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统练(七)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年级统练七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答案拍照并按时上传至智学网。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开始,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的“国风”,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塑造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诵,历千年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驾于专门诗家之上。” 今天,我们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应该有更宽广和深层的追问,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向致力于民歌保护、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家、理论家致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无论发生怎样的体式流变,一直就是时尚。 B. 民歌塑造了农耕生活,甚至游牧、渔猎生活的情境,可它远离了当代绝大多数人。 C. 民歌能够人人传诵,历经千年而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可以超过专门的诗家。 D. 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我们才会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歌也才可能重新成为时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兼顾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既有丰富的典型事例,又有严谨的逻辑分析。 C. 文章引用我国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研究民歌的现代价值,并阐述了传承与发展民歌的具体做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当今时代还要不要民歌的疑问,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B. 对艺术家而言,民歌保护、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是其责任担当,也是时代的需要。 C. 要解放艺术、解放人,就要让民歌再成时尚,人的主体意义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D. 自传统社会以来,民歌是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一种打开生命的方式。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B项,“民歌塑造了农耕生活,甚至游牧、渔猎生活的情境”以偏概全,并非所有民歌都塑造了农耕游牧和渔猎生活的情境,原文说的是“当多数民歌所塑造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原文有限定词“多数”。 C项,“民歌能够人人传诵”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诵”。原文有限定词“好的”。 D项,“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我们才会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强加关系,原文说的是“对民歌的自信,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具体做法”曲解文意。文章末段只是指明民歌的研究方向,没有谈具体的做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强加关系。原文说的是“在歌唱中…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不存在条件关系。 故选C。 【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 .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 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得益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产品的发展成熟,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成熟度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网民支付的主要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59亿人,每月移动支付金额占总支出比例超过75%的用户达到43.6%,“无现金时代”有望实现。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双寡头主导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二者交易规模市场总占比超过九成。发达城市与下沉城市移动支付用户需求存在差异,三四线城市用户线上线下都更爱用微信支付,占比分别为58.6%和72.5%;而一二线城市用户线上支付偏好用支付宝的比例则高达72.0%。未来移动支付企业对于市场的争夺将更加聚焦于场景的争夺上,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也是未来的关注重点。 (摘自《艾媒报告:2019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下面为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分析: 材料三 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手机用户针对手机网银类、第三方支付类、电商类、团购类、理财类这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的下载量在迅猛增长。其中,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统计,在五大类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中,共有320款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其中,电商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占39.69%,位居第一。其次是理财类APP和第三方支付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比例分别占27.19%、13.4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团购类、银行类感染病毒占比分别为11.25%、7.19%。 (摘自华建网《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移动支付业务暴露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 由于移动支付发展时间不长,目前国内有关移动支付的法律较少,使用网银支付作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过时。多个部委对于移动支付都有监管权,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风险监管制度,从而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消费者安全保护意识薄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使用移动支付中安全防范意识也不尽相同。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自2017江苏省支付清算服务协会课题组《新型移动支付业务安全保障研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移动支付产品选用上偏好不同,城市用户喜欢用支付宝,农村用户更喜欢用微信。 B. 从材料二来看,两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相加已超过一半,都比其他支付方式的规模大。 C. 在使用移动支付中,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特点各异,彼此之间泾渭分明。 D. 目前移动支付的监管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主要是没有相关法律和网银使用标准来支撑。 5. 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成熟度让“无现金时代有望实现,移动支付企业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聚焦于场景的争夺和下沉市场的竞争。 B. 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59亿人,并且超4成用户每月移动支付金额占总支出比例超过75%,说明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可。 C. 在移动支付中,手机购物支付发展迅猛,不过移动支付的热度和风险并存,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感染病毒的占比高居榜首。 D. 由于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较2016年有所下降。 