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8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 一、单选题:共50题 ‎1.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答案】C ‎【解析】窗户的主要功能是通风,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冬季风强,故有些民居没有后窗,所以选C.‎ ‎【备注】考查中国地理。‎ ‎ ‎ ‎2.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答案】A ‎【解析】其实最早在长江三角洲是红壤,红壤是显酸性的,但后来经过国家的常年培育(在酸性土壤中加熟石灰,可以消除其酸性使其呈中性)最后就形成了水稻土,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备注】考查中国地理。‎ ‎ ‎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属于平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故选D项。‎ ‎【备注】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 ‎ ‎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田为主 B.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C.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D.一年两熟至三熟 ‎【答案】B ‎【解析】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故选B项。‎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 ‎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C.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答案】C ‎【解析】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矿产资源不足,故C项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 ‎ ‎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房檐宽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墙体厚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答案】A ‎【解析】南方纬度低,温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且降水多于北方;所以南方墙体薄,C错;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B错;南方民居房檐宽,A正确;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民居正南正北方位比北方弱。故选A项。‎ ‎【备注】考点:南北方民居差异 ‎ ‎ ‎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由若干平原组成 ‎【答案】D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故A项正确。土质疏松错误,无沼泽错误,是中国最大平原错误。故选D项。‎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 ‎ ‎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答案】A ‎【解析】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D错。黏重的土壤,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A对。‎ ‎【备注】考查中国地理。‎ ‎ ‎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可以继续划分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形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 选项自然地理界线是不明确,具有过渡性,A错,C 选项中,东北平原部分地区,还有太行山东坡降水都在800mm以上,C 错,D 选项中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几个省都不与行政区边界重合。所以选B。‎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 ‎ ‎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粮食商品率极高 D.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答案】D ‎【解析】受地形、河流分割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加之人口多,粮食商品率低,其“粮仓”地位下降。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 ‎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回答问题。‎ ‎11.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1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C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13.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14.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GPS信号接收机 D.遥感技术 ‎15.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16.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答案】‎ ‎11.A ‎12.B ‎13.A ‎14.C ‎15.A ‎16.D ‎【解析】‎ ‎1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故选A。‎ ‎1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CIS技术程序中属于信息源,故选B。‎ ‎13.GPS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3颗为备用卫星,故工作卫星21颗。故选A。‎ ‎14.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和导航是GPS的基本功能,只要拥有GPS接收机即可随时获取自己的地理位置。故选C。‎ ‎1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材料是通过信息输入而存入计算机内部的,而这些资料的获取需要较多途径,所以一般需要的时间是较长的。B错。地理信息技术是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而不是直接对遥感信息进行判读和分析。C错。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是全球定位系统。D错。地理信息技术要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才能应用到生产生活中。A对。‎ ‎16.本题考查关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备注】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 ‎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1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B.为商业网点选址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8.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9.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17.B ‎18.A ‎19.A ‎【解析】‎ ‎17.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就是可以根据城市交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来分析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四个选项中,商业网点选址受城市交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商业网点选址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交通最优,二是市场最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故选B。‎ ‎18.GIS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相当人类大脑的作用。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故选A。‎ ‎19.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首先运用遥感获取地球大气中云层分布的影像图片,,然后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制作成可以用来进行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所以说该过程中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故答案选A。‎ ‎【备注】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 材料一: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 材料二:“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21.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22.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23.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P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答案】‎ ‎20.D ‎21.A ‎22.D ‎23.A ‎【解析】‎ ‎20.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的特点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材料反映遥感获得信息速度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1.对地面事物的侦查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故选A。‎ ‎22.A中说的原因这个是不太可能用GIS分析判断出来的;B中错在不能预测火灾发生的地点,GIS是分析传感器传回来的影像,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偶然性(雷火或是不小心留下的烟头等),到底发生在哪里,预测不出来的;C是GIS能力范围内的选项,它可以用趋势分析预测出来,不过监测火灾不仅仅是为了预测灾后后果;D就比较合理了,它是GIS在火灾面前主要要做的事情。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3.GPS具有导航和精确定位的功能,故利用GPS来寻找鱼群可增加渔获量,但可能导致过度捕捞,而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故选A。‎ ‎【备注】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 ‎24.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答案】D ‎【解析】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符合的是D。‎ ‎【备注】考查区域的特征。‎ ‎ ‎ ‎25.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而对降水量影响不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世界热带荒漠的主要形成原因,而我国西北地区是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不符合。故选C。‎ ‎【备注】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 ‎ ‎26.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A错误;该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B正确。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是保护植被,C错误。