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6个纵行,16个族
B. 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C. 每个短周期都既包含金属元素也包含非金属元素
D.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A错误;
B. 第I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B错误;
C. 第一周期是短周期没有金属元素,故C错误;
D.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硅,锗,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A. Pd+PdO2+2H2SO42PdSO4 +2H2O B. 2A1+3I22AlI3
C. Mg(OH)2+ H2SO4MgSO4 +2H2O D. O2+ 2H2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 Pd+PdO2+2H2SO4= 2PdSO4 +2H2O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不选;
B. 2A1+3I2=2AlI3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选;
C. Mg(OH)2+H2SO4= MgSO4 +2H2O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C选;
D. O2+2H2=2H2O燃烧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具备的条件,解题关键:明确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难点D,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B. 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
C. 甲烷与Cl2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 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产物有一种气态,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故A正确;
B项、甲烷可以燃烧,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项、甲烷是饱和链烃,跟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CCl4,故C正确;
D项、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B。
4.短周期M、N两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Ma+、n Nb-,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M < N B. 离子半径:M < N
C. 原子序数:M > N D. 主族序数:M < N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M、N两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Ma+、n Nb-,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N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
【详解】A. M原子电子层数比N原子多1层,所以原子半径:M> N,故A错误;
B. mMa+、n N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M的质子数大于N,所以离子半径:mMa+
N,故C正确;
D. M 的简单离子是阳离子、N的简单离子是阴离子,所以主族序数:M < N,故D正确;选A。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H2O比H2S分子稳定,是因为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但不一定相同,因为核电荷可能不同,得失电子的能力可能不同,比如钠离子和氖原子,故A错误;
B共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是由键能大小决定的,而氢键不是化学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可以影响物质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故B错误;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所以C错误;
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6的Ts原子:176117Ts
B. Al3+的结构示意图:
C. Na2O的电子式:
D. 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6的Ts原子表示为: ,A错误;
B. Al3+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
C. Na2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C正确;
D. 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3O4,D错误;
答案选C。
7.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可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反应时正负极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则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详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活泼性①>②;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活泼性①>③;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④>②;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为负极,活泼性③>④;
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①>③>④>②;
故选B。
8.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为
A. v(NH3)= 0.004mol•L-1•s-1 B. v(O2)= 0.15mol•L-1•min-1
C. v(NO)= 0.008mol•L-1•s-1 D. v(H2O)= 0.16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浓度是0.3mol÷5L=0.06mol/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6mol/L÷30s=0.002 mol•L-1•s-1,又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H3)=v(NO)=0.002 mol•L-1•s-1,v(O2)=0.002 mol•L-1•s-1×5/4=0.0025 mol•L-1•s-1=0.15 mol•L-1•min-1,v(H2O)=0.15 mol•L-1•min-1×6/5=0.18 mol•L-1•min-1,答案选B。
【点睛】明确反应速率的含义和计算依据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换算,尤其要注意换算时单位要统一。
9.“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中“原子经济”要求的是
A. nCH2=CH2
B. CH4+2Cl2CH2Cl2+2HCl
C. Cl2+2NaOH===NaCl+NaClO+H2O
D. 3NO2+H2O===2HNO3+NO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A. nCH2=CH2为加聚反应,产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达100%,符合,选项A正确;
B. CH4+2Cl2CH2Cl2+2HCl为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没有达100%,不符合,选项B错误;
C. Cl2+2NaOH===NaCl+NaClO+H2O,原子利用率没有达100%,不符合,选项C错误;
D. 3NO2+H2O==2HNO3+NO,原子利用率没有达100%,不符合,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0.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可用如图装置制取(该反应放出热量)。制取时观察到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用
C. 该反应还可能看到烧瓶中有红色蒸汽
D. 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实验室用苯和液溴在氯化铁的条件下制备溴苯,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
