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
考场作文的结构要求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有“结构完整”的要求。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是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主要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等,结构的完整性必然表现在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安排的合理等方面。行文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巧的构思。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考场作文常用结构 从阅卷的情况来看,分论点并列式或递进式的议论文结构和正反对比式的议论文结构,更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是思路问题,首先要搞好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行文中还要注意文句的次序。文章的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也有“道”可循,有“格”可依。掌握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若要写记叙文,则务必在开头或结尾点明所叙内容的主旨,使阅卷老师不再花时间去琢磨故事要表达的内涵。铺垫映衬式和多方联想式是相对有特色的记叙文结构。 议论文常用结构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连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高考常见议论文结构方式一般有起承转合式和总分总式两种。 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式的论证结构,是指在论证的过程中,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起),然后对论点进行思维拓展(承),接着由话题内容或转折,或递进,或拓展(转),最后将话题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巧妙融合,充分表现出文章的写作中心(合)。 运用这种论证结构,需要理清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起要起的有根据,不能站不住脚;承要承的有延伸,或拓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转要转的很自然,不能出现刻意牵强的意味;合要合的最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模板结构:确立观点(起)——引申中心(承)——认识提升(转)——得出结论(合)。 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进行论述。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主张。 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深入,令人信服。 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起”中观点的强化或深化等。在透彻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变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 “起承转合”式结构常用方式 模板方式 方法要领 正起式(起) 从正面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起式(起) 从反面宕开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承式(承) 引述反面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分承式(承) 承接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承转交替式 变化思路进行论述,使“承”“转”交替出现 反转式(转) 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典例一: (2017·新课标1卷)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中国:在共享中筑共赢之梦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诚哉斯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近年来,我国也在各个方面体现了共享的观念,鉴于共享之重要,我想围绕共享来展现我所认识的中国。 便捷百姓,造福人民:共享单车,国内的共享,走上街头,不难看到众多小黄车,小橙车摆放在路旁,用手机一扫,便可告别汽车的烦闷,体验骑行的美好,北大高材生所创的共享单车“ofo”和浙大高材生所创的共享单车“摩拜”,已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便捷工具。曾有人说:“人生的目的只过的舒适便捷的生活,而且活的应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共享单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是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此共享之举所带来的共赢,可见一斑。 习总书记曾说过:“我国不只要建造属于自己的中国,而且要众花齐放的百花国”,一带一路正是建造百花国的重要工具。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的共享,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一带一路正是沿袭了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延边的国家共同合作,共同受益,我国秉承了从古到今的合作之路,建造了国际上的共享共赢,实乃十全十美之举,不禁令人击节赞叹! 古人有言:“孤单者难举,众行者易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不如聚集而成的“共赢之力”,有了共享,才能实现共赢之梦。 不过,在筑梦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往往会有不足之处,就共享单车来说,也存在考虑不周之处,如有些人故意损坏共享单车,更有甚者利用用高科技修改二维码,使扫描者无故质疑……种种现象屡屡发生,体现了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偏差,不过据数据调查显示,近日破坏共享单车的现象明显减少,厂家后续措施更加严密,众人观念更加端正。 在共享中筑梦,在筑梦中不断完善,定会成就共赢之梦,使中国共赢之梦。如《诗经·大雅•天保》中所言:“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维克多•E •弗兰克尔有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选择态度的自由。”