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 B.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较好的储能物质 C.多糖、蛋白质等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2.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能破坏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3.下列关于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有线粒体而能进行有氧呼吸 B.都含有DNA、RNA、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 C.都因没有叶绿体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丙酮酸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磷脂、生长激素、胰岛素 ‎5.如图,甲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乙为部分肽链放大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图乙②中的﹣NH2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 ‎6.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③为胸腺嘧啶,则 ②为核糖 B.若图中的③为尿嘧啶,则 ②为脱氧核糖 C.若图中的②为核糖,则③有5种 D.在人体细胞中,③有5种,②有2种 ‎7.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8.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B.细胞核的核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质如DNA分子的进出 C.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0.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11.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氧气、钾离子进出细胞 B.c、d、e均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甲代表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D.乙和丙代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多糖均具有识别功能 ‎12.如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 B.当温度高于d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 C.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低 ‎13.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D.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14.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5.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C中先变为黄色 C.A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O2‎ D.D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相连,以除去瓶中的O2‎ ‎16.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ATP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ATP 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17.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H]产生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和第二阶段 ‎18.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C.乳酸菌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相同 D.苹果果实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与有氧呼吸时相同 ‎1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耕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 B.果蔬储藏在低温、低氧和干燥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繁殖 D.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20.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植物如果长期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B.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 C.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下列关于水在光下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C.所需能量来自ATP D.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22.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 D.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的参与 ‎23.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①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①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光照下 B.③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当植物体内CO2不足时,X物质将积累 ‎24.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25.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6.下面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  )‎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27.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B.完成e时期的子细胞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将分化成某组织细胞 C.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8.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 ‎29.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30.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化的是(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变形虫细胞  ③大肠杆菌细胞 ‎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31.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 A.前期、中期 B.中期、后期 C.中期、末期 D.后期、末期 ‎32.下列哪种细胞的分裂属于无丝分裂(  )‎ A.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B.人皮肤的再生过程 C.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33.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3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期间可能有细胞发生癌变 ‎35.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癌变的是(  )‎ A.存在原癌基因 B.细胞核体积增大 C.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周期变短 ‎ ‎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下表列出了教科书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内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 观察内容 ‎1‎ 蛋清 ‎  ‎ 溶液颜色变化 ‎2‎ ‎  细胞 ‎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3‎ 菠菜 二氧化硅、  、无水乙醇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4‎ 某种植物枝条 萘乙酸 生根数量和长度 ‎5‎ 洋葱根尖 解离液、清水、龙胆紫等 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象 ‎(1)某同学做第1组实验时,若要探究蛋清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用  试剂进行检测.‎ ‎(2)某同学做第2组实验时,为了较好的观察效果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常会取  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第3组实验中,表格中缺少的试剂是  .若提取出的色素颜色较淡,其可能的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无水乙醇加入过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菠菜不够新鲜 ‎(4)在第4组实验中,需要增加一组有关蒸馏水的实验,其作用是  .‎ ‎(5)在第5组“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 ‎37.图甲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 A.黑藻叶肉细胞 B.大肠杆菌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人口腔上皮细胞 ‎(2)图乙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编号).‎ ‎(3)若把甲图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图中⑥处液体浓度将  ,在此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的细胞提供14CO2,在结构①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图甲和人体肝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主要是  期.‎ ‎38.图l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一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差.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有氧呼吸产生能最最多的过程为  (填序号).‎ ‎(2)图2中B点时,该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  (填“>”或“=”或“<”)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完成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4)图中过程②的发生场所是  .‎ ‎(5)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  mg.‎ ‎39.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  .‎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  .‎ ‎(3)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引起不同的原因是  .‎ ‎40.