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位于东半球 B. 都位于西半球 C. 纬度数互余,经度数互补 D. 球面最短距离相差20000千米 ‎2. 图中A地位于悉尼的 A. 正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正西方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对跖点是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它们纬度数相同,分别为南北纬度,经度差为180°,C错误;互为对跖点的两地一定分属两个半球,AB错误;由于划分日期的线有两条,如果互为对跖点的两地同时位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一侧,就会是同一日期,C错。互为对跖点的两地相差约20 000千米,D正确。故选D。‎ ‎2. 由A点与悉尼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现,A点在南极洲,位于悉尼南方,且从悉尼向A方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跨过的经度数小,所以A点在西,所以A点在悉尼的西南方向,故选C。‎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水库建成后能够 A. 改善航运条件 B. 消除地质灾害 C. 增加径流总量 D. 开发河流水能 ‎【答案】3. A 4. D ‎【解析】‎ ‎3. 水库大坝宜建山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故选A。‎ ‎4. 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故选D。‎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 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 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 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6. 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A. 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 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③-终年高温多雨 D. ②-湿热的气候 ‎【答案】5. C 6. D ‎【解析】试题分析:‎ ‎5. 根据三地民居的结构形态,尤其是房屋的屋顶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选项容易确定①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②图中的屋顶较陡,对应降水较丰富的云南地区;③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④福建客家土楼民居。C正确。‎ ‎..............................‎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形成的典型房屋建筑。‎ 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7. B 8. A ‎【解析】试题分析:‎ ‎7. 读图,根据图例,结合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非洲荒漠化严重区在图示分布的位置,可判断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B对。热带沙漠区不是荒漠化严重区,A、C、D错。‎ ‎8. 读图,根据人口密度图和破坏面积图,可得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①对。过度砍伐占面积较少,大约 6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②错。过度放牧占面积大,大约 2.4亿 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③对。过度开垦占面积较小,耕地面积扩大不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④错。A对,B、C、D错。‎ 考点:读图能力,荒漠化严重区分布位置,主要人为原因。‎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下面小题。‎ ‎9.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面上升 B. 水土流失 C. 不合理的灌溉 D. 荒漠化 ‎10.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 宁夏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9. C 10. A ‎【解析】‎ ‎9. 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故选C。‎ ‎10. 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选项四个区域中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故选A。‎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12. 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汽车加油站 D. 水源保护区 ‎【答案】11. C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11. 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C对。RS主要功能是监测、拍摄遥感图像,A错。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B错。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 ‎12.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 水源保护区,C 对。大型垃圾处理场不需要地质条件适宜,A错。大型仓储式超市要求交通便利,B错。汽车加油站临近主要道路,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功能区的区位条件。‎ ‎【名师点睛】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叠图分析技术,是将各图层表现的主要条件综合起来,做为区位条件。结合图示信息,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说明人类活动少,水质好,适宜做水源保护区。‎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 该区域处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故该处的森林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还可以净化地表径流。故选A。‎ ‎14. 河谷地带气候湿热、山顶处海拔高,降水多,气候冷湿,均不适合人类居住,半山腰以上的森林对径流起到净化作用。故选D。‎ 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 枯枝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16. 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 非洲大陆 B. 大洋洲 C. 亚欧大陆 D. 南美洲 ‎【答案】15. D 16. C ‎【解析】试题分析:‎ ‎16.‎ ‎ 根据热带雨林系统储存特点,养分储存在生物体内,故甲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北部。C对。非洲大陆、大洋洲、南美洲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分布,A、B、D错。‎ ‎【考点定位】森林系统物质养分循环,森林主要分布区。‎ 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 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 全球变暖 C. 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18. 与乙处热带雨林成因有关的是 ‎①暖流   ②寒流     ③东北信风   ④东南信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7. B 18. B ‎【解析】试题分析 ‎17. 甲区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发布,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亚马孙平原水循环减弱;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降低,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升高;同时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选项B正确。‎ ‎18.‎ ‎ 该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热带雨林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但是在南、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受到沿岸暖流、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地形等因素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由图可知乙处热带雨林处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受东南信风和暖流等影响而形成,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本题一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为背景来考查气候、热带雨林成因及开发、全球变暖等相关知识。甲为亚马逊平原地区,其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全球变暖;乙为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区,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附近有暖流经过,所以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熟悉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洋流分布特点、热带雨林对气候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右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 M B. N C. Q D. K ‎20. 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M B. T C. S D. Q ‎21. 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 可再生,蕴储量大 B. 稳定,无污染 C. 目前利用率高 D. 分布广,易开发 ‎【答案】19. D 20. B 21. A ‎【解析】‎ ‎19. 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 ‎20. 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21. 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 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23.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 年降水量增多 B. 热量交换变缓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2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22. B 23. B 24. D ‎【解析】‎ ‎22. 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 ‎ 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故选B。‎ ‎23. “冷岛效应”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B。‎ ‎24. 读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B、C错。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D对。故选D。‎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26. 夏季,S市主要受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答案】25. C 26. D ‎【解析】试题分析:‎ ‎25. 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26. 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D项正确。‎ 考点:大气环流,雾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下表为浙江省某地某月20日-26日天气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27. 此时段该地受 A. 冷锋影响 B. 暖锋影响 C. 低压中心控制 D. 高压中心控制 ‎28. 气温日较差25日大于21日,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下垫面 C. 天气 D. 地形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 根据图表中该地的天气变化可知,此时段出现降温和雨雪天气,是受冷锋影响,故选A。‎ ‎28. 