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解析版

单元评估检测(五) 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1,2,3,4,5,8,26‎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9,10,11,12,13,14,15,16,27,28‎ ‎3.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17,18,19,20,21,22,23,24,25‎ ‎4.综合考查 ‎6,7,29,30,3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是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豌豆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对自己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只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2.玉米的花粉有糯性(B)和非糯性(b)两种,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为显性(d)。下列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是( D )‎ A.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 B.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 ‎ C.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D.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 解析: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说明B基因和b基因分离;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说明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是3∶1,验证了等位基因分离;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1∶1,说明杂合的高茎植株产生了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比例为1∶‎ 18‎ ‎1,验证了等位基因分离;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不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某海岛上只引进一种有色花菜豆(Cc),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C )‎ A.3∶1 B.15∶7 C.9∶7 D.15∶9‎ 解析:根据杂合子自交n代,其第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 1/2n,三年之后F3的杂合子的概率为1/23=1/8。则F3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1/8=‎ ‎7/8(其中显性纯合子7/16,隐性纯合子7/16)。所以三年之后,有色花植株∶白色花植株=(1/8+7/16)∶7/16=9∶7。‎ ‎4.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得F1,淘汰隐性个体后再均分成两组,让一组全部自交,另一组株间自由传粉,则两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C )‎ A.1/4,1/2 B.2/3,5/9‎ C.1/3,4/9 D.3/4,1/2‎ 解析: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得F1,淘汰隐性个体后基因型为1/3AA、2/3Aa,自交后杂合子占2/3×1/2=1/3。在自由传粉的情况下,A的基因频率占2/3,a的基因频率占1/3,自由传粉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3×1/3=4/9。‎ ‎5.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A )‎ A.DD∶Dd∶dd=2∶3∶1 B.DD∶Dd∶dd=2∶2∶1‎ C.DD∶Dd∶dd=4∶4∶1 D.DD∶Dd∶dd=1∶2∶1‎ 解析: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产生精子的比例为D∶d=2∶1,产生卵细胞比例为D∶d=1∶1。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产生后代为DD∶Dd∶dd=2∶3∶1。‎ ‎6.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解析: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降低,但不会迅速降为0。‎ 18‎ ‎7.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蜜蜂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D )‎ A.雄蜂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B.亲本雌蜂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 D.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解析: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 ‎8.在某小鼠种群中,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鼠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且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黄毛鼠杂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F1中小鼠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黄色∶鼠色∶黑色=1∶1∶1‎ B.子二代小鼠中黄色鼠比例为4/9‎ C.子二代中AY的基因频率是1/4‎ D.子二代小鼠中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8‎ 解析:由分析可知,F1中小鼠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黄色∶鼠色=2∶1;F2中黄色∶鼠色∶黑色=4∶3∶1,因此子二代小鼠中黄色鼠比例为1/2;子二代中AY的基因频率=(2+2)÷(2×2+2×2+2×2+1×2+1×2)=1/4;子二代小鼠中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2÷(2+2+2+1+1)=1/4。‎ ‎9.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 18‎ 解析:YyRr个体能产生基因型为YR、yr、Yr、y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而不是4个;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F1产生的雄配子中,共有YR、yr、Yr和yR 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故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 ‎10.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B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 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1/4‎ 解析:假设控制玉米子粒颜色的相关基因为A和a,非甜和甜的相关基因为B和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F1自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3/8。只看一对相对性状,则自交后代黄色和红色比例为3∶1,非甜和甜的比例为3∶1。如果F1测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各为1/4。‎ ‎1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aBbAB、Ab、aB、ab受精卵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 B.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 C.M、N和P分别为16、9和4‎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解析: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①过程,②为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根据P种表现型的比值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N为9种,P为3种,雌雄性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该植株测交后代表现型与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对应分析,性状分离比为2∶1∶1。