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文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云南省文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文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2. 当地球在乙位置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 南极点上出现极昼现象 B. 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小麦 C. 重庆的日落时间在18时以后 D. 哈尔滨正举办冰灯节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从甲到乙是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即从一月初到七月初,重庆从冬季进入到夏季,所以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变大的。故选B。‎ ‎【2题详解】‎ 地球在乙位置时,是远日点(7月初)附近,南极点上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小麦在秋季,B错误;重庆昼长夜短,日落时间在18时以后,C正确;冬季哈尔滨正举办冰灯节,D错误;故选C。‎ 备受瞩目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所携带的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将首次实现在月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a点 B. b点 ‎ C. c点 D. d点 ‎4. 月球车在月面上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 A. 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 B. 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 C. 沟谷密布,泥泞难行 D. 引力较大,爬坡困难 ‎5. 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正值旭日初升 ‎ B. 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正午时分 C. 挪威奥斯陆(东一区)已是万家灯火 ‎ D. 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夕阳西下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左位置起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春分日,因此‎12月2日发射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c点附近。故选C。‎ ‎【4题详解】‎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不会形成风;沟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水,不会形成沟谷和泥泞;月球体积小,引力小;大气具有削弱太阳辐射和保温作用,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是‎12月2日凌晨1点30分,此时,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区时约是‎12月2日凌晨3点30分,正值黑夜,A错。‎ ‎ 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区时是‎12月1日9点30分,是上午时间,B错。挪威奥斯陆(东一区)区时是‎12月1日18点30分,冬季日落在18点前,此时已是万家灯火 ,C对。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区时是‎12月1日13点30分,刚过中午,D错。故选C。‎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10月7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8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 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 M公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 C. M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 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 ‎7.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10月6日8时 B. ‎10月7日16时 C. ‎10月6日16时 D. ‎10月8日8 时 ‎【答案】6. B 7. D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及地方时计算。‎ ‎【6题详解】‎ M公转的线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大,但是角速度相同;M的公转周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a点观察到M自东向西运动。所以选B。‎ ‎【7题详解】‎ 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不相同,即两条分界线一个是180°经线,一个是0点所在经线,根据图中90°E和地球自转方向可知,0点坐在经线为0°,即北京时间为‎7月8日8时。所以选D。‎ 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各题。‎ ‎8.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 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 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 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 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9.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 A. 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 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 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 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答案】8. A 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及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题干信息可知,若晨线经过M、Q1时,M点的地方时为6时,Q1的地方时最晚为12时,则M、Q1的经度差最大为90°;若昏线经过M、Q2时,M点的地方时为18时,Q2的地方时最早为24时,则M、Q2的经度差最大为90°;由此可知Q1、Q2之间经度差最大为180°,即Q1、Q2位于同一个经线圈,由于Q1、Q2位于北半球,则此时Q1、Q2之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故选A。‎ ‎【9题详解】‎ 当晨线经过M、Q1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当晨线经过M、Q2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若Q1、Q2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的地方时差是相等的,选项A错误;由于Q1、Q2与L1之间的地方时差未知,因此可能都位于东半球,也可能位于同一时区,选项C错误;1至6月间,太阳可能直射北半球,也可能直射南半球,故Q1、Q2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选项D错误。所以选B。‎ 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当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观测与记录(见下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M和N分别对应的日期为 ( )‎ ‎①春分日 ②夏至日 ‎③秋分日 ④冬至日 A. ①和③ B. ③和① ‎ C. ②和④ D. ④和②‎ ‎11. 由图示a点到b点( )‎ A. 该地昼变长,夜变短 B. 该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 C.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 可能为国庆节到清明节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首先要掌握日出时间与日期的关系一一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就早,日落晚。夏至日直射最北,北半球昼长最长,日出最早;同理冬至日则相反。据此进行分析,济南当地--北半球中纬度,日出时间越晚,说明昼长越短,最短为冬至日,即M为冬至日④,同理,反之,日出时间最早的N点为夏至日②,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图示a点到b点之间冬至之前段时期日出时间变晚且越来越晚说明昼长越来越短,冬至之后日出时间变早且越来越早,说明昼长越来越长,A错误;日期应该是‎9月23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先是向南移动,到b点日出早于6点,昼长夜短,日出6点至b点时段直射点向北移,C错;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正午日影先变长后缩短,B错;因此该时段位于‎9月23日之后,次年6月22日之前,所以D正确。故选D。‎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该地的经度是(  )‎ A. 东经135° B. 东经120°‎ C. 东经105° D. 东经115°‎ ‎13. 