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语文复习原创阅读议论文阅读
2020原创阅读-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生的精神 叶圣陶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适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地“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 。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选自《叶圣陶集》) 1.文章是围绕什么观点展开论述的?(2分) 2.请说出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所指的内容是什么。(1分) 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3.赏析下面句子。(3分) 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 4.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更合适?为什么?(2分)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 8 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文章的标题是一个短语,不可能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但它却表明了全文论述的话题。文章是从“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很容易自满的通病”开始谈起的,综合整篇文章特别是结尾“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考虑,“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即是选文的论点。 2.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地“学而不厌”。(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这”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仔细阅读“这”前面的文字,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 3.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句话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是对“委婉精神”的一种形象比喻。解答此题,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去揣摩其表达效果。 4.放在第⑤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体现了读书人具有的坚强的人格,这和第⑤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与运用。先确定材料中事实论据表明的观点,这则有关方孝孺的材料体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然后阅读原文每个段落,找到文中不同段落的分论点,总结所给的基本内容,确定材料可以作为哪一个段落的论据。本文中只有第⑤段的论点与材料表明的观点有关。最后进行验证,将所给材料代入确定的段落,验证与该段观点是否相符。 5.首先,由中国学生及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文章开端由“通病”引出论题,然后围绕观点论述了“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最后,重申了论点。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运用“先”“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组织语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激扬我们的雄心壮志 刘根生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不能没有志气。 ②“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亿万人民激扬豪情壮志,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雄心壮志凝聚着信仰信念信心,催动人们将个人命运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紧密相连,进而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奋力抵达光辉的顶点。 ③“雄心壮志两峥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今天,载人航天重器“上九天揽月”,探海蛟龙“下五洋捉鳖”……改革开放春华秋实,我们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更值得骄傲”的实绩。 8 ④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95后”棋手柯洁,多次在世界围棋大赛中夺冠,“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80多岁的袁隆平,依旧热爱挑战自我,一再刷新超级杂交稻亩产纪录。敢于“归零翻篇”,以既有高度为新起点,方能在更高定位实现突破。一次超越就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就是一次创造,社会正是在个体的自我超越中不断前行。追求更高才能够高,追求更远才能够远。奋力攀登、永不止歇,应是改革创新的自觉。 ⑤激扬雄心壮志,就要追求“头部效应”。一项基于500万次点击日志数据的分析显示,90%的点击集中在搜索引擎前10名,其中前3名又占了62.5%的点击量。“头部”,意味着高价值、有优势。钱学森常说,科技竞争“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正是在提示人们向价值创造链“头部”要竞争力。现实中,越是蓄积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越能专注于成就“头部效应”。 ⑥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守之以谦,行之以实”。齐白石晚年感慨,声望高了,自己也被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88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认真研习画作。“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守谦,就会少些飘飘然,避免“胜利时犯骄傲的错误”;就会于顺境中看到不足,永不停滞、永不懈怠。方此“船到 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我们更须守谦行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雄心壮志两峥嵘”中的“两峥嵘”是指什么?(2分) 2.第④段画线句子引用柯洁和袁隆平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末段中“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理解。(2分) 4.作者谈到“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不能没有志气”。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项是 ( )(2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B.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C.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一是:夺取全国胜利。二是: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更值得骄傲”的实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概括。根据题干,锁定第③段,在其中寻找答案,表达要全面准确简洁。 2.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95后”棋手柯洁在比赛中,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例子,和80多岁的袁隆平一再刷新超级杂交稻亩产纪录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的分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指出这句话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本段的分论点“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来分析。 3.做事情或者各项事业都产生于谋划和思虑,因勤奋而成功,因骄傲而失败,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守谦行实(结合文章内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这句古文的原意为:各项事业都产生于谋划和周详的思虑,因辛勤努力而成功,因骄奢淫逸而失败。解答时能结合文章所在段落的意思,言之成理即可。 4.C [解析] A.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谤议攻讦所进行的驳击,充分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B.体现了诗人为了革命敢于牺牲,创建新纪元。 D.体现了诗人与敌人作战时的满怀壮志。C项的意思是:在人世 8 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这一句感叹时间的流逝,与题意不符。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言必信,行必果 杨朝明 ①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②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③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是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当年,孔子被围于蒲时,盟誓以后得以解围。但是,因为盟誓时受到了要挟,并不真正符合道义,所以孔子没有遵守盟誓。孔子负盟,并非不信。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④孔子当然主张“言而有信”“言必诚信”,他甚至提倡“不言而信”“大信不盟”,他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人的最低要求,正是因为其中的那个“必”。“必”就是必然,就是走极端。《论语》记载很明确:“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所强烈反对的四种情况之一就是那个“必”,因为如果事情绝对,就走极端。孔子自然清晰地认识到了“能信而不能反”存在的问题。早期思想家都不会在这里感到迷茫,例如,庄子也曾经举例,用来说明以死守信乃是对“信”的误解,所以他说“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 ⑤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释《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2.孟子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孔子的观点是否与孟子的说法相矛盾,为什么?(3分)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4.“言信行果”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言信行果”的名言和典故?请分别写出一个。(2分) 8 1.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议论文首段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和作为论据证明观点等作用。本文首段讲述子贡请教孔子的故事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 2.示例:不矛盾。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孔子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是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孔子与孟子其实思想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判断言行是否合宜,要看是否合乎道义。