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7)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4、可能用到的原子量:Ag 108 Cu 64‎ 一 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9题每小题2分,10-17每小题3分)‎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温度 ‎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是其内因,即反应物的性质,答案选D。‎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此反应符合下列图象,R%为R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该反应是( )‎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L是气体 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L是气体 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L是固体 D.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L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采用固定变量法:固定压强是P2,先拐先平,可以确定温度的高低,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确定反应的吸放热情况;固定温度是T2,先拐先平,可以确定压强的高低,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确定反应中各个物质的聚集状态。固定压强是P2,先拐先平,可以确定温度的高低顺序是T2>T1,升高温度,R的百分含量降低,所以平衡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固定温度是T2,先拐先平,可以确定压强的高低顺序是P1>P2,增大压强,R的百分含量降低,所以平衡逆向进行,即逆向是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即L是气体,故B正确;答案选B。‎ ‎3.恒温恒容,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 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C的体积分数 C. 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应应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答案选A。‎ ‎4.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图a可知,T1>T2,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由图b可知,该反应m+n

T2‎ ‎,因温度越高,C%越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 由图b可知,C%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则该反应m+n>p,故B错误;‎ C.由图c可知,随着反应的时行,反应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由于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此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而后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体系的温度变化不明显,从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 由图d可知,曲线a较曲线b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较快,最终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当m+n=p时,曲线a相对曲线b可能为加压或加入催化剂,故D错误;‎ 答案选A。‎ ‎5.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详解】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增大,υ逆增大,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A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原来要大,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了C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 N2+3H2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B.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断裂 C.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 D.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H-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H-H键也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B错误;C.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N-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不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D.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N-H键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 ‎7.反应A(g) + 3B(g) ⇌‎2C(g) + 2D(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1·min-1 、② 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④v(D) =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中反应速率的换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详解】可逆反应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B):v(C):v(D)=1:3:2:2,故将题目中四种速度完全转化为A的反应速率且单位统一后,①v(A)=0.45mol·L-1·min-1 ,②v(A)=12mol·L-1·min-1,③v(A)=12mol·L-1·min-1,④v(A)=13.5mol·L-1·min-1 ,反应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答案为A。‎ ‎8. 镁条和铝片为电极,并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条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 B. 铝片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2-+2H2O C. 电流从Al电极沿导线流向Mg电极 D. 铝片上有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构成原电池两个电极,不一定是活泼电极就作负极,只能说一般是活泼电极作负极,判定时必须依据具体的自发反应来判定。A、Mg、Al在NaOH溶液中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只有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Al作负极,Mg作正极,错误;B、铝片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2-+2H2O,正确;C、电流的方向一定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错误;D、该原电池的负极:Al+4OH--3e--=AlO2-+2H2O,正极镁条上有气泡放出,错误。‎ ‎9.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 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C. 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气体 ‎【答案】B ‎【解析】A、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是活泼的金属,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A不正确;B、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石墨棒是正极,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OH-,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0H-,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B正确;C、K2闭合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铁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C不正确;D、K2闭合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石墨棒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e-=H2↑、2Cl--2e-=Cl2↑,电路中通过0.002NA 个电子时,两极均产生0.001mol气体,共计是0.002mol气体,D不正确,答案选B。‎ ‎10.