有文章介绍,铝对植物生长有益,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铝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请设计实验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1)实验材料:市售质无污染洋葱,1.0/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染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2)实验步骤:‎ ‎①将两个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A、B洁净培养皿中(其中B为对照组),在室温下培养生根,每天换水一次.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mL的  ,在B培养皿中加入  .‎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相同数量的洋葱根尖数个,制成临时装片.制作装片时为了便于观察需要用  进行染色.‎ ‎④观察A、B根尖分生区各10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如图是其中的一个观察视野,a、b、c、d中,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是  ,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选填字母)‎ ‎(3)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  ;‎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 B.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较好的储能物质 C.多糖、蛋白质等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糖类的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 ‎【解答】解:A、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较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多糖、蛋白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正确;‎ D、核糖是单糖,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D.‎ ‎ ‎ ‎2.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能破坏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答】解:A、HIV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A错误;‎ B、HIV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正确;‎ 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A、U、C、G共4种碱基,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蛋白质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D错误.‎ 故选:B.‎ ‎ ‎ ‎3.下列关于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有线粒体而能进行有氧呼吸 B.都含有DNA、RNA、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 C.都因没有叶绿体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是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因此能够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有线粒体,A错误;‎ B、蓝细菌和酵母菌均既有DNA又有RNA,也有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B正确;‎ C、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 ‎ ‎4.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丙酮酸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磷脂、生长激素、胰岛素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解答】解:A、胆固醇是属于脂质,是由C、H、O元素组成;脂肪是由C、H、O元素组成;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组成,A错误;‎ B、淀粉、半乳糖、丙酮酸,都是由C、H、O元素组成,B正确;‎ C、氨基酸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苷酸是由C、H、O、N、P元素组成,丙酮酸由C、H、O元素组成,C错误;‎ D、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生长激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B.‎ ‎ ‎ ‎5.如图,甲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乙为部分肽链放大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图乙②中的﹣NH2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该蛋白质由1条多肽链构成,并且由124个氨基酸构成,肽链之间以3个二硫键连接.图乙中有③⑤⑦⑨四个肽键,②④⑥⑧为四个氨基酸的R基,并且②上有一个氨基,⑥和⑧上面均有一个羧基.‎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所以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A错误;‎ 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而①是氨基,B错误;‎ C、图乙的R基团中含有2个羧基(⑥⑧),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图乙②中的﹣NH2属于R基团的一部分,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 ‎ ‎6.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③为胸腺嘧啶,则 ②为核糖 B.若图中的③为尿嘧啶,则 ②为脱氧核糖 C.若图中的②为核糖,则③有5种 D.在人体细胞中,③有5种,②有2种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析题图:题图是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 ‎【解答】解:A、若图中的③为胸腺嘧啶(T),则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②为脱氧核糖,A错误;‎ B、若图中的③为尿嘧啶(U),则该核苷酸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②为核糖,B错误;‎ C、若图中的②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此时含氮碱基③有4种(A、U、G、C),C错误;‎ D、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中的③含氮碱基有5种(A、T、G、C、U)、②五碳糖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D.‎ ‎ ‎ ‎7.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打破生殖隔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A正确;‎ B、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发达,故B错误;‎ C、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先进入内质网结构形成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再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故C正确;‎ D、生物膜结构相似,可以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B.‎ ‎ ‎ ‎8.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结构①为椭球形粒状小体,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 B、结构②呈棒状、具有双层膜,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正确;‎ C、结构③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错误;‎ D、结构④呈扁平的椭球形、具有双层膜,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 ‎ ‎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B.细胞核的核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质如DNA分子的进出 C.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解答】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A正确;‎ B、细胞核的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但核具有选择性,如DNA分子不能进出核孔,B错误;‎ C、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B.‎ ‎ ‎ ‎10.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A正确;‎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力,B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 ‎ ‎11.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氧气、钾离子进出细胞 B.c、d、e均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甲代表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D.乙和丙代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多糖均具有识别功能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据图分析,甲为载体蛋白,乙为磷脂双分子层,丙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a、e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a、b由膜外运向膜内,e则由膜内运向膜外;c、d表示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解答】解:A、钾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图a,氧气进入细胞表示自由扩散,即图b,A错误;‎ B、c、d表示协助扩散,其中c表示通过通道蛋白,d表示通过载体蛋白,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即d表示,B错误;‎ C、甲代表载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C正确;‎ D、乙为磷脂双分子层,表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支持蛋白质,而丙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 ‎ ‎12.如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 B.当温度高于d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 C.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低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低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性会下降,高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性也会下降;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酶失活;在低温条件下会使酶活性降低.‎ ‎【解答】解:A、看图可知:温度为b时,酶的活性最高,故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A正确;‎ B、温度为d时,酶已经失活,B错误;‎ C、看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一定温度,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直至将为0,C错误;‎ D、看图可知: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高,D错误.‎ 故选:A.‎ ‎ ‎ ‎13.