B. 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既起导气作用,又起冷凝回流的作用,B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还可能看到烧瓶中有红色溴蒸汽出现,C正确;
D. 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其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从而洗涤除去,D正确;
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有机物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产生油状液滴
B. 苯和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乙醇催化氧化能生成乙醛
D. 乙烯、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共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产生的CH3Cl呈气态,产生的CH2Cl2、CHCl3、CCl4呈液态,因此有油状液滴产生,A正确;
B.苯具有稳定性,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
C.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能被O2氧化产生乙醛,C正确;
D.乙烯、苯分子中键角是12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乙烯、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共面,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已知(x)、 (y)、(z)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B. x、y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x、y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 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A项,z为立方烷,结构高度对称,z中只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有3种(2个Cl处于立方烷的邻位、面对角线、体对角线),正确;B项,x中有5种H原子,x的一氯代物有5种,y中有3种H原子,y的一氯代物有3种,错误;C项,x、y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正确;D项,y、z中都含有饱和碳原子,y、z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x由苯基和乙烯基通过碳碳单键相连,联想苯和乙烯的结构,结合单键可以旋转,x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涉及两个难点:烃的氯代物种类的确定和分子中原子的共面、共线问题。烃的氯代物种类的确定:(1)一氯代物种类的确定常用等效氢法: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氢原子等效,处于对称位置的氢原子等效;(2)二氯代物种类的确定常用“定一移二”法。确定分子中共线、共面的原子个数的技巧:(1)三键原子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共直线,苯环上处于对位的2个碳原子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共直线;(2)任意三个原子一定共平面;(3)双键原子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苯环碳原子和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4)分子中出现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5)单键可以旋转;(6)注意“可能”“最多”“最少”“所有原子”“碳原子”等限制条件。
13.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还原”步骤发生的反应为:SO32−+I2+H2O == 2I−+SO42−+2H+
B. “操作X”的名称为萃取,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C. “氧化”过程中,可用双氧水替代氯气
D. “富集”即I2富集于有机溶剂,同时除去某些杂质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还原时,I2做氧化剂,亚硫酸钠做还原剂,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32-+I2+H2O=SO42-+2I-+2H+,A项正确;
B. 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X得到四氯化碳和碘化钾溶液,操作X 的名称为分液, 应在分液漏斗中操作,B项错误;
C.用双氧化水做氧化剂,还原产物是水,对反应无影响,因此可以用双氧化代替氯气,C项正确;
D. I2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富集过程是将I2萃取到有机溶剂中,同时除去某些杂质离子,D项正确;
答案选B。
14.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Fe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SO42-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和b不连接时,不能构成原电池,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铜是正极。
【详解】A.a和b不连接时,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在铁片上会发生反应:Fe+Cu2+=Fe2++Cu,在铁片有金属铜析出,A正确;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Cu作原电池的正极,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B正确;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Fe都会失去电子,变为Fe2+,而Cu2+会得到电子变为Cu,所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C正确;
D.a和b用导线连接后,铁作负极,铜作正极,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向铁电极移动,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应用的知识,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结合放电微粒、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分析。
15.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1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组别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2>T1
B. 组别①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5mol·L-1·min-1
C. 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8
D. 0~10min 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判断和速率的计算等,根据甲烷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温度大小,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前10分钟内T2温度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大,说明该温度高,故正确;B. 组别①中,0-20min内,甲烷的变化量为0.5-0.25=0.25mol·L-1,则用二氧化氮表示反应速率为0.25×2/20=0.025mol·L-1·min-1,故错误;C.因为T2温度高,应在40分钟之前到平衡,根据50分钟时的数据分析,平衡时的数据应为0.15,故错误;D.T2温度高,所以0~10 min内,CH4降解速率大,故错误。故选A。
16.三个相邻周期的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W>Y>Z>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C. 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答案】A
【解析】