我选择用共享共赢来呈现我所认识的中国。 【解析】 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议论文依据行文方式又可分“并列式总分总”、“对照式总分总”、“递进式总分总”三种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 在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写作中,“总分总”式结构不仅应用广泛,而且相对容易把握。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个部分,在内容的展开上,常见的模式为“总分总”式结构,其中分析问题为“分”,首尾部分为“总”。开头的“总”要么是提出话题,要么是提出论点;结尾的“总”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论点。 这种形式,就是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具体写作时,可以将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点出分论点,还可以在每一个主体段的结尾自然引出分论点。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分论点①,分论点②,分论点③)——结论(深化中心论点) 典例二:(2017·新课标1卷)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横长城长 一点茉莉香 湖南考生 看惯了哥特建筑,你或许感兴趣于壮阔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你或许欣赏那红脸张飞;吃腻了海鲜大餐,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这里是中国。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与海相邻;长城陡,万阶上天际;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坍塌。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闪耀人性光辉;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海岸线,蜿蜒动人。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战十四年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这里是中国。 中国电影史巅峰便是获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一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张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韵律十足;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醇香浓厚。它像一个前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因戏而“疯魔”。这便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出既古老又现代的光。 这里是中国。 如果你没到过中国,相信你听说过誉满全球的中国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看汪曾祺先生文章里舌尖上的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黄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可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你吃油焖大虾,我可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我可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鱼籽酱,我可能尝到秘制多年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深入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它不只关乎食材、手法,更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少放一点的平常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吃的更是人生。 这里是中国。 有你想不到的惊喜,有你未曾见到的奇观,有你放不下的平常心。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你。 【解析】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对照式总分总 对照式结构一般是文章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观点。就是指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具体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两个论点进行对比,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巧妙地运用对比,会丰富文章的内容,更会增加文章的深度。当然,具体运用时也要注意:对比必须鲜明、强烈,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而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正面(或反面)论证+反面(或正面)论证]——结论(进一步升华中心论点) 典例三:(2017·新课标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扫除腻粉呈风骨 辽宁考生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可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选择是素面朝天、穿着打扮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尤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收获精彩人生。 【解析】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递进式总分总 递进式结构,是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确立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再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具体安排时,首先,同类内容要相对集中。