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殷人认为只有通过虔诚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长治久安;而周人则认为 “天”是以“道德”作为赏罚的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保证获得“天”的眷顾。 这反映了周代( ) A.统治理念发生了变化 B.王权与神权实现结合 C.保民成为主流价值观 D.理性主义的日渐成熟 2. 《左传》载:晋襄公去世时,赵盾以年纪太小为由欲废太子而立公子雍,襄公夫人坚决反对,赵盾也担心国人反对,最终立太子夷皋为国君。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子 常欲立子西,子西认为“王有适嗣,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继位。这反映出春秋时 期 ( ) A.王位继承方式逐渐增多B.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C.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D.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 3.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 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血缘政治向科举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 两汉刺史按“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刺史只能检查郡守执行公务的情况, 如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只能向朝廷“劾奏”。《后汉书·朱浮传》载,“旧制: 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验案,然后黜退”。这反映出( ) A.中央旨在实现集权 B.地方吏治较为败坏 C.朝廷强化监察地方 D.刺史州牧位卑权重 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 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2. 秦代不仅通过教化规范官员恪守“为吏之道”,还通过严酷的法律保障实施,如《法 律问答》《秦律杂钞》《行书律》《为吏之道》《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法律开篇均明确规 定为吏者的行为规范。据此可知,秦代的“为吏之道”( ) A.以社会教化为主 B.注重官员能力提升 C.彰显了法家理念 D.奠定后世吏治规范 3. 唐代应试举子会在考前将自己的作品卷轴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政坛巨卿,主考官会与 有社会名望且关系密切的人共同决定录取名单,故而请托之风也愈演愈烈。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 ) A.社会地位决定考试成败 B.科举取士并未实施 C.贵族政治仍居主导地位 D.选官制度有待完善 4. 唐玄宗开元 21 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 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5.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 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 A.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B.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1. 严耕望先生研究发现,两汉地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三条规律:凡朝廷任命的长官都非所统辖地区的本地人;县令长不但不用本县人,本郡人也不用;州郡县长官自由任用的属吏都是本地人。从中可见,两汉地方官吏的选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防范地方割据保障政令畅通 B.促进社会流动提高办事效能 C.打破地域观念按照才能选官 D.形成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局面 2.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 尊,贱有等威也。”谱学的兴盛说明( ) 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 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 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 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 13.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 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 品”“同中书们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 D.使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 13.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14. 《明史·杨巍传》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 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 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 ) A.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 B.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C.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D.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 15. 清代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对邦国大政的处理不再经过内阁这道 手续(一般例行公事,“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大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 但能迅速处理机密军国大事。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A.强化了特务统治 B.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决策科学办事效率高 D.基本适应当时复杂政务需要 16. 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 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 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 ) 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 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 17. 隋初沿袭了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存在“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583 年),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 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这些政策调整( ) A.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 C.导致了君主专制强化 D.阻碍了阶层之间流动 13. 下图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的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演员的表演或者 演讲地。雅典的露天剧场的建立( ) A.意在提升雅典所有人的公民意识 B.避免了雅典民主决策的失误C.顺应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需要 D.表明古希腊政治家善于演讲 14.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 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 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 此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 )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5. 西方的民主制,也是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执政官变成了总统, 元老院(Senate)变成了参议院(美国的参议院至今仍称 Senate),民众大会变成了代议制的众议院。这说明(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具有无差异同源性B.美国民主共和制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再现C.“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构架得到承袭D.西方古代民主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16. 显贵阿尔克迈翁家族在公元前 6 世纪曾多次被流放。到了其成员克利斯提尼掌权 时,他改变了家族传统的贵族路线,选择民众作为他的新的权力基础并借此顾及家族 利益。这反映了( ) A. 雅典居民民主权利的扩大 B. 流放已成为打击民主敌人的有力武器C.城邦公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D.克利斯提尼改革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 13. 学者萨拉·福斯代克认为,“它的实施,使得平民们在拥有放逐权的同时,既对贵族们产生震慑作用,又拥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利,而城邦也因其温和的惩罚更加稳定。 因此,它的象征性意义才是其所具有的真正作用。”材料中的“它”(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推动雅典政治进入黄金时代C.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D.标志着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 14. 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 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 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这说明( ) A.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 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5. 雅典有一种专门的官员,坐在高高的地方监督集会的举行,如果他们发现法律遭 到攻击,就会打断演说家的演讲,命令立即解散集会,要求人民散去,不能投票。这 说明在古代雅典( ) A.贵族掌握国家最高司法权力 B.注重法律程序的正义性C.法律监督是捍卫民主的武器 D.严格规范公民政治运行 16. 根据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代法学家的解释,万民法的地位优于公民法,意味着公 民与臣民之间差别的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①“平等”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②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③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④万民法使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别消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 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 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 )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4.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 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 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 A.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B.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D.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5. 公元前三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 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 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罗马帝国时人人平等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 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 1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 杀死之” D. “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40 分) 14. 中西古代历史上都注重法律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 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 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 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四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五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从材料一 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8 分) (2) 归纳材料二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7 分 (3) 材料三、四、五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 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6 分) (4) 材料二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 分) 32.(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 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 分) 1-5 ACAAC 6-10 CDDAA11-15BDBCD 16-20 DBACA 21-25 DCCBD 26-30 CACDB 31(1)特点:法律繁多,但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相同点:皇权至上; 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8分 (2)特点:三省分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7分 (3)民主制度: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体现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保证公平、公正,避免腐败。6分 (4)区别:材料一所述制度实质是君主专制;雅典属于民主政治。4分 32(1)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9分)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