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豫南九校2018--2019学年下期第二次联考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通过观察太阳的周期运动,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这说明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总结出来的,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所以①和④符合题意;先进的文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②说法错误;材料内容未涉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富兰克林曾经说到:“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扶贫要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从思想上拔掉贫困户的“穷根”,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幸福。扶贫要先扶志的原因是 ‎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在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扶贫要先扶志强调的是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②和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德国的产品质量可靠,日本的产品精致实用,美国的产品技术先进……这是一些工业强国注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其实,工匠精神并不是国外的专利品,中国五千年农耕社会精耕细作的文化传统,以宁静致远的文化底蕴、格物致知的志业追求,通过商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玉雕漆器、唐代的彩陶丝织、宋代的木雕瓷器等,展示了匠人执着追求、工于极致的精神专注,演绎了中国人淡定志业、执着自信的文化秉性。由此可见 ‎①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②精良的制造工艺取决于严谨认真的文化特质 ‎③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 ‎④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演绎了中国人淡定志业、执着自信的文化秉性,③和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差异,①与题意不符;精良的制造工艺取决于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所以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8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第九年排在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继续保持在世界第2位。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科技进步反映我国国际话语权增强 ‎②经济是基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了增加科技投入的条件 ‎③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为科研投入提供了条件,而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所以②和③正确;科技进步反映我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与题意不符;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表述错误;所以本题选C。‎ ‎5.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②正确;“家”文化和“孝”文化这种文化环境影响了中国人养老方式的选择,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③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①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④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6.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语言艺术欣赏水平,打造精品文化工程。某市举行了以“走向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新年诗会。诗会特邀国内著名朗诵艺术家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等名篇,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 ‎①经典诗词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②精选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了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艺术家们在新年诗会上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朗诵了一些经典名篇,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精选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了观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故②③正确;经典诗词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故①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原因类题型时要注意: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三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原因区分开来。‎ ‎7.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兴旺发达开启了先基,伏羲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2018年6月22日,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義典礼在台北市与甘肃省天水市同步举办。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 ‎①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②表明两岸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奠定了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所以①和④符合题意;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取决于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②说法错误;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而奠定的,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8.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④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云南省昭通市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文化素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本题选B。‎ ‎9.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字小乾坤大”,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安面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图)。材料表明 A.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B. 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C. 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D. 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许多义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汉字的产生都有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图片解析了“安”字的寓意,表明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所以D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A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的生活实践和创造力,B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0.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典籍,记录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传统村落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因为它们 ‎①蕴含的乡土文化代表当前农村文化的主流 ‎②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所承载的乡土栖息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因为这些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和③正确;这些传统村落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并不代表当前农村文化的主流,①说法错误;这些传统村落所承载的乡土栖息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④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1.2018年10月28日下午,由安徽乡贤论坛组委会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安徽乡贤论坛在安徽大厦隆重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聚乡贤之力谋安徽发展”,旨在立足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实际,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不尽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②乡贤文化在当前的乡村社会治理中起决定作用 ‎③乡贤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乡贤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立足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实际,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不尽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乡贤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①和④符合题意;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项乡贤文化在当前的乡村社会治理中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乡贤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C。‎ ‎【点睛】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基础。(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最终灵感来源。)‎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12.2019年3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文化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步 ‎④立足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艺工作者应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说明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要立足社会实践,所以②和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同步,③错误;所以选D。‎ ‎【点睛】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体。