‎ ‎12.如图表示某种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 355只F2的性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18‎ A.翅色和眼色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B.翅色和眼色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C.亲本的表现型一定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 D.翅色和眼色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从题图看出蝴蝶F2的两对相对性状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确定翅色和眼色基因的位置;亲本的表现型可能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也可能是紫翅白眼和黄翅绿眼;翅色和眼色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依据题目信息无法确定翅色和眼色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3.某种植物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乙 ‎1‎ ‎2‎ ‎2‎ ‎2‎ 乙 F1‎ ‎1‎ ‎1‎ ‎1‎ ‎1‎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1产生的AB花粉50%无受精能力 C.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4种 D.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4种纯合子植株 解析:F1做父本与aabb测交后代中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AB花粉50%无受精能力。‎ ‎14.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C )‎ A.AADd和ad B.AaDd和Ad 18‎ C.AaDd和AD D.Aadd和AD 解析:由子代雄蜂的基因型推亲代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由子代雌蜂都含有基因A、D推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D。‎ ‎1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部分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有刺刚毛基因含胸腺嘧啶,无刺刚毛基因含尿嘧啶 C.该个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与控制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尿嘧啶存在于RNA中,不存在于基因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D、d;该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测交后代共有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1∶1。‎ ‎16.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仅在叶片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两锯齿状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B )‎ 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Tt和AAtt 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 C.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 D.基因型为aaTT的植物根尖细胞中也有T蛋白的存在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T基因表达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则只有aaT 的植物才能表达T蛋白。根据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判断F1的基因型为AaTt,亲本的基因型为AATT和aatt;aaT 的植物能表达T蛋白,表现为非锯齿状,因此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F1‎ 18‎ 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基因T仅在叶片细胞中表达,基因型为aaTT的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T蛋白的存在。 ‎ ‎17.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B.正、反交的F1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C.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 D.正、反交的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不相同 解析:本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由B项可知,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正交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4,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也是1/4。‎ ‎18.某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一对夫妇中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 B.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儿子均患病 C.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 D.儿子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不会出现患者 解析:假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该患病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则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Xb;因为XbXb×XBY→1XBXb∶1XbY,所以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儿子均患病;这对夫妇的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所以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这对夫妇的儿子的基因型为XbY,假如婚配的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则后代的情况为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所以儿子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可能会出现患者XbXb、XbY。‎ ‎19.下列关于人类伴X显性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男性患者后代中,子女各一半患病 B.女患者后代中,女儿患病,儿子都正常 18‎ C.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患病,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D.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该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后代中,女儿为患者,儿子是否患病取决于该男性患者的妻子;纯合女患者后代中,女儿与儿子都患病,杂合女患者后代中儿子可能正常,女儿能否正常还取决于该女患者的丈夫;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患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故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0.一对正常夫妇,生下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和正常女儿,则 ‎( D )‎ A.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父亲不可能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 C.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 解析:一对正常夫妇,生下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和正常女儿,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可能是伴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则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若为伴性遗传,则为1/4。