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课件(三)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 三 ) 目录 当堂检测 02 01 作品梳理 01 作品梳理 · 第 54 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 · 第 55 首 送友人 · 第 56 首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第 57 首 卜算子 · 咏梅 第 54 首 题 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 ① 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 。 万籁 ③ 此都寂,但余钟磬 ④ 音。 重点注释 ①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③万籁:指各种声响。 ④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背景知识 常建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重点赏析 (1) 炼字 “悦” 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 欢愉 之情; “空” 字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的幽静,更表达了诗人 超脱尘俗 的情感。 (2) 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的 悠扬 不绝,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抒发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3) 写作方法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古寺四周的环境;颔联和颈联描绘僧房及周边环境的幽深、清寂;尾联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作品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景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风景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 追求。 参考 译文 早晨,我进入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木中。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响都变得安静,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第 55 首 送 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① ,孤蓬 ② 万里征。 浮云 ③ 游子意,落日 ④ 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⑤ ,萧萧 ⑥ 班马 ⑦ 鸣。 重点注释 ①为别:分别。 ②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 ④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⑤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 ⑥ 萧萧:马嘶叫声。 ⑦班马:离群的马。 重点赏析 (1) 修辞手法 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仗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②“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友人比作蓬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漂泊生涯的 深切关怀 。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对偶,对仗工整,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 作比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 难舍难分之情 。 (2) 炼字 “横”字勾勒青山的 静姿 ,“绕”字描画白水的 动态 ,用词准确而传神 。 ( 3) 情感 寄寓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 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 深切关怀之情 。 作品主旨 这首诗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参考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远行到万里之外了。 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我们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第 56 首 卜 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 ① ,漏断 ② 人初静。谁见幽人 ③ 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重点注释 ①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②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③幽人:幽居之人。 ④省:知晓。 背景知识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之多。这首词即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重点赏析 (1) 修辞手法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本是作者写照,在这里,词人又以 拟人化 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姿态和心理活动,使“孤鸿”和词人融为一体,彰显了高超的写作艺术。 (2) 意境 “缺月”“疏桐”“漏断” ,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渲染了词人孤寂中仍拥有 清高脱俗 的思想境界。 (3) 表现手法 托物抒怀 。通过孤独缥缈、惊魂未定的“孤鸿”惊起回头、心有幽恨和选求栖处,抒发了词人被贬谪黄州的 孤寂处境 和 不愿随波逐流 的心境。 作品主旨 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抒怀,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参考译文 弯弯的月儿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第 57 首 卜 算子 •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① 风和雨。 无意苦 ② 争春,一任 ③ 群芳妒。零落 ④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重点注释 ①着:遭受。 ②苦:苦苦,极力。 ③一任:任凭。 ④零落:凋谢。 背景知识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重点赏析 (1) 炼字 “苦”字有“费尽心思、拼命尽力”之意,从侧面讽刺了群芳,突出了梅花并非有意相争。 “碾” 字写出了摧残者的无情迫害和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 。 (2) 表现手法 这首词以梅喻人, 托物言志 。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下阕写梅的气节和操守,作者 借梅言志 ,表达了自己要在险恶的仕途中 坚守高洁品行 的情怀。 (3) 情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词人 不愿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会坚守节操的精神。 作品主旨 这首词赞颂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作者的坚贞不屈,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参考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谢后被碾成泥巴、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当堂检测 02 1 2 3 4 阅读 《 卜算子 • 咏梅 》 ,回答下列问题。 1 . 【2020• 南平质检 •3 分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了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 B .“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生命的历程。 C .“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手法写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处境的悲凉。 D .词的下阕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 答案 】 C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无意苦争春”写梅花没有办法与春花争奇斗艳,难以获得别人的欣赏,故内心苦痛。 B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C .这首词以“咏梅”为题,正和周敦颐在 《 爱莲说 》 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D .词人以物喻人,巧借饱受摧残、香气不改的梅花,比喻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 答案 】 A 3 . ( 学科素养 • 语言建构和运用 )【2020 • 南平质检 • 3 分 】 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采用托物言志 ( 或借物喻人 ) 的写作手法。全词借饱受摧残但香气犹在的梅花,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的情怀。 4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纵使悲惨,但香气仍在的景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