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冬奥会会徽“冬梦”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呈现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 ‎②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改造和剔除 ‎③传播中华文化和奥运精神,繁荣世界文化 ‎④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演绎为奥林匹克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用舞动的线条表达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运用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①正确;会徽既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也展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和奥运精神的传播和交流,繁荣了世界文化,③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改造和剔除,②表述错误;会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性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完全与奥林匹克精神等同,④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4.由光明网创办、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的“网络中国节”品牌活动如今已走过3个年头。3年间,活动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等7个中国传统节日,不断推出包括直播、线上活动、互动游戏、动画、H5、动图、专题、网评等形式在内的-系列文化产品,让“中国节”有料又有趣,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将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开来,增强了青年群体的家国情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 ‎①创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借助现代科技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财富 ‎③文化创新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传播手段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该做法通过借助互联网,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了青年群体的家国情怀,①和②正确;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④夸大了传播手段的重要性;所以本题选A。‎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5.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州建立25个非遗传习所,成立4家非遗产业专业合作社,4家合作社每年创收达300万余元。该地做法的文化意义是 ‎①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②开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市做法有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所以①和④符合题意;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进文化产业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并没有开创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②说法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6.《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题材电影,将科幻与灾难相结合,它体现了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体现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命运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即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突破,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视野,是富有中国气质的独特创新。该影片不仅在国内好评如潮,取得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在海外上映也赢得了大家致的赞许。这说明 A. 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C. 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D. 文化创新应该坚持在竞争中合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流浪地球》作为一部反映中国气质的电影,在国外受到欢迎,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所以选B;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与题意不符;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C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应该坚持在竞争中合作,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17.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巨变历程。深圳95%的人口是外来人口,40年来,深圳形成了以多元、包容、开放和创新为主的城市文化,在深圳的市民文化中,有一种浓厚的参与风格与开放味道。材料表明 ‎①改革开放是创新精神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 ‎②人口迁徙对文化的传播与形成起重要作用 ‎③科学技术是深圳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深圳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40年来,深圳形成了以多元、包容、开放和创新为主的城市文化,在深圳的市民文化中,有一种浓厚的参与风格与开放味道。这表明人口迁徙对文化的传播与形成起重要作用,深圳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产物,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存在,①错误;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③不选;所以本题选C。‎ ‎【点睛】人口的迁移流动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迁移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益,使经济得到发展;传播了语言、文字、宗教、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从民俗文化上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使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又形成一种新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 ‎18.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B符合题意;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立足生活实践,而不是超越生活、改变社会,A表述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具体分析,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继承传统。要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大众,C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无关,D不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6)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9.2018年6月15日,《光明日报》发评论文章《手绘墙走红,不妨给艺术多些空间》为成都玉林四巷的手绘墙点赞。成都玉林四巷长不过百余米,一侧墙绘满小猪佩奇、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等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小巷尽头的社区围墙上还绘有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的剧照,这些绘画很多出自画家之手。该小巷因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这启示我们 ‎①在文化传播中要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文化景观创作要追求艺术性与生活化的统一 ‎④文化的价值取决于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借助网络引来很多人慕名参观,这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①符合题意;卡通人物吸引少年儿童,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贴近群众,所以有生活化的一面,出自画家之手说明有艺术性的一面,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②与题意不符;④项文化的价值取决于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国家宝藏》是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通过运用巨幅屏幕、全息影像等“高大上”的技术,邀请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这是因为 ‎①大胆创新,使历史符号在新时代的新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③依托电视、影像等现代文化传播途径增加了文物的魅力 ‎④凸显当前社会大众对国家历史文物的迷恋与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节目敢于创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焕发新的生命力,所以①和②符合题意;电视、影像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③错误;④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1.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因其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正是基于这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才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①新传媒已取代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传递共享功能 ‎③新传媒传播更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文化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借助自媒体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表明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能够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②④符合题意;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并没有消失,①表述错误;新传媒并不一定都传播先进文化,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传媒的形式(略)‎ ‎②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中国飞般进入汽车社会,国人的汽车文明涵养虽早已过了“乡下人不知如何给汽车让道”的“乡土时期”,但汽车文化的构建却远远滞后于川流不息的汽车大军。许多人的思维、观念、习惯还停留在自由、松散的“马车时代”,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等滞后,没有同步养成汽车文明,带来诸多的交通问题和社会治理难题。汽车文明的滞后 ‎①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②体现文化具有独立性,不会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说明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深远 ‎④要求我们应努力提高民众文明素养,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但许多人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等滞后,没有同步养成汽车文明,并由此带来诸多的交通问题和社会治理难题。