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1-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1-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热源 (1) 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 . 受热过程 (1)A 在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 地面升温后,又以 B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C 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 1 . 形成原因: 地面 。 2 . 形成过程: (1) 填图: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冷热不均 高 低 高 冷 热 冷 (2) 画图: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冷热 上升 气压梯度 水平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1 . 直接成因 —— 。 2 . 风向与受力状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受力 和 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和 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 等压线 与 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平行 斜交 【 及时练习 】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 1 ~ 2 题。 1 .图中箭头 ② 比 ① 细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气逆辐射 B .大气削弱作用 C .地面反射 D .地面削弱作用 【 解析 】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层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 【 答案 】 B 2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 A . ① 增强 B . ② 增强 C . ③ 减弱 D . ④ 减弱 【 解析 】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能明显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 ④ 所示大气逆辐射的保温效应,但对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 答案 】 D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 ( 单位: hPa) , 回答下题。 3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 A . O → P → M → N → O B . P → O → M → N → P C . M → N → P → O → M D . N → M → O → P → N 【 解析 】 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 M 流向 N ,高空由 O 流向 P ;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 M 、 N 为近地面两点, O 、 P 为高空两点,且 O 、 P 分别对应位于 N 、 M 上空; M 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 P 下沉至 M ;则 N 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 O 。故 A 项正确。 【 答案 】 A   【 规律总结 】 (1) 高空风与近地面风向的差异主要是因摩擦力的有无而造成的。 (2) 从近地面向高空随着摩擦力的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考点精析 ]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 技法点拨 ] 1 .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 地势高低: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2)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3)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 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 对点练习 ] 1 .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 a 、 b 、 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 .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D .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2) 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    ) A . 1 月        B . 5 月 C . 7 月 D . 10 月 【 解析 】 第 (1) 题,在一天当中,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最强。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增温产生地面辐射,一般在 13 点左右最强。气温最高值在 14 点左右,最低值在日出前后。第 (2) 题,北京位于温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图示日最低气温都在 25 ℃ 左右,故为夏季。 【 答案 】 (1)D   (2)C [ 考点精析 ] 1 . 海陆风 (1) 形成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 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天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 . 山谷风 (1) 形成分析 —— 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 影响与应用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 . 城市热岛环流 [ 技法点拨 ] 等压面图的判读 (1)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 P A > P C , P B > P D 。 (2)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 P C > P D , P B > P A 。 (3)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 对点练习 ] 2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 . A 地温度高,气压低 B .垂直方向气流: A 处上升, B 处下沉 C . B 地温度低,气压高 D .水平方向气流:由 A 流向 B (2) 若 A 位于海洋, B 位于陆地,则此时 (    ) A .为白天,吹海风 B .为白天,吹陆风 C .为夜晚,吹海风 D .为夜晚,吹陆风 【 解析 】 第 (1) 题,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 A 地温度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气压高, B 地温度高,垂直方向气流上升,气压低,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 A 流向低压 B 。第 (2) 题,若 A 位于海洋, B 位于陆地,风从 A 流向 B ,则此时为白天; B 位于陆地,气温高于 A 海洋,气压则低于海洋,因而吹海风。 【 答案 】 (1)D   (2)A [ 考点精析 ]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 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 技法点拨 ] 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 北半球 ) 或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 30° ~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 北半球 ) : [ 对点练习 ] 3 .下图是 “ 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图可能位于非洲 B .该图可能位于欧洲 C . b 箭头是风向 D . oa 线与 ob 线不一定垂直 (2) 若该风向表示某一风带的主导风向,则该风带向北移动至最北时,我国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 .山体滑坡   B .地震   C .凌汛   D .沙尘暴 【 解析 】 第 (1) 题,图中 a 为地转偏向力 ( 与风向或摩擦力垂直 ) , b 为摩擦力, c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为风向。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表明位于南半球。第 (2) 题,该风位于南半球,且为西北风,因此表示南半球的西风带。当它移到最北位置时,表明为北半球的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这时我国发生较多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在坡度较陡的地方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答案 】 (1)A   (2)A 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 高压 ” 和 “ 低压 ” 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高压脊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在等压线图中,判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 【 判读应用 】 (2013· 安徽文综 ) 下图为 2001 年 4 月 6 日 17 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 解析 】 判读气压分布图主要从等压线数值、弯曲方向和疏密程度三方面进行。从数值来说,图示区域气压的数值差异大,最高气压大于 1 020 hPa ,最低气压小于 985 hPa ,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气压数值高,中北部地区 ( 或中部偏北 ) 气压数值低;从弯曲来看,图示区域等压线弯曲明显,高压中心出现在图示区域西部,低压中心出现在图 示区域中部偏北;从疏密来看,图示区域中部偏北地区 ( 或低压中心周边地区 ) 等压线分布密集,气压梯度大,而西南和东南部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小。 【 答案 】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