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 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1.0 分) 1. 如图,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蜡烛在摇晃.这 个现象不能说明 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具有能量 2. 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潜望镜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B.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 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熔点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4. 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 匀速前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对于平衡车,平衡车上的人是运动的 B. 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D. 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 某人用 25N 的拉力将 100N 的物体匀速拉上长 5m、高 1m 的斜面顶端,设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f,则 A. , 5㌮ B. , 25㌮C. 2 , 5㌮ D. 2 , 25㌮ 6. 如图所示,用 10N 的水平推力 F 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若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撤去水平推力 F,则物体接下来运 动状态 A. 马上静止 B. 运动一段后停下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7. 用规格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如图所示。已知 1 15㌮ , 2 2㌮ ,动滑轮重 动 5㌮ ,滑轮与轴的摩擦忽略不 计。设甲的机械效率为 1 ,乙的机械效率为 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1 2 , 1 2 B. 1 2 , 1 2C. 1 2 , 1 2 D. 1 2 , 1 2二、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 在图的杠杆中画出最小的力 F 及力臂 L。 9. 如图所示,S 点是水中鱼所在的位置, 点是人的眼睛在 A 处看到的 鱼的像的位置。请完成此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0 分) 1.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 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 温也相同。 1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的 选“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 ; 2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______ 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 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 A、B 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若液体 B 的比热容是 4. 1 3 Ȁሺ ,液体 A 的比热容是______ Ȁሺ 。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较快的物质,其吸热的 能力较______ 强 Ȁ 弱 。 11. 如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 甲、乙两图中木块是在木板上运动,丙图中木块是在 毛巾上运动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匀速前进。 1 由甲、乙两图可知______。由______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若图甲中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图丙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 0 逐渐增大到恰好为 2N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应为______N,此时木块 处于______ 填“静止”或“运动” 状态。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0 分) 12. 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请在图中作出小车的受力示意图. 1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 燃的蜡烛 A,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B 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 蜡烛 B 要与蜡烛 A 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 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______ 选填“前”或“后” 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 填“虚”或“实” 像。 14. 如图所示,一物体浸没在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 容器壁的厚度忽略 不计 。工人师傅站在水平地面上,用 200N 的力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提起 浸没在水中体积为 2.4 1 2 3 ,重 720N 的物体。已知容器底面积为 4㜱 2 . 忽略水对物体的阻力 水 1. 1 3 ሺȀ 3 ,g 取 1㌮Ȁሺ 求: 1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 物体浸没在水中与完全离开水面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3 匀速提起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5. 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 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 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 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 流速可达 2Ȁ 。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 1.36 1 4 3 Ȁ ,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______ 2 。 2 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 1.3 1 4 ,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 .5 2 ,医生至少需要______N 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计 算结果精确到 .1㌮ 。 3 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 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______ 时,压强增大。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此 知识来解答.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 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答案:A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2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解:如图,烛焰的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解: A、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故 A 正确;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 B 正确; C、只有晶体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有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 C 错误; D、晶体在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 C. 1 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 晶体物质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温度,叫做熔点; 3 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温度,也就是没有熔点; 4 晶体在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了熔化的相关知识,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 4.答案:B 解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改变,被 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惯性不是 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此题以平衡车为载体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平衡力的判定、增大摩擦的方法和惯性等多个知 识点,综合性很强,但难度不是很大。 A.相对于平衡车,平衡车上的人的位置没有改变,故人是静止的,故 A 错误; B.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 B 正确; C.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 C 错误; D.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 D 错误。 故选 B。 5.答案:A 解析:解: 有用 1㌮ 1 1 , 总 25㌮ 5 125 , 有用 总 1 125 ; 总 有用 额, 额 总 有用 125 1 25 , 额 , 额 25 5 5㌮ 。 故选:A。 已知物体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根据公式 可求有用功,根据公式 可求总功,机械效 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求出额外功,而 额 ,据此求摩擦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利用斜面时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摩擦做 功是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1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 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查惯性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知识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推力,物体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但物体此时运动时还受到阻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即运动一段 距离后停下来。 故选 B。 7.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计算,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明确额外功的产生原因,能分析出额外功相同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 1 物 动 比较两者拉力 的大小;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在甲图中,承担物重的绳子 3 ,所以施加的拉力为 1 1 3 1 动 1 3 15㌮ 5㌮ 67㌮ ; 在乙图中,承担物重的绳子 2 ,所以施加的拉力为 2 1 2 2 动 1 2 2㌮ 5㌮ 125㌮ 。 