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Na : 23 O : 16 H:1 C:12 Mg:2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50分。)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其中关于“青矾”的记载:“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KAl(SO4)2·12H2O B. CuSO4·5H2O C. Fe2(SO4)3 D. FeSO4·7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Fe2O3粉末为红色。 A、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故A错误; B、CuSO4•5H2O为蓝色晶体,故B错误; C、Fe2(SO4)3为黄色晶体,故C错误; D、FeSO4•7H2O是绿色晶体,在空气中加热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故D正确; 所以判断“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故选D。 2.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制造指南针的磁性物质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 【答案】C 【解析】A. FeO没有磁性,故A错误;B. Fe2O3没有磁性,故B错误;C. Fe3O4有磁性,可以用来制造指南针,故C正确;D. Fe没有磁性,故D错误;故选C。 3.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倒入浓硫酸,并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万一酸液溅到眼睛里,如果立即揉眼睛会加重酸液对眼的腐蚀,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正确;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B正确;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即可以降温,又可隔绝空气,C正确; D.配制硫酸溶液先用量筒量好所取的体积,然后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稀释过程要用玻棒不断搅拌,加速热量的扩散,错误,选D。 4.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Al B. Mg C. Fe D. Cu 【答案】A 【解析】 【详解】选项中只有铝能和酸或碱反应生成氢气,Mg、Fe均只能与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铜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答案选A。 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2 B. Fe2(SO4)3 C. Fe(OH)3 D. Na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2FeCl3+Fe=3FeCl2,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氯化亚铁,故A不选; B.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硫酸铁,也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铁,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Fe2(SO4)3,故B选; C.4Fe(OH)2+O2+2H2O=4Fe(OH)3,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氢氧化铁,故C不选; D.钠燃烧化合反应生成Na2O2,2Na + O2 Na2O2,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过氧化钠,故D不选; 故选B。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 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Fe3++ 3OH- = Fe(OH)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 Fe = 2 Fe2+ D. 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 + Cl2 = 2Fe3+ + 2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和冷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故B错误;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故C错误;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故D正确; 故选D。 7.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的H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2NA C. 标准状况下,5.6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D. 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况下,22.4L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故A正确; B、24g镁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镁变成镁离子失去了2mol电子,失去的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 C、标况下,CCl4不是气体,无法计算5.6L CCl4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氯气完全反应,按照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1mol氯气转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D错误; 故选A。 8.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 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FeCl3溶液 B. FeCl2溶液 C. BaCl2溶液 D. Fe(NO3)3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FeCl3溶液和AgNO3生成白色沉淀AgCl,和KSCN显红色,和稀H2SO4混合无明显现象,和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现象各不相同,可以用鉴别这四种溶液,故A选; B. FeCl2溶液和都KSCN、稀H2SO4不反应,无法鉴别KSCN、稀H2SO4,故B不选; C. BaCl2溶液和KSCN、NaOH都不反应,无法鉴别KSCN、NaOH,故C不选; D. Fe(NO3)3溶液和AgNO3、稀H2SO4都不反应,无法鉴别AgNO3、稀H2SO,故D不选; 故选A。 9.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Cu2+、SO42-、OH- B. K+、Ba2+、Cl-、NO3- C. K+、Fe2+、Cl-、MnO4- D. Na+、CO32-、SO4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2+为有色离子,Cu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K+、Ba2+、Cl-、NO3-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2+、MnO4-为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CO32-、H+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A. Na和O2 B. Na2O2和H2O C. NaOH和CO2 D. Na2CO3和HCl 【答案】B 【解析】A.钠和氧气在没有条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A错误;B.无论改变条件还是用量,都发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故B正确;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C错误;D.少量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过量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D错误;故选B。 1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黄铜制品貌似黄金,下列方法不易区分其真伪的是( ) A. 外观观察 B. 放入盐酸中 C. 测定密度 D. 高温灼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成貌似黄金,外观上肯定是不能辨别真伪; B、金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锌可以和盐酸反应,可以鉴别; C、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不同,可以鉴别; D、金不和氧气反应,而铜锌合金和氧气反应,可以鉴别。 故选A。 1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 D.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A正确;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C正确; C.液体加热易暴沸,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故C正确; D.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应用苯或四氯化碳等,故D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C. 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 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 故选C。 