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蓝细菌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是因为它具有( )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B. 藻蓝素和叶绿素 C. 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 D. 叶绿体和叶绿素 【答案】B 【解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蓝细菌没有类胡萝卜素,A错误; B、蓝细菌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蓝细菌没有类胡萝卜素,C错误; D、蓝细菌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B。 2.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下列关于有丝分裂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 B. 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C. 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D. 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答案】A 【解析】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而原核细胞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所有细胞增殖过程都有DNA的复制,也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异,其中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一次,平均分配一次,能够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B正确; C、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C正确; D、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D正确。故选A。 3.下列关于蛙的细胞中最容易表达出全能性的是 A. 神经细胞 B. 肌肉细胞 C 受精卵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 分化程度均高于受精卵,受精卵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最高,最易表达出全能性。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B.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D.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而不是细胞核好产生的,A错误; B、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和DNA,具有统一性,C错误; D、原核细胞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仍具有多样性,D错误。故选B。 5.细胞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化合物,图示结构式属于几肽化合物( ) A. 二肽 B. 三肽 C. 四肽 D. 五肽 【答案】B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含有﹣CO﹣NH﹣即肽键共2个,因此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故图示结构式属于三肽化合物。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系统的活动及其稳定性之所以离不开水,不是因为( ) A.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B. 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C. 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运送养料和废物 D. 水具有体典型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变化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 【详解】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A正确; B、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B正确; C、自由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运送养料和废物,C正确; D、水具有体典型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变化,但是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D错误。故选D。 7.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 生理盐水 B. 氨基酸溶液 C. 葡萄糖溶液 D. 葡萄糖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人正常的血糖浓度为0.8-1.2g/L,偏高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偏低则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花,甚至昏厥等等。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该同学在烈日下的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应该补充一些生理盐水。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生理盐水。故选D。 8.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结论论据的是( ) 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B.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 C.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D.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组成,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 B、细胞核一般不位于细胞的正中央,B错误; C、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 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C. 细胞内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D. 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细胞外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A错误,B正确;抗体、激素等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D正确。 10.下图中1、2为光学显微镜物镜,3、4为目镜。在观察标本时欲使放大倍数最大,应采取的组合是( ) A. 1、4 B. 2、4 C. 2、3 D. 1、3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的倍数×目镜倍数;带有螺纹的是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没有螺纹的是目镜,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1和2带有螺纹,为物镜,由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因此1是低倍物镜、2是高倍物镜;图中3、4无螺纹,为目镜,由于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因此3是高倍目镜,4是低倍物镜。在观察标本时欲使放大倍数最大,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即图中的2和3。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结构是使用方法,审清题意并且准确辨别物镜和目镜中的高倍镜,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弄明白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以及工作原理。 11.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 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正确; B、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B正确;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中,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 D、通过该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 1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可以水解为ADP和磷酸 B.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ATP水解产生ADP和Pi,A正确; B、ATP合成所需ADP、Pi和能量,其中能量可以来自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B错误; 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生命活动需要ATP供能,因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C正确; D、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B。 13.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的特点有 A. 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 B. 利用水进行化学反应 C. 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 D. 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可以发生水的光解,线粒体基质中水可以参与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叶绿体中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线粒体中不能进行,C符合题意;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则是( ) A. CO2→乙醇→糖类 B. CO2→叶绿体→ATP C. CO2→叶绿素→ADP D.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首先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固定,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故选D。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NH2—CH2—COOH B. NH2—CH2—CH2OH C. D. 【答案】A 【解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该化合物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 B、该化合物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 C、该化合物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是羧基和氨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化合物没有氨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识记并理解氨基酸结构特点,明确氨基酸的结构中不仅要有氨基和羧基,而且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对同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C. 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细胞中,酶的种类可能不相同 D. 酶通过反应物供能和降低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错误; B、细胞分化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因此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随着细胞的分化而发生变化,B错误; C、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可能不相同,C正确; 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反应物供能,D错误。故选C。 17.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一般用一到二层纱布过滤研磨液,得到含色素的滤液,如果用定性滤纸,会有很多色素吸附在滤纸上,A错误;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正确;划一次滤液细线后要等干燥后再重复画,C错误;应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D错误。故选B。 【点睛】考查叶绿体中色素提出和分离实验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难度较小。 18.衰老细胞在生理功能上会发生明显变化,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速率减慢 B.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C.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D.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B 【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A正确; B、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B。 19.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答案】A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器 功 能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A错误; B、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B正确; C、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 D、叶绿体、线粒体都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前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后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A。 20.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①②在细胞膜上大多是运动的 C.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D. 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识别等功能有关;②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它们在细胞膜上大多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 C、②是蛋白质,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C正确; D、③磷脂双分子层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准确识别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了解不同结构的功能,明确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1.