据表可知,25日晴,21日中雨,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晴天的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晴天大于阴天,故选C。‎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完成下面小题。 ‎ ‎29. 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 由西南移向东北 B. 由东北移向西南 C. 由西北移向东南 D. 由东南移向西北 ‎30. 南北纬5°之间的海洋上很少形成台风,其主要原因是 A. 洋面水温较低 B. 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 C. 地转偏向力太小 D. 空气湿度太大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 台风中心为低压,风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图中风向变化分析可知,11月6日风向为西北,说明低压中心在东南,随时间变化,风向逐渐变化,低压中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故选A。‎ ‎30. 南北为5°之间,在赤道附近,因地转偏向力小,很少有风的形成,因此台风出现少,故选C。‎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 辐散下沉 B. 辐散上升 C. 辐合上升 D. 辐合下沉 ‎32. 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 B. 暖锋 C. 反气旋 D. 高压脊 ‎33. 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A. 连绵阴雨天气 B. 强对流降雨天气 C. 沙尘暴天气 D. 晴朗高温天气 ‎【答案】31. C 32. A 3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要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天气。‎ ‎31.‎ ‎ 依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故C正确。‎ ‎32. 依题意,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统。‎ ‎33. 长江中下游夏初,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强冷锋过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此次强冷空气被称为“世纪寒潮”。受其影响,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了雪花。图为我国出现降雪最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多年以来,与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是 ‎①暖气团更干燥,冷空气到来时不容易成云致雨(雪)  ②纬度更低,气温更高 ‎ ‎③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  ④北边有地形阻挡,不易受冷空气影响 ‎ ‎⑤珠江三角洲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35. 1951—1980年和1981—2015年两个时间段的降雪最南界比较,反映了 A. 华南地区气候变暖 B. 华南地区气候变湿 C. 华南地区冬季变冷 D. 华南地区降水减少 ‎【答案】34. D 35. A ‎【解析】‎ ‎34. 降雪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水汽充足,二是必须有凝结核。广州比厦门纬度更低,气温更高,不易凝结;且据冷源更远,冷空气南下,会受到层层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不易影响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因此②④⑤正确。故选D。‎ ‎35. 由图可知,比较1951—1980年和1981—2015年两个时间段的降雪最南界,1981-2015比 ‎1951-1980偏北,当气温低于0℃时,降水才会以固态的形成降落下来,因此判断1981-2015年华南地区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变高,降雪的纬度偏高。故选A。‎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丙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A. 寒潮 B. 酸雨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 ‎37.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A. 森林覆盖率高 B. 经济发达 C. 降水充沛 D. 纬度位置和地形 ‎38.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植树造林 B. 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 退耕还牧 D. 加强冬季供暖 ‎【答案】36. D 37. D 38. B ‎【解析】试题分析:‎ ‎36. 读表格,☆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四省中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新疆位于干旱区,水土流失最少。所以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对。‎ ‎37. 新疆位于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丙是土地荒漠化。广东位于湿润地区,没有土地荒漠化问题,经济发达,酸雨危害最严重,丁是酸雨。广东纬度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四川周围有山地阻挡,受寒潮影响小,乙是寒潮灾害。广东寒潮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地形影响,D对。‎ ‎38.‎ ‎ 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治理措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广东省采取的优化燃料消费结构的措施。B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候作用不大,冬季供暖会导致酸性气体增加,A、C、D错。‎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40.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39. B 40. D ‎【解析】试题分析:‎ ‎39. 湿地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使得年较差变小,甲是湿地作用下的曲线,乙是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削峰补枯,丙是湿地作用下的曲线,丁是湿地破坏后的曲线。选B正确。‎ ‎40. 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是开垦湿地,盲目扩大耕地造成的。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湿地的作用。‎ ‎【知识拓展】湿地既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有水分调节功能、净化功能。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如使气温年、日较差减小,空气变得湿润,降水量增多。湿地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湿地还有物质生产功能,提供多种农、副产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 ‎ 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气候主要受图中 气压带或 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主要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 ‎(3)读材料三,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并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北 ② ⑤‎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 C ‎(3)地中海气候 (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 ‎【解析】(1)据材料一风带的风向可知,风向均向右偏,可判断为北半球。据材料三可知,D气候位于非洲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或信风带影响,即②和⑤。‎ ‎(2)据材料二气候资料图可知,该气候最低气温0℃以上,且全年降水均匀,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西欧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即C。‎ ‎(3)据材料三图可知,A地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因此该种气候类型热量充足,光照强,利用农业生产,但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因素统计图 ‎(1)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请从气温、降水两个方面说明该地 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 ‎(2) 西北地区的荒漠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干旱。试从地理位置、地形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干旱的原因.‎ ‎(3)在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和 ,对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 ‎【答案】(1)温带大地性气候,气温: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大);降水:年降水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 ‎(2)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所以气候干旱。‎ ‎(3)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措施:营造薪炭林 兴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或利用太阳能 风能);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 ‎【解析】(1)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大;据图可知年降水量总量400毫米以下,且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 ‎(2)据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同时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所以气候干旱,荒漠面积广。‎ ‎(3)据材料二图可知,在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结合原因分析。据材料二可知,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建设等人为因素,因此可以营造薪炭林,开发新能源或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二者的表现可综合分析为: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土地荒漠化的必要条件。②人为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决定条件。如在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樵采;在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在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设置草方格沙障;积极营建和保护三北防护林;种植耐旱作物;减少放牧;种植薪炭林,推广清洁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搬迁居民,减少人口密度等。‎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 %,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1)根据材料和图示,评价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案】(1)有利: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不利: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水资源不足;开采技术水平低。‎ ‎(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 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然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土地表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解析】(1)资源的开发条件应从资源条件(储量、开采难易和成本)、市场条件、运输条件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四个方向回答。‎ ‎(2)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对比。‎ ‎(3)矿区往往存在采空塌陷、土地破坏和固体废弃物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