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水螅 B. 草履虫 C. 神经细胞 D. 卵细胞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细胞是最基础的生命系统层次,生物圈是最高的生命系统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直接由器官构成个体。 【详解】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神经细胞是细胞层次,不是个体层次,C错误; D、卵细胞只是生殖细胞,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 在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 C和O B. C和H C. O和C D. H和O 【答案】A 【解析】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O。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注意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干重含量最多的是C。 3. 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 线粒体和核糖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答案】D 【解析】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其他细胞器。 【详解】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是DNA,叶绿体是真核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内质网和中心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4. 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 ) A. 乳糖 B. 淀粉 C. 麦芽糖 D. 糖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糖类的比较,平时应注意归纳总结。 【详解】乳糖存在于乳汁中,A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的二糖,C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人体的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骨骼肌中,D正确。 【点睛】动、植物细胞中糖类的比较: 单糖 二糖 二糖 植物细胞 果糖(特有) 蔗糖:甜菜和甘蔗中 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 淀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动物细胞 半乳糖(特有) 乳糖:动物的乳汁中 糖原:主要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5.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 无机盐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无机盐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根据无机盐的作用可知ABD正确。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确切的说是葡萄糖。直接利用能源:ATP。储存能源物质:是脂肪。C错误。故选C。 6. 下面是关于脂质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液泡膜的主要成分 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 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它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D. 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C、H、O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脂肪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它是组成细胞核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磷脂是类脂的一种,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在细胞的营养、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是构成液泡膜的主要成分,A错误;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B错误; C、脂肪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即保温作用,D正确。故选D。 7.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岛素.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如胰岛素、消化酶等),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2、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纤维素的合成场所). 3、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4、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①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①错误; ②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②正确; ③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其合成场所是叶绿体,③错误; 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④正确; ⑤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合成场所为高尔基体,⑤错误; ⑥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⑥正确。故选C。 8. 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就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这种物质是( ) A. 磷脂 B. 糖脂 C. 蛋白质 D. 糖蛋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能够使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从而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故选D。 9. 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 选择透过性 B. 保护作用 C. 流动性 D. 扩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考查对细胞膜结构特点、功能和功能特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注意区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不同。 【详解】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并以胞吞的形式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些过程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涉及物质的穿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选C。 【点睛】细胞膜结构特点≠功能特性 (1)结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都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0. 下列物质进入人体红细胞消耗能量的是( ) A. K+ B. 水 C. 胆固醇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和实例,识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识记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详解】A、K+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水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胆固醇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 11. 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 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 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 氧、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D 【解析】A、据图分析,Ⅰ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Ⅱ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 B、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运输,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与图不符,B错误; C、氧、性激素以Ⅰ方式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 D、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是以Ⅰ方式即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人体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物质是 ( ) A. 呼吸酶 B. 分泌蛋白 C. 性激素 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A、呼吸酶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正确; C、性激素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C错误; D、维生素基本上靠从外界摄取,D错误。 故选B。 13.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浸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其原因是( ) A. 一段时间后这些表皮细胞已死 B. 植物细胞能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C. 水分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减小 D. K+和NO3-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加大 【答案】D 【解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接着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故选D。 14.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 ) A. 具有专一性 B. 具有多样性 C. 易失活 D. 有催化能力 【答案】D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征: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此外,酶也具有多样性。 3、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和多样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都具有专一性,A错误; B、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的种类都具有多样性,B错误; C、细胞膜上的载体和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易于失活,C错误; D、酶具有催化作用,但细胞膜上载体没有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概念、细胞膜的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上载体的特点;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明确细胞膜上的载体和酶都具有专一性和多样性,但细胞膜上的载体没有催化作用,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15. 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多少个ATP?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60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ATP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可见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所以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60÷3=20个ATP,B正确。 【点睛】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6. ATP 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B. ATP 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C. ATP 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D.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答案】A 【解析】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以保证能量及时供应;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形成,以保证能量相对稳定和能量持续供应。 【详解】A、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A正确; B、脂肪、糖原、淀粉等都是储存能量的化合物,B错误; C、ATP在细胞中含量是很少的,C错误; D、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容易断裂,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使得ATP不稳定. 17. 如图从左到右表示A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B. 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 能量2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D. 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答案】C 【解析】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 ATP→ADP是水解酶,ADP→ATP是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易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正确; B、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合成ATP的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正确。故选C。 18. 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 )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无关变量 D. 控制变量 【答案】B 【解析】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应的一些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中,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而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知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19. 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详解】根据酶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将会大幅度降低,曲线的斜率代表速率,因此加入酶后,斜率下降最大的是丁。故选D。 【点睛】本题有两点注意:一是酶加快了反应速率,二是看懂图中曲线的纵坐标代表反应物的浓度,所以斜率就是反应速率。 20. 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 ) A. RNA是核酸的一种 B. 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即刻慢了下来,可见在该过程中RNA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1. 