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D.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在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大,说明该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反应物浓度,可能是酶的数量.‎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因此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A正确;‎ B、由题意知,该曲线是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曲线,升高温度,酶活性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影响B点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错误;‎ D、由题图可知,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不变,D错误.‎ 故选:A.‎ ‎ ‎ ‎14.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和ADP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都为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能量;A错误.‎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也就是ATP的水解,图1中的c键断裂,也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 D.酶的作用于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故选:A.‎ ‎ ‎ ‎15.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C中先变为黄色 C.A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O2‎ D.D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相连,以除去瓶中的O2‎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 B、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且在相同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所以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乙组浑浊程度更小,所以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C中先变为黄色,B正确;‎ C、由于空气中有CO2,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C错误;‎ D、由于瓶中含有少量的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消耗掉瓶中氧气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 故选:C.‎ ‎ ‎ ‎16.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ATP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ATP 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DNA复制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C3化合物的还原需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B正确;‎ C、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可生成少量ATP,D正确.‎ 故选:C.‎ ‎ ‎ ‎17.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H]产生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和第二阶段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解答】解: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H]产生于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故选:D.‎ ‎ ‎ ‎18.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C.乳酸菌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相同 D.苹果果实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与有氧呼吸时相同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必需条件 氧和酶 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 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 线粒体(第二和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 ‎①C6H12O6+6O2+6H2O ‎①C6H12O6(葡萄糖)2C3H6O3‎ ‎6CO2+12H2O ‎②ADP+PiATP ‎(乳酸)+少量能量 ‎ ‎②C6H12O6(葡萄糖)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③ADP+PiATP 能量释放 产生大量能量 产生少量能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联系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解答】解: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所以CO2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A错误; ‎ B、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都是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产生,B正确; ‎ C、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C错误;‎ D、苹果果实可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酒精和CO2,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所以与有氧呼吸时不同,D错误.‎ 故选:B.‎ ‎ ‎ ‎1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耕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 B.果蔬储藏在低温、低氧和干燥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繁殖 D.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水果、蔬菜应储存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粮食应该储存在低氧、干燥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慢跑时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取能量,可避免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解答】解:A、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 B、水果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因此在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最有利于水果保鲜,B错误;‎ C、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避免厌氧病原菌繁殖,C正确;‎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D正确.‎ 故选:B.‎ ‎ ‎ ‎20.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植物如果长期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B.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 C.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解:A、镁是叶绿素的构成元素,植物如果长期缺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阴,从而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 B、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B正确;‎ C、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各种色素,C正确;‎ D、叶绿体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 故选:D.‎ ‎ ‎ ‎2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下列关于水在光下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C.所需能量来自ATP D.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在光反应阶段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这些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 一方面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和氢[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而氢[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中去;‎ 另一方面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解答】解:A、水在光下分解属于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水在光下分解产生氧气和[H],B错误;‎ C、水在光下分解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色素转化的光能,C错误;‎ D、水光解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是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的光能,因此需要光和色素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 ‎ ‎22.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 D.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的参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根据需不需要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主要的物质变化为: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据图分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解答】解:解:A、由图中物质变化可以确定,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 B、在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会因[H]和ATP的缺乏受到限制,B错误;‎ C、若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提高温度会降低酶活性,会使反应减弱,C错误;‎ D、C3生成C6H12O6需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H]的还原进行,D正确.‎ 故选:D.‎ ‎ ‎ ‎23.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①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①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光照下 B.③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当植物体内CO2不足时,X物质将积累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是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X是ATP.