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考号姓名班级考场. ◎密◎封◎线◎○密○封○线○内○禁○止○答○题○◎密◎封◎线◎ 座号 安阳市洹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 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 《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 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母亲泪 我记忆中的母亲从来没有流过眼泪。 二姨曾经对我说过,你母亲心硬呢,你姥爷走的时候,都没有见到地流泪呢。 母亲是心硬。我大哥当兵那年,南疆战事正紧。我和母亲送我哥哥去车站。欢天喜地的鼓乐声震耳欲聋,说话都要大声吆喝。旁边的一个阿姨对我母亲说,正打仗呐,你舍得孩子去啊?母亲当着哥的面说,不打仗当兵干什么?老大牺牲了,俺老二继续上。母亲拍拍我的头。 大哥真的留在了战场上。 我听报告说,大哥他们是唱着《再见吧,妈妈》趟入地雷阵的。当兵六个月,大哥走完了他十八岁的壮丽人生。母亲没有哭,母亲说,孩子肯定是要让他的父母为他自豪,孩子不希望父母为他流泪。母亲把大哥的相片放在案头,不让镶黑边。逢年过节,全家聚会,餐桌上总是会多摆上一副碗筷,那是给大哥留的。 母亲很忙,家里的事几乎都是父亲在照应。有时,母亲看到父亲劳累的身躯总是很歉意地给他揉揉肩,按按背。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儿啊,你要是个姑娘多好啊,可以帮爸妈做好多事了。 二姨说,你妈心硬,连花啊草啊都不喜欢,哪能生养姑娘。再生啊,也还是你这样的和蛋。 母亲的双亲去世的早,母亲是二姨带大的。二姨比母亲大五岁,那时的日子很苦,糠菜年粮,每年种收的十几斤芋头就是家里的稀罕物。村里的女人坐月子才舍得吃。二姨隔三差五地就给母亲蒸几个芋头,自己啃菜窝窝。二姨总是哄着母亲说,我吃芋头反胃,你吃吧。母亲到了上学的年龄,二姨自己退了学,把母亲送进了学堂。每天做完活的二姨都要到学堂门口等母亲放学,不同的季节里就会给母亲一把酸枣,一只水萝卜或者几只小鸟蛋。二姨嫁人时,只有一个要求,要供养母亲上学。母亲成为村里惟一一个考入大学的女子。二姨说,你母亲进城里读书,我们都哭成泪人了,她一滴泪也没有,心硬着哩。 母亲性格直爽,说话办事也是风风火火的。如果有个休息日,可以听到家里叽里咣当的声音。父亲说,你母亲做顿饭就像在撵老鼠。 母亲和父亲一动一静,相处得却非常融洽。只有一次,我听到过两个人起了高腔。父亲说,你就别犟了,领导都有了意图,按领导的意见办就是了。母亲说,领导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也要照办啊?这事不能通融。父亲很无奈,说那是我老战友的孩子,你就别再坚持了。你不知道这后面要牵涉多少人啊,那帮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母亲一点也不让步,我分内的事,你别管。 那些天,父亲格外的小心,母亲外出时,他总是找借口陪伴在母亲的左右。还是出事了。一辆违章的汽车把父亲撞入路边的深沟,送到医院抢救治疗了三个月,父亲余下的日子就永远与轮椅为伴了。 母亲没有流泪。母亲不请保姆,再忙,也要自己动手伺候父亲。母亲说,她知道那辆车是有意冲着母亲来的,父亲在一刹那间推开了母亲。 母亲闲暇的时间多了。她总是爱推着父亲的轮椅,到后山的花园里散步。母亲说那是他和父亲相识的地方,当时还只有一个小木桥,桥下有潺潺流水。 有一天,大成哥来到了我家。大成哥是二姨惟一的宝贝疙瘩,呵着护着惯着娇着。大成哥大学毕业进了一家企业,没有几年就当上了企业的老板。虽然我家和二姨家相隔千里,大成哥还是经常来家里看望我父母。父亲出车祸后,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尽。父亲去北京的疗养,我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大成哥给出的。我大学毕业后,也是大成哥四处托人找关系把我安排进了政府部门。母亲就说过,二姨家对咱家的恩情,这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啊。 大成哥这次来了没有急着走,安心地住下了。母亲每天都要做许多大成哥喜欢吃的菜。但是,大成哥吃得很少,烟抽得很凶,睡也不踏实。 母亲问,大成啊,今年多大了? 大成说,小姨,你忘了?我比小超大十岁,四十的人了。 母亲点点头,才四十啊,还年轻着啊,还有好日子过啊。 那晚,母亲和大成哥谈了很晚。 大成哥安安稳稳地睡着了,母亲就坐在大成哥的床边,轻轻地摇着一把蒲扇驱赶着蚊虫,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母亲陪着大成哥走进了公安局。 母亲回到家,把自己关在屋里,嚎啕大哭。 母亲已经退休了。母亲是位纪检干部。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7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我”虽然不是核心,却有独特作用,我亲历,听闻了所有情节,小说故事由“我”叙述,显得真实。 B.大哥牺牲后,逢年过节,全家聚会时,母亲总会在餐桌上给他摆上一幅碗筷,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母亲为送大哥当兵,感到有愧于大哥。 C.小说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比如父亲劝母亲要按领导的意思办事,并为母亲的安全担忧,衬托突出了母亲坚持原则、公而忘私的形象特点。 D.母亲爱推着父亲的轮椅到后山她和父亲相识的花园里散步,又成夜摇着蒲扇给大成哥驱赶蚊虫,这些说明母亲不只是心硬,也不缺乏 5.小说标题是“母亲泪”,却用大部分篇幅写母亲没有流泪,只在最后部分写母亲流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二姨家对咱家的恩情,这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啊”这句话对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安排和主题表达都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 材料二 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25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年07月22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GDP和税牧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07月22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9.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 【注】 ①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 更事:阅历世事。③ 祖龙:指秦始皇。 10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B.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C.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D.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12. 