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复习任务群1 任务2 观点推断题——群文通练 Word版含解析
- 1 - (限时 35 分钟) 导读 走近文化珍存,我们仿佛有幸穿越千年,和不同朝代先贤团团揖坐,如见先 人伏案时毫端蕴秀,如嗅先人泼墨处芝兰之气。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 能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仍然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 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要让更多的文化珍存活起来,需要更多的敬畏与苦心 孤诣。唯其如此,中华文明的薪火方能传之久远。以“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为 素材,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9 分) 材料一: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 19 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 古学”,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2003 年 7 月,在俄国下塔吉尔 召开的大会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 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宣传 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工业遗产保护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在制定方案时, 对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都应仔细甄别并单独评估,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 基础上,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同时,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设立明确的限 制要求,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维护原始的人流活 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并应创造条件保留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 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 保护性再利用不应作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要重点应用于文化设施建 设。可以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 厂史展示馆、企业纪念馆,同时探索更为合理而广泛的利用方式,如美术馆、社 区文化中心等;也可以利用工业遗产特有的历史底蕴、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把 它开发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既体 现工业遗产特色,又使公众得以游憩、观赏和娱乐。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 的保护,则可以用设立工业遗址公园的方式成功地将旧的工业建筑群保存于新的 - 2 - 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 虽然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是中心城市以及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的 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使更多的优秀工业遗 产得到妥善保护,如何形成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是需要不断思 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摘编自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 材料二: 在保护工业遗产之前,首先应该厘清的问题是:将要进行的保护究竟是否是 工业遗产?如果确是工业遗产,它的遗产价值究竟在哪里?只有明确了这两个问 题的答案,才能有针对性地决策是否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 在此,应首先区分工业遗存和工业遗产的差别。历史遗留的旧工业厂房、园 区及其相关的环境、设备、档案等都属于工业遗存,但并非所有工业遗存都具有 足够的重要性,即所谓遗产价值,而可以被列为工业遗产——正如历史遗留的旧 建筑、旧构筑物不一定都会成为文化遗产一样。只有具有突出遗产价值的真正的 工业遗产才有被保护的必要,对于其他的工业遗存,进行拆除或单纯再利用都无 可厚非。 第二是确认工业遗产的遗产价值。应进行遗产价值的系统性评估,明确对于 特定的工业遗产而言,其重要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工业 遗产进行价值评估时,应侧重考虑不同的向度——对于生产性工业遗产,如工厂、 厂区、厂房等,应将遗产价值中的技术价值评估放在重要位置;对于生活性工业 遗产,如工人住宅及相关科教文卫场所等,则应将遗产价值中的历史价值及遗产 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只有具体确认了遗产的突出价值、指出遗产保护的关键点, 才能真正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工业遗产保护。 对于工业遗产来说,再利用是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否可能对工 业遗产进行类似于其他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封不动的真实性保护?如果可能,那么 这种可能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又将如何落实实践?如果一定要加以改造和适应 性再利用,那么多大程度上的改变是可以接受的、是能够保证发展可持续的?若 要基于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一方面需要立足国情、充分考虑 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困境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当探索遗产价 值与保护强度的匹配关系、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路径与工作组织模式的匹配关系。 - 3 - 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特定工业遗产地而言,其保护路径、发展策略与实施方式的 组合应具有必然性而非随机性。 材料三: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推进,北京及周边的工 业废址何去何从,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首钢工业园区从钢铁巨人转型成为文化创 意巨人的过程中,经历了“最传奇”“最诗意”“最优雅”的三次转身,让我们 看到首都工业遗址改造的创意升级、文化升级和体验升级。 与其他工厂一样,筒仓是首钢工业园内非常重要的建筑,自 2011 年首钢正式 停产后,这些建筑逐渐破败。但经过设计师的改造,首钢工业园内的筒仓变身成 设计感十足的办公区,同时,筒仓外壁上开辟的形状各异的孔洞,给原本黑暗的 筒仓照进了阳光,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目前,6 号筒仓也被选为奥组委首批员工 进驻的办公楼,被称之为“最传奇的转身”。 