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www.ks5u.com 海头中学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作者得出“山走来”是以自己(即船)作为参考系;得出“山不动,是船行”则是以大地为参考系,故选A 考点:考查参考系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山本来是不动的,山动的原因是由于选择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 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 D. 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体积很小的物体 也不一定就能够看成质点,比如原子的体积很小,但是在研究原子的结构时原子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A错误; BD.地球的质量很大在研究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忽略的,能看成质点,所以并不是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所以BD错误; C.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月球的体积相对于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可将月球看作质点,所以C正确。 3.中国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于2011年11月1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 务.第九批护航编队由南海舰队“武汉”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 于“武汉”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作质点 B. 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 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 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答案】B 【解析】 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不可看作质点,否则飞机就没有区别,也就无法维护,A错误;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B正确;队员训练时队员不可看做质点,因为要观察其动作,C错误;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用位移,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 A. 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 B. 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 C. 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 D. 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 【答案】ABD 【解析】 【详解】竖直上抛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A正确; 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正确; 物体速度恒定,其速率一定不变,故C错误; 当物体沿x轴负方向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故D正确。 5.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甲、乙在t=0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 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 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 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在t=0到t=1s之间,甲始终沿正方向运动,而乙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正值,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负值,则知在t=0到t=7s之间乙的位移为零,故B正确; C.t=0在到t=4s之间,甲的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甲一直沿正方向做单向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根据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都沿负方向,方向相同,故D正确。 【点睛】本题应抓住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进行分析。 6.一辆汽车以速度匀速行驶全程的路程,接着以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则v1应为( ) A. 24km/h B. 34km/h C. 35km/h D. 28km/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位移与全程时间的比值,求出前的路程的速度。 【详解】全程平均速度 代入数据,得v1=35km/h 故应选C。 7.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a1=﹣2.5m/s2,a2=﹣2.5m/s2 B. a1=﹣3.5m/s2,a2=﹣3.5m/s2 C. a1=﹣2.5m/s2,a2=﹣3.5m/s2 D. a1=3.5m/s2,a2=﹣3.5m/s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先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s末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故C正确 考点:考查了加速度的计算 8.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B. 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C. 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图象 D. 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图象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并且同时到达A点.故两小分队发生的位移x相同,所用的时间t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两小分队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错误; 在题图上画如图所示的一条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如果横轴是时间轴,则甲小分队在同一时刻有两个纵坐标,显然错误,故横轴一定不是时间轴.故该图一定不是速度时间图象,也一定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故C、D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图只能是两小分队的运动的轨迹图象,显然甲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大于乙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故甲小分队的路程大于乙小分队的路程,故B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9.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0.4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末的速度为0.8m/s B. 加速度为0.8m/s2 C. 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 D. 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B、由于初速度为0,由位移时间公式得:,即:,解得:a=0.8m/s2,故第1s末的速度为:,故AB正确 C、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故C正确 D、前2s的位移为:,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1.6 m,故D错误 10.一辆自行车由t=0开始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2s内自行车加速度逐渐增大 B. 在0~2s内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在3~5s内的平均速度 C. 在3s时自行车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D. 在2~5s内自行车的位移为10m 【答案】B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斜率等于加速度,知在0~2s内自行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根据几何知识可知,0~2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3~5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则在0~2s内自行车的位移大于在3~5s内的位移,而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相同,则在0~2s内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在3~5s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在3s时前后自行车的速度一直为正,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在2~5s内自行车的位移为 x=×5m=10m,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能力,关键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 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质点的初速度是5m/s B. 质点的加速度是1m/s2 C. 第1 s内的位移是6 m D. 质点前2s内的位移是12m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at2,可得质点的初速度 v0=5m/s,加速度a=2m/s2.故A正确,B错误; C. 第1 s内的位移是x1=5×1+12m=6m,选项C正确; D. 质点前2s内的位移x2=5×2+22m=14m,故D错误。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 C. t1时刻两车的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D. 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两车在同一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位移又相等,说明在t1时刻乙车刚好从后面追上甲车,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大,则知,t1 时刻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故C正确; D.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末的速度为零 C. 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该过程虽然有往复,但加速度不变,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仍然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故A正确;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负号表示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故C正确;,故D正确. 三、填空、实验题:本题每空2分,共18分。 14.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 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位移的大小之比为____,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_。 【答案】 (1). 2:1, (2). 1:2, (3). 1:1; (4). 1:1; 【解析】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和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 由图知,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得知:平均速度之比为,根据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平均速度之比为。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大小。 15.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 A.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B.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秒表;D.电磁打点计时器; E.低压交流电源(50 Hz);F.低压直流电源; G.天平;H.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钩码、纸带。 (1)为了测量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记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是从纸带上每隔4个点选出的计数点。从图中给定的长度: ①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s。 ②计数点C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此处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2. 【答案】 (1). ADEH (2). 0.1 (3). 1.10 (4). (5). 4.00 【解析】 【详解】(1)[1].为了测量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A.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D.电磁打点计时器; E.低压交流电源(50 Hz); H.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钩码、纸带;故选ADEH; (2) ①[2].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 ②[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③[4][5].由题意可知: x1=5.0cm,x2=14.0-5.0=9cm,x3=27.0cm-14.0vm=13cm,x4=44.0cm-27.0cm=17cm 所以根据逐差法有: △x=aT2 其中△x=4cm,T=0.1s,故代入数据解得: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共38分。 16.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 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运动圆周到达B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1)0.283 m;0.942 m (2) 0.142 m/s;0.471 m/s 【解析】 (1)质点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x==r=28.3 cm 位移方向由A点指向B点. 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2πr=×2π×20 cm=94.2 cm.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 == cm/s=14.2 cm/s,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指向 B.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 cm/s=47.1 cm/s. 1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 m/s,经2 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1 m/s,再经过3 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AB、BC段的位移各是多大? 【答案】20 m/s;16 m,465 m 【解析】 【详解】物体的加速度 则物体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 vC=vB+atBC=(11+3×3)m/s=20m/s. AB段的位移为: BC段的位移为:. 18.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1赛车前方200 m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追赶。试求: (1)赛车出发3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追上之前与安全车最远相距是多少米? (3)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 (4)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撞) 【答案】(1);(2);(3);(4) 【解析】 试题分析:(1)由,赛车出发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所以 故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对赛车:,所以,故经过两车相距最远.当两车相距最远时,赛车位移:,安全车位移:,两车之间距离,所以,故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为。 (3)设赛车经过时间t追上安全车,则有:,所以,故经过赛车追上安全车。 (4)第一次相遇时赛车的速度,设从第一次相遇起再经过时间T两车再次相遇,则:,所以,但赛车速度从减为零只需,所以两车再次相遇的时间:,所以,故经过两车再次相遇。 考点:追及、相遇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两车位移的关系去求追及的时间.以及知道在第一次相遇前,何时两车距离最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