6. 如何防范移动支付产生安全风险,请结合材料给出你的建议。 【答案】4. B 5. C 6. ①政府成立专项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建立统一有效的风险监管制度;②与时俱进,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法律和标准;③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解决病毒人侵等安全隐患;④要抓住典型事例和消费者特点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教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城市用户喜欢用支付宝,农村用户更喜欢用微信”没有依据,材料一中谈到发达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在选择支付宝和微信有差异,并没有将城市与农村进行比较。 C项,“彼此之间渭分明”表述太绝对。原文只是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使用移动支付中安全防范意识也不尽相同”。 D项,“没有相关法律和网银使用标准来支撑”说法绝对,文章说相关法律少、标准过时,不是“没有”;并且“监管”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所以加强监管的主要对策要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谈。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感染病毒的占比高居榜首”张冠李戴,原文是购物类软件中的“电商类APP软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原文说“多个部委对于移动支付都有监管权,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风险监管制度,从而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据此可以建议:政府成立专项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建立统一有效的风险监管制度。 原文说“由于移动支付发展时间不长,目前国内有关移动支付的法律较少,使用网银支付作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过时”,据此可以建议:与时俱进,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法律和标准。 原文说“移动支付业务暴露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据此可以建议: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解决病毒人侵等安全隐患。 原文说“消费者安全保护意识薄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使用移动支付中安全防范意识也不尽相同”,可以据此建议:要抓住典型事例和消费者特点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教育。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对它进行跟踪、测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 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萧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卫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馈。”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主人公耿星河退休后,每晚八点“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既巧妙点题,又充满了悬念。 B. 耿星河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但并没有影响夫妻感情,他们彼此尊重,相知相爱,真正做到了家庭与事业两丰收。 C. 小说从耿星河的退休生活切入,也穿插交代了很多过去的经历。这种现实与历史来回切换的叙事方式作者运用自如。 D. 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工作到退休,他又主动要求工作了五年。这种不合常情的行为主要表现了他对人才奇缺的忧心。 8. 小说写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用69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这一故事以主人公的口吻讲出,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热爱工作、乐于奉献的情怀,更让读者肃然起敬。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退休在家的耿星河离开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就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一样迷茫,他必须再加注新能量,所以后面写到他很乐意当义务辅导老师。③丰富了小说内容,升华了小说主题。主人公所从事的“卫星测控”工作对一般读者来说存在距离,这一故事做了具体阐释,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主人公的工作状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充分体现他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也正因为有像他一样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勤奋敬业,我国才有了当今的科技进步,升华了小说主题。 9.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②从情节发展看,开头写耿星河退休后“眺望星空”,中间写耿星河的工作就是“望星空”结尾的描写又归结到“望星空”,使整个故事的发展与“望星空”密切相关,起到了一种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③从表达技巧上来看,有首尾圆合,结构绵密的特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退体后又工作5年“表现了他对人才奇缺的忧心”分析有误,文中并未提到所谓“人才奇缺”的问题,根据文意,此处表现的应是耿星河对工作的痴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情节的作用效果。这类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效果)的作用;二是结构上 是指对其他情节(上下文)的作用。 本题,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这段话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自述和夫人的应和。“69个日夜”的辛苦才营救了一颗卫星,这体现了主人公热爱工作、乐于奉献的情怀。主人公的自述增强了真实性,让读者信服,肃然起敬。 从情节的角度,下文有“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由此可见,上文写主人公的勤奋、奉献也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这样的人才有可能积极参与到辅导新人的工作中去。 从主题角度,“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卫星上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馈”“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这些内容,涉及“卫星测控”的相关知识,丰富了读者的认知,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从事此行业的工作者们的辛苦、奉献的精神,充分体现他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位于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小说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候要根据文本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本文结尾属于环境描,可以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以此作为结尾的角度来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这句话营造了优美、宁静的意境,以美景烘托人物心情,以乐景衬乐情,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 从情节上看,这还是小说的线索,开头写“眺望星空”,中间写“望星空”,此处结尾又写“望星空”,“望星空”成了小说的情节线索,贯穿全篇。 从技巧上看,开头写到“望星空”,结尾也写到“望星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 )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县。亡卒群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內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內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节选自《宋史·李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B.