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语文(必修4)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 23 -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 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2.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 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 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 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错误。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选项说的是一种途径,不符合题干 “付出代价”。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B - 23 - 项以偏概全,文中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项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项以偏概全,文中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意思是说牲畜生长促进剂全面禁止,而不是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 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 23 -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连 枷 李 锐 天很冷,心也很冷。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 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没有应声 “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还是没人应声。 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 王光荣很寒心。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反正联校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回家种去啦。同学们,放学吧!” 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碱,“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 一至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学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 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人。 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 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 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 - 23 - 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 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 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 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老师,打豆子吧。” 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空场上。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劈劈啪啪的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 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 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 他木然地笑笑。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 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 “啥古诗?” “写连枷的。” “老师,干活儿的家具也能写诗?” “能写。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声歌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 - 23 - “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下霜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 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 “谁胡说?” “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 “咋胡说啦?” 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 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 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 吕梁山干冷的暮色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 (有删改) 【注】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B. 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C. 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 小说结尾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 5. 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小说标题改用“最后一课”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坚忍平和:作为乡村民办教师,待遇微薄,他仍坚守岗位;面临解雇的遭遇,他以平和的心态淡然接受。②善良朴实:作为乡村民办教师,他爱护学生;学生成绩不好,他内心充满白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③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为了贴补工资不足,他在政策许可下开荒种豆,让学生劳动帮他打豆,以此多赚点钱,贴补工资收入的不足。 6. - 23 - 示例一:以“连枷”为题好。理由:①标明叙事线索:连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媒介物,民办教师王光荣经常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帮他用连枷打豆子,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学校解散,自己被解雇。②暗示主题意蕴:连枷象征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③揭示人物处境与情感:王光荣让学生带连枷来校劳动帮他干私活,表明他生存的困境;王光荣“最后一课”教馍妮儿背连枷诗,也透露出他对乡村教育的留恋与未能尽职的愧悔。 示例二:以“最后一课”为题好。理由:①统摄情节主干:小说围绕着民办教师王光荣的“最后一课”这一事件展开情节。②揭示人物处境:“最后一课”是在青石涧小学被解散,民办教师王光荣被解雇的背景下进行的,表现了王光荣苦难生活中两难的精神困境。③提示小说主题:“最后一课”勾面了吕梁山区乡村教育的落后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面临严峻问题的反思。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小说的结尾部分确实增添了一些暖色:王光荣看着自己收获的果实,来了兴致,教馍妮儿背一首古诗,最终学生笑了,老师也笑了,他们把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但最后一段写吕梁山“干冷的暮色”“透彻”“凝重”,投射出冷峻、沉重的色调,客观冷静,与全文氛围相合。故“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这一解读不当。故答案为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避免大方向出错;其次从文本中找到人物所做的事情,思考他为什么做这些;再次找到关于形象的描写,注意细节描写,思考表现人物什么特点或品质,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本题据“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可总结出“坚忍平和”;据“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可总结出“善良朴实,爱护学生”;据“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可总结出“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 【6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应紧扣文本,不能任意发挥。本题具体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对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以及题目本身的手法和效果几个方面来答。这种比较的题型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选择哪一个,再回答好处。比如以“连枷”为题的好处是:情节上,是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人物上,表明他生存的困境以及未能尽职的懊悔之情;主题上,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以“最后一课”为题的好处也分别从这几个角度答。 【点睛】1、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2、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 (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 23 -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 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 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8. 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 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 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 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0.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答案】7. B 8. B 9. A - 23 - 10. (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的意思是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其中“款”,作动词,译为“服顺,归附”,与“附”同义。 