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上交。‎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估量 测量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B. 贝壳 地壳 子弹壳儿 金蝉脱壳 C. 拖累 累计 连篇累牍 日积月累 D. 遗漏 遗忘 遗之千金 路不拾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这是一道考查多音字的读音的一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 A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liáng、liáng、liàng、liàng。‎ B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ké、qiào、ké、qiào。‎ C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lěi、lěi、lěi、lěi。‎ D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yí、yí、wèi、yí。‎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矫揉造作 毛骨悚然 叱咤风云 所向披靡 B. 众志成诚 战战兢兢 哀声叹气 心有余悸 C. 冠冕堂皇 整戈待旦 经天纬地 婷婷玉立 D. 惜墨如金 如释重负 饱经沧桑 前扑后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B项,“众志成诚”中“诚”应为“城”,“众志成城”意为“大家同心协力,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能克服困难。”根据词义,应为“众志成城”;“哀声叹气”中“哀”应为“唉”,“唉声”意为“叹息声。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所以应为“唉声叹气”。‎ C项,“整戈待旦”中“整”应为“枕”,“枕戈待旦”意为“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待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所以,应为“枕戈待旦”;应该注意的是“婷婷玉立”和“亭亭玉立”两个都正确。‎ D项,“前扑后继”中“扑”应为“仆”,“前扑后继”意为“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依据词义可知,应为“前仆后继”。‎ 故选A。‎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不完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 徒劳无益——行之有效 锱铢必较——宽宏大量 B.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 无济于事——卓有成效 C.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家喻户晓——默默无闻 D. 锋芒毕露——韬光养晦 循序渐进——揠苗助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明白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才能准确判断。也可以用造句法,选用一个词造句,然后放入另一个词语,通过具体语境体会它们是否为反义词。‎ A 项,“徒劳无益”意为“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行之有效”意为“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二者构成反义词;“锱铢必较”意为“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宽宏大量”意为“度量大,能容人。”二者构成反义词。该项两组均构成反义词。‎ B项,“情有可原”意为“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罪无可恕”意为“所犯下的罪责用任何理由都无法原谅。”二者构成反义词;“无济于事”意为“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卓有成效”意为“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二者构成反义词。该项两组均构成反义词。‎ C项,“引经据典”意为“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旁征博引”意为“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二者为近义词;“家户喻晓”意为“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默默无闻”意为“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二者构成反义词。该项中,前者为近义词,后者为反义词,所以该项不完全是反义词。‎ D项,“锋芒毕露”意为“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二者构成反义词;“循序渐进”意为“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揠苗助长”意为“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二者构成反义词。该项两组均构成反义词。‎ 故选C。‎ ‎4.下列短语的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提高效率 收拾残局 改进方法 改良土壤 B. 侵犯主权 风沙肆虐 浏览雪花 磨炼意志 C. 技术高超 揭穿阴谋 睡眼惺忪 克扣粮饷 D. 尽情绽放 阳光微弱 纪律严明 寒风凛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短语搭配的语法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这种题需要先弄清短语词语的词性和意思,分辨清楚该短语属于什么类型的短语,分析二者之间是否搭配。‎ B项,“浏览雪花”搭配不恰当。“浏览”意为“粗略的看一遍”,一般看的对象比较宽泛,‎ 而“雪花”属于比较精细的景物,用“欣赏”更合适。‎ 故选B。‎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B. 名副其实     不名一文 C.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D. 同舟共济     假公济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现代汉语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称为一词多义。准确解释词义,要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另外对词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而应该对词语中的各个语素的义项逐个落实。‎ A项,“精益求精”意为“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其中“益”,更加;“老当益壮”意为“年龄虽大,却更加的有精神、有活力。”其中“益”,更加。二者词义相同。‎ B项,“名副其实”意为“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其中“名”, 名声或称谓(号);“不名一文”意为“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其中“名”,占有。二者词义不同。‎ C项,“按兵不动”意为“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其中“按”,止住;“按图索骥”意为“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或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其中“按”,按照。二者词义不同。‎ D项,“同舟共济”意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其中“济”,渡水;“假公济私”意为“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其中“济”,帮助。二者词义不同。‎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沈腾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 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C.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D. 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以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 A项,“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地想笑。”