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 “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 《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 B. 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 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 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分) (3)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题(共8分) 15、阅读下面《诗经》中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①。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②!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③,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②遗:遗弃。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氓》 (3)《氓》中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是两位老祖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来唐诗的繁荣。 ①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 ②因此,对于唐宋以来长期流行的五、七言诗来说 ③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④而且《诗经》为四言体,《楚辞》为骚体,都不是五七言体 ⑤但《诗经》《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 ⑥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 A.③①⑥⑤④② B.⑤①③④②⑥ C.③⑤④②①⑥ D.⑤②⑥④①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饲养员介绍,动物园内的孔雀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飞行天性逐步降低。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很有必要。 B.“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2014 年11月30 日亮相胜利剧院,演出了她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 C.千古绝唱《孔雀东南飞》是第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D.汉代实行“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庐江小吏焦仲卿,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 1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他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20.下面是实验中学05届学生为毕业十周年聚会写给老师的邀请函。其中有四处错误或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敬爱的李老师: 您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离开母校已经有十年了。十年前,我们60个莘莘学子在您的谆谆教导下奋力拼搏,成功圆梦;十年后,老师的深恩我们依然铭记于心。敬爱的老师,我们都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我们决定于2015年10月17 日(周六)上午 10点在友谊酒店举办实验中学05届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我们鼎力邀请您和各位老师参加, 共叙师生情谊。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您的惠顾。 祝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实验中学05届学生聚会筹委会 2015年10月12日 21.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氓》中女子最后的决绝,是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以死抗争,是认清了他们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是因为他认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 “认清”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的一种识别,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有“认清”的能力。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个人体验,以“认清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与套作。 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把楚辞称为“赋”不是因为屈原的作品,而是因为其“不歌而诵”的特点。) 2.C(“每句长短不一”句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说“每句可长可短”。) 3.D(“……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推断错误。) 答案:4.B; 5.①形成鲜明对比。前文的母亲从未流泪和后文的母亲流泪形成对比,更显出母亲泪非同一般的意义;②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大哥为国捐躯,她离别亲人以及受到打击报复,她都没有流泪表现了母亲正直坚强的特点;为将大成哥动去投案自首面号则大哭,则显示了母亲重情重义的特点。两方面相互辉映,使母亲的形象内涵丰富;③增强艺术效果。母亲由没有流泪到流泪.造成极大的跳跃,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凸显主旨。从没有流过眼泪的母亲,为说服了大成哥投案自首而大哭,更能突出小说赞美这种讲大义、重情义的高贵人格的主旨。 6.①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母亲强烈的感恩、报恩的心情,母亲对二姨和大成哥对自家的恩情念念不忘,凸显了她重情重义的特点;②结构安排上,照应上文二姨和大成哥对“我”家的恩情为结尾处母亲的号大哭作感情的铺垫;③主題表达上母亲感恩二姨一家,但并不因此就袒护犯了事儿的大成哥,小说以此歌颂了这位退休纪检于部讲原则、重大义的高风亮节。 