故选B。 【8题详解】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项。 首先读懂文章,然后懂得所给六个句子的意思,看每个句子是说谁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样的政绩,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用排除法选择。 本题,②句说的是贺兰祥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③句是贺兰祥对守令说的话,为政之道;⑤句表现贺兰祥的清廉。排除带有②、③、⑤选项。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项,“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可见是太祖经常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 故选A 【10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初”,刚;“乃”,才;“致”,使……来。第二句关键点:“既”,已经;“行李”,使者;“一”,一概;“公私”,官方和私人。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 23 -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 “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 “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E.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2.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1. BD 12. 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 23 -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人固已惧江海竭”,这是表现“苦热”,三伏干旱,其热尤盛,天旱得久了,眼前的小河小沟便都干涸,但干旱似乎没有尽头,使人们不禁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这是表现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的忧虑之情。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井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到诗歌中圈出写“暑旱”的句子,然后理解其意思,最后分析技巧。“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以“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这是使用衬托的手法;“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这是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使用对比的手法。同时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中的热是实,昆仑蓬莱上的清凉是想象,是虚。“无力”来写“清风”,以“着翅飞上山”来写“落日”,以“屠”来写“清风”和“热”,这是使用了比拟的修辞。“天岂不惜河汉干”,“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诗人由担心干旱而变成对上天的责问,这是使用反问的修辞。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有三秋桂子,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 (4)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 - 23 - 【答案】 (1). 重湖叠巘清 (2). 十里荷花 (3). 乱石穿空 (4). 惊涛拍岸 (5). 气吞万里如虎 (6). 献愁供恨 (7). 玉簪螺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叠巘”“清”“涛”“岸”“吞”“献愁”“供”“簪”“螺髻”,理解字义去记忆。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 完成14-18每小题(3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苌弘(hóng) 怪诞(dàn) 痉挛(jīng) 鹬蚌相争(yù) B. 泥古(ní) 孱弱(chán) 羁旅(jī) 相形见绌(chù) C. 佯攻(yáng) 诤友(zhèng) 摈弃(bìng) 物阜民安(fù) D. 冠冕(guān) 蹩进(bié) 自诩(xǔ) 悄然无声(qiǎo)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A项,痉挛(jìng) B项,泥古(nì) C项,摈弃(bìn) 故选D。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迁徙 涔涔 沧桑 鞭挞 鞠躬尽悴 B. 青睐 嫁奁 贤慧 谛听 一诺千斤 C. 文身 巨擘 缉拿 摩挲 声名鹊起 - 23 - D. 惊愕 演绎 懦夫 酝酿 竭泽而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鞠躬尽悴(瘁) B项,一诺千斤(金) D项,竭泽而鱼(渔) 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16.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 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 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 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 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B 【解析】 - 2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词语运用,一定要在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第一空:发源地:①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②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发祥地”。第二空:表明:①表示清楚;②比较确切地指出,相当肯定地显示;③说明[自己]的意见或感情,说出[自己]的想法。证明:①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②指证明书、证明信。根据语境选用词语“证明”。第三空:共存: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共同或同时存在;一起生存。并存:同时存在。语境是说元谋人与蓝田人同时存在,选用词语“并存”。故选B。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 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别无二致) C. 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 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分析近义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本题,A项,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没有优劣之分。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现也可形容事物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前者可用于人和事物,后者一般只用于人。语境的使用对象是“中国高等教育”,所以不能互换。 B项,独一无二:是指没有相同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语境说的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是“自然选择”,这种手段没有可以跟其它相比的,这里根本就没有两者,谈不上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所以不能换用。 C项,额手称庆:是双手合掌,举到额头,表示感到庆幸。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贬义词。这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分析语境不能用贬义词,所以不能换用。 D - 23 - 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连歌词都用顾此失彼的意思,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贬义词,所以在此语境中可以换用。 故选D。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⑤④⑥①③② D. 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根据语意,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四个选项首句都是④⑤的区别,根据“阳光少年”“阳光运动”的衔接,句⑤作第一句,句④作第二句,即⑤在④之前,这样就排成A、B两项。再根据关联词“又”,把⑥句排在第三句;根据关联词“还”,把①句排在第四句;③句是解释①句的,应排在①后。最后排的是句②。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19.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 23 -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①苏泽广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②他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③他突然跳下椅子,④合图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⑥你要是不回来,⑦我管这个家!” 【答案】①删除或者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难度适中,答题时需认真仔细。 ①处,“苏泽广”与前句主语重复,应删除或者改为“他”; ③处,“他”表意不明,应改为“合图”; ④处,“合图”与改完的上句主语重复,应删除或改为“他”; ⑤处,“他”表意不明,应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点睛】“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高考“连贯”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20.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案】聚乳酸 合成 新进展 复合应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提取四个关键词”,然后将文段分层,逐层分析。本段可以分为三层,第1层为第1句,点出对象是“合成聚乳酸”;第2层是2-4句,讲解从不同的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是“新进展”;第3层是第4句,指出“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因此关键词是“复合应用”。