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意思是: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是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描写过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就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的别名是鶤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1. 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视为不祥之兆,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 《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 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的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鶤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听到鸡叫就舞剑健身”说法于文无据;C项,因果不当,原文倒数第二段为“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根据原文第五段为“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可知,“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鸡;“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可知,“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 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就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 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和老李头卖菜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C.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 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5. 小说突出了菜大爷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①勤劳实在。退休后还自己种菜卖,自娱自乐。②乐于助人。送老李头上医院,帮老李头卖菜。③重视清名。不愿辜负邻里信任,一次失信就离开小城。 ‎ ‎6. ①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②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情感表达(主题)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④艺术效果上:其设悬念,引发读者思考。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引人深思。‎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问的是“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本题 A项,“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错误,这不是倒叙,应是插叙手法。‎ B项,“老李头卖菜弄虚作假欺骗顾客”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老李头卖的就是无机肥料种植的菜,他并没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谈不上“欺骗顾客”。‎ D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和侧面描写。根据文本“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可见其他勤劳能干;文本“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以及“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表明菜大爷乐于助人;根据文本“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就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可知帮李老头卖菜后,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说明他重视清名。‎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菜大爷搬走”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写菜大爷帮李大爷卖菜,还没等菜大爷说菜的来历,这些菜就被人们抢光了,这说明人们对菜大爷的信任,而菜大爷“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此时的菜大爷内心是愧疚的,故后文搬走也就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变化上来看,菜大爷搬走后,老李头对“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产生疑惑,而且想了好久好久仍没有想明白,老李头认为菜大爷生意非常好,按照常理不会突然搬走,作者借助老李头的疑惑,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艺术效果的角度作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年初,重庆沙坪坝的罗先生接触到一个叫“早起挑战团”的微信公众号,“挑战”的规则是:每个加入者至少投入10元作为保证金,每天早上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手机打卡签到,没有签到的人会被扣掉保证金,分给坚持早起签到的人。‎ 从春天到夏天,陆续有用户发现受骗,报警求助。有受害者将这款应用的界面截图上传到网络投诉平台,可以看到用户投入的保证金实时总额最高超过400万元。嫌疑人告诉警方,这个数字是真实产生,而每天没有按时签到需要被扣罚的保证金额度,在后台有一真一假两个数字,客户端的界面上只能看到修改过的数字。例如6月2日实际扣掉了31600元,但只公布和发放5600多元,其余的近26000元,都成为嫌疑人的收入。‎ 沙坪坝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二大队队长杨兵介绍说:“嫌疑人普遍学历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在做这个事情之前都咨询了律师的。律师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去修改这个数据,就不违法。但是所有人都去修改了数据,因为通过修改数据赚这个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个月时间,几百万元就到手了。”‎ ‎(摘编自2018-12-17中国之声 央广记者:白杰戈)‎ 材料二 ‎(图表数据来自猎网平台)‎ 材料三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利用购买来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大部分人一开始会对陌生电话或者微信消息保持警惕,但是当对方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甚至股票账户等具体信息时,骗局就可能由此展开。‎ 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周平锋介绍:“一线冒充被害人当地的公安机关,声称接到上海公安局的协查指令,说被害人在上海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涉及贪污洗钱案件,而且这个账户上有非法的资金进入,需要被害人配合,不洗脱嫌疑的话被害人就也是嫌疑人。”‎ ‎“二线是冒充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个专案组的民警,以调查案件给被害人洗脱嫌疑为名,套取被害人家庭情况、职业信息,最关键的是套取银行账户情况和余额。‎ ‎“倘若二线诈骗人员没能让受害人完全信服,这时冒充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三线话务员就会登场,“检查官”会让被害人登陆一个网址,显示的是仿冒程度较高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然后让被害人在里面看到有自己的通缉令,有账户冻结的手续,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让被害人配合操作,把网银盾插到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等,最终被操纵。”‎ ‎(摘编自社会万象央广网2018-12-08)‎ 材料四 ‎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公民信息安全增添一重要法律保障。同一年,工信部发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9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但电信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互联网刷单类诈骗、网购退款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新骗局表现突出。公安机关将不断开拓境外战场,坚持重点类案集中攻坚,持续推动重点地区打击整治,联动相关部门提高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 ‎(摘编自2018-08-05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白阳)‎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早起挑战团”的游戏规则是加入者每天早上用手机打卡签到,签到者将瓜分未签到者按要求投入的保证金。‎ B. 嫌疑人通过修改数据,使签到者分得保证金总额远低于未签到者实际扣除的保证金数额,从而实施诈骗。‎ C. 从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涉案总金额来看,虚假中奖所占比例较小,可见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 D. 