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邵阳市二中2017年下期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开心超人住在(30°N,30°W)。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如果开心超人改乘时速为1 000千米/小时的“旋风”飞行器,沿着地表最短路线飞往甜心超人家中,飞行时间大约需要( ) A. 5小时 B. 8小时 C. 10小时 D. 20小时 【答案】1. B 2. D 【解析】试题分析: 1.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即对趾点,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开心超人的地理位置为30°N,120°E,经过地心与之对应点的地理坐标为30°S,60°W,因此④正确;①点地理坐标为(90°W,30°N),②点的地理坐标为(150°E,30°S),③点的坐标为(135°E,60°N)。 2. 从开心超人家到甜心超人家的最短路线正好为地球的半个大圆,即相距大约为2万千米,用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出飞行时间大约10小时。 考点:经纬网的应用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4. 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2300千米 B. 6300千米 C. 10500千米 D. 15500千米 【答案】3. C 4. C 【解析】 3. 由图可知长城站距南极点较中山站远,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由材料可知长城站位于58.9°W,中山站位于76.4°E,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方,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B正确。 4. 根据材料中弗里曼特尔和蓬塔的经纬度位置可知,两地大体在同一经线圈上,两地的最短距离为沿弗里曼特尔所在经线向南到南极点,约58个纬度,然后从南极点向北到蓬塔,约37个纬度,两地最短距离为(58+37)*111千米,约为10545千米,C正确。 【名师点睛】 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纬度差,就可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约是111*Cosа千米(а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 A. ①所在的方格 B. ②所在的方格 C. ③所在的方格 D. ④所在的方格 【答案】5. A 6. C 【解析】试题分析: 5. 判断两地经度距离时,取近不取远,即读劣弧,不读优弧; 6. 判断面积大小时,要注意比较纬度高低,低纬地区经度1°间距较长,越向两极越短。经度、纬度相隔相同的情况下,高纬度的面积大。 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基础知识。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关于图中各地的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和③地都位于高纬度地区 B. 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 C. ②地与④地的实际距离为2 220 km D. 甲区域实际面积大于乙区域 8. 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 B. 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 C. ③—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 【答案】7. B 8. D 【解析】 8. 根据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可判断, ①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属于半湿润地区,故A不正确;②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以低山丘陵为主,故B错误;③位于我国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雨林,故C不正确;④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D正确。 故选D项。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9. 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10. 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以1 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6小时后(从A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 A. (40°S,170°W) B. (60°S,170°E) C. (40°S,170°E) D. (60°S,170°W) 【答案】9. D 10. D 【解析】 9. 据图示纬线的形状判断南北半球,所以其地理坐标:A(60°S,10°E),B(60°N,0°),因此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故选D。 10. B点位于0°经线,区时为6月22日4时,则6月22日0时位于西四区,即60°W,故全球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为60°W和180°经线。故选D。 点睛:日期界线的基本规律: ①两条日界线的区别是向东日期加一天的是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日期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②只有太阳直射本初子午线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也为次日的0时),此时全球各地才处于同一个日期内,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各地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更,具体表现为可增加一天,也可减少一天,或日期不变。 ④0时经线每时每刻都在向西运动,最终靠拢18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然后继续不断向西运动,新 一天的范围不短扩大。 11.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纬线AC约是经线AB长度的( ) A. 四分之一 B. 等长 C. 三分之一 D. 三分之二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图中AB经度数为180°,AB之间的纬线长度等于111乘以所在纬线的余弦值,,再乘以180°=999km,AC之间的纬度间隔为60°,,在同一经线上纬度间隔1°,距离相差约111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大于666km; 因此AC的长度约为AB长度的三分之二,故答案选D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上面四幅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乙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乙丁丙甲 13. 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才会最粗略( ) A. 1厘米代表50千米 B. 1/250 000 C. 1∶50 000 D. 二百万分之一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 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图示四幅地图图幅相同,表示的范围大小依次是乙>丁>丙>甲,所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丁丙甲,答案选D。 13. 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粗略,所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图上内容要求最粗略,应选择比例尺最小的,四个选项中最小的比例尺是1厘米代表50千米,故答案选A。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 A. B. C. D. 15.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14. C 15. B 【解析】试题分析: 14. 读图,图中剖面线左侧海拔高度应低于500米,B、D错。根据剖面线在30°N上穿越经度0.5°,水平距离等于111千米乘以余弦30°,水平距离在40千米左右,C对,A错。故选C。 15. 绘制地形剖面图,地势起伏不明显,说明垂直比例尺太小,为突出起伏特征,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增加垂直比例尺。故选B。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图、比例尺的应用 【名师点睛】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B在250~300 m。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 m; b在150~200 m; c在350~400 m。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0 m,则图中甲地与丁地最大高差约为( ) A. 290 m B. 260 m C. 210 m D. 300 m 17. 