该词本身有笑的意思,后面的“笑”与之重复,故该词使用不当。‎ B项,“慷慨解囊”意为“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该句要表达的是“他”掏钱向别人收购奇石,没有帮助别人的意思,该词使用与句意不符。‎ C项,“潜移默化”意为“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该句表示日常体验式活动对学生能产生影响,使用“潜移默化”和句意相符。‎ D项,“蠢蠢欲动”意为“爬虫蠕动的样子。 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含贬义,该句表示大学生响应号召积极到基层就业,用“蠢蠢欲动”不合语境。‎ 故选C。‎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 界限 意向 由于/因而 B. 界限  意见  因为/从而 C. 界线 意见 由于/因而 D. 界线  意向  因为/从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此处用来修饰“时空”,是抽象事物,应用“界限”;‎ 意向:一指志向;二指心之所向,意图。意见: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此处语境是大型企业向翻译学院表达预聘学生的意思,即表达预聘“意图”,故选“意向”;‎ 因为/从而:“因为”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从而”是表条件、方法的关联词,二者不能搭配在一起使用。由于/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符合句子语境。‎ 故选A。‎ ‎8.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 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C. 这样的考证,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D. 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看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否正确,然后分析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意义,最后分析关联词语引导的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关系相同。‎ D项,依据句意,该句是说生活条件的艰苦没有难住他,相反的使他磨炼出坚忍不拔的性格,所以应把“却”改为“反而”,“非但……反而……”表示反面把意思推进一步。‎ 故选D。‎ ‎9.依次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么生机盎然 ②那么明亮皎洁 ③那么晶莹凝重 诚信对于人类,或者说具体一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为人准则。诚信之于生命,正如珍珠之于贝壳, ;如月亮之于夜幕, ;如山雀之于山林, 。诚信的力量塑造了多少优秀的自我,树立了多少光辉的形象。‎ A. ③①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填写衔接句注意语意的分析和句式的选择,此题主要是语意的分析,分析语意注意抓住空格前后的重点词语和所填语句的吻合,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第一空依据前句“珍珠之于贝壳”可推知应用“晶莹凝重”;第二空依据前句“月亮之于夜幕”可推知应用“明亮皎洁”;第三空依据前句“山雀之于山林”可推知应用“生机盎然”。所以其顺序依次为:③那么晶莹凝重、②那么明亮皎洁、①那么生机盎然。‎ 故选B。‎ ‎10.下列括号中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更快地成为现实。‎ ‎ (远大理想将成为现实。)‎ B. 他从汤河上的家乡起身的时候,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 ‎ (他没有预备钱。)‎ C.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 (勤奋是火把。)‎ D. 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而又神奇美丽的世界。‎ ‎ (海底是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把握好句子说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再分析句子的修饰成分,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C项,“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压缩为“勤奋是火把”错误,句子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压缩的原则。句中“实践”是主语,不能省略;“证明”是谓语,不能省略;“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是宾语,其中“点燃智慧的”是“火把”的定语,可以省略;所以,该句可压缩为“实践证明,勤奋是火把。”‎ 故选C。‎ ‎1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⑤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阅读语段可知,该语段是对“智能高铁”的介绍。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句置于首位;⑤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①句从性能的角度,③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④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其顺序应为:②⑤①③④。‎ 故选D。‎ ‎1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上新了,故宫》作为央视推出的全新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B. 我国举世瞩目的大工程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离不开共产党员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 C.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给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D. 2018年国际乒联巡回总决赛,中国队派出马龙、丁宁等名将大约23人左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A项,正确。‎ B项,“共产党员和工程师们”并列不当。“共产党员”与“工程师们”范围有交叉,不可并列。‎ C项,成分残缺。该句主语为“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前面加上“由于”,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造成句子主语残缺。‎ D项,“大约23人左右”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表达意思一样,应去掉一个。‎ 故选A。‎ ‎1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C.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修辞方法的把握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最后据此判断使用的是何种修辞。‎ A项,“春月是一只青春鸟”,把“春月”比作“青春鸟”。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B项,“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把“向古代典籍钻探”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C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鹰击长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说人动作的“击”用到“鹰”身上。‎ A项、B项、C项使用的均为比喻修辞,D项使用的为拟人修辞。‎ 故选D。‎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从中感受到一个伟大作家的真挚感情。‎ C. 我不清楚高三年级是否有八九百名学生。‎ D.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A项,句中“台南……”与“台中……”两个短语,且两个短语中已经用了顿号,所以“台南……”与“台中……”之间不能再用顿号,而用逗号。‎ B项,“鲁迅先生有两句诗”后面不用冒号,这是整个一句话作后句“从中”所指代的内容。‎ D项,“怎么了?你。”应为“怎么了,你?”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故选C。