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t v t v t v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这种差异源于二者 A.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 B.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 C.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 D.在各国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 2.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这说明西周的礼制 A.别贵贱,序尊卑 B.经国家,定社稷 C.明法度,行教化 D.固宗法,稳分封 3.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 4.隋唐时期,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隋朝侍御史“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唐初侍御史“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然后依选例补奏,其内诏别拜,不在其限”。这表明隋唐时期 A.监察官员由监察主管部门独立任免 B.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 C.行政部门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工作 D.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 5.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6.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九卿 奉常 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 掌宫廷警卫 卫尉 掌宫门警卫 太仆 掌舆马 庭尉 掌邢辟 典客 掌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 掌皇族、宫室 治粟内史 掌谷货 少府 掌山海池泽之税 六部 吏部 掌职官铨选 户部 掌税收财政 礼部 掌文仪外事 兵部 掌兵籍军令 刑部 掌司法邢狱 工部 掌营造工程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 7.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8.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 C.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 9.《魏略•西戎传》载:“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在《老子化胡经》说“ 老子西出函谷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老子化胡说”客观上 A.表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 B.证明了佛教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 C.有利于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D.感应了三教合流的社会发展趋势 10.《宣和(宋徽宗年号)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 A.注重规范法度 B.彰显文人意境 C.突出生活实用 D.描绘民间风情 11.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12.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 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13.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14.春秋战国时期,受儒家孝道影响,天子诸侯开始在祖上陵寝之上加盖灯台建筑,称为“陵”。东汉明帝时开创“上陵礼”,皇帝亲率百官在先帝陵寝上举行祭祀仪式。康熙帝更以上陵礼对皇子皇孙言传身教。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贵族专享祭祖特权 B.民间墓祭成为风尚的原因 C.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D.统治者高度重视慎终追远 15.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 C.宦官凌驾于皇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 16.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清朝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这反映出 A.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 B.地方政务处理更加灵活 C.地方监察体制有所调整 D.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 17.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8.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19.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 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 20.1874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科学家徐寿创办格致书院,其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提倡“实事实证引进后学”,此举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B.顺应了近代工业的发展需要 C.说明新式教育仍受理学束缚 D.适应了科举考试的变化方向 21.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2.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自由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D.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23.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24.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它对历史发展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B.引发启蒙思想运动 C.引发文艺复兴运动 D.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25.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神创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6.莫奈名画《伦敦国会大厦》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该作品 A.创作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 C.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危害 27.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2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C.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世界两极格局濒临瓦解 29.[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3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3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明代中枢权力问题提出了如下公式: 明朝政府决策出台=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仅仅批写几本)+太监批红(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代笔)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6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1分)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材料中“大禹的传位过程”当时没有文字史料,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中各派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与材料中“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法家则说是”相符,故B项正确;诸侯争霸与材料中“大禹的传位过程”不符,故C项错误;“在各国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是“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与题干设问“这种差异源于二者”不符,故D项错误。 2.C3.C4.C【解析】题干材料中“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表明隋唐时期行政官员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C符合题意。A、D项错误。监察官员是否独立行使监察权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B项错误。 5.C6.C7.B【解析】根据材料“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奏请太后废黜”,并非专制制度的破坏,而是对皇权的约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奏请太后废黜”,体现了西汉官僚集团对专制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中,皇帝有过失,上天会降灾异警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僚与皇权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关系,故D项错误。 8.C 9.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老子创立佛教,然后传入中国,没有体现出文化交流的内容,故A项错误;佛教是印度宗教,并非源于中国的道教,故B项错误;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依托本土宗教,更便于被国人接受,有利其传播,故C项正确;三教合流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是在隋唐以后,故D项错误。 10.B 11.B 12.B 13.B【解答】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故ACD错误,故选B项。【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虽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国的科技多以“太极、阴阳”解释,缺乏科学证据,以至于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 14.D15.B【解析】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特点可知,这一时期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并未削弱,故A项错误;结合明代宦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知,明代宦官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宠信,因而宦官专权体现出了皇权的专制,故B项正确;由于宦官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宠信,因而其不可能凌驾于皇帝,故C项错误;内阁本就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宦官专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题干所示现象并未体现内阁权力有何变化,故D项错误。 16.C 17.B【解析】材料并没有反映内阁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内阁官员繁忙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服从皇帝命令的信息,D项不准确。题中清代内阁处理公务“依样画葫芦”,即是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于陈规的体现,故选择B项。 18.D【解析】材料中“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说明严复对传统儒家的思想教化持反对态度,故D项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二者思想不符合;C与材料中意思相反。 19.B 20.B 2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整理国故”“四个寻出”,可知:A不符合新文化运动史实,排除;B D两项,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无从涉及,排除;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 22.C【解析】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题干中“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都是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根据材料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故选C项。 23.C【解析】抛开事物表面现象而追问本质的精神,可说是希腊思想的共同特性,这种精神同时也肯定了理性的能力,认为人可以靠理性来追求智慧和知识。泰勒斯认为万物皆为水,认为宇宙万物的后面只有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苏格拉底相信理性的能力,也相信宇宙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至善;柏拉图经由观念的讨论必能得到真理。 24.C 25.B【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使信仰产生危机,这与题干信息吻合,故B正确。ACD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B项。 26.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工业革命。莫奈的作品《伦敦国会大厦》风格属于印象画派,是1900年后创作的,A、B两项均排除;反映对“理性王国”失望的作品应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C项排除;只有D项符合题意。 27.B【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每个音乐家生活的年代。莫扎特生活的时代欧洲大陆封建等级森严,而贝多芬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已经历革命和变革的年代,封建等级观念遭到严重削弱,当时共和制没有在欧洲确立,A错。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悲惨,C错。民主平等思想早在启蒙运动时已经传播,D错。 28.B【解析】材料“需要一种新的秩序”表达了对理性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我们正在寻求……一种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表明当时人们内心的失衡与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反映了艺术关注社会现实的特性,不是当时所特有的现象,故C项错误;两极世界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9.A【解析】本题可以利用关键词法。题干先提到“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然后话锋一转,提出“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后面紧跟着举例加以说明,例证中的“电视”偏对应于“欧洲和美国的技术”,而“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可见国家通过改良电视、控制电视传媒可以反文化渗透,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30.A【解析】“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31.示例:材料公式说明明代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或明代中枢权力的非正常运作,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日益走向反动。 ①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后来内阁享有票拟权,但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意见,明代内阁实质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始终没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②由于皇帝怠政,逐渐赋予太监以批红权,太监是在代行皇权,太监批红有利于牵制内阁,宦官权力的扩大,从侧面反映出皇权的进一步加强。③明代中枢权力的运作既偏离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轨,也背离了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④最终导致皇权旁落,小人擅权,政治黑暗,明朝亡国。(15分) (本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2.(25分) (1)同:①探索新的办学方式;②为现实需要服务。(4分) 异:①宋代书院旨在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②哥廷根大学把理论研究与工业实践相结合。(4分) (2)变化:①从培养官员转变为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②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导转变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6分) 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④中国传统教育的启发;(8分)⑤蔡元培的个人经历和改革精神。(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