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通史整合(八)中华文明的新生——现代中国时期【课件】(7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通史整合(八)中华文明的新生——现代中国时期【课件】(71张)

建国初期 政权建设 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 “ 人民民主专政 ”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是统治阶级,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 文化大革命 』 以来 曲折 在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法律制度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 祖国统一 『 一国两制 』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向祖国的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两岸关系 随着 “ 文革 ” 的结束,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践 “ 一国两制 ” 构想,大陆和台湾民间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不断加强,这些已成为两岸和平合作和祖国未来统一的强大动力 时段 战略 表现 20 世纪 50 年代 联合苏联 “ 一边倒 ” 建国初期,为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毛泽东提出了 “ 另起炉灶 ”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和 “ 一边倒 ” 的三条方针。 “ 一边倒 ”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时段 战略 表现 20 世纪 60 年代 反帝反修 两条线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 “ 两个中间地带 ” 的战略思想。 “ 中间地带 ” 包括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0 世纪 70 年代 “ 一条线 ” “ 一大片 ” 面对苏联的威胁,提出实施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 “ 一条线 ” 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时段 战略 表现 20 世纪 80 年代 独立自主、不结盟 邓小平同志作出 “ 两个重要转变 ” :第一、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第二、改变 “ 一条线 ” 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20 世纪 90 年代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新世纪 全方位外交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土地改革 ( 1950 ~ 1952 年 ) 农业合作化 ( 1953 ~ 1956 年 ) 人民公社化 ( 1958 ~ 1983 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78 年底至今 ) 原因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发展需要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党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推动经济发展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土地改革 ( 1950 ~ 1952 年 ) 农业合作化 ( 1953 ~ 1956 年 ) 人民公社化 ( 1958 ~ 1983 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78 年底至今 ) 内容 1950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影响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983 年撤销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新中 国成 立到 1956 年 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20 世 纪 90 年代 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1)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2)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 国际环境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放 以来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 “ 三个面向 ” ; 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 211 工程 ” 计划;实施义务教育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 , 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 年 7 月开始 1.5 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 斤 《 北京粮食工作 》 1957 年 11 月 17 日开始 1.5 斤 《 中国商业四十年 》 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前 1 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 《 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 》 文件 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后 1.5 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