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苏教版)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作业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正确的是( ) 2.(2019 江西南昌重点中学联考)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2019 四川成都高三调研)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NO2 和 CO2 都是污染性气体 B.熟石灰、铝热剂、盐酸都是混合物 C.煤的干馏、海水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含化学变化 D.Al2O3、Cl2、CuSO4 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均能导电,都属电解质 5.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 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SO2 是电解质 B.b 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SO2、Na2C2O4 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D.CH3COOH 与 Na2S 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活泼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H+、K+、S2-、Br-能在 Fe(OH)3 胶体中大量共存 D.AgI 胶体在电场中定向运动,是因为胶体是带电的 7.(2019 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D.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8.有关胶体等分散系的制备、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 胶体 B.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将 Fe(OH)3 胶体与硅酸溶胶相互混合,混合液变浑浊 9.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Na2O、Fe2O3、Al2O3 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CO2、SO2、NO2 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A.②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11.(2019 重庆七中月考)(12 分)物质 A~E 均含同一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 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可发生如下图所表示的反应(其他相关物质已略去):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物质 B C D 类别 (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离子方程 式: 、 。 12.(2019 广东湛江高三检测)(14 分)现有 NH3、CO、Na、Na2O2、Fe、NO、NO2、F2、 SO2 等物质,请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 组,它的电子式为 。 (2)C 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用该气体还原 Fe2O3 的化 学方程式: 。 (3)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 为 。 (4)B 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 8×6.02×1023 个电子 转移,则有 g 该物质参与反应。 13.(10 分)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 Fe(OH)3 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 1 mol·L-1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煮沸饱和 FeCl3 溶液; 丙同学向 25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 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 到 。 (2)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 Fe(OH)3 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 U 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逐渐变深,这表明 。 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现象 是 。 14.(14 分)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 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填化学式,下 同)、 、 。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 用的方法是观察能否发生 效应。 (3)依据下列 3 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 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 1 mol Na2O2 生成 g O2; ②2NaHCO3 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 168 g NaHCO3,标准状况下生成 L CO2; ③Cl2+H2O HCl+HClO 反应中,标准状况下每消耗 22.4 L Cl2,转移 mol 电 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2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②物质 Q 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 。 课时规范练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C 蔗糖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NaHCO3;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 2.A 青蒿素的提取所用的操作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A 项错误;气溶胶属于胶体,能 产生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湿法 炼铜,C 项正确;将丹砂(即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又会生成硫 化汞,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D 项正确。 3.C ①中水银是纯净物;②中 HD 是由 1 个 H 和 1 个 D 构成的氢气分子,是单质;③和④ 正确,答案选 C。 4.C CO2 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性气体,故 A 项错误;熟石灰是 Ca(OH)2,属于纯净物, 不是混合物,故 B 项错误;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 化,从海水中提取碘,海水中碘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提取的碘是游离态,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故 C 项正确;Cl2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D 项错误。 5.C SO2 溶于水后生成的 H2SO3 能电离出 H+和 HS O3 - ,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 的原因是 H2SO3 电离而不是 SO2 电离,故 H2SO3 是电解质而 SO2 是非电解质,A 项错 误;CH3COOH 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 CH3COOH 和 b 填充在一起,故 b 不 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 项错误;SO2 中的硫元素为+4 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 性,Na2C2O4 中的碳元素为+3 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 项正 确;Na2S 是盐而不是碱,故 CH3COOH 与 Na2S 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 项错误。 6.A 河水中含有胶体微粒,在入海口处遇到海水中的氯化钠等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 形成三角洲,故 A 项正确;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 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B 项错误;胶体遇电解质 溶液发生聚沉,故 H+、K+、S2-、Br-能使 Fe(OH)3 胶体聚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项错误; 胶体不带电,胶粒可能带电,故一些胶体能在电场中发生电泳现象,D 项错误。 