14.下列物质能够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稀盐酸 B. 蔗糖 C. 硝酸钾晶体 D. 熔融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稀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蔗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硝酸钾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硝酸钾晶体不导电,故C错误;氯化钠是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D正确。 1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MgCl2 = Mg2++ 2Cl- B. NaHSO4 = Na+ + HSO4- C. NaHCO3 = Na+ + HCO3- D. Al2(SO4)3 = 2Al3+ + 3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Cl2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Mg2+和Cl-离子,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故A正确; B.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H++SO42-+Na+,故B错误; C.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HCO3-+H2O⇌CO32-+H3O+,故C正确; D.Al2(SO4)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D正确; 故选B。 16.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有Cl2 B. 溶液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有Cl2 C. 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 D 加入NaOH溶液,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H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 B.溶液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水中有Cl2,故B正确;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水中有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浅黄绿色消失,是因为氯水中的氯气分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颜色褪去,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 B. 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铁元素 D. 金属元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答案】B 【解析】A,常温下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Hg常温下呈液态,A项错误;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B项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项错误;D,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金属元素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项错误;答案选B。 18.每看到绽放的美丽焰火,很容易联想到化学中的焰色反应,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颜色 B. 应该用稀盐酸清洗做过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 C. 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能观察到紫色火焰 D. 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存在焰色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焰色反应的概念可知,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颜色,故A不选;B.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以除去杂质,故B不选;C.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不选;D.由焰色反应的概念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存在焰色反应,如铁、铂等金属,故D选;故选D。 19.对于反应3Cl2 + 6NaOH 5NaCl + NaClO3 + 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 被氧化的Cl原子与被还原的Cl原子的个数比为1∶5 C.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 D. 每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6mol的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氯气为氧化剂也为还原剂,故A错误; B.由电子和原子守恒可知,5个Cl被还原与1个Cl被氧化时遵循电子守恒,则被氧化的Cl原子与被还原的Cl原子的个数比为1∶5,故B正确; C.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氯气,氧化产物为NaClO3 ,还原产物为NaC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故C错误;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每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5mol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20.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 A. 泡沫灭火器 B. 水 C. 沙子 D. 干粉灭火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等反应生成氧气,会加剧钠的燃烧,则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水、干粉灭火器灭火,只能用沙子灭火,故选C。 2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漂白粉 ⑤臭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①错误; ②过氧化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故②正确; ③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故③正确; ④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运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④正确; ⑤臭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故⑤正确; 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②③④⑤,故选B。 22.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 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C.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 漂白液的有效成份是Na2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故正确; B.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漂白液是把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混合溶液,都是混合物,故错误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取漂白粉,故错误;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故错误; 故选A。 2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②③④⑤⑥ B. 全部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①正确,②错误;③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的生成强碱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放出是热量导致钠熔化成小球,③正确;④放出的气体导致钠受力不均而迅速游动,最后钠和水完全反应而消失,④正确;⑤钠和水反应迅速,且有气体生成,所以发出嘶嘶的声音,⑤正确;⑥钠和水反应生成强碱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⑥正确,答案选C。 24.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可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Cl2的那些性质( )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容易液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利用了它的毒性,使田鼠中毒死亡;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大,所以密度比空气的大,与空气混合时,在混合气体的下部,所以能够被田鼠呼吸,从而达到灭鼠目的,选项B符合题意。 25. 