‎ ‎【解答】解:A、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而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要测定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A错误;‎ B、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B错误;‎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三阶段,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C错误;‎ D、当植物体内CO2不足时,合成的C3减少,消耗的[H]和ATP减少,导致X物质即ATP的积累,D正确.‎ 故选:D.‎ ‎ ‎ ‎24.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解:A、农家肥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有机物,其分解农家肥产生二氧化碳,可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 B、种植蔬菜要合理密植,如果过密,植物叶片就会相互遮挡,并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提高,反而会使产量下降,B错误;‎ C、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较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 D、虽然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故选:A.‎ ‎ ‎ ‎25.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分裂每一时期的时间=细胞周期×.‎ ‎【解答】解:已知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则:‎ 前期时间=细胞周期×;‎ 中期时间=细胞周期×;‎ 后期时间=细胞周期×;‎ 末期时间=细胞周期×.‎ 因此,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后期.‎ 故选:C.‎ ‎ ‎ ‎26.下面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  )‎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如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A正确;‎ B、在前期,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缍体,高等植物的细胞中没有中心粒,B错误;‎ C、在间期,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为蛋白质的合成和DNA复制提供能量,B正确;‎ D、在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纤维素,D正确.‎ 故选:B.‎ ‎ ‎ ‎27.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B.完成e时期的子细胞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将分化成某组织细胞 C.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其中a处于分裂间期;b为分裂前期;c为分裂中期,d为分裂后期,e为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解答】解:A、d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8条,A错误;‎ B、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会继续分裂,另一种将分化形成各种组织,B正确;‎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基因控制,C错误;‎ 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从细胞e分裂完成到下一次细胞e分裂完成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B.‎ ‎ ‎ ‎28.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得数量越来越多;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增加细胞的类型;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癌变.‎ ‎【解答】解: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复制的原料,而肝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A组肝细胞加入某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说明A组细胞分裂旺盛,加入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故选:A.‎ ‎ ‎ ‎29.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 据此答题.‎ ‎【解答】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 ‎(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 ‎(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 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⑤④③②.‎ 故选:C.‎ ‎ ‎ ‎30.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化的是(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变形虫细胞  ③大肠杆菌细胞 ‎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真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无染色体;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 ‎【解答】解: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率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①错误;  ‎ ‎②变形虫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率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②错误;  ‎ ‎③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始终不会出现染色体,③正确;‎ ‎④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始终不会出现染色体,④正确;  ‎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率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⑤错误; ‎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率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⑥错误.‎ 故选:B.‎ ‎ ‎ ‎31.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 A.前期、中期 B.中期、后期 C.中期、末期 D.后期、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解:A、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 C、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A.‎ ‎ ‎ ‎32.下列哪种细胞的分裂属于无丝分裂(  )‎ A.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B.人皮肤的再生过程 C.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 ‎【分析】无丝分裂是细胞核先延长,从中间缢裂成两部分,然后细胞质在分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细胞的分裂方式,该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 ‎【解答】解:A、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A错误;‎ B、人皮肤的再生过程是有丝分裂,B错误;‎ C、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C正确;‎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也是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 ‎ ‎33.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核膜前期消失,末期重现;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着丝点.‎ ‎【解答】解:A、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故A错误;‎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而赤道板不可见,故B错误;‎ C、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而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故C正确;‎ D、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在中期不可见,故D错误.‎ 故选:C ‎ ‎ ‎3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期间可能有细胞发生癌变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是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具有过程积极意义.‎ ‎【解答】解:A、细胞分化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错误;‎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B正确;‎ C、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都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总是同步进行的,年轻人体内也有细胞衰老凋亡,D错误.‎ 故选:B.‎ ‎ ‎ ‎35.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癌变的是(  )‎ A.存在原癌基因 B.细胞核体积增大 C.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周期变短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细胞癌变的定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致癌因子的分类:‎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 ‎2.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 ‎3.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叫做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解答】解:A、所有的细胞都存在原癌基因,A错误;‎ B、细胞核体积增大是衰老细胞的特点,B错误;‎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C正确;‎ D、单纯的细胞周期变短,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了癌变,D错误.‎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下表列出了教科书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内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 观察内容 ‎1‎ 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溶液颜色变化 ‎2‎ ‎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细胞 ‎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3‎ 菠菜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无水乙醇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4‎ 某种植物枝条 萘乙酸 生根数量和长度 ‎5‎ 洋葱根尖 解离液、清水、龙胆紫等 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象 ‎(1)某同学做第1组实验时,若要探究蛋清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用 双缩脲试剂 试剂进行检测.