因为题干要求“四个关键词”,因此,可以将第一层拆分为二。 【点睛】提取关键词的三个技法: - 23 - 1.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这个话题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多,承载语段核心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 2.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 (1).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 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3)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3 -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平凡也可以获得尊重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我们平凡地生活着,就像沙滩上的沙子,几乎都是一个样,丝毫没有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即便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谁又能说我们从未获得过别人的尊重呢? 不管我们是平凡的还是非凡的,只要我们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 杭州的长途客运司机吴斌,正驾驶着大巴在无锡通往杭州高速公路上,忽然一块铁块迎面飞来,吴斌还没有反应过来,铁块就已经击碎挡风玻璃,并且击中他的腹部和手臂。在这危急的关头,吴斌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很清楚自己要干些什么。于是他强忍着剧痛,将大巴缓缓地停靠在路旁,拉上手刹,开启报警闪关灯。在做完这一系列安全措施之后,他用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告知乘客们要安全疏散后,便倒在了方向盘上,再也没有醒过来了。这件事被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都称吴斌为“最美司机”。正是由于吴斌的尽职尽责,才保证了车上24位乘客的安全。吴斌也是一个像沙子一样平凡的人,靠的是他那份责任心,赢得了千千万万的人对他的尊重。 一个警卫战士,在休假归队途中在一家面馆里吃面。突然面馆发生了燃气泄露,整个面馆顿时成了火海,顾客们都纷纷逃命。而这名战士,却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冲入火海救人,最后造成头部、颈部以及身体大面积烧伤,他叫高铁成。高铁成事后被大家誉为“最美警卫战士”,他也不过是一个平平凡凡像沙子一样的人,但是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而积极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 23 -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但是他们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重,正是因为他们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他们才得以获得“最美”的称号。他们虽然也跟沙子一样平凡,但他们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更多的光明和温暖。 平凡也可以获得尊重,关键在于你做人有没有尽心尽力,做事有没有尽职尽责。只要做到了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大家的尊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 23 - 审题:题目提供了一则故事,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徘徊、闷闷不乐、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为什么“徘徊”“闷闷不乐”?因为“得不到承认与尊重”。由此可导出“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就是为了得到“承认与尊重”的结论。这个结论揭示了他工作的目的、他的理想和追求是低级的、自私的,其价值观是扭曲的。第二阶段的关键词是一粒沙子、丢、苦笑、摇摇头、珍珠、有道理、点头深思。年轻人为什么“苦笑”、“摇摇头”?因为在他看来,“一粒沙子”过于渺小,没有价值,根本找不到,也不屑去找。这里的“沙子”有双重的象征意义:一是渺小、低微、无价值;二是平凡、普通。其感情色彩截然不同。按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沙子”就是渺小、卑微代名词,因此,苦笑、摇头。年轻人为什么对老者的一句“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这句话,感到“有道理”“点头深思”?他在深思什么?这里的“珍珠”有多种象征意义:一是富有;二是光辉、珍贵、灿烂;三是经过千千万万磨炼后的成果。接着他的人生价值观、他的人生理想追求,“珍珠”就是财富、荣耀,因此点头,认为有道理。那么,他在“深思什么呢?根据他的价值观推测,他一定在想:我变成珍珠多好哇,变成了珍珠就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与尊重了!第三阶段的关键词是疑问。为什么他对老者说的“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这句话又有“疑问”了呢?老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沙子变成珍珠是让人承认与尊重,不过,就是不变成珍珠,沙子也一样让人承认与尊重。这显然与年轻人的“道理”、“深思”的内容有矛盾,所以产生了疑问。通过以上的解读,不难发现这则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理想与追求”,这个主题反映了时代的脉博,与“中国梦”相吻合。由此可见,这则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多元化,可从“沙子”象征义切入,可从“珍珠”角度立意,还可从“沙子”与“珍球”的关系切入。 参考立意: 1.普通人的幸福; 2.不平凡的沙子; 3.平凡中的不平凡; 4.没有沙子,就没有珍珠; 5.做人就要不平凡。 结构层次:题目“平凡也可以获得尊重”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指出“不管我们是平凡的还是非凡的,只要我们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接着引用“最美司机”吴斌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人的事例论述“平凡也可以获得尊重”;最后再次点题,写“只要做到了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大家的尊重”。 素材: 1.原MYS公司总裁,现东方集团副总裁高燃,1999年在中专毕业后只身来到广州打工,月薪五千多元,这在当时,对于家住湖南农村的他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他毅然放弃了这份在许多人看来是相当体面的工作,回到家乡报读了高三补习班。进入补习班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他的成绩倒数第二,很快他就是全班第一名了,第二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了MYSEE公司,市值上亿元。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挣脱了平庸,从沙子变成了珍珠。 2.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了,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要继续以一个将军的姿态,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再一次投入新的战斗,不轻易放弃。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取得成功,制造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就是胜利。假如欧立希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变成耀眼的珍珠。 - 23 -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他把几十年的时光都花在田地里,就为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然而,他也是由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变成世界万人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付出的艰辛,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梦想是要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他就是这样怀着沙子一般的努力和坚持,奔波在田地间,当太阳光照射在他背上时,他身上发出的是珍珠般的光芒。他的努力与艰辛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承认与尊重。这告诉我们,从沙子到珍珠,需要经过无数的磨难。 4.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在他学生时代,父亲病逝,他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被迫辍学,选择了在外面闯荡。这也许是他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或许也是他改变命运的时候。刚开始什么工作都做过,玩具的推销,饭店的服务员,甚至清洁工,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他遇到过种种困难。后来,他放弃了这些工作选择了去做生意,慢慢步入了正轨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富豪。就这样白手起家,他成功了。在他创业历程中,正是他有着沙子般的坚强与坚持,成为了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5.在我们的生活中,沙子随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那么幸运成为一颗珍珠。只有经历长久的磨难和历练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不过,没有成为珍珠的沙子同样活得精彩,他们都应该得到承认与尊重。因为无论是沙子还是珍珠,它们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 6.有人说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即便踮起脚尖也看不到希望。但我相信沙子终有一天会因自己的执着努力,打磨成万人瞩目的珍珠。艾青说:“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没错,就像伟大的画家梵高一般。他用了毕生的心血造就了一幅又一幅让世人赞叹不已的画作。尽管他在生前创作的时候,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可再多的漠视与黑暗也笼罩不了他如同珍珠一般耀眼夺目的光芒,从而让自己的“沙子”蜕变成完美的画作!也许我们天生不具备任何画画的天赋,但也希望自己所作的贡献比鸿毛重,让自己的“沙子”成为道路建设中有用的材料——泥土,实现自身的价值! 【点睛】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建议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材料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