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 ‎6月21日9时 B. ‎6月21日18时 C. ‎6月22日9时 D. ‎6月22日18时 ‎【答案】12. C 13. B ‎【解析】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12题详解】‎ ‎6月22日太阳直射23.5°N,该地在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该地处于正午时刻,地方时为l2时,根据已知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3时,可求出当地的经度为105°E,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已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6时,求算的是西四区的区时,其与东八区相差12个时区,即西四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2小时,进而推断出位于西四区的布宜诺斯史利斯的区时约为‎6月21日18时,B正确。故选B。‎ 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 圣保罗(46°W) B. 华盛顿(77°W) ‎ C. 开普敦(18°E) D. 莫斯科(38°E)‎ ‎15. 据题设条件回答,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 B. 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C. 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 D. 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晨昏线的分布及题干信息可知,此图是南半球的经纬网图,AB一线的西侧是白天,东侧为黑夜,AB线是昏线。B点是18点,北京时间是12点,与北京不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60°W向西到180°之间,由此可得只有华盛顿在此范围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C点的日出越来越早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A点是68°S可判断此时应为6月底,地球上非极昼极夜的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尼罗河正为洪水期,马达加斯加岛纬度低于塔斯马尼亚岛,因此马达加斯加岛白昼长于塔斯马尼亚岛。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10时 B. 13时 ‎ C. 16时 D. 19时 ‎【答案】D ‎【解析】若地方时12时,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0°,即当地恰好出现极夜现象。故极夜后首次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之前,可按正午12点进行本题的估算。因北京时间比当地区时早7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约为19时。所以D正确。‎ 某同学画了一幅素描图,并知A地常年风由大洋吹向大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中山地可能是( )‎ A. 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 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C. 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D.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18. 下列关于B地自然带类型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大气环流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洋流 D. 温带荒漠带——地形 ‎【答案】17. A 18. D ‎【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洋板块位于陆地板块的下方,为板块的碰撞地带,板块运动发生碰撞挤压运动,陆地常形成山脉和高原,故选A。‎ ‎【18题详解】‎ A地常年风由大洋吹向大陆,位于西风带,B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故形成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带——地形组合正确。故选D。‎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右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 C. ③ D. ④‎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④ D. ②③‎ ‎21. 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⑦--④--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⑥‎ ‎【答案】19. C 20. D 21. A ‎【解析】考查岩石分类及转化,地壳运动过程,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翠玉白菜属于变质岩;图中①②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③分布在岩浆岩周围,是岩石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④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③符合题意,故选C。‎ ‎【20题详解】‎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由于a处受外力侵蚀,背斜形成谷地,b处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向斜形成山地,两地地质作用的差异导致地形差异,①错、②对。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先经过了水平运动,产生褶皱,地壳下降,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③对、④错。故选D。‎ ‎【21题详解】‎ 图中L1是明显的侵蚀面,说明岩层⑥形成于侵蚀面之后,且⑥的结构比较完整,形成时间应最晚;图中岩层④⑤⑦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上层岩层年龄新,下层岩层年龄老,所以⑤比④新,④比⑦新;图中沉积岩结构明显被岩浆岩破坏,所以岩浆喷发出现于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岩浆岩②的结构被①破坏,所以①形成于②之后;岩浆岩形成之时导致周围岩层受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③,所以图中①—⑦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⑦—④—⑤—②—①—③—⑥,故选A。‎ ‎2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是宇宙中的普通天体。下列不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 行星、卫星 B. 太阳、月球 C. 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 D. 彗星、星际物质 ‎【答案】C ‎【解析】星际物质、星云、恒星、 行星、 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彗星等均属于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太阳为恒星、月球为卫星;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位于地球大气层以内,不属于天体。故选C。‎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其中S表示太阳,a表示卫星,b表示行星。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此图只含一级天体系统 B. 图中b一定是地球 C. 此图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 图中a可能是水星 ‎24. S对地球影响主要有( )‎ A.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受到明显的影响 B.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 C. 太阳活动产生的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 D. 太阳活动周期决定着地球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 ‎【答案】23. C 24. B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3题详解】‎ 据图判断,图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两级天体系统,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所以A选项叙述错误,C选项叙述正确;图中b是行星,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有卫星的行星也不止地球一个,所以b不一定是地球,所以B选项错误,a是卫星,所以不可能是水星,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各选项分析如下: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辐射不会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所以A错;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C错;太阳活动周期不能决定着地球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所以选B。‎ ‎25.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A. 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 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 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 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答案】D ‎【解析】太阳活动是太阳释放能量不稳定造成的,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由于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排除A;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野外使用的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搅动,影响短波通信,排除B、C。