‎ ‎(2)某同学做第2组实验时,为了较好的观察效果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常会取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第3组实验中,表格中缺少的试剂是 碳酸钙 .若提取出的色素颜色较淡,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②④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无水乙醇加入过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菠菜不够新鲜 ‎(4)在第4组实验中,需要增加一组有关蒸馏水的实验,其作用是 对照作用 .‎ ‎(5)在第5组“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解:(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应选用有颜色的,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通常会取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若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较淡,其可能的原因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划滤液细线次数较少等.‎ ‎(4)在第4组实验中,需要增加一组有关蒸馏水的实验,其作用是对照作用.‎ ‎(5)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故答案为:‎ ‎(1)双缩脲试剂 ‎ ‎(2)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 ‎(3)碳酸钙 ①②④‎ ‎(4)对照作用 ‎ ‎(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 ‎37.图甲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A .‎ A.黑藻叶肉细胞 B.大肠杆菌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人口腔上皮细胞 ‎(2)图乙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①④ (填编号).‎ ‎(3)若把甲图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图中⑥处液体浓度将 增大 ,在此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原生质层 .‎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的细胞提供14CO2,在结构①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14CO2﹣→14C3﹣→(14CH2O)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图甲和人体肝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主要是 前期和末期 期.‎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①叶绿体,②高尔基体,③核仁,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液泡,⑦核糖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含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没有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的见光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A、黑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的见光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A正确;‎ B、大肠杆菌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大液泡,C错误;‎ D、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壁、大液泡,D错误.‎ 故选:A.‎ ‎(2)图乙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若把甲图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在此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原生质层.‎ ‎(4)在光照充足处,能正常进行光和作用,含14C的CO2在叶绿体中参与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故答案为:‎ ‎(1)A ‎(2)①④‎ ‎(3)增大 原生质层 ‎(4)14CO2﹣→14C3﹣→(14CH2O)‎ ‎(5)前期和末期 ‎ ‎ ‎38.图l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一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差.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阶段,有氧呼吸产生能最最多的过程为 ④ (填序号).‎ ‎(2)图2中B点时,该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 = (填“>”或“=”或“<”)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完成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 ②④ (填序号).‎ ‎(4)图中过程②的发生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 ‎(5)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 230 mg.‎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③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和光反应,②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1、2阶段和有氧呼吸第3阶段;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其中A点由于没有光照,所以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此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解答】解:(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光阶段;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为呼吸的第三阶段,对应序号为④.‎ ‎(2)图2中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在图2中A点由于没有光照,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即②④过程.‎ ‎(4)图中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5)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20×14﹣5×10=230.‎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④‎ ‎(2)=‎ ‎(3)②④‎ ‎(4)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 ‎(5)230‎ ‎ ‎ ‎39.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 6 .‎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 C→E→D→A→B→F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 C .‎ ‎(3)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A ,对应于图甲中的 d→e(或j→k) 段,引起不同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ob和fh表示分裂间期;bc和hi表示前期;cd和ig表示中期;de和gk表示后期;ef和kl表示末期.‎ 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中1是细胞板;C细胞处于间期,其中2是细胞核;D细胞处于中期,其中3是纺锤体,4是染色体;E细胞处于前期;F细胞处于末期,其中5为细胞壁.‎ ‎【解答】解:(1)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甲图中的2N=6.‎ ‎(2)图乙中,A处于后期,B处于后末期,C处于间期,D处于中期,E处于前期,F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C间期.‎ ‎(3)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A,对应于图甲中的 d→e(或j→k);引起不同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故答案为:‎ ‎(1)6 ‎ ‎(2)C→E→D→A→B→F C ‎(3)A d→e(或j→k)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 ‎ ‎40.有文章介绍,铝对植物生长有益,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铝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请设计实验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1)实验材料:市售质无污染洋葱,1.0/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染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2)实验步骤:‎ ‎①将两个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A、B洁净培养皿中(其中B为对照组),在室温下培养生根,每天换水一次.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mL的 1.0/L的AlCl3溶液 ,在B培养皿中加入 10mL的(等量的)蒸馏水 .‎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相同数量的洋葱根尖数个,制成临时装片.制作装片时为了便于观察需要用 龙胆紫染液 进行染色.‎ ‎④观察A、B根尖分生区各10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如图是其中的一个观察视野,a、b、c、d中,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是 a ,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c .(选填字母)‎ ‎(3)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 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等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无促进也无抑制作用 ;‎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取材编号、分别作不同的处理、观察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2)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三氯化铝,因变量是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观察指标是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所以实验步骤②应该分别作不同处理: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④图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细胞是a(处于中期),因为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3)该实验预期可能有3种不同的结果与结论:‎ ‎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2)②1.0/L的AlCl3溶液 10mL的(等量的)蒸馏水 ③龙胆紫染液 ④a c ‎(3)②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等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无促进也无抑制作用.‎ ‎ ‎ ‎2017年1月12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