即要体现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有考生虽然能够安排递进式的结构,但各段之间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次,不同类内容要巧妙联系,即抓住各部分之间共同体现中心论点的角度,将各段内容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层次的整体,形成一种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写作思路。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以分论点层层深入地分析中心论点)——结论(归纳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递进式结构,即总分总结构中“分”的部分是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及其相关论述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这是一种易学好“套用”的结构方式。 典例四:(2017·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 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但行善举,莫问前程 山东考生 迪金森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行善举,暖人心”,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24小时书店”里,是爱、善、尊重、包容……的栖息地。店员一句句“欢迎来临”的问候,亲切的目光,瞬间将爱的世界点亮。柔和的灯光下,拾荒者得到了尊重,流浪者得到了包容。店员在用小小的善举,温暖了他人的人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小的善事可以低到尘埃里,但我们可以从中窥到行善者海纳百川般广阔的胸襟和兼爱的情怀。你可知弘一法师圆寂时曾再三叮嘱弟子要在自己身旁放上一碗清水,只怕焚烧尸体时蝼蚁闻味而上葬身火海。他的心会为一只蝼蚁而颤动,因为在他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该被尊重。在他那如一泓清泉般澄明清澈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他”与“我”之分,他用小小的善举去温暖每一个生灵。 当行善成为习惯,我们的世界会更加温暖;当善举不再是偶然,我们的灵魂将会更伟岸。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就会让行驶了五千年的中国之舟更坚固,因为,大爱无言存希望,善举无痕爱意长。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这就是墨家。与儒、道并称“显学”,从儒学中我们可以学到仁、义、礼、智、信。若将墨家的“兼爱”用实际行动来体现,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体现出价值,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永不凋谢的春色,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24小时”书店的店员们从小小的善举中传递了温暖,同时也践行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等理念则尤为突出。 其实,很多事情的失败,就如《红尘客栈》中所唱的那样:“无非是名和利放不下。”很多人担心“24小时”书店的经营无法很长时间的经营下去。但是,哪怕只有一晚,传递了爱与善,体现了尊重与包容,将生命的价值实现,那也是成功了! 但行善举,莫问前程。 【解析】 今年是山东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山东卷的作文虽然仍是材料作文,但明显改变了风格。2014年至2016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虽也是材料作文,但都是给出一则有寓意或哲理的材料,尽量避免直接关照 从文体上来看,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一直有一个要求,这就是“文体特征鲜明”,这就是告诫考生,写的作文,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 立意角度参考: (1)要物质更要精神 (2)包容别人成就自己,胸怀宽广方成大事 (3)多一点人文怀,尊重他人 (4)知识面前人人平等,阅读的意义,阅读即是进步 (5)懂得感恩 (6)传播文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作文结构练习 提纲练习法 作文的结构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提纲来加以训练。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章的中心、重点(主要材料)、材料的组织安排等。不同的文体其构思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各有差异。 议论文编列提纲可用五步法:第一步,立论;第二步,入据;第三步,结承;第四步,选据;第五步,归纳。 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先列出中心思想,然后列出各段落的内容要点,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要明确。 编列提纲宜简略,只要能体现出文章的思路、所运用的材料及布局、层次的设置、首尾的呼应、详略的安排等内容即可,提纲的语言过于详细则失去了列提纲的价值;而没有提纲则可能会使文章思路不清、中心不明、主次难分、杂乱无章。一句话,编列提纲就是为了定中心、逐层推进 典例五: 论点:近墨者未必黑 分论点: ①同是近墨者结果有多样; ②是否变黑的根本因素不在于外部环境, 而在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③从近墨到变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及时教育,悔过自新,同样难能可贵 理思路、明主次、提方法。 典例六: 标题: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 中心论点: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分论点一: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 分论点二:凡事都要有限度,过犹不及,我们在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 结论: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典例七: 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 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 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 第一,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 第二,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 第三,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 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三步打造法 一、写好开头段 总结上述考场作文的开头,吸引阅卷者眼球的开头段首先要做到四个“最好”: 1.