‎ ‎15.下列诗词中描写菊花的一项是 A.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B.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D.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所给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回忆起含有这些诗句的整篇诗词内容,进而理解所给诗句地意思;然后明确诗句所描述的对象;最后,依据题干要求,作出解答。‎ A项,“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意为“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其中“黄花”指的是“菊花”。‎ B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为“梅花比不上雪的晶莹洁白,雪却没有梅花的清香”,该诗句说的是“梅花”。‎ C项,“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意为“明月之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该诗句说的是“莲花”。‎ D项,“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意为“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重峦叠嶂,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另依据李贺《将进酒》中“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可以推知,此处“乱红”应指“桃花”。‎ 故选A。‎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②之曰:“与若芧③,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jū):猴子。②诳(kuáng):欺骗,瞒哄。③芧(xù):橡粟,一种粮食。‎ ‎16. 对文中横线上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B.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C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D.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17. 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心意 B. 欲:欲望,要求 C. 俄而:很久以后 D. 恐:担心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查;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 ‎“者”为句尾助词,应在其后断开;“爱狙”与“养之成群”,叙述的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排除A项、D项;“养之成群”,“成群”是对“养之”的补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C项、D项;“能解狙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公”,与“狙亦得公之心”形成相同的句式,表达“公”与“狙”相互了解之意,排除A项、C项。‎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俄而匮焉”意为“不久以后,家中缺乏食物了”, 其中“俄而”意为“不久以后”。‎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颜值”是当前社会热词,人们关注和重视外貌,喜欢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颜值”。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希望通过整容为面试吃一颗“定心丸”。‎ ‎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容颜,确实更容易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但是,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风险,美貌也有保质期,稍有不慎,美容不成反毁容;更何况,再美的容貌也有老去的一天。‎ ‎③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性情,出众的气质等。‎ ‎④奋斗增添丰富的知识,奋斗的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增长自身才干,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这才是美的源泉,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去动刀,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 ‎⑤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在善良温暖的人必然眉眼柔和,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而内心忧郁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愁眉苦脸。你也许不能决定五官的组合,但能决定五官组合而成的表情;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⑥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中国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过,“学问改变气质”。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就是最好的美容。即使相貌不济也不必自卑,相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就会让自己的眉宇间散发出生动、智慧的神采,继而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⑦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只有努力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自信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才能划出最美丽的弧线。‎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不少毕业生因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是希望通过整形为面试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 B. 作者不赞成整容是因为他认为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整容也无法改变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C. 作者认为与其整容,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最好的美容就是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 D. 邓稼先年轻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艰苦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他的青春是奋斗的,也是美丽的。‎ ‎20. 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1. 作者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高“颜值”?‎ ‎【答案】18. 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 19. B ‎ ‎20. 过渡(或承上启下) ‎ ‎21. ①增添丰富的知识;②塑造美好的性情;③形成(培养)出众的气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本文属于第四种,本文首先由网络热词“颜值”引出本文论证的话题,接着分析一个人真正的美不在于“颜值”,而在于奋斗,作者用奋斗增添丰富的知识, 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点明中心论点: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B项,错误点有两处:一是“很大”与文意不符,原文“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风险”,并没有说明“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很大风险”,也不符合生活常理;二是“整容也无法改变五官呈现的柔和度”,不符合文意,依据原文“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在善良温暖的人必然眉眼柔和,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而内心忧郁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愁眉苦脸。