建国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D错误。‎ ‎【备注】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2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28.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29.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 ‎27.A ‎28.D ‎29.D ‎【解析】‎ ‎27.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递减,故形成植被分布的差异。故选A。‎ ‎28.西部地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制约因素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从生态角度看,主要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全面展开,生态环境的压力会加大,为了西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故选D。‎ ‎29.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备注】考查中国的区域特征。‎ ‎ ‎ ‎30.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 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答案】B ‎【解析】绿洲通常指荒漠地区中水源丰富,草木繁盛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方。一般是指河流两岸、井泉附近,以及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注的山麓及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绿洲的形成条件以水为基本、地形为制约、土壤为载体、植被为体现。绿洲水源除坎儿井和水窖之外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河流、高山冰雪融水。绿洲的土壤以灰钙土为主,肥力强、保水性强。 绿洲通常分布在荒漠地区,一般干旱少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备注】考查中国的区域特征。‎ ‎ ‎ ‎31.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答案】B ‎【解析】A项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会造成荒漠化,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在湿润地区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会造成荒漠化,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会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都错误,只有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是合理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备注】考查中国的区域特征。‎ ‎ ‎ ‎32.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与地形、洋流、低纬陆地面积有关。而影响该地区的洋流为暖流,故③错误;亚马逊平原和刚果盆地的纬度相当,④错误。所以选D。‎ ‎【备注】考查世界地理。‎ ‎ ‎ ‎3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 ‎【答案】D ‎【解析】原生荒漠就不属于荒漠化土地,A错,西南地区的石漠化也是荒漠化,B错,荒漠化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沙漠化,还有石漠化,所以选D。‎ ‎【备注】考查荒漠化及其成因。‎ ‎ ‎ ‎3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A是全球变暖后的结果,不是直接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备注】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 ‎ ‎35.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都会破坏雨林生态环境,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与雨林植被明显不符,雨林的生态功能强大,当然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以选D。‎ ‎【备注】考查雨林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开发。‎ ‎ ‎ ‎36.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纬度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两极地区 ‎【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故只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所以选C。‎ ‎【备注】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 ‎ ‎37.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对已经发生荒漠化地区应加强治理,C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水资源不足,D错误。所以选B.‎ ‎【备注】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 ‎ ‎38.人类经济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A.在低湿地发展立体农业 B.黄土高原上多开垦土地 C.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 D.过度开垦草原 ‎【答案】D ‎【解析】低湿地不会造成荒漠化,只造成湿地退化,A错,黄土高原上多开垦土地,造成的是水土流失,B错,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不属于人类的经济活动,C错,过度开垦草原是荒漠化人为原因之一,所以选D。‎ ‎【备注】考查荒漠化的成因。‎ ‎ ‎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39.从图中可以判断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40.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4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答案】‎ ‎39.A ‎40.C ‎41.A ‎【解析】‎ ‎39.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即可,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地区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略低,故对流较弱,降水量较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图示从气温越高的低纬地区,水平衡数值不是最小的,B错误;图示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相似,但水平衡数值不同,C错误。图示热带草原地区的水平衡也出现负值,D错误。‎ ‎40.注意“自然原因”要求,影响荒漠化的扩展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C正确。‎ ‎41.图示甲位于埃及尼罗河河口,由于阿斯旺水库建设导致了尼罗河带到下游的泥沙和水量减少,故河口三角洲生长减慢,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故导致了海水倒灌,沿岸土地盐碱化而影响农业生产。A正确。‎ ‎【备注】考查世界地理。‎ ‎ ‎ ‎4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A ‎【解析】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A正确。‎ ‎【备注】考查中国地理。‎ ‎ ‎ ‎43.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的环境作用巨大,不能大规模开发,B错,巴西政府有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权利,不能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C错,雨林地区降水量大,砍伐后水土流失严重,雨林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只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远远不够,一定要注意采育结合,D错,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是正确的,所以选A。‎ ‎ ‎ ‎ ‎ ‎44.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巴西为发展中国家,其开发亚马逊河流域主要为本国人口的迁移,而不是接纳“海外移民”,故④错误。故选A项。‎ ‎【备注】考点:本题考查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 ‎ ‎ ‎45.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湿度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被称为“绿色水库”。故选B项。‎ ‎【备注】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 ‎ ‎ ‎46.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是因为它能 A.提供大量的木材 B.提供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饮料 C.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D.是生物基因的宝库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与环境有关的只有C,所以选C。‎ ‎【备注】考查热带雨林的功能。‎ ‎ ‎ 读下图,回答问题。‎ ‎47.与右图地区相比,左图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地势平坦 ‎48.图中①②两地区在环境整治方面应重点做好的共同工作是 A.治理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沙漠化 C.改良酸性土壤 D.整治盐碱地 ‎49.①地区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A.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鱼塘—台田模式农业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低湿地、盐碱地综合治理 ‎【答案】‎ ‎47.B ‎48.A ‎49.A ‎【解析】‎ ‎47.据经纬网定位,图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纬度位置低,光照、热量充足。所以选B。‎ ‎48.图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两地区都水土流失,都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所以选A。‎ ‎49.A图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光照、热量、水分充足,但人多地少,故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主要应注重立体农业的发展。所以选A。‎ ‎【备注】考查中国地理 ‎ ‎ ‎50.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A ‎【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处我国东北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短,并且受长白山的阻挡,其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在 400—600 mm,所以D错,;耕地主要是旱地,黑土分布广泛,发展旱作农业,所以C错,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甜菜等,所以B错。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选A。‎ ‎【备注】本题考查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