而“最诗意的转身”则是园内的群明湖。这片清澈灵动的湖水原本是厂区为 高炉降温而储存的循环水,停产后,这里被改造成“半厂山水锦花池,十里钢城 碧云天”的群明湖。除了是首钢园区内景色的“颜值担当”,群明湖还将成为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的组成部分,湖畔的冷却塔便是跳台,百年来一直唇齿 相依的湖水和冷却塔再次组成最佳搭档。 首钢园区内标志性的老牌建筑物 3 号高炉,已经化身成一座雄伟的博物馆, 向世人讲述过往的辉煌。这个“最优雅的转身”标志着园区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 新的挑战,也意味着我国工业遗址改造工作的升级。 (摘编自陈烁《创意中国,首都工业遗址改造进入 2.0 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下塔吉尔宪章》的通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此工业遗产才被人们清 晰定义并受到全世界共同关注。 B. 工业遗产除了保护性再利用外,只要前提条件允许,基本原封不动的真实 性保护也可以是选项之一。 C. 材料二中所说的“探索遗产价值与保护强度的匹配关系”,主要是针对材 料一中“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的保护”来说的。 D. 首钢工业园区遗址“最传奇”“最诗意”“最优雅”的三次转身成功改 造,体现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成果。 - 4 - C [“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是规模,遗产价值的大小不仅仅 是规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前我国中心城市以及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 性变化,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从此开始。 B.如果没有弄清是否是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在保护什么、 如何保护上就很难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C.工业遗存和工业遗产的差别在于其是否有价值,如果不是工业遗产,就要 拆除或单纯再利用而不必保护。 D.有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机遇,首钢工业园区必 然会从钢铁巨人转型成为文化创意巨人。 B [A 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从此开始”错。C 项,“如果不是工业遗产, 就要拆除或单纯再利用而不必保护”错。D 项,条件关系错。] 3.下列不属于“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一项是(3 分)( ) A. 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都江堰风景区一部分。 B. 伦敦火力发电厂改建为泰德现代艺术馆。 C. 中山粤中造船厂改建为中山岐江公园。 D. 上海江南制造厂改建为中国工业博物馆。 A [A 项为农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而不是“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 ①先论述“是否保护”再论述“怎样保护”,递进式结构使论述深 入。②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有说服力;分类列举,使论述层次清晰。③末段连 续问句,启发人们思考。 5.首钢工业园区转型成功是我国工业遗址保护的典范,请结合材料一、二说 明其成功在何处。(6 分) [答案] 首钢工业园区筒仓、群明湖和 3 号高炉,进行了单独评估,确定了最 - 5 - 恰当的用途;筒仓变身办公区,冷却塔和群明湖组成新大跳台,3 号高炉变成博物 馆,尊重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首先确认了遗产 的突出价值、真正实现有效保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19 分) 材料一: 国家是民族的外在框架,是民族聚合的一种形式。从民族形成视角看,颛顼、 尧、舜、禹时期的国家属于部族国家。部族国家的特点是国家的民众或主体民众 属于某一部族,也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姬姓、姜姓、子姓、祁姓、姚姓、嬴姓等姓 族。华夏民族的形成,是与夏商周复合制国家结构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复合制结 构使它容纳了许多不同的部族,因而华夏民族自诞生伊始就属于文化民族。先秦 时期,华夏民族的发展经历了由夏商时期的“自在民族”发展为西周和春秋战国 时期的“自觉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华夏”“诸夏”“夏”“诸 华”“华”等民族称谓来特意强调华夏族与其他族的区别,就属于民族自觉意识 的一种表现。华夏民族由其衣冠服饰、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 理和文化层面上的一致性和民族自觉意识,展现了华夏礼乐文化是其民族的血脉。 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来看,因秦汉以来的中国是一个 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此相对应的,存在两个层面上的民族:第一类 是汉族以及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第二类是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其中,汉族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主体民族,而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则是包括汉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在内的、与统一国家相匹配的全中国的“国族”。我们不能因为“中华民 族”一词出现在近代,就认为中华民族是从近代才开始形成的。实际上,中国自 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正在形成中。到了近代,特 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外敌的入侵,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一 词就是这种强烈的自觉意识的表达。 中华民族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 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为深厚、最为 核心、最为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鉴中,我们抓住 了作为中华民族之根的黄河文化,也就抓住了中国历史的根本;黄河文化的演变 轨迹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运行逻辑。由黄河和长江两大母亲河所培育出来 - 6 - 的中华民族恢宏的气度胸怀与精神品格,是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气神。 把黄河文化提高到中华民族之根的高度来认识,重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 文化。而在新时代,对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走学科化和学科建设的 道路是条康庄大道。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十几年前提出了 “黄河学”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是高明而有远见卓识的。 