有线电话不受太阳活动干扰,D符合题意。故选D。‎ 地球——人类的家园。这是对地球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 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27.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A. 地球的质量适中 B. 地球的体积适中 C. 日地距离适中 D. 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源泉,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A错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足够的引力形成大气层,产生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正确;因大气层的存在,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与地球表面大气层无关,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源泉;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温度适宜,C正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足够的引力形成大气层,产生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A、B错误;地球的卫星数目多少与地球上的温度无关,D错误。故选C。‎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太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分析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8. 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大小 B. 公转周期长短 C. 表面温度高低 D.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29. 人类高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 有生命存在 ‎ B. 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 有昼夜交替 ‎ D. 是太阳系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接近的行星 ‎【答案】28. D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D正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相差较大,A错;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相比于昼夜交替周期而言,公转周期并非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条件,B错。相比于地球而言,火星距离太阳相对较远,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差较大,C错。故选D。‎ ‎【29题详解】‎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而从表格数据反映火星与地球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因此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物质,D正确,A错;火星并非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B错;昼夜交替并非是火星特有的现象,不是人类深空探索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C错。故选D。‎ 下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在‎6月22日不同时刻测得的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的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0.该日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太阳位于正南时应为正午,因此图中热水器倾角应为四地‎6月22日 正午时刻的倾角;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90°。图中①②③④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依次为13°34′、26°34′、28°34′、6°34′,则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依次是76°26′、63°26′、61°26′、83°26′,该日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①②③。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 ‎(2)A、B、C、N四点中线速度为0的是________点,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 ‎(3)L线是______(晨、昏)线,A点地方时为______时。‎ ‎(4)如果C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那么B点经度是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答案】(1) 23时56分4秒 (2)N A (3)晨 6 (4)30°E 18‎ ‎【解析】‎ ‎(1)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 ‎(2)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在极点,纬线圈缩小呈一个点,因此极点处线速度为0。四点中N位于极点,线速度为0;A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 ‎(3)沿地球自转方向,过L线后将进入昼半球,因此L线为晨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A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应为6时。‎ ‎(4)读图可知,半个纬线圈被经线分成6等分,因此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30°,B点所在经线位于C点所在经线以东,因此B点经度是30°E。读图可知A点的地方时为6时,经度为60°W;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比60°W早12小时,“早加晚减”故此时北京时间是18时。‎ ‎32.下图中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箭头代表自转方向,∠COA=90°。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3)D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A点到E点的距离比A点到B点的距离________(长或短)。‎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5)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时期。‎ ‎【答案】 (1) 0°,25°E (2)0° (3)西北 短 ‎ ‎(4) 18时20分 (5)155°W 国际日期变更线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方时、区时时区计算、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等知识点。‎ ‎(1)经线OA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则OA为160°E,OC与OA垂直,故OC为70°E,OB平分∠COA,与OC之间成45°,故OB为115°E。从图中可知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太阳直射赤道地区且B处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点,那么正午12点在25°E。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25°E)。‎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D点位于昏线,此时太阳高度角为0°。‎ ‎(3)D在115°E,A在160°E ,纬度上A在赤道、D在60°N,故D为于A点的西北方向;AE间相差30°,AB间相差45°,故AE的距离比AB短。 ‎ ‎(4)B处是昏线,时间为18:00且经度为115°E,由此可得北京时间为18:20。‎ ‎(5)此时地球上以0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时期。正午12点在25°E,0时经线此时位于155°W。‎ ‎33.下图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代表_____带,B代表____带,C代表____带,D代表_____带。‎ ‎(2)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和地球表面上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自然带变化相似。‎ ‎【答案】 (1)高山灌木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 ‎(2)赤道 两级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根据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D为南坡的基带,珠峰南坡的基带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形成常绿阔叶林带;A海拔最高,位于高山草甸带之下,A为高山灌木林;B为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C为高山针叶林。‎ ‎(2)该山地从山麓至山顶降水和热量条件不同,导致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是以水热组合差异为基础形成的。在热量变化方面和地球表面上由赤道到两极变化一致,所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与其的自然带变化相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