已知:①H2(g)+O2(g)=H2O(g) ΔH1=a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对于放热反应来说,ΔH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 ‎①H2(g)+O2(g)=H2O(g) ΔH1=a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ΔH越小,所以0 > a > c,故A错误;‎ B选项,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ΔH越小;所以0 >b > d,故B错误;‎ C选项,①H2(g)+O2(g)=H2O(g) ΔH1=a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 ‎②中物质的量是①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a = b,故C正确;‎ D选项,③H2(g)+O2(g)=H2O(l) ΔH3=c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④中物质的量是③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c = b,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12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1 : c2=1 : 3 B. 平衡时,3vY (正) =2vZ (逆)‎ C. 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1的取值范围为0.06<c1<0.16 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X(g)+3Y(g) 2Z(g)‎ 起始量 c‎1 c2 c3‎ 变化量 x 3x 2x 平衡量 0.1 0.3 0.12‎ 则c1-x=‎0.1 c2-3x=0.3‎ c1 : c2 = (0.1+x):(0.3+3x)=1:3‎ A. 由上面计算可知,c1 : c2=1 : 3,A正确;‎ B. 平衡时,2vY (正) =3vZ (逆),B不正确;‎ C. 因为起始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X、Y的转化率相等,C不正确;‎ D.采用极值法,可得出c1的取值范围为0<c1<0.07 mol/L,D不正确。‎ 故选A。‎ ‎12.①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1‎ ‎②2H2(g)+O2=2H2O(l)ΔH=-572kJ·mol-1‎ ‎③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 B. 氢气的热值为143kJ·g-1‎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反应 ①可以知道,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故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故A正确;‎ B.② 中氧气的状态不确定,所以不能计算出氢气的热值,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C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时需要吸收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D错误。‎ 故选A。‎ ‎13.在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X、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 3Z(g) ∆H<0。经60 s达平衡,此时Y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X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1.2 mol/(L·min)‎ B. 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一定是K=c3(Z)/[c2(X)c(Y)]‎ C. 若再充入1 mol Z,重新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D. 若使容器体积变为‎1 L,Z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经60s达平衡,此时Y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 ‎ 2X(g)+Y(?) 3Z(g);∆H<0‎ 开始 2 1 0‎ 转化1.6 0.8 2.4‎ 平衡0.4 0.2 2.4‎ A.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0.8mol•L-1•min-1,选项A错误;B.若Y为液体或固体,则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一定是K=,选项B错误;C.再充入1 mol Z,Y为气体,则Z的量极限转化为X、Y,与起始量比值相同,为等效平衡,所以重新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选项C错误;D.无论Y是否为气态,平衡移动较小,而使容器体积变为‎1 L,Z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4.如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盐酸,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U型管的左边,a试管内,Fe-C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液面上方的O2被消耗,气压减小;在U型管的右边,b试管内,Fe与HCl发生反应,其实质也是形成原电池,Fe-HCl-C原电池,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使右边气体的压强增大,将U型管内的液体向左挤压。‎ A.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左边还是右边,Fe都做原电池的负极,碳都做原电池的正极,A正确;‎ B. 由于左边气压减小,右边气压增大,红墨水柱被压向左边,从而使U型管内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的态势,B不正确;‎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C正确;‎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D正确 故选B。‎ ‎15.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g)+B(g)C(g)+2D(g),不能说明在恒温下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的物质的量与消耗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④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详解】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发生变化 ,若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①不选;‎ A气体的生成和D气体的消耗速率均描述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②选;‎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只有当反应达平衡,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才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③不选;‎ 反应物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恒容条件下,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故④选;‎ 所以选②④组合,答案选A。‎ ‎16.250 mL K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c(SO42-)=0.5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25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得到Cu的质量为‎3.2 g B.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0.2 mol C. 电解后的溶液中c(H+)=0.2 mol·L-1‎ D. 原混合溶液中c(K+)=0.6 mol·L-1‎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离子放电能力的强弱,该混合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阴极析出铜时,阳极析出O2;第二阶段,当阴极析出H2时,阳极析出O2。已知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即0.05mol,可见当阴极析出0.05mol H2,转移电子0.1mol,同时,在阳极只能析出0.025mol O2,即第二阶段;所以在第一阶段阳极析出的O2也是0.025mol,转移电子0.1mol,同时,在阴极析出0.05mol Cu,溶液中生成0.1mol H+,电路中共转移电子0.2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求出K+的浓度。‎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第一阶段,溶液中的Cu2+‎ 在阴极全部放电,析出0.05molCu,其质量为‎3.2g,所以A正确;‎ B、两个阶段转移电子都是0.1mol,所以共转移电子0.2mol,即B正确;‎ C、溶液中的H+是在第一阶段生成的,当阳极析出O20.025mol时,溶液中生成H+0.1mol,所以c(H+)=0.4 mol/L,因此C不正确;‎ D、n(Cu2+)=0.05mol,n(SO42-)=0.5mol/L×‎0.25L=0.125mol,由电荷守恒可得n(K+)=0.15 mol,c(K+)=0.6mol/L,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C。‎ ‎17.将图中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Zn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 片刻后,乙池中c(Cu2+)减小,c(SO42﹣)基本不变,溶液不再保持电中性 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装置图中看,甲、乙构成原电池,滤纸构成电解池。