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广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广元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人们占卜时把与该次占卜有关的信息刻写在甲骨背面而产生的。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但无论如何,甲骨卜辞确实已体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准。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但二又有不同。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一些标记性文字,如主人称谓等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只关注文本层面,会发现商代铭文与甲骨卜辞有很多相似性。例如,它们的典型格式都以干支开头,都有配合某种仪式的叙述模式,内容多具宗教神秘性等。 但若深入探讨其创作意图,就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卜辞的创作实际是不自由的,它必须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仪式有什么,卜辞就写什么,只能删减不能增多,也不能变换顺序或进行夸张、虚构,更不能记不相关的内容。 铭文最初也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完全集中到叙事上。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这种变化给铭文书写带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样式,包括可以融入复杂的书写技巧或丰富的情感。如著名的《史墙盘》,采用双线对比叙事,极具史诗感。 随着铭文的不断发展成熟,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多书写的美感。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 《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其倒叙部分又将原本平淡的散文句转化为句式齐整、气势宏大的颂歌曰而西周早中期的《毛公旅方鼎》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极端,其句式为整齐的七七、四四、四四,且句句押韵,呈现出更明显的诗化倾向。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的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的过程。比如文章可能由铜器的主人授意创作,而它真正的作者或许是某位具备相当学识的史官,但最终将它呈现在铜器上的又是某位工匠。这一过程可能产生许多铭文独有的特征,比如不同家族的铭文呈现出近似的语言风格等。 此外,部分铭文可能存在“二次书写”,即它并非完全原创,而是以相关典册档案为参考,甚至进行迻录。而之所以要进行二次书写,又与铭文“传遗后世子孙”这一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基本准确。 (摘编自姚苏杰《叶青铜器铭文与“特种书写”》,《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都是特种书写的范本,但甲骨卜辞不像青铜铭文那样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B. 甲骨卜辞的创作意图较为单一,铭文的创作意图则多样,铭文的内容比卜辞丰富。 C. 与甲骨卜辞不同,为了野传遗后世子孙冶,铭文常常多人合作,野二次书写冶。 D. 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野褒赞冶,这一观点得到本文作者的充分肯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比较了卜辞与铭文的功能与价值、创作意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不同。 B. 《史墙盘》《虢季子白盘》《毛公旅方鼎》说明铭文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 C.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铭文在今天的意义,说明研究铭文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D. 本文综合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篇大论的作品,其“文学性”更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有力更充分。 B. 甲骨卜辞只记录占卜仪式,不能记录其它不相关内容,因此它只与占卜有关。 C. 铭文的重心可以完全集中到叙事上,这让铭文的叙事更独立,情感更丰富。 D. 铭文是研究古代书写十分理想的对象,它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上古战争等历史。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 项,“甲骨卜辞不像青铜铭文那样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价值”错误,从全文看,甲骨卜辞也具有“特殊功能与价值”,就是记录占卜仪式;C 项,“与甲骨卜辞不同”错误,原文是“与一般书写不同”,而不是“与甲骨卜辞不同”,第一段说“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D 项,“ 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野褒赞冶”错误,刘勰的话“兼褒赞”,“兼”不宜理解为“主要功能”。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 项,“比喻论证”错误,没有比喻论证。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 项,“长篇大论的作品,其‘文学性’更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有力更充分”错误,原文只说“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选项对其反推,不正确。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 这是张二狗第 N 次对我说这句话。 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唉声叹气。 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 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 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 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 2000 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中学,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 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 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 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 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 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 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 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 200 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补课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野水漂冶了。 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 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 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 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 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 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 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 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 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 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 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 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 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 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 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院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了主要情节内容和中心事件。 