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C.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D.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 三司,宋代设置“度支、户部、盐铁”三司管理财政大权。 C. 疏,也叫奏章,是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D. 拜,授予官职。与“拜”同义的词还有“摄”“ 除”“擢”“转”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和分析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看他写的文章后,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周怀政之诛,皇帝没有罪及太子是他的功劳。他每次直言进谏都能使皇上恍然大悟,欣然采纳。 D. 李迪忠心为国,主动请求戍边。元吴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 (2)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李迪学识深厚有器量,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 (2)仁宗作为皇帝的德行日渐成熟,章献太后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称道的社稷大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本段语意为:李迪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种地步,你以为怎么样?” “来朝京师”的主语是李迪,如果是“来朝京师时”,则译成“李迪来京师朝见的时候”,后文主语也应该是李迪,但是后文主语是“太后”,所以,“时”应在“太后”前,意为“当时”更为恰当。排除AD。“时太后垂帘”和“语迪曰”是两个完整的语意,说的是两件事,中间需要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所列的四个词语与“拜”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摄”表示兼任官职,“擢”表示官职升迁,转”表示调动,只有“除”相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 “他每次直言进谏都能使皇上恍然大悟,欣然采纳”错,原文说“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他多次进谏反对册立章献为皇后,皇帝并没采纳,由“屡上疏谏”及对“章献后”的称谓可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器局:器量。尝:曾经。所为文:所字结构,译成“写成的文章”。奇: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2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就:成熟。全:保全。令名:好名声。所谓:所说的。斯:这里。 【点睛】文言断句方法: 第一,大致阅读一遍。一般而言,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断句,会很容易看不明白上下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阅读一遍以后就会对这篇文章大体的意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很多时候,文言文喜欢使用大量的文言虚词、通假词语、语助词。此外,根据题材的类别,不少文言文还经常出现一些年代、年号、称谓、典故、制度、人名等等。这就会增加学习者对文言文的断句难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询古汉语字典来熟悉字词的基本意思。第三,多朗读文章。如果我们对这段文章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多朗读几遍,这样通过一定的语感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为有效的断句打下基础。第四,了解特殊词语和句式。不管是怎样的文言文,记叙文、史传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有些特殊词语和句式是少不了的。有些文言虚词置于句子的前面或者中间,有时候并没有实际的含义,这应该是源于一种习惯和惯例。第五,正确断句。文言文断句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虚词、实词、语助词、地名、制度以及典故。即使自己思考得很全面,也难免有误断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文言文断句包括范围还是很广的,需要断句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在断句的时候,要注意怎样的句子是陈述句,怎样的句子是疑问句,还要熟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第六,检查。我们做完断句以后,要仔细的去检查,看看有没有文字不通顺的地方以及与上下文意思不太一致的情况。此外,还要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号等等。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学识深厚有器量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奇才,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示众曾经休假在家,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皇帝)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早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种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边守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也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仰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仁宗作为皇帝的德行日渐成熟,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称道的社稷大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呈蒋、薛二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写穿衣、饮茶的特点,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使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C. 尾联与题目形成照应,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乐于清贫的淡泊心境。 D. 全诗尽管没有议论语句,但在叙事和写景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浓厚的理趣。 15. 请简要赏析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答案】14. D 15. ①意境上,此联通过“竹”“梅”“月”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②手法上,上句写鸟飞竹动、叶颜霜下之景,属于动态描写;下句写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之景,属静态画面;两者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③形象上,通过“竹”“梅”“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特点,衬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全诗尽管没有议论语句”,说法错误。“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就属议论句,意思:没有欲望自然心如止水,有心营谋不止事乱如毛。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重要句子,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句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联系起来作答。 本题,要求简要赏析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写景句。从意境创设的角度分析,句中的意象有“鸟”“竹叶”“霜”“梅花”“月”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营造了清雅、幽静的意境。 从手法上分析,此二句为动静结合,上句“飞”“下”为动词,写出动态之美;下句“立”虽然动词,但是静止类的动词,并不表示动作,下句写静,这样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得写景内容丰富。 从诗歌中心角度分析,写景的目的是衬人。景物的清雅、幽静衬托了人物的情操高洁、心境淡泊。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作为布衣在乱世中的心志。 (2)在《离骚》中,写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心境。 (3)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3). 