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1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0年 2.(1分)《贞观政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 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任用良臣,虚心纳谏 C.完善制度,注重改革 D.重视教育,提高素质 3.(1分)如图年代尺中,导致①处由盛而衰的史实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三征辽东 D.李自成起义 4.(1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城 5.(1分)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第29页(共29页) 6.(1分)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五代建立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7.(1分)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横冕。披旗晃,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羸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8.(1分)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与“重文轻武、转运使、瓦子”等词汇对应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1分)如图是某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铁木真 B.岳飞 C.文天祥 D.完颜阿骨打 10.(1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1.(1分)《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在宋代中国已经实现了 C.宋代文化生活丰富 第29页(共29页) D.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12.(1分)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下列有关该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书是《史记》 B.该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该书作者生活于南宋 D.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13.(1分)关于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人们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北宋初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指南针由意大利商人传到欧洲 14.(1分)如图“政治建制示意图”所反映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1分)“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谋危社稷……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文中的“朕”应该是( ) A.元世祖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第29页(共29页) 16.(1分)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降帝 17.(1分)如图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中外交往与冲突 D.经济迅速发展 18.(1分)2020年6月6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暨新冠肺炎防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总结了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是( ) A.关汉卿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李时珍 19.(1分)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如图是某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京城皇家建筑群。这座城是( ) 第29页(共29页) A.唐代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代大都 D.明代北京 20.(1分)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30分) 21.(10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右图中▲处的地名。该图反映的这一工程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贞观政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二的思想? 【历史解释】 第29页(共29页)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 材料四 (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4)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四所描述的这种政策进行客观评价。 【家国情怀】 材料五 如图 (5)如图中两位历史人物都曾为捍卫祖国领土作出杰出的贡献,请你任选一位写出他的名字(图片序号和名字对应),并谈谈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哪些精神? 22.(10分)唐宋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诸多领域多有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9页(共29页)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①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②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①②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如图 (2)工具的革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如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请你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货币革命”指什么货币的出现?宋朝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点: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李建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第29页(共29页) (4)据材料四,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3.(10分)自古以来,民族关系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太宗时期“和亲”的史实。 材料二: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 ﹣﹣改编自《中国历代战争之两宋烽烟》 (2)结合所学知识,以北宋和辽为例,举出他们之间“和战交错”的两个事例。(和战各举一例) 材料三:元朝的民族交融是空前的,这不但表现为各族文化习俗的相通,还表现为旧有的民族纷纷融入汉族这个大染缸里,与汉族人已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由于多民族杂居又产生了新的民族。 ﹣﹣《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又产生了新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材料四: 第29页(共29页) (4)与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相关的皇帝分别是谁?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方式? (5)通过上述探究,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第29页(共29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1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0年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掌握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2.(1分)《贞观政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 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任用良臣,虚心纳谏 C.完善制度,注重改革 D.重视教育,提高素质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治国措施。关键信息有: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解答】由材料“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可知,意思是要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与不足,故B正确。ACD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1分)如图年代尺中,导致①处由盛而衰的史实是( ) 第29页(共29页)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三征辽东 D.李自成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历史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年代尺的解读。 【解答】由年代尺①处的时间“618﹣﹣907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唐朝,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A。 【点评】注意对年代尺的解读,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4.(1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城 【分析】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知道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 【解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1300年前,日本长屋亲王的《绣袈裟衣缘》,《全唐诗》中收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亲王,是日本当时的宰相。唐玄宗时,长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这四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高僧鉴真看到后非常受感动,毅然决然的披上了这件袈裟,决心去日本弘扬佛法,6次东渡,历经劫难,终不言悔,谱写了中日关系最辉煌的最感人的一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东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 第29页(共29页) 5.(1分)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盛世经济繁荣。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6.(1分)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五代建立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知道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合称五代.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与影响. 7.(1分)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横冕。披旗晃,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第29页(共29页) A.秦王羸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赵匡胤。解答本题应立足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答案。 【解答】由:“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横冕。披旗晃,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结合所学,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可知,材料评价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宋太祖赵匡胤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1分)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与“重文轻武、转运使、瓦子”等词汇对应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相关知识点,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政策、出现了转运使、瓦子。 【解答】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北宋前期转运负责将地方的税赋收入转运到中央。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相关史实。 9.(1分)如图是某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第29页(共29页) A.铁木真 B.岳飞 C.文天祥 D.完颜阿骨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由“取得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岳飞抗金的事迹。 10.(1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 【解答】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杭州是大商业市镇,泉州、广州造船业发达,是大的对外贸易港口,A、B、D都不能选。 故选: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城市功能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1.(1分)《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在宋代中国已经实现了 第29页(共29页) C.宋代文化生活丰富 D.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南方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南方都市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此基础上,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解答】题干中“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等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1分)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下列有关该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书是《史记》 B.该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该书作者生活于南宋 D.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题干关键信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ABC说法错误,D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说法正确。 故选:D。 第29页(共29页)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3.(1分)关于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人们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北宋初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指南针由意大利商人传到欧洲 【分析】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与影响。