B. “我”去过北京张二狗却迟迟不能去,“我”面对他的撒谎反应不同,运用了对比手法。 C. “我”揭穿张二狗的谎言,他由此记恨“我”,四年后与“我”联系,不过是炫耀他去了北京而已。 D.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颇具匠心,牢牢抓住读者,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引发读者思考。 5. 张二狗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对“我”说要去北京,后来又说已经去了北京,听到这些,“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我”说“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 民工张二狗有怎样的“心”? 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张二狗在儿子上小学时说要去北京,我嫌他唠叨。 ②张二狗在儿子上中学时说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 ③张二狗在儿子上高三、高铁通到北京时说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不相信他会真去,甚至有些厌恶他。④三天后,张二狗对我说他已经去过北京,我揭穿了他的谎言,但明白了他撒谎的原因,感到很歉意。 ⑤四年后的一个早上,张二狗说自己在北京天安门看升旗,还要去八达岭拍照片,我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张二狗传给我的视频。 6. ①盼望儿子成人成才。 在儿子高三时,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儿子后来考上了大学。②张二狗向往北京,向往首都。他向往看天安门升旗,向往去八达岭。③盼望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得到他人的尊重。 他的收入不高,担负着供儿子读书、为妻子治病的重担,但他默默承受,希望自己的境遇能够改变,希望能像“我”一样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希望能够得到“我”这样的人的尊重。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他由此记恨我”分析错误,从情节看,我揭穿他的谎言,离开后不联系是因为“丢面子”,说“记恨”过重。故选C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观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 本题目要求概括张二狗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对“我”说要去北京,后来又说已经去了北京,听到这些,“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题时首先找到文章的区位,然后根据文中的句子作答,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我嫌他唠叨。“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 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有些好奇。“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我十分怀疑,不相信他会真去,甚至有些厌恶他。“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我揭穿了他的谎言,但明白了他撒谎的原因,感到很歉意。“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我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张二狗传给我的视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作品形象,理解作品的内涵,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要求概括民工张二狗有怎样的“心”,答题时首先找到文章的相关区域,然后根据文中的句子作答,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我要去北京”“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补课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野水漂冶了”,他盼望儿子成人成才。“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他向往北京,向往首都,他盼望能改变自己的境遇。“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他没去北京却告诉我他去了北京,还给我“北京货”,被我揭穿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真去了北京。他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 15 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 达到 10 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 30 万吨油轮可以通行。 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野超级创新冶。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 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10月24 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 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院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23 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 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 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曰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 经济价值远超大桥 本身 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B.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 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 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 人员物资流动加快, 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9. 同为国内报刊,相较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的报道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D 9. (1)《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侧重于报道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技术创新、难度或重要意义。 《参考消息》精选刊载了四家媒体对港珠澳大桥的报道,这些报道有正面评论,也有质疑,但《参考消息》未对大桥或外国媒体的报道进行评论(2)主要由于《参考消息》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它对国内事件的报道侧重于“外国人看中国”,原汁原味反映原作者的看法、立场,体现其特殊的“参考”意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D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说法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中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话。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点睛】第1 小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与选项内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 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进太宗疏 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 关圣虑者,岂不以河东新平,屯兵尚众,幽燕未下,辇运为劳? 臣愚以为此不足虑也。自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契丹纳米典吏,皆云自山后转般以授河东。以臣料,契丹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然终为我有者,力不足也。 