忳郁邑余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苟、侯、忳、郁、邑、侘、傺、菌、蟪。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现代意义上的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 古代宫廷绣、士大夫闺阁绣的技艺与某些形式,同时吸取了苏绣和粤绣及其他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湘绣作为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绣技艺,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是我国艺海之林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更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其内涵博大精深。( ),通过针线将人物、山水、风景、花鸟、走兽、字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 ,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使绣品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动静互彰,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成为湖南 中国的“艺术名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融入 薪火相传 融为一体 甚至 B. 掺入 代代相传 融为一体 乃至 C. 掺入 薪火相传 融会贯通 甚至 D. 融入 代代相传 融会贯通 乃至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是我国艺海之林的一朵奇葩,也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B. 不仅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C.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 D. 不仅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我国艺海之林的一朵奇葩。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绣师们以线作色,以针代笔,让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于湘绣之中 B. 湘绣把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于其中,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作色 C. 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于湘绣之中 D.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被融于湘绣之中,绣师们以线作色,以针代笔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①融入:合进的意思。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技艺思想等。掺人:掺杂混合在一起。多指具体的事物,如石灰、沙土等。句中有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应用的意思。故选用“融入”更恰当。 ②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代代相传: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指实物,也可以指技艺传统、思想、理论等。根据文意,两个短语都可以使用。但从字面意思来看,“薪火相传”是主谓结构,而“代代相传”则是偏正结构。因原句前面有主语“湘绣”“民间手绣技艺”,所以这里直接用“代代相传”就更恰当。 ③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根据句意可知,湘绣运用针线将各种艺术进行融合和再创造,并非简单相加。故选用“融会贯通”更恰当。 ④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步的意思。乃至:表递进关系,强调范围更大、程度更深。也说“乃至于”。句中由“湖南”扩大范围到“中国”,用“乃至”更恰当。例如,“他的发明,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重视”。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本题,原文画线句子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语病。“艺海之林”搭配不当,可以说“艺海”,把艺术比作海;也可以说“艺术之林”,把艺术比作森林。一般来说,“奇葩”是长在森林里,所以,可将“艺海之林”改为“艺术之林”。另外“文化艺术”这个说法也不大符合逻辑,因为“艺术”本身属于“文化范畴不好将者并提可改为“艺术瑰宝”或“文化瑰宝”。其实,通常说的“文艺”,是“文学艺术”的简称,而非“文化艺术”的缩略。从原文内容看,也可知道湘绣不是文学,而是艺术。由于原句上文强调“湘绣……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接下来自然应该先说“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然后说“我国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最后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比较四个选项可知,A、C、D三项仍然存在语病,只有B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A项,“以线作色,以针代笔”语序与下文的“针线”不对应;“让”字句把“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变成施动方,也不合逻辑。 B项,前后主语不一致,结构混乱;“湘绣把…”中“湘绣”成了主动者,不合逻辑。 D项,结构混乱,前后主语不一致,导致语言不连贯;另外,“以线作色,以针代笔”语序也与下文的“针线”不对应。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我们肝脏里的脂肪含量在5%以下,而当肝脏的脂肪超过了10%,①_____。脂肪肝会引起肝硬化,如果不注意,肝硬化会逐渐加重②______,但“瘦人”也对脂肪肝并非完全绝缘。营养不良也是发生脂肪肝的重要因素。特别消瘦或长期节食的人,如果营养元素摄入减少,“运送”脂肪的一种物质减少,也会造成脂肪堆积的情况,③_____。 【答案】 (1). ①我们就称它为脂肪肝 (2). ②肥胖人群患脂肪肝的风险较高 (3). 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第一处,前文有“而当肝脏的脂肪超过了10%”,空缺处应该填其结果;后文有“脂肪肝会引起肝硬化”,空缺处提到“脂肪肝”,后文才不显得突兀。综合分析,第一处应填写“我们就称它为脂肪肝”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后文有“但‘瘦人’也对脂肪肝并非完全绝缘”,前文应该填写“胖人易患脂肪肝”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前文有“也会造成脂肪堆积的情况”,此处应该填写“脂肪堆积”的结果,应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之类的内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是比较专业教育与常识教育,“而这其实是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突出常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优越性。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比专业教育多”。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战线在打破重重封锁、拓宽交流渠道、改善国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做出了杰出贡献。从促进民间友好交往的中日“围棋外交”,到“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黑白棋子、小小银球演绎出一段段历史佳话。如今,从高层出访到体育大赛,中国体育外交不断引爆全球“朋友圈”;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凭借着优异成绩和鲜明个性收获了世界各地的“粉丝”;老朋友一般的外籍教练和外援,展现了中国体育开放包容的环境,未来,体育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将有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是中国外交靓丽而厚重的一张名片。 【答案】体育一直是中国外交靓丽的名片。过去,体育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今,体育是全面连接中国与世界和平友谊的桥梁。未来,体育将有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 【解析】 【详解】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 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可以先给这个语段分层次。很明显,文段按时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今”“未来”,内容都讲体育外交的成就或者展望。