学科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话题,是不变与变的统一体。不变是指有些学科是超 越时代的,它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属于基础性的。变是指有些学科 有其时代特殊性,就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一样,时代不同,学科的特色 不同,新生学科的诞生,每每都是新时代的产物。黄河学就是应时代的需求而提 出的。黄河学不但包含了黄河文化及其相关的人文、经济、社会等学科,也包括 生态、地理、水利等自然学科,是一门跨多领域的综合学科。从黄河文化到黄河 学是质的提升,它凸显了黄河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以往学者 对黄河文化的科研,是散点式的,缺乏总体规划,很多成果无法得到系统性的总 结,无法将不同成果、跨学科的不同领域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但是,走学科 化的道路,让文化研究真正进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克服以往科研的这些弊 端,使得学问与学科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也使得人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 个人的研究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呈现出广阔的英雄用武之地。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 材料二: 黄河文化在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其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是不 容抹煞的。 黄河文化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一是其先进性,这是 由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和发达性决定的。其二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地理单元,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相对隔离和半隔离的状 态,而黄河流域恰恰位于这个地理单元的中间地带,介于草原和长江流域之间。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文化特殊的历史作用: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 文化,并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其三是其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国古代文化 具有政治大一统的传统。这种传统既是草原、黄河和长江三大文化不断一体化的 产物,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三种文化的相互联系。由于黄河文化在政治上的正统地 位,必然使其高踞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这种北受南进,一进一出,带动了中国 - 7 - 古代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其四是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本身就是由多种文化熔铸 而成的黄河文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宽容大度的气质,这是成为中华主体文化的基本 素质之一。宽容大度的吸收,慷慨无私的输出,这是黄河文化的基本品格。 (摘编自安作璋、王克奇《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部族国家的主体民众只属于某一部族,不与其他部族交流,而复合制国家 能够容纳不同的部族,更具有包容性。 B.作为中华民族唯一文化根基的黄河文化,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提供历史依据。 C.黄河文化的先进性、地理位置、政治背景等因素形成了它在中国古代多元 一体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 D.黄河文化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并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这决 定了黄河文化的气质是宽容大度的。 C [A 项,无中生有,“不与其他部族交流”原文无依据;B 项,说法绝对, 由“由黄河和长江两大母亲河所培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恢宏的气度胸怀与精神品 格”可看出,“唯一”错误;D 项,曲解文意,“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 并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是黄河文化的历史作用,与“宽容大度的气质” 没有“决定”关联。]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商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 自觉意识在祭祀礼仪上的一个表现。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中华民族”一 词就可视作民族自觉意识的表达。 C.将黄河文化学科化,推进学科建设,有利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有利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鉴。 D.中国古代多元文化一体化,既体现了尊重“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凸 显了高度认同“一体”,不断同心聚力。 A [根据原文,“自觉民族”阶段是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而夏商时期是“自 在民族”阶段,所以,“商后母戊大方鼎……是民族自觉意识……”错误。]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黄河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 8 - A.甘肃黄河岩画研究 B.“河洛古国”考古研究 C.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分析 D.《黄河大合唱》打击乐旋律赏析 D [“《黄河大合唱》打击乐旋律赏析”是对音乐的鉴赏,不属于黄河学研 究范畴。据“黄河学不但包含了黄河文化及其相关的人文、经济、社会等学科, 也包括生态、地理、水利等自然学科”可知 A、B、C 项都是正确的,其中“河洛 古国”中的“河”即是“黄河”。] 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黄河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答案] 示例:①黄河学是一门顺应新时代需求,以黄河文化为研究对象,科 学、系统总结黄河文化本质的,跨多领域的综合学科。(4 分,“顺应新时代需求”1 分,“科学、系统”1 分,“以黄河文化为研究对象”1 分,“跨多领域的综合”1 分。)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答案] ①首先写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② 其次写黄河文化的重大意义,引出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发展需要走学科化的道路; ③最后介绍黄河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意义。(6 分,每点 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