你也许不能决定五官的组合,但能决定五官组合而成的表情;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可知,文章说“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与整容无关。‎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本题要求“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题干已经明确让考生从结构上分析第③段的作用;然后,考生要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依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第③段分两层,第一层紧承上文说“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第二层说“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性情,出众的气质等”,文章后面几段紧紧扣住第二层来说。据此分析可知,第③段在文中从结构上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和内容,然后依据题干要求,回归文本,找到相对应区域,筛选出有效信息,最后归纳、整合即可。‎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奋斗是最可靠的“颜值”。那么提高“颜值”的方式肯定是通过“奋斗”得来的,这么答案说就是本文的三个分论点了,即:可通过增添丰富知识、塑造美好情性情、形成出众的气质来提高颜值。‎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只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适者就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2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潸然泪下( ) 采撷( ) 倔强( )‎ ‎23.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4. 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概括石缝间生命所面临的困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能再找到泥土,生长的土壤需要在石缝中寻找。‎ B. 寻找不到生长所需要的足够营养,不能长成宽阔的叶子。‎ C. 得不到阳光的温暖,缺乏雨水的滋润。‎ D. 它们是无名生长的野草,几乎没有人们的关注和照料。‎ ‎25. 对第④段中横线上的句子“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命的尊贵、辉煌壮丽,在于野草青青、绿遍山山岭岭,使大自然充满生机,显得辉煌壮丽。‎ B. 在于环境无论怎样艰难,都顽强不屈地生长。‎ C. 是相对于无生命的岩石而言。生命是有机体。岩石扼制不了生命,生命却征服了岩石。‎ D. 在于落在石缝间也能生长,倘在肥沃的大地上,就更加旺盛繁茂,辉煌壮丽。‎ ‎26. 第⑤段关于石缝间蒲公英的生长,给你怎样的人生理解?(请用文章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27. 第⑥段划线句子“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8. 作者在第⑦段中说“石缝间的松柏给一切生命以鼓舞,以榜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29. 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按句子语气划分是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感叹句 D. 祈使句 ‎30. 下列关于本文写作手法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托物言志 B. 虚实结合 C. 欲扬先抑 D. 设置悬念 ‎【答案】22. (1). shān (2). xié (3). jué ‎ ‎23.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础。 24. C 25. B ‎ ‎26. 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 ‎27.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柏在悬崖生长的艰辛历程。 ‎ ‎28. 因为它在悬崖峭壁上,缺乏泥土、缺乏生存环境,身处逆境中却仍旧长成了高树,它们在悬崖上努力生长的姿态,会带给所有生命顽强拼搏的鼓舞,成为克服困难的榜样。 29. D 30.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潸然泪下”中“潸”读音为“shān”;“采撷”中“撷”读音为“xié”;“倔强”中“倔”读音为“ju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开头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般从点题、总起、奠定感情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角度去考虑。‎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照应标题“石缝间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对下文的总领,也奠定了情感。‎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C项,“得不到阳光的温暖,缺乏雨水的滋润”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可见它们能够得到阳光和雨水。‎ ‎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及具体的语境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这句话出自于原文第④段,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还需放到原文中结合上文进行理解。“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这”指前文中“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生命之所以尊贵、辉煌壮丽,是因为它的“不可遏制”,即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 故选B。‎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回归文本,深读细思,找到文段的关键词或中心句。这些中心句往往是那些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值得注意的是本题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 一般情况下,文段议论性语句一般在首句或末句,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是对蒲公英生命意义和人生道理的阐释,原句为“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掌握常见的九大修辞手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并牢记其表达作用;然后结合语句分析其作用。‎ 划线句中“在无声地向你诉说”赋予树根人的特点,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树根盘结的状态和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生动地展现它在悬崖生长的艰辛。‎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原文相关语句,提炼中心,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即可。‎ 围绕中心“逆境中成长”,并综合文章对石缝中松柏的描写,原文“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从中不难概括出松柏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也能在逆境中长成参天大树;虽然身处悬崖断壁,但仍能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这给人以顽强拼搏的鼓舞,成为克服困难的榜样。‎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语气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辨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四大语气的区别,抓住关键词语或标点进行推断。