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所以X是O元素,Y是Al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2,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Z是Si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即:3+4=6+1,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是相邻的三个周期,所以W是K;所以X、Y、Z、W分别是:O、Al、Si、K;原子半径:K>Al>Si>O,即W>Y>Z>X,A选项正确;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H2O的稳定性比SiH4强,B选项错误;Y的氧化物是Al2O3,是两性氧化物,Z的氧化物是SiO2,是酸性氧化物,C选项错误;K的金属性比Al强,KOH是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实际上是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请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然后再通过蒸馏即可除去。
a 氯化钠溶液 b 苯 c 碳酸氢钠溶液 d 四氯化碳
【答案】 (1). 2Cu+O22CuO (2). CH3CH2OH+CuO CH3CHO+Cu+H2O (3). 加热 (4). 冷却 (5). 乙醛、乙醇、水 (6). 氮气 (7). 乙酸 (8). c
【解析】
【分析】
乙醇和O2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生成乙醛,首先O2和乙醇混合,则甲装置加热使乙醇挥发,与O2混合;乙装置中加冷水,使产物乙醛冷凝下来,同时冷凝的还有未反应的乙醇。
【详解】(1)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Cu先与氧气反应:2Cu+O22CuO,红色变为黑色,然后乙醇与CuO发生:CH3CH2OH+CuOCH3CHO+Cu+H2O,黑色变为红色;
(2)常温下乙醇为液体,在玻璃管中发生乙醇催化氧化,需要将乙醇转化成气体,即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乙醇气化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生成乙醛在加热时为气体,因此乙装置是为了使乙醛更快的冷凝;
(3)反应冷却后,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乙醇及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空气主要成分是N2和O2,因此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为N2;
(4)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含有酸性物质,即部分乙醛被氧化成乙酸;乙酸易挥发,除去乙酸,需要让乙酸转化成高沸点的盐,即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c正确。
18.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 g/cm3。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之比为__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答案】 (1). 由a到b (2). 2H2+4OH--4e-=4H2O(或H2+2OH--2e-=2H2O) (3). 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4). Li (5). H2O (6). 8.7×10-4 (7). 32
【解析】
【分析】
(1)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一极是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入正极;
(2)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3)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4)①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②根据2Li+H2=2LiH计算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之比为;②根据反应Ⅰ、Ⅱ的关系式H2~2LiH~2H2计算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1)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一极是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入正极,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由a到b;
(2)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2+2OH--2e-===2H2O;
(3)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电极表面镀铂粉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4)①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反应Ⅰ中锂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还原剂是Li,反应Ⅱ,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H2O;
②设生成的LiH体积是VmL,
2Li+H2 = 2LiH
1 2
; V=195.12mL,
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之比为195.12×10-3:224=8.7×10-4;
②根据反应Ⅰ、Ⅱ的关系式H2~2LiH~2H2,10mol氢气被吸附,生成氢气20mol,根据H2+2OH--2e-===2H2O,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2×0.8mol。
19.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图是某工厂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学生就这个课题展开了讨论。
学生就这个课题提出了以下问题:
(一)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富集,有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的观点: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剂。
学生乙的观点: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再加入沉淀剂。
学生丙的观点:利用晒盐后的苦卤水,再加入沉淀剂。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学生_______的观点正确(填学生序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分离?
(1)为了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资源,加入的足量试剂①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填标号字母)
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分液
(3)加入的足量试剂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由无水MgCl2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 (2). 镁离子富集浓度高;能源消耗小,成本低 (3). Ca(OH)2(或CaO) (4). B (5). HCl (6). MgCl2Mg+Cl2↑
【解析】
【分析】
从含有NaCl和MgCl2的溶液中加入碱,使得Mg2+沉淀生成Mg(OH)2,Mg(OH)2加入盐酸得到MgCl2溶液,最后得到MgCl2固体,电解熔融的MgCl2得到Mg单质。
【详解】(一)镁离子的富集过程中,学生甲和学生乙的观点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学生丙的观点更为合理;
(二) (1)充分利用当地的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资源,碳酸钙高温分解成CaO,CaO与水作用得Ca(OH)2,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可以选择Ca(OH)2或CaO;
(2)加入试剂①后,得到Mg(OH)2沉淀,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选B;
(3)加入试剂②,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故试剂②为HCl;
(4)制取金属镁采用电解的方法,其反应方程式为:MgCl2 Mg+Cl2↑;
20.某温度下,在2 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1 min时到达平衡,如图所示:
