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同步测试(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数学同步测试(2)

高一数学同步测试(2)—第 一 章 集 合 的 运 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设集合    32AB的倍数 , 的倍数 ,则 AB是 ( ) A. 偶数 B. 23被 或 整除的数 C. 6的倍数 D. 23和 的公倍数 2.集合      , 0 , 2A x y x y B x y x y     , ,则 AB是 ( ) A. 1, 1 B. 1 1 x y    C.   1, 1 D.   , 1, 1x y x y  或 3.已知集合 A,B,C 为非空集合,M=A∩C,N=B∩C,P= M∪N,则 ( ) A.一定有 C∩P=C B.一定有 C∩P=P C.一定有 C∩P=C∪P D.一定有 C∩P= 4.集合 2{ , 1, 1}A a a   , 2{2 1,| 2|,3 4}B a a a    , { 1}AB ,则 a 的值是( ) A. 1 B.0 或 1 C.2 D.0 5. { | 2 4}A x x    , { | }B x x a,若 AB,且 AB中不含元素 6,则下列值 中 a 可能是 ( ) A.4 B.5 C.6 D.7 6. 2{ | 6 0}A x x x    , { | 1 0}B x mx   且 A B A ,则 m 的取值范围 ( ) A.    2 1,3 1 B. 110,32  , C. 110,32  , D. 11,32  7. 2{ 4,2 1, }A a a   , { 5,1 ,9}B a a   且 {9}AB ,则 a 的值是 ( ) A. a =5 或3 B. a =5 或 3 C. = 3 D. =5 或 8.已知   1, , , , ,22 nM x x n n Z N x x n Z P x x n n Z                    ,则下列 正确的是 ( ) A. MN B. NPØ C. N M P D. N M P 9.下列四个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若 A  B=U,则( ) ( )UUAB痧 B.若 A B= ,则 A=B= C.若 A  B= ,则 AB   D.若 A B= ,则( ) ( )UUA B U痧 10.设 A、B 是两个非空集合,U 是全集,且 ∈A, aB 则 ( ) (A) ∈A∩B (B) (C∪A)∪(C∪B) (C)A∩B  A (D)A∩ BUð =Φ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设 U= 1,2,3,4,5,6,7,8 ,  3,4,5A  ,  .8,7,4B 则:   UUAB痧 ;    UUAB痧 . 12.设 U= AB,试用 A 与 B 表示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 图 1 为 ;图 2 为 . 13.设     222 0 , 6 2 5 0A x x px q B x x p x q          ,若 1 2AB  ,则 AB . 14.已知集合  2 1 0 ,A x x mx A R     若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集合 A= 32|  xx ,B= 034| 22  aaxxx ,若 A B,求 a 的取值范围. 16.已知A={1,1+d,1+2d}, B={1,q, 2q },若A=B,求p,q 的值. 17.证明:(1)若 A B,B C,则 A C。 (2)集合 X= Znnxx  ,12| ,Y= Zkkyy  ,14| ,X=Y。 18.设 A=   2 2 2| 4 0 , | 2( 1) 1 0 ,x x x B x x a x a        (1)若 A B B ,求 a 的值; (2)若 A B B ,求 的值. 19.以知全集 U= 1,2,3,4,5,6,7,8,9 ,A,B 是 U 的子集,且同时满足  2AB ,          1,9 , 4,6,8U U UA B A B痧 ? ,求 A 和 B. 20.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出甲、乙、丙三题,在所有 25 个参加的学生中,每个学生至少解 出一题;在所有没有解出甲题的学生中,解出乙题的人数是解出丙题的人数的 2 倍;只解 出甲题的学生比余下的学生中解出甲题的学生的人数多 1;只解出 1 题的学生中,有一半 没有解出甲题。问共有多少学生只解出乙题? 参考答案(2) 一、选择题:BCBDD CDCCB 二、填空题: 11.    UUAB痧  1,2,6 ;    UUAB痧  1,2,3,5,6,7,8 ; 12. UBAð ; UUAB痧 思考:对于任何两个非空集合 A 与 B,其关系有几种可能?试用文 氏图表示出来,并用子、交、并、补集等符号语言加以说明。 13. 