7.D 溶液、胶体粒子均能透过滤纸,故 A 错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 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 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而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 nm,故 B 错误;胶体是电中性的,不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只能证明胶体中的 胶粒是带电的,故 C 错误;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净化胶体,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 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故 D 正确。 8.C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 Fe(OH)3 胶体,故 A 项正确;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硫酸时,先发生 Fe(OH)3 胶体的聚 沉,H2SO4 过量时 Fe(OH)3 溶解,故 B 项正确;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微粒 的直径大小,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C 项错误;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荷,与 Fe(OH)3 胶体混合将发生聚沉,故 D 项正确。 9.B ①依据概念分析,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故 ①正确;②蔗糖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水是弱电解质,故②正 确;③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根据分散系中分 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④错误;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 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⑥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⑥错误。 10.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 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A 项错误;铝是活泼金属,跟稀硫酸、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遇到热 的浓硫酸、热的浓硝酸、稀硝酸会反应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遇到 冷的浓硫酸、冷的浓硝酸会钝化,无气体放出,B 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例 如,NaHCO 3+HCl NaCl+CO2↑+H2O, NaHCO3 是盐而不是碱,因此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 应,C 项错误;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硫酸不是 氧化物,D 项正确。 11.答案 (1)盐 碱 碱性氧化物 (2)①②⑦ ③④⑤ (3)CuO+2H+ Cu2++H2O Fe+Cu2+ Cu+Fe2+ 解析 C 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结合加碱生成 C 可知 C 为 Cu(OH)2,Cu(OH)2 受热分解生 成 CuO,则 D 为 CuO;依据图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推知 E 为 CuSO4,A 为 Cu,B 为 CuCl2。 12.答案 (1)Ⅰ Na+[· · O ·· ·· · · O ·· ·· · ·]2-Na+ (2)3CO+Fe2O3 2Fe+3CO2 (3)2∶1 (4)168 解析 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1)淡黄色固体是 Na2O2,其电子式为 Na+[· · O ·· ·· · · O ·· ·· · ·]2-Na+。(2)CO 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 下可还原 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3)3NO2+H2O 2HNO3+NO,NO2 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 比为 2∶1。(4)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 Fe3O4+4H2,根据化学 方程式可知,转移 8 mol 电子时有 3 mol Fe 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 Fe 的质量为 168 g。 13.答案 (1)丙 红褐色沉淀 (2)用激光笔照射,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有胶体生成 (3)①Fe(OH)3 胶粒带正电 ②先生成红褐色的沉淀,后溶解为黄色溶液 解析 (1)甲同学向 1 mol·L-1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 成红褐色沉淀;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 化铁胶体的正确方法:向 25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 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 Fe(OH)3 胶体。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生成 红褐色沉淀。(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当用激光笔照射胶体 时,会有一条明亮的光路。(3)①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 渐变深,证明 Fe(OH)3 胶粒带正电。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 H2SO4 溶 液,H2SO4 电离出的 S O4 2 -使 Fe(OH)3 胶体发生聚沉,H+使 Fe(OH)3 沉淀溶解,因此会观察到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14.答案 (1)Na2CO3 CO Al2O3 (2)胶粒直径在 1~100 nm 之间,而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 1 nm 丁达尔效应 (3)①16 ②22.4 ③1 (4)分解 催化剂 解析 (1)第一组中 Na2CO3 属于正盐,不是碱;第二组中 CO 不能与碱溶液反应,则 CO 不属 于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 Al2O3 与酸和强碱溶液都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 化物。(2)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小于 1 nm)、胶体 (1~100 nm)、浊液(大于 100 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有,据此可鉴别溶液和胶体。(3) ①2Na2O2+2H2O 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 1 mol Na2O2 会生成 0.5 mol 氧气,生成氧 气的质量为 32 g·mol-1×0.5 mol=16 g。②2NaHCO3 Na2CO3+H2O+CO2↑反应中,168 g NaHCO3 的物质的量为: 168 g 84 g · mol - 1 =2 mol,根据反应可知,消耗 2 mol 碳酸氢钠会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 1 mol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22.4 L·mol-1×1 mol=22.4 L。③ Cl2+H2O HCl+HClO 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标准状况下 22.4 L Cl2 的物 质的量为 22 . 4 L 22 . 4 L · mol - 1 =1 mol,消耗 1 mol 氯气转移 1 mol 电子。(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Q 在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 Q 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可 知:x+26+3+30=50+1+3+12,解得 x=7。反应中 M 质量减小,N、P 质量增加,则该反应为 M 分解生成 N 和 P 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