作为新型诈骗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其犯罪分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依托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实施诈骗,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罪分子一旦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在实施网络诈骗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B. 不管犯罪分子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诈骗,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 C. 网络诈骗虽然花样繁多,也有漏洞,只有摆正心态冷静面对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 D. 网络诈骗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打击下将得到遏制并最终消灭。‎ ‎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整治网络诈骗。‎ ‎【答案】7. B 8. D ‎ ‎9. ①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制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 ‎ ②整治网络环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防范措施。③协同治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项,原文是“每天早上指定时间内”,并非“每天早上”。C项,应是保证金所占比例最小,“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D项,“并最终消灭”推断过于绝对。故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整治网络诈骗”,解答时,就要从每一则材料中筛选出与此相关的信息,并分析概括,题干阅读材料,本题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材料四“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公民信息安全增添一重要法律保障”,即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工信部发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9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即整治网络环境,加强法律保护,惩治诈骗行为。“一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公安机关将不断开拓境外战场,坚持重点类案集中攻坚,持续推动重点地区打击整治,联动相关部门提高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即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 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 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株,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在,也称行在所。原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指代宗巡行所到之地。‎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典礼、科举、官员任免、学校等。‎ 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处理政事。此处指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在河南为官,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 裴谞务实爱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 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 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我)本以为陛下顾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却竟然拿营利多少询问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尚父”“上”是名词(人名),作后句的“贵盛”“即位”的主语,应该在“尚父”和“上”的前面断开;“不恃权”是“明”的宾语,不要断开;“上以尽事君之道”和“下以安大臣”结构形式一致,应该在“下”前面断开。故选B。‎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项,“礼部负责祭典礼、科举、官员任免、学校等”表述错误,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 D项,“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表述错误,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诚:本来。谓:认为。元元:百姓,乃:竟然。责臣以利:状语后置,拿营利多少询问我。‎ ‎【点睛】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举止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他,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③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 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 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D. 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惜别之情。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第二句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忘身”“报国”两句体现出来赞叹之意。③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尾联表示不能像书生一样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当弃文就武,有一番作为。‎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 C项,“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表述错误,“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句表现了作者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因而这两句诗不能作牢骚语看待,更不能解读为“凄楚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根据标题明确诗歌的题材,确定情感的方向,再根据诗中的意象、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从诗歌标题来看,“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故应考虑分别之时的不舍;从诗歌内容来看,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写友人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友人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回顾近期所学古诗,完成各题。‎ ‎1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滟滟随波千万里:水波动荡闪光的样子 随意春芳歇:任凭 B. 水澹澹兮生烟:水流动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忽然 C. 呼儿将出换美酒:拿 大漠穷秋塞草腓:肥沃 D.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吴楚东南坼:裂 ‎17. 下列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李白此处借用曹丕的典故,劝朋友学习其宴客时的热情豪放,不必顾虑酒资,应尽情饮酒欢乐。‎ B.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句中“但见”一语,表明只有群殴时至,客人不来,略有失望之意。为下文客人的突然到访埋下伏笔。‎ C.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由老病交加、漂泊孤苦的小我之痛转向抒写国家动荡的忧国之悲,终于忍不住涕泗滂沱,悲不自胜,读来令人动容。‎ D.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驰骋想象,创造了一个奇异瑰丽的神仙世界。李白受道教影响颇深,把神仙世界当成自由世界来追求。‎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联系所学课文,把句子回归到原文语境,结合上下文文意合理判断。本题 C项,“大漠穷秋塞草腓”中“腓:肥沃”解释错误,环境是“大漠”,时节是“秋天”,在这句话中“腓”应该解释为“枯萎”。‎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联系原诗,从内容、手法、情感等多角度综合分析。本题 A项,“‘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李白此处借用曹丕的典故”,表述错误,这句诗中“陈王”是“曹植”而不是“曹丕”。‎ 故选A。‎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分别从游子、思妇角度写相思之情的两个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把自然的纯净和人的淳朴巧妙结合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写仙人从天而降,驾风自由而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中李白以夸张和比喻手法极言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歌行》中以战士和将军进行对比,表达对将军贪图享乐的批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客至》中杜甫因家贫无法好好招待朋友,心怀歉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谁家今夜扁舟子 (2). 