在用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B. 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 C. 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D. 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 【答案】A 【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详解】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进入分裂间期,因此一个细胞周期应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到95%,而分裂期时间很短,所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出现最多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选A。 2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磷脂 B. 所有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都是为细胞供能 C.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D. 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和糖类均可相互大量转化 【答案】C 【解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而有些细胞器如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因此不是所有细胞器都含有磷脂的,A错误; B、糖类中的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不能为细胞供能,B错误;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C正确; D、在人和动物体内,糖类可以大量的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的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C。 23.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B. B细胞与乙细胞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 D. 图1中若A为内分泌细胞,则B可代表靶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图2 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等,A正确; B、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正确;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C错误; D、图1中若A为内分泌细胞,其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即B可代表靶细胞,D正确。故选C。 24.下列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检测实验中可以直接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B. 脂肪检测实验中使用的花生种子应提前用水浸泡 C. 常用苹果、西瓜等组织样液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D. 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热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答案】B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脂肪检测实验中,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A错误; B、脂肪检测实验中使用的花生种子应提前用水浸泡,B正确; C、还原糖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西瓜汁是红色的,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C错误; D、甘蔗富含蔗糖,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且双缩脲试剂使用时不需要加热,D错误。故选B。 25.由许多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肽链,经过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不同 B.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答案】A 【解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都含有C、H、O、N,这不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 B、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A。 26.下图曲线表示士壤溶液中K+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K+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B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在BC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限制AB段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膜内外浓度差和能量供应 D. 限制BC段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应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AB段曲线的斜率不变,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而BC段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土壤溶液钾离子浓度,但是细胞仍然能够吸收钾离子,说明AB段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BC段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方式。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AB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BC段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 C、AB段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BC段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限制BC段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C。 27.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推测Mn2+的作用是( ) A. 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B.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 【详解】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可见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激活剂。故选A。 28.下列对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有内外双层膜结构 B.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 C. 实验前要将黑藻放在黑暗、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D. 要从新鲜黑藻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叶绿体的分布和细胞质的流动性的实验的考查,梳理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细胞质的流动及高倍镜使用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叶绿体有内外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不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 C、叶绿体中色素的形成以及光合作用都需要光照,因此实验前不能将黑藻放在黑暗环境下培养,C错误; D、要从新鲜黑藻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D正确。故选D。 29.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 温度在t2时比在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C. 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D. 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2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t2)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直至失活。 【详解】A、当温度为t2时,酶的活性最高,则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低,A错误; B、酶适合在低温保存,因此温度在t1时比在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B错误; C、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因此酶的空间结构在t3时比t1时破坏更严重,C错误; D、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可能会加快,因此t2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曲线图,能够分析题图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丧失活性。 30.下列有关细胞骨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种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骨架 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C. 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 D. 没有细胞骨架动、植物细胞能正常分裂但不能进行能量转化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 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各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骨架,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B正确; C、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C正确; D、没有细胞骨架动、植物细胞不能正常分裂,D错误。故选D。 31.下列物质发挥作用时,不需要与发挥作用的对象结合的是(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酶 D. 受体 【答案】B 【解析】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的物质;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详解】A、在物质进行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需要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A错误;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正确; C、酶催化化学反应时,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C错误; D、激素等物质作用于靶细胞,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 32.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红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首先排出细胞核,再排出细胞器,最终凋亡。 【详解】A、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网织红细胞分化程度低于成熟红细胞,B正确;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无细胞核,无基因,故衰老之前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已经开始表达,D错误。故选D。 33.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 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 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 随着水温升高, 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其原因是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方式破坏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等膜结构 【答案】D 【解析】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而高温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等)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进入水中,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A 【解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2、分析题文: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A正确;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B错误;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故选A。 35.下图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存该器官时,氧气浓度越低越好 B. 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 C. 氧气浓度在10%以上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D. 氧气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据图分析,O点时氧气浓度为0,该器官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两条曲线相交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此时该器官可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条曲线相交之后,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说明此时该器官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 【详解】A、氧气浓度太低,植物会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大量的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不利于储存,A错误; B、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氧气浓度在10%以上时,两条曲线相交,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该器官此时只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氧气浓度在10%以下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该器官可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明确有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中只释放二氧化碳而不吸收氧气,进而根据曲线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36.