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4
论述类文章阅读(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高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命题特点。 2.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掌握方法和技巧;完成各题,训练培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理解作者关于心理调整的论述。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预习案相关讲解,了解高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命题特点。 学生展示、讲解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讲解各题,训练培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关于心理调整的论述,并获得启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语文学习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论述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把握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文本材料 ①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②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③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④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⑤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⑥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预习任务 一.阅读讲解,理解把握 (一)关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释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 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要总揽全文,不能拘于某些字句,要善于抓住中心句,要以整篇文章为参照,对文章的某段或某层文字条分缕析,进行深入研究,或剖析其特征,可找出其要点,或指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进一步深入理解全文的目的。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即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选用这一策略要跟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把握相联系,使整体关照与局部分析协调一致,当整体关照与局部分析相冲突时,要在整合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调整整体认知。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策略,即在把握文章各个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并加”(把并列的内容要点相加)和“提炼”(抽取各个内容要点的共同点)的方式,概括出中心意思。 2.解题指导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对于没有概括性语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2)综合段落大意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的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具有较强文学性的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根据题目的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二)关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释义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所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有的则是间接表述。阅读时应能加以分析概括,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究竟是批评还是支持。 通常情况下,作者的态度是比较鲜明的,这些观点态度常常集中在全文的中心句和段落的中心句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两类中心句,就可以做到。但有时候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在文章的表述之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从分析句子间的语意关系入手,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从材料出发,推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解题指导 (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论述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两种方法:①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②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就要仔细辨析,方可得出结论。 二.阅读文本,完成任务 (一)整体把握 1.概括每段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二)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自主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做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四 [2014·山东卷] 第1段:提出问题,劝诫人们要调整自己心理。 第2段:指出人类能调理自己(有优长之处),应该调理自己。 第3段:指出调理自己应注意的两个方面,并阐述调理心思。 第4段:阐述调理心情。 第5段:阐述怎样调理(调理自己需要的条件)。 第6段:强调调理自己不是小事体,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1. A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篇文章共有六段。 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 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自己的心理。 第三、四段写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 第五段写调理自己需要精神。 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 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 B项只是阐述人超过其他动物的原因是人能调理自己; C项只阐述了调理自己的一个方面——调理心思; D项只是阐述了调理自己的另一个方面——调理心情。 2.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是属于“调理心思”, 写文章要“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说法有误。原文强调的是写文章时应“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而选项中“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恰恰是作者所谓的“苟且从事”。 3..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原文最后一段“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而写文章仅仅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自主检测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C项,信息筛选有误。从第二段“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可知,“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错误。 “主使官员”? 2.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项,信息筛选有误。“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错误。“行会”不是政府机构。从第三段中“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可知,行会是民间机构。 此题的干扰项是C项,有考生认为“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于文无据,但是在第三段中有“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的论述,“科索”意为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因此C项是正确的。 3、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项,信息分析错误。“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扩大了外延。原文是“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 “宋代政府……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原文“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