(1)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1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状态,下列可作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生成3 mol Y的同时生成1 mol Z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2)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在此t1 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_________。
②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同学。
【答案】 (1). 2X3Y+Z (2). 平衡 (3). D (4). 36.8 kJ (5). 0.6/t1 mol·L-1·min-1 (6). 乙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结合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
(2)根据反应热结合图像计算反应吸热的热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计算反应速率;
(3)根据影响反应热的因素分析解答。
【详解】(1)①根据图像,X为反应物,Y和Z为生成物,t1min时消耗X0.8mol,生成Z是0.4mol,生成Y是1.2mol,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X3Y+Z;
②根据图像可知在t1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A、没有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无法判断是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生成1molZ,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2molX,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生成量比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答案选D。
(2)①已知1 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至t1min时消耗氨气0.8 mol,则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8×46kJ=36.8kJ;在此t1min时间内生成氢气是1.2mol,浓度是0.6mol/L,则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H2)为0.6/t1 mol/(L•min);
②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因此甲同学说法错误,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乙同学说法正确。
21.短周期五种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气态,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C和E位于同主族。1 mol DAx与足量的A2C反应生成44.8 L(标准状况)G气体。A、B的单质依次为G、T,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G、T,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G+T→W(未配平),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所示。
物质
T
G
W
10 min时,c/(mol/L)
0.5
0.8
0.2
20 min时,c/(mol/L)
0.3
0.2
0.6
回答下列问题:
(1)A、B、C能组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B、C、D、E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J、L是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常见酸式盐,J、L混合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这两种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J、L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B2A4−C2碱性燃料电池放电效率高。该电池放电时生成B2和A2C,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条件和产物已省略)如图所示,已知M耐高温。
①X的电子式为______。
②已知W与乙反应生成K
和甲是某重要化工生产步骤之一,提高其反应速率的方法除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外,还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NH4NO3或NH4NO2 (2). S2-> N3->O2->Mg2+ (3). HSO3-+H+=SO2↑+H2O (4). NH4HSO3 (5). O2+2H2O+4e-=4OH- (6). 减小 (7). (8). 升高温度 (9). 使用催化剂
【解析】
【分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即C为O,C和E位于同主族,即E为S,A、B、C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气态,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A为H,B为N,A的单质为G,即G是H2,B的单质为T,即T为N2,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再结合题给表格数据,得3G+T=2W,即W为NH3,1molDAx与H2O反应生成44.8LH2气体,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DHx中H显-1价,失电子,则x=2,D显+2价,其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D为Mg;
【详解】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即C为O,C和E位于同主族,即E为S,A、B、C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气态,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A为H,B为N,A的单质为G,即G是H2,B的单质为T,即T为N2,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再结合题给表格数据,得3G+T=2W,即W为NH3,1molDAx与H2O反应生成44.8LH2气体,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DHx中H显-1价,失电子,则x=2,D显+2价,其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D为Mg;
(1)H、N、O三种元素组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即该化合物为铵盐,化合物有NH4NO3、NH4NO2;
(2)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是N3-、O2-、Mg2+、S2-。S2-有3个电子层,半径最大;N3-、O2-、Mg2+三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S2-)>r(N3-)>r(O2-)>r(Mg2+);
(3)四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为酸式盐,即铵盐,该铵盐化学式为NH4HSO4、NH4HSO3,两种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H+=SO2↑+H2O;NH4HSO3中S的化合价为+4价,以还原性为主,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B2A4为N2H4,C2为O2,N2H4与O2反应方程式为N2H4+O2=N2+2H2O,负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根据总反应,产生H2O,即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
(5)F为红棕色气体,即F为NO2,K为NO,联系氨的催化氧化反应,W为NH3,乙为O2,甲为H2O,M为耐高温的物质,M可能为Al2O3,也可能为MgO,根据转化关系,X为Mg3N2,Y为Mg(OH)2,Z为
MgO,①Mg3N2的电子式为;
②NH3的催化氧化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
【点睛】以短周期元素推断为载体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本题将元素推断、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物转化框图联系起来命题,D元素的推断是本题的难点,1 mol DAx与足量的A2C反应生成44.8 L(标准状况)G气体,考查的内容是金属氢化物与H2O的反应,从而推出D元素为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