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解答】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掌握指南针的发明过程与意义。 14.(1分)如图“政治建制示意图”所反映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政治建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 第29页(共29页)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据题干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所反映的朝代是元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政治建制的相关史实。 15.(1分)“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谋危社稷……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文中的“朕”应该是( ) A.元世祖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丞相的史实,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材料“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体现了皇上是废丞相、废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位皇上是明太祖。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史实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1分)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降帝 第29页(共29页) 【分析】本题考查和康熙帝有关的战争。康熙帝为了巩固统治,对内平定叛乱,对外打败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解答】题干信息“朝廷已平三藩”指的是平定三藩之乱;“收台湾,鄂(俄)罗斯”指的是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下诏亲征”指的是平定噶尔丹。这些事都和康熙帝有关。 故选:B。 【点评】重点识记各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相关的人物。 17.(1分)如图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中外交往与冲突 D.经济迅速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清朝时期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解答】图中的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图片描述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第29页(共29页) 18.(1分)2020年6月6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暨新冠肺炎防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总结了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是( ) A.关汉卿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李时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时珍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的关键。 【解答】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 19.(1分)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如图是某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京城皇家建筑群。这座城是( ) A.唐代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代大都 D.明代北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北京城的相关史实。题干图片和“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京城皇家建筑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9页(共29页) 【解答】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种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故题干这座城是明代北京。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代北京城的相关史实。 20.(1分)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答】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文学特色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30分) 第29页(共29页) 21.(10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右图中▲处的地名。该图反映的这一工程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贞观政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二的思想? 【历史解释】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第29页(共29页) 【唯物史观】 材料四 (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4)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四所描述的这种政策进行客观评价。 【家国情怀】 材料五 如图 (5)如图中两位历史人物都曾为捍卫祖国领土作出杰出的贡献,请你任选一位写出他的名字(图片序号和名字对应),并谈谈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哪些精神? 【分析】本题以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目标为切入点,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郑和下西洋、隋朝大运河、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政策,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第29页(共29页)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处的地名是洛阳。该图反映的这一工程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方面体现了材料二的思想采取的措施有,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他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据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友好;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的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过,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是由官府督造或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航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废止。 第29页(共29页) (4)据材料“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来商品以通有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5)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戚继光;图二是郑成功;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战的爱国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的精神。 故答案为: (1)洛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3)和平、友好;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 (4)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5)图一是戚继光,图二是郑成功;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战的爱国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唐太宗和贞观之治、郑和下西洋、隋朝大运河、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政策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2.(10分)唐宋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诸多领域多有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9页(共29页)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①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②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①②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如图 (2)工具的革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如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请你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货币革命”指什么货币的出现?宋朝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点: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李建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第29页(共29页) (4)据材料四,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表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明清经济发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依据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①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②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所以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千年的稳固基础。 (2)分析图片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据材料三“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贺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可知,“南北经济格局演变”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货币革命”是指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市舶司。 (4)由材料“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点: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可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包括: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故答案为: (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这两种制度实施的共同影响是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曲辕犁;筒车。 第29页(共29页) (3)经济重心南移;纸币的出现;市舶司。 (4)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表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明清经济发展,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23.(10分)自古以来,民族关系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太宗时期“和亲”的史实。 材料二: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 ﹣﹣改编自《中国历代战争之两宋烽烟》 (2)结合所学知识,以北宋和辽为例,举出他们之间“和战交错”的两个事例。(和战各举一例) 材料三:元朝的民族交融是空前的,这不但表现为各族文化习俗的相通,还表现为旧有的民族纷纷融入汉族这个大染缸里,与汉族人已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由于多民族杂居又产生了新的民族。 ﹣﹣《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又产生了新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第29页(共29页) 材料四: (4)与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相关的皇帝分别是谁?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方式? (5)通过上述探究,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古以来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北宋和辽的和与战、回族的形成、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不同方式、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可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和亲”的史实有文成公主入藏。唐朝时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北宋和辽为例,他们之间“和战交错”的两个事例是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与北宋之间发生了澶州之战,由于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使宋军士气大振,最后,宋军打退辽军,双方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又产生了新的民族”是回族。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29页(共29页)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四中图一相关的皇帝是顺治帝,与材料四中图二相关的皇帝是乾隆帝。清朝初期,顺治帝隆重接见前来朝贺的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清乾隆帝时,准噶尔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平定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了册封和武力镇压分裂势力的不同方式。 (5)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是民族间有战有和,但和平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故答案为: (1)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 (2)战: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3)回族。 (4)图一顺治帝、图二乾隆帝;册封和武力镇压分裂势力。(答恩威并重也可) (5)民族间有战有和,但和平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北宋和辽的和与战、回族的形成、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不同方式、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4:02:2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9页(共29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