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所以答案选C。中国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后来逐渐形成了小农经济的经济模式。排除A。‎ ‎2.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2000多年这一时间可以排除隋朝时期大运河与赵州桥。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项符合题意,排除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国渠。‎ ‎3. 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 商周——漆器唐宋——青铜明清——瓷器 C. 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 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呢绒和棉布 ‎【答案】C ‎【解析】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唐朝时期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期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C项分类正确,故答案为C项。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因此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 ‎4.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答案】D ‎【解析】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选D。‎ ‎5.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 实业救国 B. 重农抑商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其中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的做法体现的是实业救国的思想,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 ‎6.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核心内容是明朝后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的现象,并不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故A错误;B为无关项,故排除;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C;材料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说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故D正确。‎ ‎7.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政策的理解。由“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得知材料反映了明清政府的做法是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所以选B。‎ ‎8. 据统计,在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内地,纱厂很少。这集中反映了当时 A.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 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 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十分强大 D. 自然经济并未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故B项排除。当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可能强大,故C项错误。当时自然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故D项错误。‎ ‎9. 关于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 ‎②民族资产阶级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毫不妥协的革命性 ‎ ‎④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注定无法走向独立的道路,也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也说明民族独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因此①④正确,D符合题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斗争又妥协,因此②③错误,ABC排除。故选D。‎ ‎10.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不能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结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的信息可知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中“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的信息,可知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B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发展最早始于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50年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我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2.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 延安大生产运动 B. 农业合作化高潮 C. “大跃进”运动 D. 土地改革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所给的民谣很明显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发展规律。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因此答案为C项。延安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排除A;农业合作化高潮指我国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排除B;土地改革指1950-1952年,核心内容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 ‎13.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 B. 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 C.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此题属于分析运用思维层次,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涵、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掌握。学生首先需要把握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是借鉴苏联工业化模式——“通过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建设的高速度,立足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力争短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在这个前提下,不难判断A、B、C都是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变革的手段和表现,得出答案为D。‎ ‎14. 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是 A. 1952年土地改革B. 1954年农民入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结构,只是公有化程度更高,规模更大,而且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对农村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C项符合题意,故选C;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经营和使用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5.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人民公社化 B. 大跃进运动C. 农业合作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加以正确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顺口溜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符合题意。‎ ‎16. 经济特区的“特”指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 特殊的地理位置 D. 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是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A项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不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以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快,而是在特区设立后发展速度加快,故D项错误。‎ ‎17.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C.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D正确;ABC均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排除。故选D。‎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①中共十二大召开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属于知识识记类型的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需要学生有明确的历史时空定位。结合题干中“改革开放”、“新阶段”等信息,可以推知该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特征。正是以“92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所以选择C。‎ ‎19. 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是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区 D. 经济技术开发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特区,A正确;BCD均在经济特区设置之后,排除。故选A。‎ ‎20. 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事件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中共十四大召开 C.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11日-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21.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A. 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C正确;A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B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排除;D是在1980年,排除。故选C。‎ ‎22. 对下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B. 完成了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因为风调雨顺,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 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9年粮食产量比1954年大幅上升,增幅近2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我国遭遇了建国后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粮食减产,物资供应不足。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不符合实际的统计数字,是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对农业产量大放卫星。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底完成,三大改造于1956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热灾害,故C项错误。‎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 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该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 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 普遍确立 ‎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女鞋广告说明不缠足运动已经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女鞋买于陈嘉庚公司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群众抵制外货的运动。近代以来虽社会习俗存在中西并存,但不能理解为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故C项正确。‎ ‎24. 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曲辕犁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故C正确;故ABD错误。‎ ‎25. 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明代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B. 占据人才、技术优势 C. 规模较大,分工较细 ‎ D. 产品在市场中颇受欢迎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产品主义是供给皇室和贵族使用,不面向市场,因此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是对官营手工业的正确描述,排除。故选D。‎ ‎26. 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 资本积累 B. 经济提携 C. 转嫁危机 D. 以战养战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以战养战,转移战争负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 A.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甲午战争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选C。‎ ‎28.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 A. 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 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答案选B。A选项不符合史实,不选;民族工业还没产生;中国早在汉代就与其他国进行了经济交往,所以D选项不符合史实,不选。‎ ‎29.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7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30. 20世纪80年代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有 ‎①闽南三角区 ②上海浦东新区 ③长江三角洲 ④珠江三角洲 ⑤黄河三角洲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 和珠江三角洲均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上海浦东新区 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放的,②不符合题意;黄河三角洲不属于我国的经济开放区,⑤错误,因此ABC排除。故选D。‎ ‎31.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不包括 A. 深圳 B. 厦门 C. 珠海 D. 上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其中上海不属于首批经济特区,因此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32. 2012年如果人类为蒸汽火车的发明200周年举办庆祝活动。你认为最合适的地点应当选在 A. 英国 B. 法国 C. 大西洋上 D. 美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所以纪念地点应选在英国,所以选A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的发明 ‎33.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 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要转移贸易对象 C. 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侵略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问题,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题首先从时间入手,1840年,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原料产地。从材料中看到“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也就是说,英国对印度进行商品输出,从印度获得原料。所以为A项。B项转移贸易对象材料中无法体现,与事实不符;C项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材料中没有对印度经济状况的分析。D项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与事实不符,且材料未体现。‎ ‎34. 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 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 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 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 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该公司的“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而司法部长“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意在整顿秩序,故A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而不是“1901年”,故B项错误;起诉“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像“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故C项错误;不能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简单的理解为限制,垄断资本主义的法律也是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故D项错误。‎ ‎35.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这种组织形式为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即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催生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故D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B和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原因: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 ‎(2)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可归纳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根据材料“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可归纳出资金和技术的匮乏;根据材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可归纳出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可归纳出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 ‎(2)历程:根据材料“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可归纳出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原因:可从现实差距、洋务运动的发展、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7. 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觐见国王,而国王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认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五: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使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材料四中“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分别是由谁完成的?‎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和材料五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答案】(1)土耳其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 ‎(3)哥伦布;达·伽马。‎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金银,贩卖非洲黑奴,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贡献。‎ ‎【解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回答。即土耳其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依据材料一“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可知所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依据材料二“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依据材料三“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可知是掠夺黄金。‎ ‎(3)依据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知是哥伦布和达·伽马。‎ ‎(4)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金银,贩卖非洲黑奴,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