篇幅 最好不要超过100字。阅卷老师看到长长一段放在开头,心下就烦,对整篇作文的评估就会失去耐心。 2.行文 最好不要展开论证,如果举例,也只要引出论点即可,分析也要留到本论部分。开头段就展开论证是不懂论述文写作的表现之一。 3.观点 最好在段末或者段首直接点出,阅卷老师看第一段有一种期待:论点呢?论点呢?你在段首或段尾恰好点出,阅卷老师就心安:观点有了! 4.语言 最好用简洁的短句和整句,力避冗长描述。简洁的四字短语最为干脆,有节奏,但要流畅通顺,不能生造;用排比来打造整句是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倾向,但要注意最后一句一定是观点句。 古人作文,有“凤头”之说,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强调了开头的重要。 1.记叙类的文章,开头可渲染情境。 比如《我选择你,我的中国》一文这样开篇: 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气中发出最后的一声嘶鸣,扰乱了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 【解析】 清冷的月光、渐凉的夜气、知了的嘶鸣,渲染了一种凄凉静寂的气氛,衬托了“我”烦躁不安的心境,突出了选择的艰难。 2.也可设置悬念。如高考满分作文《魔镜》这样起笔: 我,小鼻子,小眼睛,脸也很小,天生的一副小人相,但现在我却已经是一市之长了。要问原因嘛——啊,多亏我“捡”到了一面镜子! 【解析】 小人相的我,一跃而成为市长,成就我的不是才能,不是实干,也不是功德,而是我“捡”到的一面魔镜。这个开头,一下将魔镜的神奇推向了极致,让读者产生了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 3.还可采用倒叙。如高考满分作文《毒刺》的“凤头”是: 抚摸着手中的一枚长长的金子弹,他的眼中漾着泪水。多少年来,子弹像毒刺在他心里,悲哀缠绕着他的心,像丝线一般…… 【解析】 这里既有悬念,又分明是在把故事的结果先和盘托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此时此刻的悲哀和泪水,接下去的文字才从头说起,叙述事情的原委,解疑揭谜,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当然,还可欲扬先抑,曲径通幽;妙语起笔,奇崛惊人…… 谈了记叙类文章几种主要的开头方式,下面说说议论类文章的主要开头方式。 1.议论类文章,可开门见山。如《我的财富》一文这样落笔: 我的财富是微笑。 【解析】一句成段,简洁明快,不拖泥,不带水,单刀直入,鲜明有力。 2.可用名言引入。如上海考生的一篇《面向大海》开篇写道: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着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解析】这几句恰当的引用,不仅破了题,而且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将其提升到了一个脱俗的高档次上。 3.还可以故事引入。如一篇题为《放飞孩子》的优秀作文,开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解析】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蕴含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用它来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相类比,所要论述的道理不言自明。 典例八:(2016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考生 东坡居士曾在《和董传留别》中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欲有“气自华”,必先“腹有诗书”。课堂有效学习保证了阅读能力,社会实践则建立在广博阅读培养的独立人格之上,我以为:课堂有效学习是大量阅读的基础,大量阅读能有助于参与社会实践,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亮点1】 借苏轼名言,引出文章中心: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不仅切合题旨,更收先声夺人之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儒士孜孜求学,却只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渴望以学为径,一朝腾达,终成富贵。而如此功利名誉驱使之下,被动受之,化为己用,浮躁于句读斟酌,自然无益于语文素养。《大学》中有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外阅读是对新天地的开拓,格物致知,笃学思辨,提高语文素养,就在此潜移默化之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学府求学,嗜读若命,五年中,合衣而睡,废寝忘食。苦读中彻悟经学,启蒙思索现世,立志兼济天下,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由此观之:孜孜嗜读,提升素质,腹有诗书,胸有大志。 【亮点2】 紧扣课外阅读,铺展事例,既贴近考生,又能论证观点。一例一引,收放自如。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阅读,绝非粗浅涉猎打发时间来求得内心自我认可。荀子《劝学》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课外阅读正是一种学习,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毫无效果,面对受启发的文字观点,勤于记录,勤于思索,将课外阅读大大“有用化”。老子《道德经》尝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外阅读重在积累,大事作于细,利用好边角料时间广泛阅读。即使是片段时间的阅读,也要端正态度,虔诚谨慎。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 【亮点3】 运用两例,展开剖析,一正一反,论辩有力。 教育家陶行知有言“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大量阅读为基础,有了广博的知识、独立的思想,方可指导行为,知行合一。而社会中的实践又可以引导你发现知识所缺,引领你开拓更广袤的知识世界,阅读研究未曾涉猎的领域。《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民国时期教育学家陈寅恪博闻强记,留洋十三年勤勉学习饱览经纶,二十六岁便立志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此后笃行其志,未曾废止,即使日后年事已高,双目失明,依旧挥汗三尺讲台数十载。故曰:若无“博学之”,何谈“笃行之” ?社会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后盾。沉迷盲目的社会体验只会忘却初心,迷失自我。由此,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亮点4】 例析结合,评议结合,尤其是陈寅恪之例,既与《中庸》相应,又与主旨相契,显豁恰切,富有感染力。 