可知,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播种面积最大应该是江心洲面积最大的时候,即河流水位最低的时段,所以只要考虑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时间(11月~次年4月)即可,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新村镇建设选址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是因为( )‎ A. 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 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 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 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21. ②、③两村镇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个规划方案中,从交通安全、建设成本及施工难度方面比较,最利于建设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村镇选址除了考虑地形、交通、水源邓芳变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外,还要特别注意居住的安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位于河谷的底部,容易遭受到水灾影响,故答案选D。‎ ‎【2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在四中方案中,虽然甲方案的公路路程最长,但基本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起伏较小;从交通安全、建设成本以及施工难度方面比较,比其他三种方案更具有建设优势。故答案选A。‎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22. 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③④⑦‎ ‎23. 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A. ⑤⑥ B. ②⑥‎ C. ①⑤ D. ③④‎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寒流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得知指向,符合的是①③④⑦。故本题选择D。‎ ‎【23题详解】‎ 太平洋上有两个重要渔场,一个是由沿岸上升流形成的秘鲁渔场,还有一个是受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分别代表区域是图中的①⑤。故本题选择C。‎ 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图中带箭头的线路所示,探险队途经乙地到达好望角。其中非洲大陆某地年降水特征如右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若某船只逆着航海家迪亚士的航行线路,由好望角往北行至欧洲,则船只( )‎ A. 一直顺水 B. 先顺水后逆水 C. 一直逆水 D. 先逆水后顺水 ‎25. 多肉植物即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的植物。它们在旱季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据此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丙地所呈现的自然带分布在赤道附近,此现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经度地带性 B. 纬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7. 下列植物生长在上图“某地气候分布区”的是( )‎ A. 椰子 B. 苹果 C. 无花果 D. 火龙果 ‎【答案】24. B 25. B 26. D 27. C ‎【解析】‎ ‎【24题详解】‎ 某船只逆着航海家迪亚士的航行线路,由好望角往北行至欧洲。那么首先在本格拉寒流的影响下,顺风顺水;后在几内亚湾暖流和加纳利寒流的影响下,逆风逆水。故本题选择B。‎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所以其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地区。读图可知,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甲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故选B。‎ ‎【26题详解】‎ 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是所呈现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所以是受到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非地带性差异是某些地区因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往往表现出低地带性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叫做非地带性因素。故本题选择D。‎ ‎【27题详解】‎ 读非洲大陆某地年降水特征图可知,该地降水存在明显时间分布差异,且通过年降水总量计算得知,该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无花果可以在其气候中生长。椰子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物,苹果是暖温带水果,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水果,皆不是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典型植物。故本题选择C。‎ 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日本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强烈喷发,浓烟滚滚,伴随电闪雷鸣。以下左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9. 形成丁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 A. 上升冷却凝结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答案】28. A 29.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地质循环图表的联系图的判读,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正确作答。‎ ‎【28题详解】‎ 樱岛火山喷发的物质为来自软流层的岩浆,对应右图可知,甲为软流层物质喷发冷凝形成的,故选A。‎ ‎【29题详解】‎ 读右图判断,丁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 图甲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乙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问题。‎ ‎30. 图甲中,甲处的洋流与图乙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性质和流向都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1. 甲处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 促进沿岸地区非地带性植被的形成 C. 使沿岸大气相对下沉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那么①处等温线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经过,A错;②处等温线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经过,B错;③处等温线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经过,C错;④处等温线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经过,故正确。故本题选择D。‎ ‎【31题详解】‎ 图甲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处洋流是马达加斯加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再加上东部地处山地的迎风坡,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覆盖热带雨林植被,是一种非地带性分异类型植被分布,B对。途经海轮不知道航行方向,所以不好判断是顺风顺水情况,A错;暖流从海洋上来,使沿岸大气抬升,带来降水,C错;洋流因为增加了海水流动也扩大了污染,D错。故本题选择B。‎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 据此回答以下题目。‎ ‎32. 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 A.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B.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C. 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D. 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33.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退耕还林还草 D. 推广可再生能源 ‎【答案】32. C 3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2题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也是因温度变暖引起的,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C对;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与温度变化无关,A错;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层温度上升,厚度减小,D错;巴西地处热带,温度高,所以将房屋建在海拔高、气候凉爽的巴西高原上,B错。故选C。‎ ‎【33题详解】‎ 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完全禁止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固碳技术、大力植树造林等措施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进而抑制全球变暖。故选B。‎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35.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4. B 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图中甲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且出生率较低,没有对应阶段;乙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的是②,B正确;丙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的是④;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应的是①。‎ ‎【35题详解】‎ 丙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是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型,形成原因有: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形成原因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图中曲线①出生率;曲线②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 A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堡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计30分)‎ ‎36.图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某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解答问题。‎ ‎(1)此时,P地正被___________(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状况以___________为主。请写出所标示的六个省会城市按照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月份为_____月左右,图中②地风向为______________。风能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循环再生的清洁能源,全球风电开发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在此季节,图中城市所在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且可大规模开发的是 _________(任填一个)。‎ ‎(3)根据锋面符号推断,若图中锋面N快速移向乌鲁木齐,未来48小时内、锋面过境时乌鲁木齐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 ‎【答案】 (1). 高 (2). 晴朗干燥 (3). 太原 > 乌鲁木齐 > 沈阳 > 广州 > 海口 (4). 1 (5). 西北风或偏北风 (6). 乌鲁木齐 (7). (冷锋过境)天气转阴,气温下降,常出现降水(降雨/降雪),伴随降温等现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天气的知识。‎ ‎【详解】(1)通过读我国及周边地区某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得知,P地气压大于1035百帕,为图中一个高压中心;受高压控制形成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读图得知太原的气压(1030百帕和1035百帕之间)> 乌鲁木齐(1030百帕等压线上)> 沈阳 )(1025百帕和1030百帕之间)> 广州(1025百帕等压线上) > 海口(1020百帕和1025百帕之间)。‎ ‎(2)亚洲大陆被蒙古-西比利亚高压控制,为冬季1 月份;②地为气旋,风从四周吹向中心,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往右偏,故为西北风或偏北风,乌鲁木齐接近高压中心,受高压影响明显,风力较大,可以作为风能开发对象。 ‎ ‎(3)读图,根据锋面符号推断可知,N为冷锋。冷锋过境的天气特征:天气转阴,气温下降,常出现降水(降雨/降雪),伴随降温等现象。‎ ‎37.读“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图”及“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早进入2019年元旦的是_______。‎ ‎(2)请从板块的角度说明勃朗峰所在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 ‎(3)图中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在西欧地区分布范围较广且往北延伸至极圈附近,促使其往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图示山地从山麓到山顶出现植被的垂直递变,且顶部出现积雪冰川带。读图,描述图中雪线在不同坡向上分布高度的差异,结合水热条件分析原因。‎ ‎【答案】(1)④‎ ‎(2)阿尔卑斯山脉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或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沿岸流经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4)差异:雪线在山地南坡海拔较高,北坡分布海拔较低 ‎ 原因:该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向阳坡,气温较高;海洋暖湿气流从北面吹来,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冰雪覆盖面积小,因此雪线分布海拔较高。‎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东部的地区先越过24时经线而进入新的一天,故最早进入2019年元旦的是④地。‎ ‎(2)根据板块位置图分析,勃朗峰所在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由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 ‎(3)根据图中②地的位置和气候统计图分析,该地位于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 ‎(4)通过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得知,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原因可以从地形(迎风坡,阳坡)影响水热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向阳坡,气温较高;海洋暖湿气流从北面吹来,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冰雪覆盖面积小,因此雪线分布海拔较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