114, ,23  14、 04m。 三、解答题: 15.分析:先化简集合 B,再根据题设列出控制 a 的条件组求解。 解:方程 034 22  axx 的两根为 axax 3, 21  。于是, (1)当 a 0 时,B= 034| 22  aaxxx = axax 3|  。 A  B, ∴      33 2 a a  1 a 2; (2)当 a =0 时,B= ,不可能有 A B; (3)当 0a 时,B= axax 3| 。 A B, ∴ 32 3 a a    此不等式组无解。 综合得, 2。 16.分析:由A=B知,A与B含有相同的元素。于是可以建立p与q的方程。 解:A=B, ∴(Ⅰ)      221 1 qd qd 或 (Ⅱ)      qd qd 21 1 2 解 (Ⅰ) 得 d=0. 但d=0 时,1+d=1+2d===1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 解(Ⅱ)得 d=- 4 3 或d=0(舍去)。当d=- 时,q=- .2 1 ∴d=- , q=- 17.分析:分别按子集、相等集的定义来证明。 (1)要证明 A C,需要证明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 C 中的元素。 (2)证明:设 x0 X,则 x0 =2n0 +1, n0 Z. ①若 n0 为偶数,可设 n0 = 2 m, m Z,则 x0 = 2 ·2 m + 1 = 4m + 1, ∴ x0 Y ; ②若 n0 为奇数,可设 n0 = 2 m -1 , m Z,则 x0 =4 m -1, ∴ x0 Y 。 ∴不论 x0 是奇数还是偶数,都有 x0 Y 。∴ X Y。 另一方面,又设 y0 Y , 则 y0 =4 k0 +1 ,或 y0 =4k0 -1 , k0 Z。 y0= 4 k0 +1 = 2(2 k0)+ 1 , 或 y0 =4k0 -1 = 2(2 k0 - 1)+ 1, 2 k0 、2 k0 - 1 Z, ∴ y0 X。 ∴Y X。 由①、② 得 X=Y。 点评:判定集合间的关系,一般应依据定义进行,但其判定的过程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8.分析:① ,A B B B A A B B A B      ; ②注意 B=  ,也是 BA 的一种情况,不能遗漏,要注意结果的检验。 解:⑴(1)由 A B B B A   ,又  0, 4A ,故: ①当 B 时, 224( 1) 4( 1) 0aa      ,解得 1a  ; ②当    04B 或 时,即 BAØ 时, 224( 1) 4( 1) 0aa      ,解得 1a  , 此时  0B  ,满足 BA ; ③当  0, 4B 时, 22 2 4( 1) 4( 1) 0 2( 1) 4 10 aa a a             ,解得 1a  。 综上所述,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或者 1a  。 ⑵由 A B B A B   ,又 ,故只有 , 即 ,解得 。 19.解法 1:由  2AB 知 2 ,2AB; 由   1,9U ABð 知1,9 A , 1,9 B ; 由      4,6,8UUAB痧 知 4,6,8 A , 4,6,8 B 。 下面考虑 3,5,7 是否在集合 A 和 B 中。 假设 3 B ,则因 3 AB ,故 3 A ,于是 3 U Að ,∴  3 U AB ð 这与 矛盾, ∴3 , 3 UBBð 又∵    3 UUAB 痧 , ∴ 3 U Að ,从而 3 A ; 同理可得: 5 , 5 , 7 , 7A B A B    ,故    2,3,5,7 , 1,2,9AB。 解法 2:利用韦恩图解,由题设条件知 ,         1,9 , 4,6,8U U UA B A B痧 ? , 从而   3,5,7U BAð , 于是 。 点评:在讨论集合间的关系时,若能借助集合的文氏图分析,则可使问题直观,思路清晰,解法明快。 20.分析:设解出甲、乙、丙三题的学生的集合分别是 A,B,C,并用三个圆表示之,则重叠部分表示同时 解出两题或三题的学生的集合其人数分别以 a,b,c,d,e,f,g 表示 解:由于每个学生至少解出一题,故 a+b+c+d+e+f+g=25 ① 由于没有解出甲题的学生中,解出乙题的人数是解出丙题的人数的 2 倍,故 b+f=2(c+f ) ② 由于只解出甲题的学生比余下的学生中解出甲题的学生的人数多 1,故 a=d+e+f+1 ③ 由于只解出 1 题的学生中,有一半没有解出甲题,故 a=b+c ④ 由②得:b=2c+f, f=2c  b ⑤ 以⑤代入①消去 f 得:a+2b c+d+e+f=25 ⑥ 以③、④代入⑥得:2b c+2d+2e+2g=24 ⑦ 3b+d+e+g=25 ⑧ 以 2⑧ ⑦得: 4b+c=26 ⑨ ∵c≥0,∴4b≤26,b≤6 1 2 。 利用⑤、⑨消去 c,得 f=b 2(26 4b)=9b 52 , ∵f≥0,∴9b≥52, b≥ 52 9 。∵ bZ ,∴b=6。 即解出乙题的学生有 6 人。 [上一页] [下一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