孜孜嗜读,腹有诗书,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素养之提升终水到渠成。 【解析】 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二、打造中间段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而议论文的论证段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又叫议论文的“完全段”,切实把握完全段的构段技巧,对于如何展开议论,具有重要的作用。议论文的完全段构段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观点+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叙例,最后分析事例。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总——分——总”的构段思路。 2.“观点+诠注+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诠注,中间叙述事例,最后进行分析。 3.“引言+观点+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引用名人名言,然后或结合观点对名言进行诠注,或直接提出观点,中间叙述事例,最后进行分析。 典例九:议论类作文要写好一两段富有哲理的段落: 支撑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并非表象上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而是那无影无形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魂;文化之于民族,就像水之于生命,蔚蓝之于大海。文化不能脱离民族,民族也不能没有文化;民族创造着文化,文化塑造着民族。 漫漫长河,悠悠历史,千年喧嚣,大浪淘沙,不见了古罗马,不见了古埃及,不见了古印度,不见了古巴比伦,不见了许许多多的曾经灿若明珠而又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却惟有中国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却只有中华民族以它亘古常青、日新月异的面貌对着世人微笑。当人们在看清了那些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耻辱、昔日的富强与今日的衰落之后,终于明白了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石,文化传承着民族,民族发展着文化。于是乎,“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就成为一个恒久的理念与命题,令我们深思,让人类解读。(《文化之于民族》) 【解析】 选段文字优美,如涛涛江河,一泻直下。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四字短语穿插其中,长短句兼而有之,既有内涵,又有文采,让人拍案叫绝! 记叙类作文要写好一两段描写精彩的段落: 一个初春的上午,我独自转动着轮椅,又来到了那棵树跟前。我惊奇的发现:这棵曾遭“霹雳”的枯树竟然长出了新芽儿。顿时,我觉得冬天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曾经遭受了“晴天霹雳”的这棵树啊,你萌发出了新的生命,你萌发出了坚强而成熟的生命啊! 刹那间,我似乎也听到了史铁生曾经深切感受到的“辽阔而久远的安静”。(《三次经过那棵树》) 【解析】选段从细节处描写,描写细腻,有了铺叙,抒情就水到渠成。 三、精彩结尾段 相比较文章的开头,有些考生忽视文章结尾的艺术,认为只要能写够800字,文章篇章结构相对完整,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作文的结尾,也应如开头一样,须精心营构。 原因有二:一是漂亮的结尾不仅是优秀作文的必备特点,也显示了考生驾驭文章、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显示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游刃有余地完成文章的写作,不是匆忙行文,草草结尾;二是结尾是高考阅卷老师重点审视的部分,虎头蛇尾的文章、没有结尾的文章、前后没有关联的文章都是阅卷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发现的。再者,不看完结尾,阅卷老师不会给文章打分,看完结尾,马上赋分,可见结尾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是多么重要。 4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 【典例】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排比议论式 排比议论式结尾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 【典例】 作文“亲情”排比式结尾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解析】两则典例,均以排比句结尾,既照应了文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文采。 引用名句式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既可增添文采又加深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 【典例1】 作文“一封致小陈的信”(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佳作)引用式结尾 罗素说:“一个圆心向外延展出多少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无论滚滚红尘如何变幻无常,都应坚守内心的爱与责任。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忧攘者自冗”。 【典例2】 作文“懂得放弃”引用式结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十八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实现我的价值,我必须懂得放弃,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解析】这两个典例,以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结尾,增强了文章说明力,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感召呼告式 对读者的希望、号召、劝诫、要求等,对文章论点的重申与强调,在文章的最后以呼告感召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典例1】 作文“平凡中的伟大”(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佳作)感召式结尾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朋友,让我们为平凡的爱岗敬业的“老王”们喝彩!