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 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著名画家葛庆友认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 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 品的。”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哲学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 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 就要扣好。这说明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决定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 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这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升华,从中抽象出最普遍的本质 C.具体科学的研究总是局限在世界某一领域,不具有普遍性 D.哲学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涌现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下列正确描述了唯物主义 哲学发展历程的是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④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A.③→④→② B.②→④→① C.③→④→① D.②→①→③ 6.正如预报所言,2019 年 8 月 10 日凌晨 1 时,台风“利奇马”如期在浙江省温岭市沿 海登陆,并以每小时 15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全省进入防风级应急响应状态。 这说明 A.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B. 存在可以脱离思维 C. 存在和思维不可分离 D. 思维可以先于存在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和“上帝创造世界” B.“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天地为万物之本”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物是观念的集合”和“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8.2019 年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与“稳中 求进”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 A.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中国科学院硏究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 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成功突破现有技术无法 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克隆猴的成功源自科研人员对基因遗传规律认识的深化 ②猕猴的体细胞和卵细胞是科研 人员克隆成功的物质基础 ③克隆猴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 ④猕 猴胎儿的基因和克隆猴都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 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③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是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并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④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 A.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 B.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化的 C.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人无法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13.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 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A.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B.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C.启示我们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 14.某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从哲 学上看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C.意识第一性 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15.超高的准确率一直是天气预报追求的目标。科学家指出,如今的天气预报因为有大量数据 的支撑,未来半个月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能达到 90%以上,但半个月也是目前天气预报的极限。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④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 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 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真理具有自己适用的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9 年 8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 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 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决定了人们对万里长城的认识 ②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对象主动创造性反映 ③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④人们对万里长城的深入认识,能够揭示中华文明的真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 2025 目标。要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 匠人。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四海。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我国一些企业靠“山寨” 和低价竞争,忽略产品品质,因此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这说明 ①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识对现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意识总能推动和促进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 50 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 46 亿年之久。由此可 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展的。这表明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1.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目前,科研人员发现,它 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 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提供了理论依 据。这说明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在无限实践发展中被推翻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 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 物质 ④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一项新的科研成果表明,人脑现有的完整记忆其实是由很多记忆碎片整合而成的。这些记忆 碎片分布在大脑的不同位置,而将这些记忆连接并组装起来的正是人脑的记忆中枢海马体。该研 究成果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将对失忆患者恢复记忆的研究具有辅助作用。这表明 ①认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 ‘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 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 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 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24.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 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 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5.正当人们为无人驾驶技术欢呼雀跃时,2018 年 3 月 18 日晚上 10 点多,一辆 Uber 自动驾 驶车辆在亚利桑那州与一名行人相撞,并致其死亡,号称最安全的沃尔沃未能救人一命。这说 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追求真理的过程永无止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庄子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 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 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 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 A.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否认了实践具有能动性 C.否认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D.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性 28.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认认 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高思想认识。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认识对其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B.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9.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从课堂走出来,从自 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开展研学旅行的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情况发 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 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了 ①认识的真理性会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②真理一定要与历史条件相适应 ③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④真理性认识会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1.(10 分) 材料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 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 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 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 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材料二: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 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 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 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10 分) 3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8 年,我国隆重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关 于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 坚决不改。社会主义原则是不能改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必 须坚持的;要改的,要变的。是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妨碍百姓生活 幸福的制度障碍。 2019 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我国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 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大,涉及面广,力度 空前。配套措施要及时跟上,出台的政策要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绝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 合理区间。 (1)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9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现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阐明 2019 年实施更大规模 减税降费的理由。(9 分) 33.(共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省从 2021 年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高考科目设置为六科,除了必选 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 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 谓“走班制”是指“六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 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 算竟有近 20 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 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 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 的开端,但是 “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 同?(8 分) (2)运用已学哲学知识(一、二单元),请你就如何推进“走班制”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分) 高二政治考试试题答案 1-5 DCBBC 6-10 ABCCC 11-15 BABBC 16-20 BCCAA 21-25 BDACD 26-30 BBACC 3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10 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分)人口 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能 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3 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 分)正 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 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 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 分)(答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材料阐述也 可得分) 32.(1)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9 分) (1)答:①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中国的改革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3 分)②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人民生活幸福的体制机制 必须要改,要变的。(3 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0 年改革开放完善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现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阐明 2019 年实施更大规模 减税降费的理由。(9 分) 答: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在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情况下实施减税降费,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3 分)②发挥主 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减税降费过程中,需要跟上配套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有利 于实现稳增长、稳预期。(3 分)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019 年通过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3 分) 33.(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 尽相同?(8 分)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走班制”的评价不尽相同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具有反复性。(2 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立 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各地实行“走班制”的实践水平、条件是有差异的,而专家、 学者等不同群体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也有差异,所以对“走班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3 分)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走班制”是 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人们对其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出现不同认识也是正常的。(3 分) (2)运用已学哲学知识(一、二单元),请你就如何推进“走班制”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分) 方法论建议: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行“走班制”应结合社会、学校客观实际。②在实 践中发展真理,推进“走班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制度。③要用正 确意识或科学理论指导“走班制”。④推行“走班制”要把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回答任两条方法论即可得 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