何处相思明月楼 (3). 竹喧归浣女 (4). 莲动下渔舟 (5). 霓为衣兮风为马 (6).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7).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8). 朝如青丝暮成雪 (9). 战士军前半死生 (10). 美人帐下犹歌舞 (11). 盘飧市远无兼味 (12). 樽酒家贫只旧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以下易错字形:(1)扁舟 (2)喧、浣 (3)霓(4)明镜、暮(5)帐 (6)盘飧、樽、醅。‎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答案】19. A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此处应填评价性的成语,应选“行云流水”。第二处,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不用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语境中是字帖中字没有做作之态,应选“信手拈来”。第三处,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用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中说整幅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选用“浑然天成”。第四处,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语境中说《兰亭集序》全篇内容的特点,应选“悠然自得”。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结合语境,从逻辑关系上看,括号中的内容与上文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示因果,排除AB;再从上下文逻辑照应看,上文说“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下文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可见应先说“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D。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通读划线句子和上下文,首先划线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有指代词指代上文的“情感抒发”,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横线所在的前句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说的是内容,后文应该紧接 “内容中鲜明可感”,排除B。故选D。‎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小裂纹。在力的支持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环。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些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前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给出来的文字,包含几个要点:“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一是危害,会引起金属损坏;“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二是成因;“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些方法”,三是预防的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前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四是金属疲劳的妙用。把以上四个要点加以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 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 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 以上四句话都出自电影《摔跤吧爸爸》,请从中选择两句话立意,写作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正确对待挫折 ‎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要正确对待挫折。‎ ‎ 对待挫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会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后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如果谈迁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13年后的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由此观之,这些被赞美者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奋的人吗?‎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丽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 对待挫折态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样是失恋,日本相朴力士清水川堕落了;而歌德却写出了千古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弱者不敢面对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后的失败,因此陷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实,挫折不等于失败,真正的失败是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成功的信念,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主旨并进行立意。这则材料来自广受好评的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考生应逐句分析材料内容“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正确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正视痛苦,珍惜痛苦的经历;“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不能依赖别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正确认识成功,不断追求探索,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教导人想要获得自由,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不断努力奋斗,磨炼自己。考生根据以上分析,从中选择有联系的两句话立意,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即可。‎ 参考立意:‎ ‎1.战胜畏惧;‎ ‎2.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3.正视困难;做生活的主人;‎ ‎4.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 素材:‎ ‎1.还记得汶川大地震里的人们吗?他们经历了多少挫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抑或是所有财产在一天里荡然无存?可是,他们认输了吗?他们放弃了吗?不!地震过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更美好的家园。让外国人惊叹:“这团结的中国人!”‎ ‎2.当你遭遇挫折时,请不要放弃,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做的所有事永远不会有“失败”两字,只有“挫折”。‎ ‎3.勾践屈己卑事夫差。当吴王夫差的人马攻入越都,当五湖大战以后越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会稽上的五千残兵败将让勾践掩面长叹,拔剑欲自刎以死谢罪。但大夫文种苦苦的哀求,贤将范蠡坚定的眼神,五千将士不屈的斗志让他明白:不能轻言放弃。他毅然脱下龙袍不顾一国之君的尊严,主动向吴国求和,吴国的士卒把他当奴仆一样的使唤,他心中有恨,但他忍了下来,卧薪尝胆,最终积蓄了复国的力量,报仇雪耻,他遭遇挫折了,但是,他,却成功了……‎ ‎4. 我不敢说挫折能让每个人成功,但我却知道:挫折必不可少。是挫折,让小溪成为气势磅礴瀑布;是挫折,让小轻虫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蝴蝶,是挫折,让无色的阳光变成七色的彩虹,也还是挫折,让李太白能做出“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这种傲气十足的诗句,照样是挫折,让霍金成为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行文结构:‎ 本文题为“正确面对挫折”,议论文文体。首段提出观点“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要正确对待挫折”。中间将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分别举了谈迁、华罗庚、日本相朴力士清水川等的例子来说明只要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拥有坚强的意志,无论何种形态的挫折都会能战胜。结尾总结全文,“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挫折比喻有形的事物,鼓励人们勇敢去攀登,将挫折踩在脚下。‎ ‎【点睛】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材料中的观点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