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云南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且历史悠久。这里曾经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2分)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早发现水稻谷壳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3.(2分)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4.(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华夏千秋,同尊始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2分)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下面正确的继承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6.(2分)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2分)西周时期,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而实行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部落联盟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2分)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第18页(共18页) 9.(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四羊方尊 B.青铜面具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10.(2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牛耕的使用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青铜农具的使用 D.金属货币的使用 11.(2分)春秋时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候,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2.(2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商周时期 13.(2分)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灵渠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14.(2分)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①桂陵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言论出自于(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16.(2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此观点源于( ) A.《论语》 B.《道德经》 C.《诗经》 D.《离骚》 17.(2分)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使臣民慑服。这一思想出自(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18.(2分)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9.(2分)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第18页(共18页) C.西起长安,东到河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0.(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垓下之围 21.(2分)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桂陵之战 22.(2分)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阳城 23.(2分)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摇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24.(2分)假如你是汉朝的书生,你要到下列哪一学校接受国家高等教育( ) A.太学 B.郡学 C.县学 D.私塾 25.(2分)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在治国的某一方面的态度是相反的。这方面是( ) A.国家统一 B.儒家思想 C.外族入侵 D.维护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所给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共50分) 26.(14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夏殷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他的主张得到了哪位统治者的支持?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这是他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联系材料,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18页(共18页) 27.(18分)材料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材料一中的图示是秦朝创立的哪一政治体制?图中的“皇帝”指谁?(人名)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中,统一文字,制定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28.(18分)材料一: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装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大夫曰:“文帝之时,众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 材料四: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遺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第18页(共18页) (1)材料一中“汉皇帝”是谁?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分析该法令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他的建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针对于西汉初年的这种社会情况,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反映了孝武皇帝在位期间加强统治的哪一史实?当时派出的两位大将是谁? 第18页(共18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云南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且历史悠久。这里曾经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2.(2分)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早发现水稻谷壳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浙江余姚被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居住房屋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表明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畜牧业方面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他们还会运用雕刻技术,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 3.(2分)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第18页(共18页)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里,过着定居生活。图片D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状况. 4.(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华夏千秋,同尊始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识记有关内容。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基础知识。 5.(2分)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下面正确的继承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18页(共18页) 【解答】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禅让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6.(2分)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夏朝.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夏朝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国家机构。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夏朝的有关内容. 7.(2分)西周时期,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而实行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部落联盟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重点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依据所学知识,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文字的相关史实。 9.(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四羊方尊 B.青铜面具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10.(2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牛耕的使用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青铜农具的使用 D.金属货币的使用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春秋时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候,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候,成为第一个霸主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齐桓公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2.(2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商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点,应把握战国七雄的内容。“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结合所学知识:“三家分晋”指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历史;“田氏代齐”指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的历史。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应把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历史典故。 13.(2分)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灵渠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 【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分)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①桂陵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 第18页(共18页)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不在战国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战役的爆发时间。 15.(2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言论出自于(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分析】本题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切入点,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言论出自于《论语》。孔子的言行,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2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此观点源于( ) A.《论语》 B.《道德经》 C.《诗经》 D.《离骚》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关键信息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生也好,难易相成也好,此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也经常出现;其实材料反映的是万物对立和联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充分现了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此观点源于《道德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7.(2分)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使臣民慑服。这一思想出自(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不同学派。识记法家的代表人物。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使臣民慑服,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C。 【点评】掌握法家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18.(2分)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秦统一后在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官职。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9.(2分)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安,东到河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 【解答】秦朝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长城的起止点的掌握,需熟练记忆。 20.(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垓下之围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18页(共18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21.(2分)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桂陵之战 【分析】本题以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巨鹿之战。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2.(2分)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阳城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故选:B。 【点评】注意掌握西汉的建立时间及都城所在地。 23.(2分)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摇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C符合题意。 第18页(共18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24.(2分)假如你是汉朝的书生,你要到下列哪一学校接受国家高等教育( ) A.太学 B.郡学 C.县学 D.私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判断能力。注意掌握西汉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大一统措施。 25.(2分)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在治国的某一方面的态度是相反的。这方面是( ) A.国家统一 B.儒家思想 C.外族入侵 D.维护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着重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他们两个帝王的相同的功绩是:都实现了大一统;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都抗击了外族入侵。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对待儒家问题上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解答】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二人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两个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所给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共50分) 26.(14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夏殷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第18页(共18页)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他的主张得到了哪位统治者的支持?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这是他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联系材料,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他变法革新的思想。他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这是他变法的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这一项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变法的作用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联系材料,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能得到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改革要坚定目标不动摇等。(意思恰当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革新的思想(意思恰当即可得分);秦孝公。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改革要坚定目标不动摇等。(意思恰当即可得分) 【点评】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18分)材料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第18页(共18页) 材料二: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材料一中的图示是秦朝创立的哪一政治体制?图中的“皇帝”指谁?(人名)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中,统一文字,制定 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材料一中的图示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中的“皇帝”指嬴政。秦在地方建立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材料二中,统一文字,制定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两项措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第18页(共18页) 故答案为: (1)公元前 221 年;中央集权制度;嬴政;郡县制。 (2)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点评】准确识记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28.(18分)材料一: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装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大夫曰:“文帝之时,众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 材料四: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遺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1)材料一中“汉皇帝”是谁?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分析该法令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他的建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针对于西汉初年的这种社会情况,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反映了孝武皇帝在位期间加强统治的哪一史实?当时派出的两位大将是谁?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文帝之时,众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遺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中“汉皇帝”汉武帝。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第18页(共18页) (3)针对材料三出现的问题,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 (4)分析材料可知,孝武皇帝在位期间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故答案为: (1)汉武帝。推恩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8:09;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8页(共1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