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 A.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正南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东漂流 C.能看到海边丙处游人 D.看不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18. 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A. 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 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 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D. 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答案】16. A 17. D 18. D 【解析】 16. 结合题意,判断等高距为5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为300~350 m,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0 m,则乙地海拔为50~80 m。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220~300 m,最大高差无限接近300,但不能等于300米,结合选项,答案选A。 17. 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该地为东经90度,此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所以太阳位于乙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A错误;结合指向标,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流,B错。海边丙处是凸坡下,不能看到丙处游人,C错误。位于陡崖上面,不能看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8. 河流在流速较大时,沉积物的颗粒较大,流速较小时,河流沉积颗粒较小,丁处是曲流,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速变化较大,有可能是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选D正确。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0.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A. 方案1 B. 方案2 C. 方案3 D. 方案4 【答案】19. D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从图示中可知丙、丁两地等高线重合,为瀑布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由于丁地地势低,有较大的集水区,最可能形成瀑布。而丙地海拔较高,集水面积小,河流水量小,不易形成瀑布,故选D。 20. 比较四方案知,方案3大致沿等高线延伸,修筑工程量较小,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其它方案都有与等高线垂直的线路,坡度大,工程量大,不合理。故选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名师点睛】等高线与地区规划 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点河流流速最慢 B. ②点不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C. 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D. ④点位于⑤点的西南方向 22. 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 L1 B. L2 C. L3 D. L4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 ①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A错误;②点位于谷底,并且坡脚处坡度较缓,看主峰的视线不会被挡住,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B错误;③点位于鞍部,观日出会被一旁的山顶阻挡视线,C错误;根据指向标,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2. 剖面图中M点海拔1075-1100米,N点海拔近1100米,剖面图中山峰海拔是1200-1225米,和1175-1200米。L1 、L4线只经过一山峰是1175-1200米,错;L2线符合图示剖面状况,正确;L3 也只经过一个山峰1200-1225米 ,不符合图示,错;选B正确。 点睛: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首先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等高线图是否一致;其次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点、最低点与等高线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最后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丙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A. 24 B. 29 C. 36 D. 42 24. 6月22日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 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甲地黄土表面海拔约830-835米之间,甲地的黄土底面海拔约在800-805米之间,所以黄土层厚度约在25-35米之间,B对。A、C、D错。 24. 3月21日是春分,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是位于西侧山脊上的丙地,没有地形阻挡视线,C对。甲、丁两地有山脊或山峰阻挡,看不到日落,A、D错。乙地位于山谷中,有丙处山脊阻挡,也看不到日落,B错。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已知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示河流的干流流向是( ) A. 自西北流向东南 B. 自西南流向东北 C. 自西向东流 D. 自东北流向西南 26. 关于图中规划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差可能为280米 B. 长度约为6千米C.穿越河谷地带 D.穿越鞍部地区 27. 沿上图中M—N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25. D 26. D 27. C 【解析】 25. 由材料可知,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图示地区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河流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由此判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选D正确。 26. 图中每隔100米一条等高线,图中规划的公路经过的最低点海拔为0-100米,最高点为100-200米,所以相对高差为0-200米,A错误;规划公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 据图中比例尺可知,规划公路的长度约为3千米,穿越的为鞍部,B、C错,D正确。选D正确。 27. 由图可知M—N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300-400米,最低点为0-100米,N点海拔为200-300米,M点为300-400米,由此判断是C图正确。 28. 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 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C. 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面对河流流向,该河流的水流会出现向南岸偏的现象,故南岸侵蚀大于北岸,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差异,注意面对运动方向判断偏向。 29.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②1200E经线的地方时③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④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北京所在经线为116°E,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D正确。 30. 世界上有的国家采取本国东部地区理论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其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使用不方便 B.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 C.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 D. 为了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答案】C 【解析】地方时因经度不同,使用不方便,因此这不是某国家采用东部区时作为法定时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可以使用区时,故B不符合题意;同纬度的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多采用东部理论时区的区时,作为该国的统一时间,故C符合题意;法定时与延长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没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1. 