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都是1/4。‎ ‎21.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某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羊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3种 B.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该羊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5种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该羊群体中基因型有6种 D.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白毛母羊与黑毛公羊交配的后代中雌性均为黑毛 解析: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羊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MM、Mm、mm 3种;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该羊群体中基因型可以有XMXM、XMXm、XmXm、XMY、XmY 5种;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该羊群体中基因型有XMXM、XMXm、XmXm、XMYM、XMYm、XmYM、XmYm 7种;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白毛母羊与黑毛公羊交配的后代中雌性均为黑毛,雄性均为白毛。‎ ‎22.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O、R、S分别控制翅形的镰刀形、圆形、椭圆形。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 18‎ 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果蝇翅形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有关 B.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 C.F1中雌雄果蝇杂交,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 D.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对镰刀形为隐性 解析: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O、R、S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RXS、XOY,F1果蝇基因型为XOXR、XOXS、XRY、XSY,则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F1中雌雄果蝇杂交,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XRXR;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圆形对镰刀形为隐性。‎ ‎23.图甲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乙a、b、c、d分别为图甲Ⅰ-1、Ⅰ-2、Ⅱ-1、Ⅱ-2相关基因的电泳图谱(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 B.Ⅱ-2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Ⅱ-2和Ⅱ-3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12‎ D.该病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 解析:由图甲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乙可知,Ⅰ-1与Ⅰ-2均为杂合子,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A、a表示,Ⅱ-2的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他们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1/4)×1/2=5/12;隐性遗传病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 ‎24.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Ⅱ-1和Ⅲ-4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0%‎ 18‎ B.Ⅱ-2的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个甲病致病基因 C.Ⅲ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女孩 D.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其母亲产生了异常的生殖 细胞 解析:分析题图由于Ⅱ-4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Ⅱ-1与Ⅱ-2生出Ⅲ-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Ⅱ-1基因型为AaXBXb,Ⅲ-4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则二者相同的概率为1/2;Ⅱ-2关于甲病为隐性纯合子(XbY),其体细胞内最多含有2个甲病致病基因;Ⅲ1就甲病而言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女孩均不患甲病,生男孩均患甲病;Ⅲ-5患甲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此,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一定是其母亲产生了XbXb的异常生殖细胞(父亲生殖细胞异常不会使Ⅲ5患甲病)。‎ ‎25.果蝇群体的子代经药物X处理后雌性明显少于雄性,某同学提出两点假说:①药物X能选择性杀死雌性果蝇;②药物X能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但不改变其遗传物质。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若干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材料,探究哪种假说正确,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B )‎ A.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B.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C.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D.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判断药物X能否使雌性果蝇发生性反转,因此选择亲本杂交后代可以根据表现型判断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因此,杂交亲本组合为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设相关基因为B、b,即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杂交后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无论雌性果蝇是否性反转为雄性果蝇,雌性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但是若没有性反转现象,雄性果蝇均为白眼,若有性反转现象,则雄性果蝇出现红眼,因此可以通过统计雄性果蝇中是否有红眼,判断药物X能否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羊毛的黑色和白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羊的有角和无角(相关基因用B、b表示)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控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毛色的遗传图解如下:‎ 18‎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羊的毛色中,    为显性性状,F1中的两黑色羊再生一黑色母羊的概率为    。 ‎ ‎(2)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F1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F1个体相互交配,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在F2母羊中,有角∶无角=1∶3。某生物学家对此作出的解释是相同的基因型在公羊和母羊中的    可能不同。若此解释正确,则F2无角母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        。若要验证此解释是否成立,应让无角公羊和       交配,若子代               ,则此解释正确。