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8年10月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每题1分,共70分)‎ ‎1.“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 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3.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 A. 工商皆本 B. 格物致知 C. 经世致用 D. 发明本心 ‎4.黄宗羲在一首诗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遂以科举学,劫人之听视。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主要抨击明朝(  )‎ A. 君主专制加强 B.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C. 理学的空疏学风 D. 土地兼并现象 ‎5.有人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狂”作了这样的解释:“狂,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遗憾的是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思想文化因素是( )‎ A.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熏陶 C. 宋代以后词风盛行 D. 市民阶层价值取向趋于现实主义 ‎6.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A. 儒学内部的改造 B. 统治集团的斗争 C. 杜会环境的变化 D. 其他学说的衰落 ‎8.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 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9.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 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10.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的汉初这一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 A.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 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 C.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 D. 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11.“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 A.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 朱熹的“理学”‎ C. 王阳明的“心学”‎ D. 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12.《三国志》中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 A. 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 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 “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 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13.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A. 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 心学广泛传播 C.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 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4.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15.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16.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 A.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 宣传“因信称义”‎ C.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 宣扬“先定论”‎ ‎17.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有(  )‎ ‎①都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②都反对信仰天主教 ‎③都抨击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④都利于冲破封建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可能是( )‎ A.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 B. 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 C. 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 D. 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 ‎19.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 A.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志不强者智不达 C.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0.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 A. 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B. 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 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1.“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 康德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2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 A. “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 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 C. 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 “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 ‎23.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24.“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人生而平等”‎ ‎25.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亚里士多德 C. 韩非子 D. 荀子 ‎26.“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A.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追求现世的成功 ‎2712.拿破仑在回忆录中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在所有现实情景中,我除了通过专政的途径外不可能达到目标。我这样做了。”对法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一现象认识不当的是( )‎ A.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B. 拿破仑称帝是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需要 C. 一定程度上符合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启蒙运动的影响还没有深入人心 ‎28.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权统治 ‎29.一位古希腊先哲认为:“一般说来,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知识的指导之下,结局就是幸福,如果在无知的指导之下,则结局就相反。”这位哲学家最有可能是(  )‎ A. 普罗泰格拉  ‎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 D. 克里斯提尼 ‎30.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教会是否腐败 B. 信仰是否必要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31.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 B.《本草纲目》‎ C.《朱子语类》 D.《四书章句集注》‎ ‎32.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 A.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B.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C.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D.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33.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材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34.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 C.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 D.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 ‎35.封泥(见下图)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下列对于封泥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封泥的出现顺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B.封泥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学术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C.封泥文字能佐证古代文献记载的官制、地理的真实性 D.封泥的出土印证了当时社会流行书写字体的实际情况 ‎36.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伽利略,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但在当时遭到罗马天主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这一状况深刻的表明()‎ A.伽利略反对神学的革命精神 B.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斗争激烈 C.教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措施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敌对关系 ‎372.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C.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38.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39.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40.198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人们,吻别你的mall(购物中心),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如今,这一切正逐渐变成现实。这说明互联网()‎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41.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近代中国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中国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42. 1874年李鸿章主持筹议海防建设时,大理寺卿王家壁警告他“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这主要体现了 A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B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 C国防政策由塞防转为海防 D洋务派主张学习本文体制 ‎43.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结合;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等危机思想;陈独秀利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44.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纪纲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十年所遵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嗫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5.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固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之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A主张通过中外合作办厂实现自强求富 ‎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合时宜 C主张通过民间办厂解决人民生计 ‎ D办图保护自然经济 ‎46.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47.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之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 B戊戌变法具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4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依次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中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持“主保中国,次保大清”观点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49.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蝥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因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贵族政治是宪政的中坚力量 ‎ 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贵族政治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 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50. 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呜乎三代之遗意。这说明徐继畲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 B推崇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 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进行改革 ‎ 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51.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地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52.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材料意在强调 A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突出体现 ‎ B文化离异是从根本上促进上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 D文化离异是东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53.1919年,李大钊发表文章:“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并平等的方面走向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旗帜。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54.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5.近代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斗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高潮 ‎56.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必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形成 B农民运动的高涨 ‎ C民主革命的发展 D民族主义成为主流 ‎57.美国学者罗斯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说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思想的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58.孙中山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A纯粹学习西方民本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封建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59.毛泽东说:“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看到的希望可能是 A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60.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在这里指出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A社会主义社会化生产 B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 C适应发展集体经济 D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61.1925年3月共产主义者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 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6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出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已发生改变 B孙中山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 C孙中山完全接受了中共的主张 D革命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 ‎6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经过比俄国当年7月到10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64.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推动了联系 ‎65.毛泽东说:“自己的思想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主义等理论的大杂烩。这反映了”‎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 ‎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是传统思想占主流 C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了原有思想 ‎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66.邓小平指出,从党的历史来看,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就着党的成熟。但从中央领导来看,则可以说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由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也成熟了。材料中第二个成熟的含义主要是 A革命纲领成熟 B革命路线成熟 ‎ C组织建设成熟 D斗争策略成熟 ‎67.1989年3月,邓小平说:“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 ,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中国不矣乱。”邓小平意在说明 A外国的社会制度不合乎中国国情 B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必须改变 D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划清界限 ‎68.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主义俱达到,唯 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民族主义观仍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范 B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基本任务 C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 D将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旗帜 ‎69.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7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该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71 (16分)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图片 材料五:“打倒孔家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 ‎ ‎ ——陈独秀 ‎ 材料六: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⑴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3分)‎ ‎⑵材料四、五分别是哪个派别的观点?根据材料四、五说明他们是怎样对待儒家文化的?(6分)‎ ‎⑶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分)‎ ‎⑷根据材料六,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3分)‎ ‎72.(14分)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探究现代欧洲人精神世界,请对照前后阐述进行合理扼要的回答。‎ 比较项 文艺复兴(14~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启蒙运动 社会背景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①‎ ‎ ‎ 核心内容 主张人文主义,以人权反神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性”为中心来观察问题。‎ ‎②‎ ‎③‎ 形式 ‎④‎ 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异端形式出现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资产阶级直接鲜明地表明出自己反封建的立场。‎ 影响 ‎⑤‎ ‎⑥‎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打击了封建势力,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1—5 DDCBB 6—10 BAAAA 11--15 CDCDD 16-20ADCDC 21-25DBBAB 26-30CDCBC 31-35BCCDD 36-40BDBBC ‎ ‎41-45 CBDCA 46-50 CDCAD 51-55DCBCD 56-60CDDCA ‎61-65 CDDAD 66-70 CBABC ‎71(16分)‎ ‎72(14分)①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而兴起。(3分)②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2分)③反封建,依据人的“理性”来思索和判断世间事物, 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还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一套政治构想。(2分)④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2分)⑤进一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2分)⑥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产生拉深远的影响。(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