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未有军砦,入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 及国家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砦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此李牧所以用赵也。 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如是则边鄙宁,边鄙宁则辇运减,辇运减则河北之民获休息矣。民获休息,则田业增而蚕绩广,务农积谷,以实边用。且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 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强弱之势而已乎?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 人民,本也曰疆土,末也。 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尧、舜之道无他,在乎安民而利之尔。民既安利,则远人敛衽而至矣。 陛下爱民人、利天下之心,真尧、舜也。 臣虑群臣多以纤微之利,克下之术,侵苦穷民,以为功能。至于生民疾苦,见之如不见,闻之如不闻,敛怨速尤,无大于此。伏望慎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前日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因而利之,使赋税课利通济,可经久而行,为圣朝定法;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 敢循故常者,重置之法。 使天下耳目皆知陛下之心,戴陛下之惠,以德怀远,以惠利民,则远人之归,可立而待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国家守 / 要害增 / 壁垒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 / 民心已定 / 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B. 及国家守 / 要害增 / 壁垒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民 / 心已定 / 乃于雁门 /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C. 及国家守要害 / 增壁垒 / 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 / 民心已定 / 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D. 及国家守要害 / 增壁垒 / 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民 / 心已定 / 乃于雁门 /阳武谷来 / 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燕,地方名称。 泛指河北北部及辽宁部分地区。 因上述地区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有幽燕之称。 B. 契丹,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 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C.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 D. 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张齐贤看来,现在国家统一,朝野安定,皇上没必要因为河东刚刚平定,驻屯军队太多,幽燕地区未被攻下,粮草运输辛劳而担忧。 B. 张齐贤认为契丹对于太原应该是尽力了,但最终我们占有了太原,这说明契丹兵力不足,所以说对契丹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 C. 在张齐贤看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也就是说处理边疆问题不见得非要通过战争,这是张齐贤有远见的体现。 D. 百姓是本,土地是末,张齐贤认为应该以安定百姓为根本,百姓安定且有利后,远方之人则会归服。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 (2)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自古边疆的灾难,并非完全因为敌国,也大多是因为边吏侵扰才导致这样。 (2)除去旧的弊端,全国各州有不方便百姓的(地方),委托长官上报使(朝廷)知道。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民心”一个词语,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于雁门阳武谷来”是“争小利”状语,不要断开。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错误,应为“东北地区”。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契丹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错误,后文有“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难”,灾难;“尽”,完全;“致”,导致;“便”,方便;“委”,委托;“闻”,使动用法;以:连词,表目的,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现在海内统一,朝野安定无事,关系到皇上忧虑的,难道不是因为河东刚刚平定,驻屯军队太多,幽蓟未被攻下,粮草运输过劳吗?我认为这些不足为虑。自从河东平定,我任知忻州,捕捉到契丹纳米典吏,都说契丹是从山后转运粮草到河东。据我考虑,契丹能自备军粮,则是对于太原不是不尽力,然而太原最终被我方占有,是因为契丹军力不足。河东刚刚平定,人心还未安定,岚、宪、忻、代几州没有军营,敌人进攻则田地尽失,敌人侵扰边界则守备为忧。 到了国家扼守要害地方,增加壁垒,控制扼守左右边,边防严密,恩信已经实行,民心已经安宁时,敌人还跑到雁门、阳武谷来争夺小利,其后果是他们的智力能料知的。 圣人行事,一举一动都考虑周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如果慎重考虑,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自古边疆之事难以处理,并非完全因为敌国,也大多由于边吏侵扰导致的。 如果边缘诸营寨抚御得到合适人选,只要加固壁垒挖深沟濠,蓄精养锐,以闲逸自处,我方安宁敌方劳顿,这是李牧之所以为赵所用。 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如果这样则边疆宁静,边疆宁静则转运之劳可减,转运减则河北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则田产丰富而蚕绩增加,百姓专心务农积聚粮食,充实边疆的用度。 况且敌人的心也是择利避害的,怎么肯跑到必死之地去作寇呢? 我听说以六合之内为家者以天下为心,哪里有以争尺寸之地为事,斗强弱之势而后已的呢? 所以圣人先务本而后求末,使国内安定来抵御敌国。 百姓是本,土地是末。 五帝先王,没有不先务根本的啊。 尧、舜之治没有别的方法,在于使百姓安定并且为百姓谋利罢了。 百姓安定且有利后,则远方之人恭敬到来。陛下爱护百姓,谋利天下之心,真是、、舜啊。我猜想群臣大多因为纤微的利益,任用克下之术,侵扰穷苦百姓,以为有成。至于百姓的疾苦,看到了像没有看到,听见了像没有听见,招来民怨导致祸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希望慎重选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是以前赋敛苛重的地方,予以改正,因循旧例谋利于百姓,使赋税课利都有利于民,可以长久实行,为圣朝立法曰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方便百姓的(地方),委托长官上报使(朝廷)知道。 胆敢照行旧法者,处以重罚。 使天下百姓都知道陛下的心意,感戴陛下的恩惠,用德政来感动远方之人,用恩惠来谋利于百姓,则远方之人的归服,可指日而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 ②柿蒂:院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写的是旭日东升的时侯,诗人登楼远眺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 B. 第二句写诗人踏沙而行所见:沿钱塘江岸修筑的防潮大堤在万道霞光中闪着银光。 C. “红袖”代指织绫女子,“青旗”代指酒家。 颈联一句写妇女织绫,一句写游人沽饮,句中意象色彩艳丽,极具画面感。 D. 尾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草木青翠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动逼真。 15.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颇为众人赞扬,但也曾有后人对此诗的第三句“涛声夜入伍员庙”提出批评,认为此句与诗歌所写白日春望之景不协调。 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请简要陈述。 【答案】14. B 15. 示例一:和诗歌所写景色协调。 此诗通篇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而钱塘江和伍员庙均为其眺望所见。“夜入伍员庙”中的“涛声”为诗人想象,)雄壮的涛声间接烘托了眼前所见钱塘江的壮阔气势。示例二:和诗歌所写之景不协调。 整首诗写白天所见,而此句写的是夜晚景象,涛声也不是“望”的内容。伍员庙夜静涛鸣,使人有激昂悲壮之感,与全诗的闲情逸致不太相符。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第二句写诗人踏沙而行所见”赏析错误,应是“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所见之景。