该生物学家的探究过程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       。 ‎ 解析:(1)根据图解判断白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F1黑色羊的基因型为Aa,F1中的两黑色羊再生一黑色母羊的概率为3/4×1/2=‎ ‎3/8。(2)根据F2的表现型判断F1的基因型为Bb,Bb的公羊有角,Bb的母羊无角。F2无角母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2∶1。若要验证此解释成立,可让无角公羊(bb)与多只F1的无角母羊(Bb)或有角母羊(BB)交配,观察后代公羊和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黑色 3/8 (2)表现型 Bb∶bb=2∶1 F1中的多只无角母羊(或多只有角母羊) 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或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2分) 假说—演绎法 ‎27.(8分)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 ‎ ‎(2)让F1中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3)若让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 18‎ 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         ,其比例为     ,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    。 ‎ ‎(4)若小鼠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决定,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请对比例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 ‎ 解析:(1)由题中“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可知,后代比例为3∶3∶1∶1,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知,灰色雄鼠(基因型为A R )和黄色雌鼠(基因型为A rr)交配,F1出现白色小鼠(基因型为aarr),因此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Rr,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arr。(2)F1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Rr。F1中黑色雌、雄小鼠交配,F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RR、2/3aaRr,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3)F1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1∶2。F1中A的频率为(1×2+‎ ‎2)÷(3×2)=2/3,a的频率为1-2/3=1/3,让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3×‎ ‎1/3)∶(1/3×1/3)=8∶1,其中黄色雌鼠的概率为(1-1/3×1/3)×‎ ‎1/2=4/9。(4)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正常情况下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1BBFF∶2BbFF∶2BBFf∶4BbFf)∶3(1bbFF∶2bbFf)∶3(1BBff∶2Bbff)∶1(bbff)),题中子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应是某基因显性纯合时致死所出现的 结果。 ‎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AaRr Aarr (2)1/3‎ ‎(3)黄色和白色 8∶1 4/9‎ ‎(4)B或F纯合致死(2分)‎ ‎28.(8分)某研究小组在对南瓜果实的颜色和形状、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灰身对黑身、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基因分别用A、a,B、b来表示)进行研究时,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物 亲本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数量 南瓜 白色盘状×‎ 黄色球状 白色 盘状 白色 球状 黄色 盘状 黄色 球状 ‎25‎ ‎24‎ ‎26‎ ‎25‎ 18‎ 果蝇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 长翅 灰身 残翅 黑身 长翅 黑身 残翅 ‎42‎ ‎8‎ ‎8‎ ‎42‎ ‎(1)根据南瓜的实验,不能判断白色与黄色的显隐性关系,理由是 ‎  。 ‎ ‎(2)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亲本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A、a与B、b基因的传递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辣椒果实圆锥形对灯笼形、辣味对甜味为显性。现用纯种圆锥形辣味椒和灯笼形甜味椒杂交,得到F1为圆锥形辣味椒。根据以上表格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请利用F1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解析:(1)根据南瓜的实验,亲本黄色与白色杂交,子代黄色∶白色≈1∶1,只能推知亲本是对杂合子测交,无论白色还是黄色是显性,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1∶1,故不能判断白色与黄色的显隐性关系。‎ ‎(2)根据题文“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灰身对黑身、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基因分别用A、a,B、b来表示)”,可知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 B ,亲本中黑身残翅基因型为aabb;又由子代果蝇灰身∶黑身=1∶1,长翅∶残翅=1∶1,则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亲本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A、a与B、b基因的传递如果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果蝇表现型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而表格数据显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2∶8∶8∶42,两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根据题中表格得出的结论,如果像南瓜一样,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相应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如果像果蝇一样,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双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相应的表现型比例不会为1∶1∶1∶1,而是多∶少∶少∶多的比例。辣椒果实圆锥形对灯笼形、辣味对甜味为显性。所以,实验思路:让F1圆锥形辣味椒与灯笼形甜味椒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锥形辣味∶圆锥形甜味∶灯笼形辣味∶灯笼形甜味=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锥形辣味∶圆锥形甜味∶灯笼形辣味∶灯笼形甜味不是1∶1∶1∶‎ 18‎ ‎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无论白色还是黄色是显性,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1∶1(2分) (2)AaBb 不遵循 (3)实验思路:让Fl圆锥形辣味椒与灯笼形甜味椒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锥形辣味∶圆锥形甜味∶灯笼形辣味∶灯笼形甜味=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锥形辣味∶圆锥形甜味∶灯笼形辣味∶灯笼形甜味=多∶少∶少∶多或圆锥形辣味∶灯笼形甜味=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分)‎ ‎29.(8分)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体色灰、白受等位基因A、a控制,触角长、短受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用一对纯合的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个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灰身,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白身=3∶1;雄性∶雌性=1∶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的统计数据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原因是    ‎ ‎  。 ‎ ‎(2)若要判断控制触角长短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应该进行统计数据的补充:如果  , ‎ 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统计的结果为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41∶7∶7∶9,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 ‎ ‎(3)如果控制触角长短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让F2中长触角个体与短触角个体杂交,F3中短触角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是    。 ‎ 解析:(1)本题中体色与性别是分别统计的,因此不能反映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2)若控制触角长短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F1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后代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3∶1;如果分离比不是上述两种数值,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部分性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3)如果控制触角长短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长触角ZBZB、短触角ZbW个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ZBZb、ZBW,F1自由交配得F2,F2:‎ 18‎ ZBZB、ZBZb、ZBW、ZbW,F2中长触角个体(ZBZB、ZBZb)与短触角个体(ZbW)杂交,F3中短触角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是1/4×1/2=1/8。‎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不能(1分) 统计数据没有反映体色与性别是否有关联(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2)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3)1/8(1分)‎ ‎30.(8分)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    ;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 ‎    (填序号)交配,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  。 ‎ 预期结果:‎ ‎①若  , ‎ 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 18‎ ‎②若  , ‎ 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解析:(1)由于裂翅纯合致死,故群体中裂翅的基因型均为Dd,裂翅个体杂交的后代:DD(致死)∶Dd∶dd=0∶2∶1,子代中只有正常个体杂交后代总数的3/4能够存活,即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果蝇(dd)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后代DD纯合致死,所以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 ‎(2)由于黏胶眼纯合也致死,故群体中黏胶眼的基因型均为Gg,所以①裂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②正常翅黏胶眼的基因型为ddGg,③正常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若要子代出现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需要亲代表现型为①裂翅正常眼和②正常翅黏胶眼的个体杂交,由于两对基因均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根据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知,d和G连锁,D和g连锁,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可产生dG和Dg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后代基因型为ddGG∶DdGg∶DDgg=1∶2∶1,由于DD、GG纯合均致死,故存活的子代只有裂翅果蝇。即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100%。‎ ‎(3)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 XAXA、XaXa、XAYA、XaYa共四种,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共四种,观察可知,选择隐雌和显雄纯合体杂交,若基因位于1区段,则后代无论雌雄均为显性性状,而基因若是位于2区段,则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为隐性性状,据此可判断基因的位置。所以可选择的杂交方案为: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①若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3/4(或75%) 降低 (2)①② 100%(或1) ‎ ‎(3)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2分) ‎ ‎①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②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31.(10分)果蝇繁殖能力强、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某小组利用纯合的棒眼、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且为CO2‎ 18‎ 敏感型的雄性果蝇,与纯合的圆眼、后胸变形、黑身、短肢且为CO2耐受型的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 眼形 性别 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后胸正常、黑身、短肢∶后胸变形、灰身、正常肢∶后胸变形、黑身、短肢 CO2的 耐受性 ‎1/2‎ 棒眼 ‎1/2雌 ‎9∶3∶3∶1‎ 全为耐 受型 ‎1/2雄 ‎9∶3∶3∶1‎ ‎1/2‎ 圆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显性性状是  。 ‎ ‎(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   ‎ ‎  ‎ ‎  。 ‎ ‎(3)请解释F2中性状分离比出现9∶3∶3∶1的原因:   ‎ ‎  。 ‎ ‎(4)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对CO2的耐受性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 ‎    。为证实该推断,可选择      的杂交组合,观察后代的表现型,作为对照。 ‎ 解析:纯合的棒眼雄蝇与纯合圆眼雌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果蝇中棒眼与圆眼的比例为1∶1,说明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棒眼是显性。根据F2中9∶3∶3∶1判断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是显性。F2中的果蝇都表现CO2耐受型,与亲本雌蝇的性状相同,后代表现母本的性状是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判断CO2耐受为线粒体基因控制,细胞质基因没有等位基因,因此细胞质基因没有显隐性。在F2的 9∶3∶3∶1的比例中,灰身、正常肢∶黑身、短肢=3∶1,说明控制体色和肢型的基因共同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控制胸型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棒眼、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少答、多答或错答均不得分)‎ 18‎ ‎(2)X(1分)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与结果不符,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控制胸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和肢型的基因共同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且未发生交叉互换 ‎(4)细胞质(线粒体)(1分) 对CO2耐受型的雄性果蝇和对CO2敏感型的雌性果蝇[或答:耐受型(雄)敏感型(雌)]‎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