已知有如下反应:①ClO3-+5Cl-+6H+=3Cl2↑+3H2O,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l2>ClO3->Fe3+>I2 B. Cl2>ClO3->I2>Fe3+ C. ClO3->Cl2>Fe3+>I2 D. ClO3->Fe3+>Cl2>I2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根据ClO3-+5Cl-+6H+=3Cl2↑+3H2O可知氧化性:ClO3-> Cl2,②根据反应2FeCl3+2KI= 2FeCl2+ 2KCl+I2可知氧化性:Fe3+>I2,③根据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性:Cl2>Fe3+,所以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3-> Cl2>Fe3+>I2,选项C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古代炼铜,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 [Cu2(OH)2CO3],燃料是木炭,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 2CuO+CO2↑+H2O ②2CuO+C 2Cu+CO2↑ ③CuO+CO Cu+CO2 ④CO2+C 2CO (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看:反应①、②、④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这几个反应的氧化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解反应 (2). 置换反应 (3). 化合反应 (4). ②③④ (5). CuO (6). CuO (7). CO2 【解析】 【分析】(1)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特征分析判断,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判断。 【详解】(1)Cu2(OH)2CO3 2CuO+CO2↑+H2O属于分解反应;②2CuO+C2Cu+CO2↑属于置换反应;④CO2+C 2CO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 (2)①Cu2(OH)2CO3 2CuO+CO2↑+H2O;②2CuO+C 2Cu+CO2↑;③CuO+CO Cu+CO2;④CO2+C 2CO四个反应中②③④,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②2CuO+C 2Cu+CO2↑中CuO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O是氧化剂;③CuO+CO Cu+CO2中CuO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O是氧化剂;④CO2+C 2CO中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2是氧化剂,故答案为:②③④;CuO;CuO;CO2。 27.根据胶体的性质填空。 (1)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说明该胶体粒子带_________ (填“正”或“负”)电荷。 (2)强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与食盐的混合液放在肠衣中,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瓶里,从而使淀粉与食盐分离,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的沙洲”都与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有关。 【答案】(1). 电泳 (2). 正 (3). 丁达尔效应 (4). 渗析 (5). 聚沉 【解析】 【分析】根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详解】(1)胶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答案为:电泳;正; (2)强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说明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3)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能透过,淀粉与食盐的混合液放在肠衣中,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瓶里,从而使淀粉与食盐分离,这种方法叫渗析,故答案为:渗析; (4)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故“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的沙洲”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故答案为:聚沉。 28.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和丙中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具有漂白作用; (2)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 _______; (3)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与烧瓶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产生的Cl2通入FeCl2溶液中得到含有FeCl2和FeCl3 的混合物,实验测得混合物中n(Fe元素)∶n(Cl元素)=1:2.4,则该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______。 【答案】(1). 布条不褪色 (2). 布条褪色 (3). HClO (4). 分液 (5).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6). 平衡气压,使盐酸顺利流下 (7). Cl2 + 2OH- =Cl- + ClO- + H2O (8). 3:2 【解析】 【分析】制得的氯气经过浓硫酸干燥后得到干燥的氯气(可能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结合氯气和氯水的性质分析解答(1)~(3)和(5); (4)根据橡皮管可以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分析解答; (6)设二价铁离子物质的量为x,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依据n(Fe元素)∶n(Cl元素)=1∶2.4计算解答。 【详解】(1)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通入到乙中的氯气为干燥氯气,所以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通入丙中的氯气与湿润布条中的水反应生成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所以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红布条不褪色;红布条褪色;HClO; (2)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分层,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 (3)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4)利用针头橡皮管连接后,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下,故答案为:平衡气压,使盐酸顺利流下; (5)己烧杯中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 =Cl-+ ClO- + H2O,故答案为:Cl2 + 2OH- =Cl-+ ClO- + H2O; (6)设二价铁离子物质的量为x,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x+3y,依据n(Fe元素)∶n(Cl元素)=1∶2.4可知:(x+y)∶(2x+3y)=1∶2.4,解得x∶y=3∶2,故答案为:3∶2。 29.下面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2)如果2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3)如果A、B混合气体3.0g(平均摩尔质量15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__g,并得到O2_________mol。 【答案】(1). H2 (2). CO (3). NaOH (4). Na2CO3 (5). 22.4L (6). 2NA (7). 3.0 (8). 0.10 【解析】 【分析】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O2,E应为NaOH,F为Na2CO3,则A为H2,B为CO,C为H2O,D为CO2,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框图的转化关系,A为H2,B为CO,C为H2O,D为CO2,E为NaOH,F为Na2CO3,G为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B为CO,E为NaOH,F为Na2CO3,故答案为:H2;CO;NaOH;Na2CO3; (2)设生成气体的体积是x,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 则x=22.4L,y=2mol,数目为2NA,故答案为:22.4L;2NA; (3)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再和过氧化钠反应。将2H2+O22H2O和2Na2O2+2H2O=4NaOH+O2相加:H2+Na2O2=2NaOH。同理可得:Na2O2+CO=Na2CO3,所以过氧化钠增重等于CO与H2的质量,故过氧化钠增重3.0g;设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n1,氢气的物质的量是n2,则=15,整理得n1∶n2=1∶1,由二者质量有28n1+2n2=3.0,联立解得n1=0.1mol,n2=0.1mol,根据元素守恒CO、H2与O2反应后生成0.1molCO2,0.1molH2O,由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可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1mol+×0.1mol=0.1mol,故答案为:3.0;0.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