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 A. 一个恒星日 B. 一个太阳日 C. 比一个太阳日短 D. 比一个太阳日长 【答案】C 【解析】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故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一太阳日短。故答案选c 项。 32. 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 A. 自东向西飞行 B. 一定飞过1800经线 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 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越过日界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 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元旦,这架飞机是从西向东飞过日界线,A错误; 日界线不完全和180°经线重合,所以不一定飞过180°经线,B错误; 东12区在西12区西边,所以这架飞机是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D对,C错误. 【考点定位】国际日期变更线 33.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 B.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 C. 晨昏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D.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D 【解析】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对着太阳的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为夜半球,二者分界线为晨昏线。因此晨昏线的出现与地球自转无关,永远与太阳光垂直。D正确,C错误。只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B项错误。 【点睛】学生需掌握晨昏线的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分析晨昏线的移动方向。 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下面左图为巨石阵景观图,右图为巨石阵不同日期太阳光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图中1、2、3、4所示太阳光线中,代表冬至日日落的是( ) A. 1 B. 2 C. 3 D. 4 35. 若5所示太阳光线代表某日日出,12天后的x日看到相同方位的日出,则x日可能是( ) A. 6月28日 B. 6月22日 C. 12月28日 D. 12月22日 【答案】34. C 35. A 【解析】 34. 英国属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再结合左图图中的方位坐标,可知3太阳光线来自西南方向,C正确。 35. 若⑤代表某日日出的太阳光线,北半球从东北方向日出,说明时间是在夏至日附近,再过20天X日看到相同方位的日落,说明X日是夏至后10天,即6月28日,A正确。 36. 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 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南京昼夜平分时,即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故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B错误;晨昏线与经线重合,C错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②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和计算;③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 37. 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 A. 热带范围变大 B. 温带范围变大 C. 寒带范围变大 D. 五带范围不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热带和寒带的变化一致,而温带变化与其相反,故A项正确。 38. 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 A. 赤道以北地区 B. 赤道以南地区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答案】C 【解析】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是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再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该时期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是朝北的。故选C。 39. 夏至日,某地(320N,1210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 A. 23.50 B. 35.50 C. 8.50 D. 55.50 【答案】C 【解析】为了热水器有良好的效果,热水器吸热面应当与太阳光线垂直,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计算可得,该夹角应为8.5°,故选C。 40. 2002年3月21日的日历上反映春分时刻为3:14(北京时间),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 A. 1800 、00 B. 1800 、1200E C. 1800、 41.50W D. 1800、71.50E 【答案】D 【解析】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界线,一条为0时对应的经线,另一条为180°经线。由材料分析可知,当北京时间为3:14时为春分时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3月20日12:00;比北京时间(120°E)晚且时差是3月21日3:14-3月20日12:00=15小时14,经度差是228.5°(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20°E-228.5°=-108.5°=108.5°W(减出负值时东经变西经),,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108.5°W,由此推出此时0时经线为71.50E,因此1800、71.50E作为日期界线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故D正确,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 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 (填节气)日的光照图。 (2)此时,A、B、C、D四地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地。 【答案】(1)夏至 (2)日出 A B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读图分析,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 ........................ 4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读材料一,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3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以及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其高低分布特征。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等值线东南小,西北大,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3)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以及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特征分析, 甲处年日照时数范围大于3 600小时,小于3 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大于2400小时,小于2 600小时;甲处年太阳辐射强,结合其地理位置判断位于柴达木盆地,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且位于内陆,降水少,多晴天,故日照时数长。而乙位于祁连山区,由于山区多地形区,故降水多,多阴雨天气,故光照时间短。 点睛: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影响太阳日照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昼长、地势、天气状况,以及纬度。 昼长:白天时间越长,日照时间则越长,反之越短; 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天气状况:天气晴朗,气温温暖,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反之则较短; 纬度:纬度越低,日照时间越长,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