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选修)卷·2018届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2016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选修)阶段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2.《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日:‘乱我家者,太子也!’”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 ) A. 儒法并行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仁政治国 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5.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 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 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 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 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 6.“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8.1917—1918年间,毛泽东读新康德主义者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作出批语:“吾国宋儒之学与康德同”。这里,他认为二者的相同点是( ) A.深化启蒙思想内涵,构建时代理论体系 B.强调深入的独立思考,运用理性进行判断 C.描绘未来社会蓝图,提出民主政治框架 D.突出伦理重要地位,强调遵守道德法则 9.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 ) 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10.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11.《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12.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13.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14.对“人”相关主题的探讨是中外思想家关注的话题,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②“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此天意也。” ③“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5.“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科学工作开始动摇了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由此判断,材料所述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应是( ) A.彼特拉克 B.牛顿 C.卢梭 D.达尔文 16.“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材料实质反映了( ) A.简化信教仪式的举措 B.否定宗教的思想 C.新经济因素的时代诉求 D.启蒙时代的到来 17.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段材料反映出( ) ①基督教受到冲击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 ③理性倍受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19.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2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 ) 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 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60分) 21.(13分)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5分)[] (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3分) 22.(12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3分) 23.(10分)文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6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4分) 25.(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因为西周以前,学术为贵族所专有……东周以后,封建政体渐次破坏。居官任职的贵族,多有失其官守,降为平民的。于是在官之学,一变而为私家之学。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 ——摘编自吕思勉著《每天学点中国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学术之兴风起云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术之兴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3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经济政治活动关系的认识。(2分)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选修)阶段检测(一)答案 1.【解析】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材料“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表明法家思想源于道家,故A项正确;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法家思想源于道家思想,但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根据材料“柔仁好儒”“陛下持刑太深”表明太子认同儒家治国理念,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太子主张儒家理念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中太子主张改变“持刑太深”而采用“宜用儒生”,并非无为,故C项错误;太子认为治国应当“用儒生”而非刑名,故D项正确。 【答案】D 4.【答案】B 5.【解析】根据材料“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可以得出在汉代儒家思想融合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儒家融合法家的基础,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是正确的观点,但是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逐步形成是君本的封建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7.【解析】根据材料中“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得出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是一种批判的看待孔子的观点,故B项错误;顺时而变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儒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在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材料“吾国宋儒之学与康德同”中的宋儒之学指宋明理学,康德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深化启蒙思想内涵,构建时代理论体系指的是启蒙运动,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强调深入的独立思考,运用理性进行判断,宋明理学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未描绘未来社会蓝图,启蒙运动描绘未来社会蓝图,提出民主政治框架,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通过封建的伦理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康德在道德哲学中提出了伦理道德和道德法则,故D项正确。 9.【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孔子思想态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男尊女卑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学家,故C项错误;题干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体现出了对“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批判,故D项正确。 【答案】D 10.【解析】材料思想出自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11.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阅读、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本题材料选自《文心雕龙·辨骚》以及“自铸伟辞”可以判断出评论的作品是《离骚》,A选项是汉赋的特点,先秦文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的是《诗经》,B项错误。C项是明清文人画的特点。 12.【解析】材料“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表明是雕版印刷,故A项错误;材料“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表明当时的书商版权意识明显,故B项正确;民间文化市场繁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通俗文学作品普及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13.【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他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答案】D 14.【解析】①出自明朝的李贽(1527~1602),②出自西汉的董仲舒,③出自明朝王阳明(1472—1529)的心学四诀,④出自希腊的普罗塔戈拉,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5.【解析】依据材料“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科学工作开始动摇了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等分析得知,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故A项正确;牛顿是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故B项错误;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的著名思想家,故C项错误;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其主要贡献是提出进化论,故D项错误。 【答案】A 16.【解析】简化宗教仪式的举措是材料内容直接表现,不是材料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可知没有否定宗教,故B项错误;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可知简化宗教节日实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否定封建特权,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7.【解析】启蒙运动反抗神学束缚及教皇、教会的特权地位,冲击了基督教,故①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著作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故②错误;理性强调人的独立能力和判断,随着神学地位的下降,受到人们尊崇,故③正确;从“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可知,启蒙运动利用自然科学规律剥去教会神秘的外衣,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8.【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19.【解析】“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意的强制性,不是就公意本身的意思解释,故B项错误;“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从理论和现实来说,该观点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故D项错误。 【答案】A 20.【解析】据材料“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可知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宗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材料解析题 21.(13分) (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2分) 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分) (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2分) 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2分) (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3分) 22.(12分) (1)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3分) 影响: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1分) (2)政治理想: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3分) 说明: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反对心性空谈。(2分) (3)解释: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3分) 23.【答案】(1)差异: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平等,突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否认绝对权威。③义利观不同。早期儒者重义轻利,注重道德修养;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每点2分,任意答对2点得4分) (2)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程朱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明确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方案,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每点2分,任意答对3点得6分) 24.(12分) (1)背景:反封建专制斗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分) 价值: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分) (2)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追求平等。(2分) 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2分) (3)体现:制定宪法;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权利。(任答一点给1分,共2 分) 关系:契约精神有利于促进了社会文明,社会进步又推动契约精神发扬光大。(2分) 25.【答案】(1)原因:旧有的制度遭破坏,私学兴起,仁人君子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士阶层崛起),社会阶级变动剧烈。(2分) 影响:促进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分) (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2分)“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2分) (3)影响:促进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借口)。(3分) (4)认识: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它又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或制约社会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