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时作业 1.下面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为g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初速度为零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如水平面上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项错误;加速度为g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如平抛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v=at,所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均成正比,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项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2.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个小铁球,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则( ) A.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B.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D.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答案:D 3.(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v0=0,加速度竖直向下且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2∶3 C.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D.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方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根据h=gt2,物体前1 s、前2 s、前3 s的位移之比为1∶4∶9,故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故B错误;根据h=gt2,物体前1 s、前2 s、前3 s的位移之比为1∶4∶9,故C正确;根据v=gt,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正确. 答案:ACD 4.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他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解析:伽利略通过实验测定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并证明了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A正确,B错误;若斜面光滑,C选项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但伽利略并没有能够用实验证明这一点,C错误;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D错误. 答案:A 5.(多选)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解析:由h=gt2得t==3 s, 最后1 s内位移Δh=gt-gt=25 m, 落地速度v=gt=30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15 m/s. 答案:ABC 6.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6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解析:设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下落高度h=25 m,所用的时间t=2.5 s,由位移时间关系式h=at2,解得a=8 m/s2,故A、B项错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关系式,得v=at=20 m/s,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7.下图是用频闪周期为t的相机拍摄的一张真空中羽毛与苹果自由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关于提供的信息及相关数据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满足关系x1∶x2∶x3=1∶4∶9 B.一定满足关系x1∶x2∶x3=1∶3∶5 C.苹果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D.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解析:由于这是局部照片,A点并不一定是起点,故不能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求解,故A、B项均错误;由Δx=at2,可得a=,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8.在离地面7.2 m处,手提2.2 m长的绳子的上端如图所示,在绳子的上下两端各拴一小球,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绳子的质量不计,球的大小可忽略,g取10 m/s2),则 (1)两小球落地时间相差多少? (2)B球落地时A球的速度多大? 解析:(1)对A球,根据h1=gt得 t1= = s=1.2 s, 对B球,根据h2=gt得 t2= = s=1 s, 则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Δt=t1-t2=1.2 s-1 s=0.2 s. (2)B球落地的时间为1 s,此时A球的速度为vA=gt2=10×1 m/s=10 m/s. 答案:(1)0.2 s (2)10 m/s 9.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利用频闪仪(频率为每秒20次)给自由下落的小球拍照,所拍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所标数据为小球到达各位置时总的下落高度),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O到F,每两个相邻小球间的距离依次记为x1、x2、x3、x4、x5、x6,根据逐差法有,小球的加速度为a=,其中T=0.05 s, x6+x5+x4=7.20 cm-1.80 cm=5.40 cm,x1+x2+x3=1.80 cm,代入数据得a=1.6 m/s2. 答案:1.6 10.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 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的(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在人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有x=gt2,解得 t=;反应时间最长为0.4 s,需要直尺的长度为xm=×10×0.42 m=0.8 m=80 cm;自由落体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故长度不相等. 答案: 80 不相等 11.某同学利用光电传感器设计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 图甲 图乙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0,测出小钢球的直径d(d远小于h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__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某次实验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Δt0,请你判断此时光电门距A处的距离Δh=________[用(1)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于直尺的长度限制,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解析:(1)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根据v2=2gh,解得g==. (2)若某次实验时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0,则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v2=2gh,知下落的高度变为原来的4倍,因为第一次固定在A处,第二次求的是光电门与A的距离为Δh=3h0. (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2gh=-v, 解得=h+, 解得g=. 答案:(1) (2)3h0 (3) 12.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问: (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1)直杆下端B下落到C(下落h)开始进入圆柱筒,当直杆下端B下落到D(下落h+b)时穿出圆柱筒. 由x=gt2,得t= , 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t1= , 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 , 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 Δt1=t2-t1= -.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 同理可得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 Δt2= -. 答案:(1) - (2)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