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ADBBC 6-10:BDDAC 11-15:ADCAB 16-20:DDBAA 21-25:CBADD 26-30:CCDBB 31-35:CCADB 1.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①符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理生万物”认为客观精神“理念”是世界的主宰,体现了唯心主义。 ②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形决定神,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观念,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不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世界是不断一、变化和发展的,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不变的,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不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强调世界的本原是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强调人的心灵决定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故选A。 2.中国传统五行说认为大自然是由五种要素构成。传统中医又以五脏与五行相配认为它们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传统中医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③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进行了初步结合 ④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和矛盾的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③④:中国传统五行说认为大自然是由五种要素构成,传统中医又以五脏与五行相配认为它们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包含有联系和矛盾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故③④正确。 ①② :传统中医含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但这些观点知识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并不完全科学,也没有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故①②不选。 故本题选D。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表现出真正的哲学 ①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是对未来实践的总结和深化,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④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指导作用,表现出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③项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对所处时实践的总结和深化,而不是对未来实践的总结和深化,②项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4.一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答案】B B:材料中强调了“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说明了一个民族或国家没有哲学的指导,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体现出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正确。 A: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最一般的规律,A错误。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错误。 D:本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D排除。 5.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思想深入回答时代之问,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材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的要求,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时代孕育了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③哲学源于伟人的思考,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详解】 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不断引领时代前进,体现了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又推动时代的进步,②说法正确。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并非一定是伟人,③说法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说法正确。 6.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由此可知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①正确,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③错误,“互相依赖”的说法错误,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可以脱离思维。④正确,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答案为B。 7.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A.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 B.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 C.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D.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答案】D 从材料可以看出,墨子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 就可以主宰命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D项正确;孔子认为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孟子虽然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来改变命运,但却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谈命运的。庄子主张安之若命,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故ABC项均具有唯心主义思想倾向,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8.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说:“我们求助于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毫无错误之处,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回避他。每个想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永远在他的前面。”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B.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C.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D.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D A: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否认了认识的发展,A错误。 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真正的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案,C错误。 D:“每个想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永远在他的前面。”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D符合题意。 9.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反腐,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从辩证唯物认识论的角度看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党对监察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推动了反腐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监察体制改革是顺应我国反腐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法治反腐思想建设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④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方式符合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①②:题干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具有能动性,党对监察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推动了反腐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监察体制改革是顺应我国反腐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强调以实践为基础,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法治反腐思想建设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强调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③不符合题意。 ④:“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关系颠倒,应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④错误。 10.阅读下图漫画漫画主要启示我们 A.尊重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 B.树立全局观念,善于提出新问题 C.发挥意识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D.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答案】C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漫画反映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要发挥意识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故C正确。 ABD:材料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尊重客观规律、树立全局观念和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无关,故ABD不选。 11.中国科学家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在智能高铁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为未来高速动车组在车站和线路区间自动停靠、启动、运行提供大量数据。这一做法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①②:中国科学家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在智能高铁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为未来高速动车组在车站和线路区间自动停靠、启动、运行提供大量数据,这一做法告诉我们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④。 12.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为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总设计师黄旭华多次与参试人员起开展了风险极高的极限深潜试验,通过一米一米地下潜,取得了丰富可靠的试验数据,最终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对认识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②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③④:为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总设计师黄旭华多次与参试人员起开展了风险极高的极限深潜试验,取得了丰富可靠的试验数据,最终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不是强调认识工具的进步对认识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①不合题意。 ②: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13.以前人们总以为,生吃鱼虾并无大碍,因为经过酒、盐、酱油、醋等佐料和酸性胃液的“洗礼”,寄生虫囊蚴定死无疑。但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经过这些“洗礼”,仍有近一半的囊蚴会存活。可见 ①真理会在实践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经历多次实践后人们才能获得真理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②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经过这些“洗礼”,仍有近一半的囊蚴会存活,证明以前人们的观点是错误的,故②④正确。 ①③:材料反映以前人们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涉及真理会在实践发展中不断超越;人们获得真理不是一定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故①③不选。 14.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工智能“微软小冰”一次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这些画家能将人生背景与情感贯穿在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使观众能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据此可知 ①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②人们能借助人工智能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 ③科技进步使人工智能具备一定独立思维能力 ④人工智能能够正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①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能借助人工智能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故①②正确。 ③④:意识只有人类才有,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人工智能不具备一定独立思维能力,更不能够正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③④错误。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里的“变”与“不变”主要体现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答案】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里的“变”与“不变”主要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不合题意。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16.“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毛泽东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此词至今依旧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③④: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同时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此词至今依旧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③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娄山关战斗的客观实际,①错误。 ②: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说明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②错误。 17.读漫画,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有容错的氛围,主要是因为 ①谬误中也包含着真理 ②做任何事情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③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认识在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推动下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两者不能相互包含,①错误。 ②:“做任何事情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犯错误是完全有可能的,②排除。 ③:“试错”是在实践中“试错”,“容错”的氛围能够鼓舞人们勇于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真理与谬误既斗争又同一,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④正确。 18.“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据科学权威报告,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如果新病毒出现、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有先天免疫力,“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材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答案】B A: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不合题意。 B:据科学权威报告,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如果新病毒出现、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有先天免疫力,“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 C:材料不是着重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不合题意。 D:材料没有涉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D不合题意。 19.“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这种零和思维错误在于 ①割裂了矛盾双方的联系 ②否认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否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④只承认斗争性是以同一性为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④是错误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 错误;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这种零和思维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双方的联系,否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20.