‎ 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是祝愿,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叫做祈使句,祈使句最常用于表达命令,因此也常称为命令句,表达说话人对对方的叮嘱、劝告、希望、禁止、请求或命令等;本句是表达希望祝愿,属于祈使句。‎ 故选D。‎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艺术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艺术手法一般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联想想象、白描铺陈等,注意区别其特征与用法。‎ 文章先极力描写悬崖峭壁的困苦环境和石缝间生命的艰难成长,再热烈赞颂它们造成的“奇迹”,如蒲公英、松柏等等,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 故选C。‎ 三、写作:60分。‎ ‎31.作文。‎ 材料: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读后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选合适之路,登成功之顶 一涧飞瀑,琼石碎玉,不与小溪争静,选择冲刷之壮观;一弯清月,于冷凝处低悬,不与太阳争辉,选择清淡之优雅。人也是如此,选择合适的路才能顺利登上山顶。‎ 枕函香,花径漏,花香散了一地,文章传千古。‎ 一壶南陵酒,三分啸成剑气,七分凝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大半个盛唐的你--李太白,曾经一心为官,想登仕途之巅,虽力士为你脱靴,贵妃为你研墨,但在觥筹交错、阿谀奉承中,你意识到了官场的繁复冗杂禁锢了你的双脚,压抑了你自由的灵魂。通向成功的路,最适合你的,不过是自由。于是你大笑,高吟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去;于是你指着酒杯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有你的浪漫;你行立于船头,长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有你的豪迈。就这样,你骑着白鹿走向诗情画意的人生,走向这适合你的成功之路。喝一壶酒你会飞,飞过难于上西蜀的青天,飞越天姥山的传说,直飞到九千尺的瀑布下,将盛唐的太阳点亮。‎ 掩银屏,重翠袖,举袖之间的优雅,自然中的灵气。‎ 没有耀眼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观众的掌声,你在山野间翩然起舞。你知道北京歌舞团僵硬的舞姿并不适合你于成功之道,于是你毅然退出,回归山野,寻找你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你抚摸每一朵花,你相信他们都有灵魂;你跨过每一条山涧,你相信他们的快乐;你躲在树后看孔雀,你相信他们的优雅;你在山中吸取自然的灵气,走进自然,去发现自然的美便是你通向成功地合适的路。一曲《雀之灵》闪耀了多少人的双眼?一曲《云南印象》又惊艳了多少时光?你成了舞台上最耀眼的杨丽萍。‎ 若太白没有离开政坛,那么昔日的风光界月便成了泡影,短暂的时光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有遍体鳞伤;若杨丽萍没有离开歌舞团,那么昔日的惊艳终将归为平淡,刻板的舞姿终将化作平凡,留下的只是碌碌无为--李太白和杨丽萍的成功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合适的成功之路。‎ 船过水无痕,万籁俱寂,不想留下独属于你的缤纷,唯有选合适的成功之路,登成功之顶,笑傲此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审题】‎ 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出写作思路: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的人生之类的文章。‎ 参考立意:‎ 选择合适自己的路;怎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长中的选择;关于别人的(名人的)成长中的选择。‎ 行文思路:‎ 开篇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选择合适的路才能顺利登上山顶;然后举两个例子来证明,接着运用假设论证再次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最后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素材:‎ ‎1、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2、鲁迅原抱着医学救国的初衷东渡日本学医的。当他从日本人放的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军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佳的同胞看热闹,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认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只有文艺。李于是放弃医学,而改行从事文学创作。鲁迅终于成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3、达尔文的父亲是位著名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做医生。可达尔文无心学医,成天收集动值物标本。他父亲对他无奈,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个牧师。然而他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在剑桥基督学院毕业以后,却登上海军勘探船"贝格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并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4、在1997年就有247位留法人员回国,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法国已有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他们都些学有专长的人。有的还是某些科学前沿的专家,如曾任法国血管和血液研究所研究员并获得法国国家级大奖的韩中朝,在法国以第一发明人资格申请三项环保专利的余德辉,为法国微动摩擦学派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周仲荣,在药用植物深绿卷化学成分和原理作用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林瑞超,还有在凝聚物理研究中取得新发现的莫洪。他们所以决定放弃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返回祖国,主要原因是他们深深感到,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的事业在中国。‎ ‎5、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 ‎——柳青 ‎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1.主旨领悟法。主旨领悟法又叫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将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会使所写的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2.由果溯因法。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事物都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问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3.求同存异法。这里所说的求同存异法,实际上是针对有多则材料的作文题所运用的审题方法。这种审题方法适用于内涵不尽相同的多则材料,即先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进行比较,摒弃不同之处,寻找相同或交叉的点,并以此作为文章立意的依据。‎ ‎4.倾向把握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信息,明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如果无视命题者的感情倾向,提炼的观点与材料内容就会“南辕北辙”。‎ ‎5.寓意揭示法。寓意揭示法是针对寄寓性材料而言的,如寓言、童话、漫画,以及其他类型的寄寓性材料,需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或事,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进而确立论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