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8细胞呼吸作业(山东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8细胞呼吸作业(山东专用)

课时作业(八) 细胞呼吸 ‎[基础练]‎ ‎1.(2019·四川乐山一模)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有丙酮酸 B.叶肉细胞中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不彻底氧化产物中储存有能量未释放 D.人体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肌肉细胞产生CO2的量多于O2的消耗量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形成中间产物丙酮酸;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的ATP来自光反应,不能由细胞呼吸提供;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不彻底氧化产物中;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产生,人体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O2消耗量等于CO2的生成量,因此人体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肌肉细胞产生的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 ‎2.下列细胞结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 A.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乳酸杆菌的细胞质基质 C.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 D.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 [人体肝细胞和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CO2;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3.(2019·广东江门一模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 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的 C.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B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比例是4∶2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4.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关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 A.均需要酶的催化    B.均需要氧气的参与 C.均释放大量能量 D.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A [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均需要酶的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释放大量能量。]‎ ‎5.(2018·山西太原期末)甲、乙两个三角瓶中有等量葡萄糖液,向甲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向乙加入由等量酵母菌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甲乙均有酒精和CO2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 B.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 C.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 D.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D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都能产生酒精,说明都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参与无氧呼吸的酶种类相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甲瓶中活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酶,故随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乙反应体系中不含酵母细胞,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实验结果否定了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6.(2019·河南洛阳一模)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B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 ‎7.如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 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 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释放 B [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会不断水解为葡萄糖,导致淀粉的含量下降,葡萄糖的含量上升,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甲;种子萌发过程中因细胞呼吸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总量越来越少;在暗处,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细菌的细胞呼吸也可释放CO2。]‎ ‎8.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D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物质a是CO2,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9.(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如图表示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各组种子的实验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 ‎(3)分析5~7天种子中ATP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的萌发。‎ 解析 (1)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pH的酸雨,因变量为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实验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3)5~7天时种子代谢旺盛,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消耗较多的ATP。(4)由图可知,酸雨pH越低,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越低,说明酸雨可能通过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来抑制种子萌发。‎ 答案 (1)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2)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 (3)ATP的消耗量增加 (4)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 ‎10.(2018·河北承德期末)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 正常通气 品种A 正常通气 品种B 低氧 品种A 低氧 品种B 丙酮酸 ‎(μ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 ‎(μ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解析 (1)丙酮酸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不能生成ATP。(2)表中信息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黄瓜而言,低氧情况和正常通气情况下都产生乙醇,且低氧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通气情况下,而乙醇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说明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受阻。(3)将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与表中品种A在正常通气、低氧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对比可推知: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低氧情况下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正常通气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所以在绘制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时,图中品种B的丙酮酸的含量=0.34-0.19=0.15(μmol·g-1),乙醇的含量=4.00-2.49=1.51(μmol·g-1),相应的图形见答案。‎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3)如下图 ‎[能力练]‎ ‎11.(2019·山东济南模拟)野生型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作用下产生的[H]可与显色剂TTC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上述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合成ATP 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 C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12.(2019·山东青岛模拟)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 测量小白鼠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和产热量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F浓度 ‎(10-6g/mL)‎ ATP浓度 ‎(10-4mol/L)‎ A组 ‎0‎ ‎2.97‎ B组 ‎50‎ ‎2.73‎ C组 ‎150‎ ‎1.40‎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 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B [结合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有两个: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ATP的浓度。高浓度NaF组(即C组)的细胞产热量高于对照组(即A组),细胞内ATP浓度低于对照组。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该实验有空白对照组A组和不同浓度的NaF实验组(B组和C组)相互对照。]‎ ‎13.(2019·北京海淀模拟)如图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的实验装置。打开夹子A,使水检压计左右平齐,关闭夹子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 O2,水检压计左侧液面升高,记录左右液面重新平齐时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 O2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 B.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最后取平均值 C.小鼠在25 ℃时的呼吸速率高于10 ℃时的呼吸速率 D.NaOH溶液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 [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 O2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以确保广口瓶中O2‎ 的量;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最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小鼠是恒温动物,25 ℃时的呼吸速率低于10 ℃时的呼吸速率;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4.(2019·北京海淀模拟)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D [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O2的量,因此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O2量的差值,如果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如果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有O2的消耗,可以推断出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多于O2的消耗量,推断出酵母菌还进行了无氧呼吸;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由于葡萄糖作底物不可能出现O2的消耗量大于CO2的释放量的情况,所以装置2中液滴不可能向左移。]‎ ‎15.(2018·湖南怀化期末)某小组开展对贮存期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三种花生种子活力鉴定实验,某亲脂染料(活体染料,可以使活细胞呈现染色反应的物质,氧化型为黄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活力的鉴定。请根据所给条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贮存期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花生种子。‎ 试剂与用具:略 ‎(1)实验依据:种子代谢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______,使染料变________色。‎ ‎(2)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染料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②经鉴定,贮存期为一年的种子活力最强,现将该种子放在氧气充足的装置中进行实验,发现着色液滴向左移动(图甲),若改变氧气浓度,测定O2的吸收速率如图乙,请补充CO2的产生速率(a浓度下,为种子贮存的最佳条件)。‎ 解析 (1)种子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还原性氢([H])使染料变红色。(2)实验思路如下:①随机选取三种种子各50颗分别加入含有一定量水的三个烧杯,浸泡一段时间,标为A、B、C,另取50颗种子煮沸,标为D组;②取出种子,剥去种皮,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染料(以淹没种子为宜);③一段时间后,倒去染料,观察各组胚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子叶的颜色),统计数量,计算染色率;④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①由于该染料为亲脂性染料,故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需要经过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进入细胞内。‎ ‎②装置中着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装置内部O2的消耗大于CO2的释放,由于脂肪中C、H百分比含量较高,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着色液滴向左移动,推测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包含脂质。而脂质代谢是细胞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图中CO2的产生速率曲线比O2的吸收速率曲线要低一些,但总体趋势与呼吸作用曲线类似。‎ 答案 (1)还原性氢([H]) 红 (2)①随机选取三种种子各50颗分别加入含有一定量水的三个烧杯,浸泡一段时间,标为A、B、C,另取50颗种子煮沸,标为D组;②取出种子,剥去种皮,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染料(以淹没种子为宜);③一段时间后,倒去染料,观察各组胚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子叶的颜色),统计数量,计算染色率;④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①磷脂双分子层 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