让我们向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的“老王”们致敬! 【典例2】 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感召式结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解析】两处结尾,均充满激情,重申论点,以呼告的形式收束全文,很有感染力! 优秀议论文的结尾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首尾呼应,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如果在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那么结尾再次反复,就可以呼应开头,首尾勾联,加强论证的力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开头,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结尾。结尾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都应该考虑与开头和谐一致。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2.警句哲思,尽显睿智。议论文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以思想出众,是文章取胜的要诀,而思想又总是表现为一些警示人心的语句。以警句结尾,不仅能彰显思想的魅力,更能以思想深度启迪人心,引发共鸣。 3.妙用修辞,彰显文采。修辞手法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如果想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引用名言警句则可提升你的表达分量;如果你的文章语言华美,生动的比喻会使文章读起来如诗如画;如果文章风格气势磅礴,不妨使用排比、反问和反复,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果抒情味道较浓,感慨颇深,则不妨试试呼告的修辞。相信它们会给你的文章带来别种风情。 典例十: (2016·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 怜惜过《安徒生童话》里的人鱼公主,为与王子在一起,毅然服下药物,忍受剧痛割舍鱼尾穿上水晶之鞋;感伤过《三毛传》里荷西与三毛那坚贞不渝的凄美爱情,从西班牙到撒哈拉沙漠,一路高歌,一生相随;钦佩过《司马迁传》中的太史公,蒙受巨辱仍然顽强生存,并创作传世之书的勇气与毅力。如实相诉,书本在我十几载的春花秋月中一直不离不弃,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良师挚友。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是我对古老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其将手指束缚于手机屏,不如将眼睛固定在书本之间。时代在飞速前进,科技的强大已然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人投身于网络阅读。的确如此,网络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掏出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阅读,方便且快捷。但是年轻人如此长时间地留恋于电子产品,就像吸毒的人离不开毒品一般,时间越长,越难摆脱。他们俨然忘记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书的东西。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是为在光怪陆离的世界,寻得一丝清闲与幽静。虽说文人陶潜曾言“心远地自偏”,要想在嘈杂怪诞中保持闲适,只需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山清水秀的桃花源。此刻,我更愿意将书本比作自己的桃花源。网上阅读固然为我们提供便利,而且会提供栩栩如生、色彩缤纷的图片,使阅读异彩纷呈,但是社会有时太过芜杂,同时网络信息亦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得不被迫接收各类信息。相信你也曾因为各类或真或假的信息而头昏脑涨过,那此时一本沉默的实体书就是你的解忧酒。它不似电子产品般使你容易疲劳、浮躁,更不会让外界各类繁杂的事务打扰你的清幽,相反犹如一阵温婉的清风,为你抚平忧愁,让心灵来一次舒适的休憩。在嘈杂的乱世中,捧读一本书,它可以为你传递从古至今的年代巨史,圣贤伟人的名言警句,抒情才子的优美散句。 手执书卷,结庐人境,再次抚摸那些被人冷落许久且布满灰尘的书本吧,擦去它身上的尘埃。回想,现代社会的哪位文人作家是整日抱着电子产品阅读的?他们哪个不是名副其实的书虫?他们对实体书的热爱远超于电子阅读。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打破那层厚重屏幕的阻隔,在其面前的读者,永远没有真真切切的触感。此时,你已怦然心动,想如古人圣贤般,于竹林书屋、河岸柳下,高吟唐诗宋词,品味《诗经》《史记》,在赞美传统文化悠长深邃的同时,更在暗喜现代化的冲击未曾泯灭人类最伟大的行为之一——纸质阅读。 当世 界早已灯红酒绿,标新立异之时,人类如饥似渴地追求更便捷新奇的事物,久而久之,那些祖宗留下的传统就会被抛弃。当电子阅读取代真实的书本阅读,这无疑将是人类史上的一次灾难。那些记录历史长河中各类优秀文化的图书不再被人亲近,人类只会在电子屏幕上用手指绘画。书本不在,如何让你的心灵在这个快节奏且压力巨大的社会中休憩? 【解析】 天津作文题是一道针对当下青年人阅读方式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切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同时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开放有度,有利于防止宿构与套作。另外,作文题在文体的选择上较为自由,可议可叙,便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好文章。 作文的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思路问题,写文章,必须要理清思路。文章思路,对内在而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维流程;对外而言,体现为结构章法。作文远不止这几种结构,但是在考场上至少要掌握好几种模式。 人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章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章法的训练其实质就是思维的训练。要想提高构思谋篇的能力,就要致力于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所以写作文不仅仅是个语言技巧的问题,不是字词句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思维的问题。人们的思维的宽度、深度、敏捷度、灵活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章法结构能力的造型,那么不同的思维模型就决定了不同的章法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