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该题考核探究能力,探究的内容是诗句的综合赏析,赏析的内容是第三句“涛声夜入伍员庙”与诗歌所写白日春望之景是否协调,答题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协调,此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入”字极写望中之景,不但展现了眼前的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富有诗情画意。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冤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入耳,从而表现自己贬谪之苦。 (3)《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答案】 (1). 杜鹃啼血猿哀鸣 (2). 呕哑嘲哳难为听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上食埃土 (6). 下饮黄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呕哑嘲哳”“猱”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德国制造”俨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 14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 年 1 月 20 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竟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 为了 ,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 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 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B.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D.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 C.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 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 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 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D. 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句子“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由此排除BD;句子前面是是“注明德国制造”,后面要表达的是“把德国产品从英国产品中区分出来”,由此可知AD主客倒置,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和后面的内容“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质量”从逻辑顺序上的照应;同时注意陈述的主体是“占领市场”,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语境是“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因此用“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语境是“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用“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语境是“追求”,用“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语境是“收入”,用“不相上下”。故选D。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垂爱。 特此推荐 XX 中学 2018 年 3 月 19 日 【答案】①“你校”改为“贵校”,②“显著”改为“优异”③“荣任”改为“担任”,④“大作”改为“作品”,⑤“垂爱”改为“垂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主要考核语体得体,其中“你校”“荣任”“大作”犯了谦敬失当的错误,应该为相应的敬辞或谦辞;“学习成绩”和“显著”,“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和“垂爱”搭配不当。 21.下面是中美贸易战相关内容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 【答案】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框架图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框架图的类型,解说时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注意从“贸易战”的由来,“应对措施”“后果”以及最后的解决方式的角度概括,重点注意“由来”中的两个箭头的解释。 四、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在广州视察,住在白云宾馆。保安不认他,将他拦下检查证件。 秘书上前还没开口,被张将军拦住了,他一边拿出证件一边说:“保安做得对,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检查。”保安看过证件,敬礼说:“对不起,张将军!”张将军握着保安的手说:“你做得好!我也是一个普通公民啊,每个公民都要按章办事!”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答案】勇于担当,坚守责任 你是否看见一株松柏,在皑皑冰雪中显示着树的担当? 你是否看见一株腊梅,在凛冽的寒风中彰显着花的但当? 你是否看到那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勇于担当,坚守责任,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复兴号这艘巨轮,也在每个人的担当之下驶向远方。 担当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射在这繁华的世界之中,每个人生而如一张白纸,需要之后的你在上面涂抹绘画,只有承担好画好自己这幅图画的重任,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夺目的光彩,残疾人海伦凯勒,身受宫刑的司马迁,瘫痪的霍金,根本不都是在最艰难的困境中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昭示着对生命的担当吗?在这担当之中,心灵因此而璀璨,灵魂因此而升华。 担当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义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当老人摔倒在路边的时候,当道德绑架愈演愈烈的时候,当伪捐诈捐骗捐建成常态的时候,你是选择站出来还是选择退缩?退缩是一种懦弱,而站出来则是一种担当,就是没有担当的虚伪和欺骗,将会横行,真善美将会被抛弃,若是没有担当,那么社会将变成污浊的染缸,丑恶和厄运将会腐蚀人的心灵,只要人人有一站出揭露种种不公,我们的社会才能多一些温暖,多一点爱。 担当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从古至今,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魏源,他们都怀有一颗赤诚心,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如今我们有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的高铁,有史无前例的国产大飞机,c919,有重获新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有体现大国智慧的亚投行,我们可上九天逐月可下五洋捉鳖,取得这一项成就,哪个不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付出和担当?哪个不是因为炎黄子孙蓬勃的爱与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生区区数十载,只有一份担当能让生命绽放光彩,无论是为自己,为他人,抑或为国家,一份担当,让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奏出乐章,多么壮丽,多么恢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材料的内容是保安检查张爱萍的证件,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从保安角度看,注意抓住“检查证件”这一行为,可立意为“责任、担当、坚持规则”;从张爱萍将军角度,注意抓住““保安做得对,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检查”“你做得好!我也是一个普通公民啊,每个公民都要按章办事”,只两句话,可以立意为“示范、榜样、以身作则、遵守规则”;从材料整体可以立意为“公平、平等”等。行为时可从材料的分析着手突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层论述,论述时可结合现在中的典型事例论证。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立意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进行立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