如下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发生细胞有氧时 B. 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C. 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D. 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本过程是糖酵解阶段,既可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以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详解】AB、该阶段在细胞有氧、无氧时都可以发生,不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AB错误; C、该过程是糖酵解阶段,不能发生在线粒体内,C错误; D、该过程是糖酵解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D。 22.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和水消耗的场所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② C. ②③ D. ③③ 【答案】D 【解析】图中的①②③依次表示线粒体外膜、内膜、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23. 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 酒精中毒 B. CO2中毒 C. 乳酸中毒 D. 供能不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缺氧时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呼吸产物。 【详解】植物长时间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植物的无氧呼吸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酒精和气体CO2,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会引起烂芽,是酒精中毒,A正确;B、C、D错误。 24.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某反应式为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B. 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 C. 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D. 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分析题图可知,本过程是糖酵解阶段,既可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以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详解】AC、有氧时和无氧时都可以发生第一阶段的糖酵解过程,AC错误; B、有氧时和无氧时都可以发生第一阶段的糖酵解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正确; D、第一阶段的糖酵解只在细胞质基质内发生,不能在线粒体内发生,D错误。故选B。 25.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的试剂是 A. 澄清的石灰水 B.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 醋酸洋红溶液 【答案】C 【解析】澄清的石灰水是检测二氧化碳的,A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使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醋酸洋红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D错误。 26. 生物体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的中间产物是( ) A. 酒精 B. CO2 C. 丙酮酸 D. 乳酸 【答案】C 【详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中间产物是丙酮酸,故选C。 27. 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因此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8.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C. 葡萄糖 —— 氧 —— 水 D. 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葡萄糖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的ATP;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生成水,同时产生了大量的ATP。从C6H12O6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D正确。故选D。 29.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 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有氧呼吸 B. 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 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 一定是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详解】A、有CO2放出,也不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有CO2产生,A错误; B、乳酸发酵过程中没有CO2产生,因此,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正确; C、不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可能是有氧呼吸过程,C错误; D、因为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CO2产生,因此,若有CO2放出,未必一定是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B。 30. 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B很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 B. 酶A与酶B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 C. 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相同 D. 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 【答案】B 【解析】分析曲线图: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 【详解】A、人体胃液的PH约为1.5左右,而酶B的适宜PH是6,所以酶B不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故A错误; B、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应该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故B正确; C、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可见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故C错误; D、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图中所含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能够准确的对各个转折点做出判断,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根据其生理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______;鉴定A物质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E在动物细胞内是指______。 (2)F是指______。 (3)C的结构通式是______,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______。 (4)D是指______;H是指______。 【答案】葡萄糖 斐林试剂 糖原 脂肪 脱水缩合 脱氧核苷酸 DNA 【解析】根据不同化合物的功能可以判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E表示多糖,A为葡萄糖;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F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是重要的结构物质,因此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为DNA,因此H是DNA,D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1)A是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葡萄糖,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E是多糖,动物细胞内的多糖是糖原。 (2)F是脂肪,是动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3)C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氨基酸形成G蛋白质过程的反应叫脱水缩合。 (4)根据分析可知,D是指脱氧核苷酸;H是指DN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构建知识,考生首先要根据化合物的功能确定化合物的种类,然后再确定各基本单位,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32. 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细胞发生了_____现象,是细胞_____的结果。 (2)图中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_,②④⑤共同构成了_____。 (3)图中⑦充满了_____,其浓度_____。 (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⑥的体积会_____,是由于细胞_____的结果。 【答案】质壁分离 渗透失水 细胞膜 原生质层 蔗糖溶液 略小于0.3 g/mL 变大 渗透吸水 【解析】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细胞质,⑤表示液泡膜, ⑥表示细胞液,⑦表示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其中②④⑤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 【详解】(1)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渗透失水的结果。 (2)图中②的结构名称是细胞膜,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图中⑦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充满了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失水,使外界蔗糖溶液浓度降低,所以⑦处溶液的浓度略小于0.3 g/mL。 (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吸水,⑥液泡的体积会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如图所示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子ATP中含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 (2)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 (3)c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②反应时,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进行①反应时能量用于________,进行②反应时能量用于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能量是________,物质是________。 【答案】2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各项生命活动 储存在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不一样,因为①和②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而酶具有专一性 合成ATP 各项生命活动 不可逆的 可逆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清相关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因此1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2)对于动物和人而言,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见,图中的a、b分别代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据此分析可知:c指各项生命活动。 (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②所示的ATP水解反应时,能量来自储存在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5) ①为ATP的合成反应,②为ATP的水解反应,即①和②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而酶具有专一性,因此①②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不一样。 (6) ①为ATP的合成反应,因此进行①反应时能量用于合成ATP;②为ATP的水解反应,所以进行②反应时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由此可见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是不可逆的,物质是可逆的。 34. 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02液.1﹣3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操作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H2O2溶液(mL) 2 2 2 2 2 鲜肝研磨液(滴) ﹣ 2 2 HCl溶液 ﹣ ﹣ ﹣ NaOH溶液 ﹣ ﹣ ﹣ 蒸馏水(滴) 2 ﹣ ﹣ 保持温度(℃) 37 37 0 (1)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3号试管口,出现复燃现象的是_____号试管. (2)3号和_____号试管对比可以得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结论. (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应再增设4、5号试管:4号试管内应加入 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HCL溶液,5号试管内应加入_____和_____,4、5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_____℃. (4)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 (5)2号试管将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因为该温度为过氧化氢酶催化反的_____. 【答案】2 3 2滴鲜肝研磨液 1mLNaOH溶液 37 空白对照 最适温度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回答。 【详解】(1)1号试管没有催化剂,不发生水解反应,没有氧气产生;2号试管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温度也适宜,会迅速产生氧气;3号加入的是无机催化剂,产生氧气的量少而且慢,4号试管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温度为零度,酶没有活性,不会产生氧气;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猛烈复燃。 (2)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2号和3号管只有温度这一单一变量,二者对比证明能温度影响酶活性。 (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氧气的产生速率为因变量,其余的为无关变量,要保证无关变量一致,所以4号试管内应加入2滴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HCL溶液,5号试管内应加入2滴鲜肝研磨液和1mLNaOH溶液,5、6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37℃。 (4)1号试管没有处理,作用是空白对照。 (5)2号试管将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因为该温度为过氧化氢酶催化反的最适温度.1号管和2号管的变量是加鲜肝研磨液还是蒸馏水,其他量要相同且适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