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与时俱进,①④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完全独立,②中的“文化具有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但不起决定作用,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3.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材料说明 ‎①藏医药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领先世界 ‎②藏医药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③藏族人民的伟大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藏医药浴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积累的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印证了藏医药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藏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项符合题意;藏医药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领先世界说法不符合实际,故不选①;材料没有体现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④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4.为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以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 ‎①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②表达农民情感,助力乡村振兴 ‎③复兴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明 ‎④发挥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引领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立和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表达农民情感,助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②项符合题意;设立和举办此节日并不是复兴农耕文化,③项说法错误;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借鉴但起不到引领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A。‎ ‎【点睛】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精品,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达297.65万户,注册资本14.29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3.6万家发展到2016年的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民族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先进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展文化产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精品能为社会发增添正能量。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产值的增长、文化产业的“走出去”都对增强综合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社会发增添正能量。而我国文化产业产值的增长、文化产业的“走出去”都对增强综合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和平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于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从字面意思来看,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对各国利益交融和相互依赖的现状认知,更是出于对大国全面冲突对抗和世界大战的隐忧的认知。从内涵角度来看,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相比,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大国搁置意识形态分歧。从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技术层面思考,提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更高层次的价值观追求,为全人类的发展指明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中国古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材料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文化及其精神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已,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 ‎【答案】(1)①“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符合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的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承认文化高下、优劣之分,坚持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持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合理性。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方面,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可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坚持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合理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文化及其精神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已,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方面,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年2月25日,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文艺表演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 舞台上,借助轮滑运动员滑出的轨迹和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化,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高速铁路、大飞机、航天器等中国元素陆续展示。“北京8分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凤貌相结合,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表演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呈献,实现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通过互联网与中国普通百姓互动,给人们呈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用世界语境讲中国故事,用科技感诠释中国变化。”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世界上最大又最轻的熊猶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表演“用世界语境讲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 ‎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表演结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陆续展示中国结、中国龙、凤凰等中国元素,富含传统韵味。‎ ‎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现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表演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呈献,实现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通过互联网与中国普通百姓互动,“用科技感诠释中国变化。”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表演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互联网与中国普通百姓互动,成就了惊艳的“北京8分钟”。 ‎ ‎⑤文化创新要反映时代潮流。“北京8分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相结合,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 ‎【解析】‎ ‎【详解】本题以“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回答“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原因,学生科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时代潮流等多个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2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连接着中华民族对于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记忆。它滋养了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对收获的期盼。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皎洁的明月在圆,中国在圆,百姓的日子在圆,建设美丽中国的前程,也在圆。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传承中秋节传统文化,共享美丽中国幸福感,此为亿万国人心底之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秋节是如何凝聚共同的民族情感的。‎ ‎(2)明月寄托着对国家昌盛,生活幸福的期盼。请你为中秋传统习俗的传承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中华民族通过圆月表达着期盼团圆和幸福的共同情感。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中秋节传统习俗的传承,维系着共同的民族情感。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凝聚着共同的民族情感。④中秋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维系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答案示例:开展传统中秋习俗教育活动;举办中秋习俗的展示活动;举办中秋节主题班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为背景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等。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等方面,分析说明中秋节是如何凝聚共同的民族情感的。第(2)问可围绕中秋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开展传统中秋习俗教育活动、举办中秋习俗的展示活动、举办中秋节主题班会等方面提出建议。‎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秋节是如何凝聚共同的民族情感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秋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维系着民族生存与发展,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等方面,分析说明中秋节是如何凝聚共同的民族情感的。‎ ‎(2)明月寄托着对国家昌盛,生活幸福的期盼。本题要求请你为中秋传统习俗的传承提出两条建议。‎ 建议要突出中秋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从开展传统中秋习俗教育活动、举办中秋习俗的展示活动、举办中秋节主题班会等方面提出建议。‎ ‎【点睛】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