总结而言,体育一直是中国外交靓丽的名片,然后分时期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5年,年仅29岁的王传福在中国深圳创立了比亚迪,他说:“青年人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勇于创业。” 200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领导层表示,一个企业刚起步慢一点不怕,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成长会越来越快。 2011年1月13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以“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的产业报国举措,被广东省授予最高奖南粤功勋奖,并奖励3000万元。王传福将奖金金额的个人所得部分900万全部捐给比亚迪慈善基金会,用于未来的新能源慈善项目,进一步将科技和慈善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慈善事业。 2017年,比亚迪电动大巴车因产品技术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获准进入英国市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 2020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以后,比亚迪捐钱出力并决定跨界产口罩,预计2月底日产500万只口罩和5万瓶消毒液。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 当代社会,处处充满着挑战,奋斗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它的内涵。我认为,它改变的只是它的名字,并没有改变其现实意义。在传统和当下的奋斗中,抓住“机遇”和勇于“创新”才是新时代最好的奋斗。 机遇为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创新又会为机遇凝结时间。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残酷,此时抓住机遇便显得十分重要了,没有机遇的人就像用茶壶煮饺子,什么也倒不出来,所以说,要抓住机遇,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条出路。之后便是创新了,通过创新,你能把自己的“招牌”打出去,首先让别人看到自己,然后自己才能为之好好的奋斗一番。如果说奋斗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抢先的机遇;如果说奋斗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勇敢的创新。 以机遇为基,创新为台的奋斗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为什么这么说呢?究其原因还是与时代有关。现代社会一切都进行得十分迅速,全世界都在忙着赶路,忙着快速苍老。诚然,这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流。因此,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便是一个人能够在新时代奋斗出彩的重要原因。 没有机遇和创新支撑的奋斗不算好的奋斗,让抓住机遇、勇于创新进入人们的生活才是对奋斗最好的诠释。要抓住机遇,就要先向外界推销自己,因为在这样的时代,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有用。一旦抓住机遇,即使荆棘满路,亦不能放手。要勇于创新,不仅个人要拥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创造出利于社会的创造性物品;而且国家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呼吁更多人创新,为社会提供一份绵薄之力,将奋斗进行到底。 只有扎根于机遇和创新的奋斗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回溯历史,诸葛亮抓住了刘备抛出的机遇,又自己创造了木牛流马,奋斗出一番令人惊叹的大事业;纵观当下,马云抓住了互联网抛出的机遇,又自己创造了阿里巴巴,一番奋斗后钱多的令人咂舌。在抓住机遇后,只需略施以创新,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 海明威说:“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去努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先在社会中立足,而后不断奋斗。让机遇一袖芬芳,让创新之花开遍大地。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本题由材料、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内容丰富,我们审题的时候要边读边画,比如第一段,其中的关键句是“青年人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勇于创业”,可以概括为:抓住机遇,勇于创业。第二段可以概括为: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成长得更快。第三段可以概括为: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实践产业报国。第四段可以概括为: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第五段可以概括为: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立意的时候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任务是“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就一个角度进行深入论述即可。 [立意] 1、抓住机遇,勇于创业。 2、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快速增长 3、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 4、核心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 5、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 [素材] 1、当心啊,年轻的舵手,别让你的缆绳松了,别让你的船锚动摇,不要在你没有发觉以前,船就漂走了。 ——卢梭 2、创业艰难,不过正是因为艰难,我们才需要学会迎难而上,没有开始怎么会有收获,或许一切问题面对的时候就会轻松的解决! 3、有人说:“创业是有风险的,要是赔本儿了可怎么办?"确实,和创业相比,循规蹈矩的每天等工资的生活确实风险小些,但是,你敢不敢用这些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乏味生活来换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不要害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就像一个伟人说的那样:“人生要么是一场大冒险,要么是一无所有!”陈胜吴广敢于冒险,他们登高而呼揭竿而起,于是有了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毛泽东敢于冒险,于是有了红军长城两万里的会师胜利,有了熠熠生辉的新中国。如果他们小心谨慎的过了头,那么机会就会擦肩而过,这些壮丽也都会卷进平凡的漩涡永不见天日了。 4、“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两句话正是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精神。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我现在就做准备,以后我就是一只雄鹰,放飞我的创业梦! 5 、二十岁,花一样的年纪。当同龄的孩子都还在父母膝下承欢,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她已孤身一人,飘过了大洋,置换了星空,远离了亲人,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采用半工半读式生活。在短短的八个月里,就已经成为风靡全校的校园人物。并在校外开了一家餐厅店,纯收入达到万余元。 6、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十几年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就是打电话。可是几年前,手机有了很大的发展,外观漂亮,用途也多了,不仅可以拍照、发信息,还可以开会、上网等等,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让我领略到了科技的力量。虽然,我只是个中学生,对“科技”二字的内容还知之有限,我无法用一些很深奥的理论来阐述科技的神奇,也无法勾勒未来所能达到的科技蓝图。但我可以用一个学生的视角来畅想科技与未来。 [结构] 文章开篇点题,首先强调文章的中心:抓住“机遇”和勇于“创新”才是新时代最好的奋斗。接着论述“机遇”和“创新”的关系,“机遇为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创新又会为机遇凝结时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后论述“以机遇为基,创新为台的奋斗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的道理。接着,论述“没有机遇和创新支撑的奋斗不算好的奋斗,让抓住机遇、勇于创新进入人们的生活才是对奋斗最好的诠释”,从反面阐述“机遇”和“创新”对奋斗的意义。这样,自然得出“只有扎根于机遇和创新的奋斗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的观点。最后,用海明威的名言提出号召,升华主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