即 1 2 ; 有用 总 1 有用 有用 额 1 动 1 动 1 ,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 1 1 动 1 15㌮ 15㌮5㌮ 1 75 ;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2 2 动 1 2㌮ 2㌮5㌮ 1 。 即 1 2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8.答案:解:由杠杆平衡条件 11 22 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 越小;图中支点在 O 点,因此 OC 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右,过 C 点做垂直于 OC 向右的力,即为最小的力 F,如下图所示: 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根据图示确 定最大动力臂,然后作出力与力臂。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 小的结论。 9.答案:解: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因此光的传播 方向大致为 ; 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 h ,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连接 S 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鱼是鱼在水的像,比原来的位置要浅一点,故可先连接 h ,与水面 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入射点和 S,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本题通过光的折射现象的作图,说明了为什么感觉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的原因。 10.答案:甲、乙 温度计上升示数 甲、丙 温度计和天平及秒表 加热时间 B 2. 1 3 弱 解析:解: 1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 过温度计上升示数来反应的; 2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为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因要测量温度的变化和控制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及控制加热时间,测量温度的工具为温度计,测量质 量的工具是天平,测时间的工具为秒表故需要的测量器材:温度计和天平及秒表; 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 A、B 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2 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A 温度升高 用 10 分钟,B 温度液体升高 用 20 分钟,根据比较吸收能力的 第 1 种方法,即 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由 ,升高相同的温度,B 吸收热量是 A 的 2 倍,根据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 下,比热容 c 与 Q 成正比,故液体 A 的比热容是: 1 2 4. 1 3 Ȁሺ 2. 1 3 Ȁሺ ;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较快的物质,根据比较吸热 能力的第 2 种方法,其吸热的能力较弱。 故答案为: 1 甲;乙;温度计上升示数; 2 甲;丙;温度计和天平及秒表; 加热时间; ; 2. 1 3 ; 弱。 1 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值,应控制被加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燃料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可 以通过液体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 2 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根据实验中要 测量的量确定所用的器材;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 2 种方法: Ⅰ、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即比较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多的吸 热能力强; Ⅱ、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弱; 由图丁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即 B 吸收热量与 A 的关系,根据 ,求液体 A 的比热容。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测量工具的判断、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 的方法、 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11.答案: 1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甲、丙; 22 ;2;静止 解析:解: 1 由甲、乙两图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都是木板,但是乙图中木块上放了一 个砝码,因此压力比甲图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也比甲图大,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 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探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符合要求 的有甲、丙两图。 故答案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甲、丙。 2 图甲中由于木块做匀速运动,因此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 2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为 2N;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 2N,摩擦力也从 0N 增 大到 2N,此时木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2;2;静止。 1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摩擦力与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 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2 比较甲、乙两图,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就可以得出结论;要研究摩 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拉力和摩擦力 大小相等。 1 本题来源于课本中的插图,要求学生对课本上每一个插图所蕴含的信息熟练掌握; 2 本题也是控制变量法思想的应用,明确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解:过小车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等长的线段,分别 表示重力和支持力,分别用符号 G 和 F 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故小车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 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 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13.答案:大小;前;虚 解析:解: 1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个充当物体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另一个放在玻璃 板的后面代替镜前的物体,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 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验证 像的虚实时,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直接观察光屏,通过看到光屏上没有像的现象,可知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 1 大小; 2 前;虚。 1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 像大小关系。 2 点燃蜡烛,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 蜡烛的像;光屏能承接实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此题主要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确定利用 了替代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同时要掌握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实像可以 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14.答案:解: 1 物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排 2.4 1 2 3 ,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浮 水 排 1 1 3 ሺȀ 3 2.4 1 2 3 1㌮Ȁሺ 24㌮ ; 2 当物体浸没时,液面上升的高度: 排 2.41 2 3 41 2 2 .5 ,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值: 1 1 3 ሺȀ 3 1㌮Ȁሺ .5 5 ; 3 由图可知 3 ,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3 , 匀速提起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时,所做的有用功: 有用 浮 72㌮ 24㌮ 4㌮ , 拉力做的总功: 总 2㌮ 3 , 提起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有用 总 4㌮ 2㌮3 1 。 结: 1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240N; 2 物体浸没在水中与完全离开水面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500Pa; 3 匀速提起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解析: 1 物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利用 求当物体浸没时,液面上升的高度,再利用 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 器底部的压强增加值; 3 由图可知 3 ,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3 ,拉力做的有用功 有用 浮 ,拉力做的总 功 总 ,提起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功的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要知道匀速提起浸没 在水中的物体时做的有用功 有用 浮 。 15.答案: 6. 1.1 减小 解析:解: 1 根据 可知,通气孔的面积: 1.361 4 3 Ȁ 2Ȁ 6. 1 6 2 6. 2 ; 2 由题意知,人对笔帽的力应等于笔帽受到的内外压力差,由公式 得,医生所用力为: 1.3 1 4 .5 1 4 2 1.1㌮ ; 3 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腹部的体积变小,内部气体的量不变,压 强变大,从而把异物压出体外。 故答案为: 16. ; 21.1 ; 3 减小。 1 根据公式 来计算通气孔的面积; 2 医生所需要的力 ; 3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要理解呼吸道取异物的原理,利用好压强公式的变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