Zn为负极,则a为阴极,b为阳极,Cu为正极。‎ ‎【详解】A. Zn极为负极,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不正确;‎ B. 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在a、b间,通过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定向移动传导电流,电子不能从溶液中通过,B不正确;‎ C. 片刻后,乙池中c(Cu2+)减小,c(SO42﹣)基本不变,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乙池溶液中,使溶液保持电中性,C不正确;‎ D. 在滤纸a点,发生反应2H2O+2e-=2OH-+H2↑,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四题,每空2分)‎ ‎18.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不相等 (5). 相等 (6).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7). 偏小 (8). 偏小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关键为准确测定反应后的温度,并计算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即中和热。所以实验中保温绝热是关键,准确测定实验数据也很关键,保证酸或碱完全反应,进而计算中和热。‎ ‎【详解】(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小。‎ ‎(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所以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中和热相等。‎ ‎(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测得的反应热会偏小。‎ ‎19.如图是一个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N电极的质量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N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 ‎(2)通入甲烷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 ‎(3)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为________ L(标准状况下)。‎ ‎【答案】(1). 石墨 (2). Ag++e﹣→Ag (3). 阳极 (4). Fe﹣2e﹣═Fe2+ (5). CH4﹣8e﹣+10OH﹣=CO32﹣+7H2O (6). 0.224‎ ‎【解析】‎ ‎【详解】(1)碱性甲烷电池为原电池,通入甲烷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乙池有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根据图片知,工作时N电极的质量减少,所以N是阳极铁电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M是阴极,是石墨电极,发生反应:Ag++e-→Ag; (2)甲烷是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碱性环境下,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3)n(Ag)=‎4.32g÷‎108g/mol=0.04mol,根据Ag++e-=Ag可以知道转移电子为0.04mol,甲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反应式为2O2+8H++8e-=4H2O,则消耗n(O2)=1/4×0.04mol=0.01mol,V(O2)=0.01mol×‎22.4L/mol=‎0.224L。‎ ‎20. 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蒸汽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 CH4+ 2H2OCO2+4H2,已知:‎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H2O(g)=H2O(l) △H=-44KJ/mol ‎(1)写出由天然气和水蒸汽反应制备H2的热化学方程式: 。‎ ‎(2)某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H4和3mol H2O(g),发生CH4(g)+ 2H2O(g)CO2(g)+4H2(g)反应,过一段时间反应达平衡,平衡时容器的压强是起始时的1.4倍。则①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 ,H2的浓度为 ,反应共放出或吸收热量 KJ。‎ ‎②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④若保持恒温,将容器压缩为‎5L(各物质仍均为气态),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H2浓度范围为 。‎ ‎【答案】(1)CH4(g)+ 2H2O(g)CO2(g)+4H2(g) △H=+165.2KJ/mol(2分)‎ ‎(2)①50﹪,0.4mol/L,165.2(各2分)‎ ‎②变小,不变(各1分),③正向(1分),④逆向(1分),0.4mol/L<c(H2)<0.8mol/L(2分)‎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②2H2(g)+O2(g)=2H2O(l)△H=-571.6kJ/mol,③H2O(g)=H2O(l) △H=-44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③即得到天然气和水蒸汽反应制备H2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 2H2O(g)CO2(g)+4H2(g) △H=+165.2kJ/mol。‎ ‎(2)CH4(g)+ 2H2O(g)CO2(g)+4H2(g)‎ 起始量(mol)2 3 0 0‎ 转化量(mol)x 2x x 4x 平衡量(mol)2-x 3-2x x 4x 则2-x+3-2x+x+4x=5×1.4‎ 解得x=1‎ ‎①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H2的浓度为4mol÷‎10L=0.4mol/L,反应共吸收热量1mol×165.2kJ/mol=165.2kJ。‎ ‎②正方应是吸热反应,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容积不变,密度不变。‎ ‎③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则容积增大,所以平衡将正向移动。‎ ‎④正方应是体积增大的,则保持恒温,将容器压缩为‎5L(各物质仍均为气态),瞬间氢气的浓度由0.4mol/L变为4mol÷‎5L=0.8mol/L,平衡将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H2浓度范围为0.4mol/L<c(H2)<0.8mol/L。‎ ‎21.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1)已知:K‎300℃‎>K‎350℃‎,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H>0,△S>0 B.△H>0,△S<0 ‎ C.△H<0,△S<0 D.△H<0,△S>0‎ ‎(2)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 (NO)=2v(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下列措施中能使n(NO2)/n(NO)增大的有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 C.不断充入O2 D.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答案】(1). K=c2(NO2)/[c2(NO).c(O2)] (2). C (3). b (4). 0.0015mol/(L.s) (5). B (6). C ‎【解析】‎ ‎【详解】:(1)可逆反应2NO(g)+ O2(g)2NO2(g)的平衡常数K=c2(NO2)/[c2(NO).c(O2)],根据已知 K‎300℃‎>K‎35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 <0,又因为反应后气体变少,所以△S<0;因此C符合题意。答案是: K=c2(NO2)/[c2(NO).c(O2)] C; (2)由方程式2NO(g)+ O2(g)2NO2(g)和图像可以知道,平衡时浓度的变化量△c(NO) : △c(O):△c(NO2)=2:1:2,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平衡时△c(NO)=(0.02mol-0.007mol)/‎2L=0.00625mol/L,曲线b平衡时的浓度为0.00625mol/L,故曲线b表示NO2的浓度变化, 由图中数据可以知2s内NO的浓度变化量为0.01mol/L-0.004mol/L=0.006mol/L,故v(NO)= 0.006mol.L-1 /2s=0.003mol/(L.s)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1/2 v(NO)=1/2=0.0015mol/(L.s),因此,本题答案是:b; 0.0015mol/(L.s)。 (3)A.未指明正逆速率,若都为同一方向速率,始终都存在v(NO2)=2v(O2)关系,故不能说明到达平衡,若为不同方向的速率,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增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v逆 (NO)=2v正 (O2),说明到达平衡,而v (NO)=2v(O2)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D.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4)因为2NO(g)+O2(g)2NO2(g) K‎300℃‎>K‎350℃‎,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所以C选项正确; D.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不影响分压,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平衡不移动,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