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该校在评价学生时做到有针对性地评价,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选项①③符合题意;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有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之分,所以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在于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外部的评价,因此选项②错误,不选;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选项④表述有误,不选; 故选A。 21.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狡兔”居安思危的智慧是实践历练的成果 ②高枕无忧者往往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 ④故事启迪我们应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②④: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表明高枕无忧者往往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启迪我们应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②④符合题意。 ①:“狡兔三窟”是动物求生避险的本能,不是实践历练的成果,①说法错误。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体现抓住时机促质变,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2.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造成双边贸易下降物价上涨贸易转移等多重影响。美国消费者成为加征关税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关税上升造成进口产品成本上涨,并传导给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自在事物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人们能根据固有联系和现实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①④: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关税上升造成进口产品成本上涨,并传导给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故①④正确。 ②③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人们不能根据现实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材料反映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联系无关,故②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3.改革千头万绪,牵住“牛鼻子”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握好“立”和“破”的承接顺序和辩证关系。“立”的工作要做在“破”前,没有“立”住之前,不要急于“破”。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改革 ②要善于抓住主流,集中力量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牛鼻子” ③在“立”与“破”的对立统一中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④深化对“立”与“破”关系的认识以破解改革中的难题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①: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没有立住之前不要急于破,因此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改革,①正确。 ②:牵住牛鼻子要求我们在改革中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排除。 ③:立与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题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选择,深化认识是从认识论角度分析,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4.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①:稳定的联系存在,①错误。 ②: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③符合题意。 ④: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正确。 25.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做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必须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利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③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做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必须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④符合题意。 ①: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①错误。 ②:本题强调整体和系统的重要性,不是利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6.鸿蒙系统,是华为自主创新迈出新一步的标志,也是华为在压力重重之下突围的利器。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系统,该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和流畅,市场竞争力更强。但也有部分网民表示该系统使用不顺手、不习惯。这说明 A.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B.实践创新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C.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D.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答案】C C:部分网民表示该系统使用不顺手、不习惯,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C符合题意。 A:题干未涉及生产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社会变革以理论创新为先导,B说法有误。 D:未涉及人类思维、未涉及社会变革,D不符合题意。 27.在古希腊时期,由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说法错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但不能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符合题意,“毕达哥拉斯悖论”和“芝诺悖论”都属于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扩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主要矛盾无关。 28.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防控形势,全国多地医院的专家、医生、护士们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主动请战,驰援湖北等病毒重灾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强化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行动 ②应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赴疫区救灾 ③应在实践和劳动中创造和奉献价值 ④应重新定义人生价值含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创造。① :专家、医生、护士驰援湖北等病毒重灾区考虑社会需要,体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①正确。 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社会的贡献,没有体现索取,②排除。 ③:人生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③正确。 ④:人生价值本身含义已确定,我们需要审视纠正和努力去实现,④错误。 29.2019年1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广大劳动者带来了诸多“红利”,在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以贯彻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①④:浙江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广大劳动者带来了诸多“红利”,在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以贯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体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②与题意不符。 ③:并非任何生产关系的变革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30.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它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本题考查改革。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①错误。 ②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改革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改革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改革调整的是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是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③错误。 31.在先后经历四次审议的基础上,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该法作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针对"医闹"、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的出台说明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④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②③:该法作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针对“医闹”、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均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的出台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②③符合题意。 ①:法律的制定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①不符合题意。 ④: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推动社会进步,④错误。 32.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28载隐姓埋名,刻苦攻关,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今年国庆节前夕,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于敏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一个人奉献社会旨在彰显自我价值 ②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创造性思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人既是价值创造者也是价值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①:一个人奉献社会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而不是彰显自我价值,①说法错误。 ②④:材料中“于敏,28载隐姓埋名,刻苦攻关,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今年国庆节前夕,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些事迹告诉我们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创造者也是价值享受者,②④符合题意。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说法错误。 33.2019年9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答案】A A:题中强调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正确。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人民群众,B错误。 C: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没有涉及享受者,C错误。 D: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没有涉及社会变革,D错误。 34.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常用一句话勉励和要求自己:“像老黄牛一样踏实科研、好好积累,当国家和人民用你的时候,就像赛马一样向前冲。”这启示青年人要 ①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②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③④: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像老黄牛一样踏实科研、好好积累,当国家和人民用你的时候,就像赛马一样向前冲。”这启示青年人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不是强调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①不合题意。 ②:本题考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不是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排除②。 故本题选D。 3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来讽刺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导致事无成的现象。在渔业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这一成语却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理念。利用休渔期改善捕鱼条件,既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要求,又有利于维护天然渔业资源的再生与稳定。上述变化说明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在渔业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人们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认识由过去的贬义,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理念,这一变化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二、 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2018年12月8日,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26天,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10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3分)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2分) 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2分) 【详解】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论”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相关信息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37.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毛泽东《实践论》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0分) 【答案】①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社会成员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认识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3分) ②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为真理,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的观点。(3分) ③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4分)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社会成员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认识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 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为真理,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的观点。 ③实践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8.十七年前,是他领军对抗非典;十七年后,是他再一次不顾风险披挂上阵,在危险系数最高的第一线四处奔波。十七年前抗战非典,67岁的他说:“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十七年后抗战新冠病毒,84岁的他告诉百姓“尽量不要去武汉”,结果自己深入武汉一线、亲自研究疫情。这位曾经在非典战役中作出卓越医学贡献的领军人物,在84岁高龄这一年,再次站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抗战一线”。几乎一辈子的时间都投身于所热爱的医学事业的他,从医几十载,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不知救下多少病人、攻破多少医学难关。而心中,却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装着满腔的奋勇和大爱。 “逢危有我,八秩不辞”,正是钟南山院士的最动人写照。本着高超医术和救世之心,满腔赤子热忱和赤胆忠心,他逆光而行、替全国人民负重前进;他配得上百姓至高的赞美和信任,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钟南山院士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10分)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把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三者相统一。(2分) ④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分) 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