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内全部的酶活性均降低 B. 人体细胞的凋亡是从出生后开始的 C. 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 细胞凋亡的原因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 【答案】C 【解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衰老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A错误; B、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人体出生以前的胎儿期就开始发生了,B错误; C、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D错误。故选C。 37.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 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 着丝点的分裂和纺锤丝的消失 D. 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都发生在前期,A正确; B、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 C、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纺锤丝的消失在末期,C错误; D、DNA分子的复制主要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D错误。故选A。 38.下面是人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变化数量图解,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CD段核DNA数为92个 B. 在CD段进行中心粒的复制 C. DE段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D. BC段进行核DNA复制,导致染色体数加倍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真核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图解,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CD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A、人体细胞含有46个DNA,在CD段完成了DNA复制,核DNA数为92个,A正确; B、在细胞分裂间期即AC段进行中心粒的复制,B错误; C、DE段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 D、BC段进行核DNA复制,复制出的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染色体数不变,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识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无氧呼吸不存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属于细胞代谢 D. 细胞呼吸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 【答案】B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详解】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可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 B、无氧呼吸也是分解有机物,只是有机物分解不彻底,B错误; C、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属于细胞代谢,C正确; D、细胞呼吸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D正确。故选B。 40.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A. 白天光合作用减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B. 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答案】D 【解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主要与细胞内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酶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②外部因素: 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二氧化碳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温度: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缺少水分,会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矿质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 ②O2浓度: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CO2浓度: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CO2浓度过大,会抑制呼吸作用的进行;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含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 【详解】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所以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积累的糖分多。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表示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类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组成元素是________,它们都以________为骨架。 (2)图中A是指________,D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_。 (3)图中B是指__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 (4)图中C是指________,生物体内的F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C、H、O 碳链 单糖(葡萄糖) 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氨基酸 核苷酸 DNA RNA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D、E、F但是生物大分子,分别是能源物质、结构物质、遗传物质,则D为多糖、E为蛋白质、F为核酸,而它们的基本单位A、B、C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三种生物大分子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它们共同的组成元素是C、H、O;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葡萄糖,D是多糖,而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是核苷酸,F是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类、基本单位、功能等知识点,能够根据主要功能判断图中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种类,进而判断各自的基本单位的种类。 42.图1是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图1细胞相比,小麦体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该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________。 (2)图1中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种,大肠杆菌细胞与图1所示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 (3)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_(填序号)。若要分离这种细胞器,应使用_______法。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过程时,采用了_______法。 (4)用台盼蓝(细胞活性染色剂)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答案】③ 乳酸(C3H6O3) 5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①④⑦ 差速离心 同位素标记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为动物细胞,其中①是核糖体,②是细胞膜,③是中心体,④是内质网,⑤是细胞质基质,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核。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其中物质X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 【详解】(1)小麦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应该出现图1中的③中心体;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编号有5种,即②④⑥⑦⑧;图1细胞为真核细胞,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a是核糖体,对应于图1中的①;b是内质网,对应于图1中的④;c是高尔基体,对应于图1中的⑦;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过程时,采用了同位素标记。 (4)用台盼蓝对图甲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够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的名称,并能够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判断图2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43.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回答: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该从图_______开始,到图_______结束。 (2)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是图_______所示的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 (3)你认为图示为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理由是从细胞内部结构来看,没有_______、_______但却出现了。 【答案】 3 4 1 1∶2∶2 植物 中心体(及其发出的星射线) 细胞板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且出现了细胞板,表示的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其中1处于有丝分裂中期,2处于有丝分裂前期,3处于有丝分裂间期,4处于有丝分裂末期,5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该从分裂间期开始,即图中的3开始,到分裂末期结束,即图中的4结束。 (2)1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 (3)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但是末期出现了细胞板,因此表示的是植物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44.下图中,图1是某绿色植物体内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字母和数字均表示结构;图2是该植物叶肉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其中数字表示物质或能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尽可能用图中的字母或数字回答问题。 (1)在图1a、b、c中,含有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能够产生ATP的是_______;如果b内的代谢速率大于a,则该细胞会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图2中的物质6。 (2)图2中的1→2的反应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 中,如果此时没有氧气存在,则其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一定会有图2中的中________;图中产生ATP最多的反应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处。 (3)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则会直接影响图1中b结构________上发生的反应,进而导致b结构________中C3含量________。 【答案】a和b a、b、c 释放 c 3(和8) 6 3 4 增加(或升高)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a为线粒体,其中5为线粒体基质,6为内膜;b为叶绿体,其中1为外膜,2为内膜,3为基粒,4为叶绿体基质;c为细胞质基质。图2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1-8分别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水、[H]、氧气、水、能量。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a、b、c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的是a线粒体和b叶绿体,三者都可以产生ATP;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如果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该细胞会释放氧气,即图中的6。 (2)图2中的1→2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图1中的c细胞质基质中;如果此时没有氧气存在,则其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其产物一定会有图2中的中3、8;图2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发生在图1线粒体的内膜上,即6处。 (3)图1中b为叶绿体,其中3为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4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则会直接影响图1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和[H]不足,导致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能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还要能够判断图2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或能量的名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