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运用。孟子言论的意思是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不难理解,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根据文中孔子的行为可见孔子认为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显然,孔子与孟子其实思想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判断言行是否合宜,要看是否合乎道义。 3.举例论证,列举庄子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诚信不能盲目,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是在摆事实,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即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此外要注意,所证明的观点遵循“就近原则”即证明与之最近的观点,而不一定是中心论点。所以其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诚信不能盲目,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的观点。 4.(示例)名言:①人无信不立。②轻诺必寡信。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典故:商鞅立木、一诺千金、曾子烹彘。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拓展知识,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中的积累内容即可回答本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①黑夜里,总有人把火把高高举起,照亮世界,照亮爱!“我是党员,我先上!”“如果交路排不开的话,就安排给我。”“怕吗?谁不怕!上吗?必须上!”“等我回来,我不能掉队”……“108名动车司机集体选择逆行而上”的故事令人无数网友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机务段的动车司机。战“役”路上,他们每天无所畏惧,坚守岗位,把动车组列车开进湖北境内的恩施站,与武汉局的司机兄弟们跑“接力”。因为零距离接触疫区,他们每次值乘归来,所有动车司机的家属几乎作出同样选择:支持丈夫,带着孩子回父母家,把房子腾出来,让他们安心在家隔离。这一群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信仰的人才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一种境界。 ②心系人民,心系祖国,有信仰才让他们勇敢无畏!从“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的一封封请战书,到在战疫一线向崇高信仰靠拢的一份份入党申请书写下对党的忠诚。面对捉摸不透的病毒,广大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人间大爱。这些英雄的儿女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战场,纵然如飞蛾扑火,也要把光明的火种带到人间! ③有信仰能凝聚起人心。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涌现出这样一批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是为了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5+2”“白加黑”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的建筑工人;他们, 8 是为保障疫情防治物资供应,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忙碌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他们,是日夜奋战,英勇地驾驶着高铁驰援武汉,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高铁人。他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用信仰照亮战“疫”路上的黑暗,用行动凝聚战“疫”的磅礴力量。在这些奉献者身上,我们体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④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他们因为有信仰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两弹一星”科研人员放弃大城市生活、向戈壁滩进发,用热血和生命推动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数像王进喜一样的石油“铁人”,不怕苦累,无惧牺牲,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守岛英雄王继才,放弃老家安稳的生活,在边疆孤岛把最美年华献给海防事业……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信仰。 ⑤用信仰照亮黑暗,用行动凝聚磅礴的力量。一颗星也许光芒微弱,但千万颗星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黑夜。心中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对党的忠诚,他们的力量来源于强大祖国的支撑,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爱。 (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3月2日,有改动) 1.说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3分) 3.说一说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4.为文章的第二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1.【答案】用动车司机逆行而上勇敢当值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一种境界,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议论文首段作用的把握。议论文首段的作用主要有:提出论题,引起下文的议论;引出论点或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答案】举例论证。列举科研人员、王进喜、王继才等人不怕困难献身祖国事业的事例恶,充分有力地证明了 “因为有信所有才创造奇迹”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子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 3.【答案】举出动车司机迎难而上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一种境界”;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进一步证明观点:有信仰有力量,有信仰凝聚人心,有信仰创造奇迹;最后总结中心论点:信仰是对党忠诚,力量来源于国家和人民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论证思路时,按照行文顺序,就全文看,先看开头怎样提出论题或论点,再看本论部分怎样举例子、讲道理,最后看结论处如何总结强调;就某段看,哪里是观点,哪里是举例和道理。可预先划分结构层次,作答时用关联词语缀连。 4.【答案】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心系人民、心系祖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不畏艰辛立刻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了核武器试验。戈壁滩恶劣的环境和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的突发问题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科技强国的决心,有信仰才让他勇敢无畏。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补充。本段的分论是“心系人民,心系祖国,有信仰才让他们勇敢无畏”,围绕此论点补充论据即可。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8 谈读书 贾平凹 ①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是什么呢?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中学生朋友,一定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但可眼红读书,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②好读书的坏处自然很多。譬如终生受穷别想当官,没个好身体,不是好丈夫,没有好人缘,性格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③凡能找到的书,不管文学、政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而且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比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④读书要读精品,你真爱上一本书了,可以在一个时期多找些作家的书来读,读他们长中短篇,或者散文、诗歌甚至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就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手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但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我读中国的老庄、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我读书太多,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入另一个大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好读书的坏处”?(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写自己不喜吃肉这件事有什么作用?(2分) 4.文中提到精读这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请谈谈如何用精读的方式完成名著阅读。(3分) 1.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解析] 本题考查感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学生可以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段中表现作者对问题看法的观点,论点的句式是主谓句或判断句。 2.写“好读书的坏处”是为了树立一个靶子,为“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做铺垫,二者形成对比,凸显了读书的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凡事有得必有失,作者罗列了读书的几个坏处,是说明读书花费的时间多也有“坏处”,然后话锋一转,写了更多读书的好处,目的仍是劝人们多读书。通过坏处与好处的对比,强调了读书的好处。 8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是为了论证上文“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语言。要注意虽然这句话中有“比如”二字,但并不是举例论证,“不喜食肉”与上文“不能全为之喜爱”相照应,将有的书比喻成肉,形象地说明有的书的确是好书,但自己并不喜欢读。 4.示例:精读就是静心坐下,吟味、深究,反复阅读,感悟内容。例如:阅读《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时,就要仔细阅读,弄清楚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拓展。首先结合文本弄清精读的含义,就是静心坐下,吟味、深究,反复阅读,感悟内容。然后列举精读名著的经历加以论证,解释在阅读名著时如何做到精读,例如在阅读《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时,就要仔细阅读,弄清楚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