解析:“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母亲为送大哥当兵,感到有愧于大哥”不正确,母亲是深明大义的,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对大哥的怀念。故选B。 答案:7.D; 8.B; 9.“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解析:7.“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表述意思语文相反,与原文对照,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非“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曲解原文,通过材料二第三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可知。 9.题干问的是“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归纳整合信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和探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二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10. B 11.C 12. D 13. B 14. 见译文。(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衣”,穿着,名词活用为动词;“冠”,戴着,名词活用为动词;“以”,连词,来;“之”,代词,代指荆轲。(2)“以”,凭借;“作”,做了;“误”,贻误;“植”,培植;“倾”,倾害;“冠”,位居第一。) 参考译文:【甲】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乙】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地方,严嵩说:“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动辄就拿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于是放声大笑。王敏斋说:“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于是放声大哭。 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太愚蠢了。”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 接着读到秦王的侍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 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 后来,王敏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 三、诗歌鉴赏15答案:1.起兴的手法。“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的意思是风带来雨,诗歌以此起兴,引出下面丈夫抛弃妻子的内容。 (2).诗歌的一、二两章,在特定的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表现弃妇的悲惨命运,第三章写出弃妇情绪的变化、思想的觉醒和人格的升华。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被遗弃之后的悲愤到对现实有深刻理解从而自尊自强的情感变化。 解析:1.诗歌以“谷风”起兴,表现女子对遗弃自己的丈夫的控诉。这种风雨的描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生活艰难境况的暗指,表现在过去的风雨中,有许多的不安和恐惧,但是他们在苦难中能够相亲相爱,苦难过后,丈夫却把妻子遗弃了。 2.诗歌的第一、二章写女子被丈夫遗弃,第三章写女子的态度变化。如从“转弃”“弃予如遗”等可以看出女子遭受遗弃;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看到女子思想的转变。 16、默写题.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五、语言表达1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③紧承前文;⑤④是汉魏六朝诗与《诗经》《楚辞》的对比;②①⑥得出结论,并和下文联系紧密。 18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飞行天性”与“降低”搭配不当降低”可改为“消失”。C项,语序不当第一首”应该放在“长篇叙事诗” 前面。D项,结构混乱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可改为“便在察举制中受益”或“便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19答案:B解析:A项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二三,没有定准。C项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D项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20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倾听”改为“聆听”; ③“鼎力”改为“诚挚”;④“惠顾”改为“光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不能放在“60个”后面。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此处用错了对象。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21答案:(示例)《庄子》一哲学的天籁。《资治通鉴》一帝王的镜子。《颜氏家训》 位父亲的叮咛。《聊斋志异》一书房中的怪谈。 《三国演义》一龙争虎斗。《红楼梦》——逝去的大观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悔的人生。解析: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著,要能够体现名著的主要内容、核 心观点或主要特点。 22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材料通过三个不同的例子阐释了三种不同的“认清”:《氓》中的女子是认清了丈夫;《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封建环境,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更是认清了自己的追求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从而选择了远离官场。写作时,学生可以选择任一角度,将命题补充完整,然后再根据题目具体行文。在行文中要注重把握“认清”的表现、体现的意义等,比如写作“认清自我”,可写出认清自己的过程、认清自己之后要如何做、认清自己对个人的成长有何作用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