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小王去某超市采购了价值为人民币l000元的货物。这l000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 ②支付手段 ③流通手段 ④贮藏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价格为人民币l000元,说明这l000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价值尺度;采购了人民币l000元的货物,说明这l000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流通手段。故选A。 2.汽车销量的增加会导致汽油需求量的增大,反过来,油价的上涨又会使买车一族变得十分谨慎。因为汽油和汽车 A.是互补商品 B.功能趋同 C.互为替代品 D.是高档耐用品 【答案】A 【解析】A正确,汽车销量的增加会导致汽油需求量的增大,反过来,油价的上涨又会使买车一族变得十分谨慎。这是因为,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BCD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不吻合;故选A。 3.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 A.物价水平 B.收入 C.商品价格 D.储蓄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物价水平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但不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符合题意,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C不合题意,商品价格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但不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D不合题意,储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会降低,但这不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故选B。 4.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走以质取胜之路。为此企业应当 A.制定国际化的经营战略 B.降低产品价格 C.扩大生产规模 D.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 【答案】D 【解析】走以质取胜之路,强调的是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没有体现制定国际化的经营战略,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没有涉及降低产品价格,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没有涉及扩大生产规模,C不符合题意。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走以质取胜之路。为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融债劵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按照发行主体不同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风险从低到高排序,故本题正确的排序是③①②④,本题答案选C。 6.2012年5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批问题胶囊铬含量超标产品,要求依法从重从快处理严重违法企业。某些企业违规生产销售问题胶囊,主要说明 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B.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C.市场调节的竞争性 D.市场调节的法制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A:材料中企业违法生产假冒伪劣问题胶囊的行为表明企业不择手段自发追求经济利益,反映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A正确。B:材料未涉及市场信息,也就没有体现市场调节的盲目性,B不符合题意。CD:材料反映的不是市场调节的竞争性和市场调节的法制性,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更好地发展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A: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错误。B:更好地发展,这属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内容,B错误。C: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C错误。D: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D正确。故本题选D。 8.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城市交通献一计”活动中,一位市民经过仔细观察路况后,写信给市政府,建议政府把某处较宽的人行道花坛改成一条右转机动车道,以便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的状况。后来他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这位市民是通过________参与民主决策的。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答案】A 【解析】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城市交通献一计”活动中,一位市民经过仔细观察路况后,写信给市政府,建议政府把某处较宽的人行道花坛改成一条右转机动车道,以便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的状况。后来他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这位市民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A适合题意;其它选项也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C、D三项;故本题答案选A。 9.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党的基层组织 D.村级政府机关 【答案】B 【解析】AC:村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也不是党的基层组织,故AC排除。B: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正确。D:村级根本就没有政府机关,D错误。故本题选B。 10.政府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利用各种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了政府坚持_______的工作方法。 A.求真务实 B.依法行政 C.为人民服务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答案】D 【解析】政府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利用各种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了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11.有效制约和监督我国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主要靠 A.管理和惩治 B.人民代表大会 C.民主与法制 D.批评和控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权力自觉接受监督。C: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C说法正确。ABD:试题强调的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我国政府权力的关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12.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并向它汇报工作 ③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 ④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①②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并向它汇报工作,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属于全国人大的监督权,而不属于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故C符合题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故B不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中国文物在世界各国巡回展览引起了巨大轰动,此举不仅征服了世界,提升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象,而且有力地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情感。这一事实表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中国文物在世界各国巡回展览引起了巨大轰动,此举不仅征服了世界,提升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象,而且有力地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情感。这一事实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D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故选A。 15.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C.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A正确。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错误。C: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C错误。D:文化与经济政治影响、相互交融,D错误。故本题选A。 1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然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言和文字水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正确。BCD: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语言和文字水平,均属于狭义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7.每到中秋佳节,无论是祖国大陆还是旅居他乡的海外侨胞,都会通过吃月饼、赏明月等习俗来欢度中秋。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C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特征。A:传统习俗是指人们的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错误。B:材料不是反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材料未涉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C不符合题意。D:“每到中秋佳节,无论是祖国大陆还是旅居他乡的海外侨胞,都会通过吃月饼、赏明月等习俗来欢度中秋。”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A.发挥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B.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做到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A错误。 B: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属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B错误。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正确。D:做到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属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内容,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错误。故本题选C。 1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to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部门会议表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C符合题意,中国人和欧洲人对于“客随主便”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差异性,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D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选C。 20.人们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这说明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学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人们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这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正确。AB:题干未涉及商业贸易与人口迁徙,AB 不符合题意。D:“学习”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1.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既相互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促使我国逐渐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这表明 A.思想运动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D 【解析】A:思想运动不能决定只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A表述错误。B: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表述错误。C: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 表述错误。D:诸子百家既相互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促使我国逐渐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表明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B不合题意,材料所述与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无关。C不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无关。D不合题意,材料所述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无关。故选A。 23.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对个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ABD: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的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不同的文化对个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均与题意无关,ABD不符合题意。C: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正确。故本题选C。 2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答案】B 【解析】AC不合题意,这两项是从纵向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B符合题意,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不合题意,该选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故选B。 25.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古代北方中原文化的许多元素,至今依然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说明了文化 A.能够促进生活实践的发展 B.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在实践中永恒不变的 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古代北方中原文化的许多元素,至今依然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题目中的“至今”一词可以看出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D入选。AB选项与题意不符,C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本题选D。 26.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D 【解析】AB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D符合题意,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说的“遗产”是指传统思想。故选D。 27.哲学产生于 A.主观想象 B.实践活动 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答案】B 【解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A错误。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但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错误。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错误。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正确。故本题选D。 29.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从哲学上看属于________的观点。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题目中,孔子认为“天”是世界的本源,故从哲学上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选项入选。A、B都认为是唯物主义,均判断错误。C错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与题意不符。选D。 3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联系和发展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不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正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D不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故不选。故选C。 31.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A: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不符合题意。B: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正确。C:意识是实践人脑的产物,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错误。D: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2.下列包含实践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答案】BC 【解析】A不符合题意,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 符合题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符合题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既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D 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故选BC。 3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答案】A 【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即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①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上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④说法错误。②③⑤均正确阐释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入选。故选B。 35.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食、月食。这说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客观规律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的无限性。①④:“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食、月食。”这表明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客观规律,同时也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人们能精确预报日食、月食,这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②符合题意。③: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③错误。故本题选A。 36.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 A.物质性 B.能动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是对________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ABD均不合题意,这三项与材料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所体现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不符,故不选;C正确,材料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意思指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因此,该观点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故选C。 38.下列选项中与成语“刻舟求剑”包含相同哲学思想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C.飞矢不动 D.揠苗助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刻舟求剑”认为“剑”和“船”都是不运动的,夸大了相对静止。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坚持了运动的观点,与“刻舟求剑”包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A不符合题意。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坚持了运动的观点,与“刻舟求剑”包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C:“飞矢不动”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的,夸大了相对静止,与“刻舟求剑”包含的哲学思想一致,C符合题意。D:“揠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与“刻舟求剑”包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9.《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规律的普遍性;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强调规律是客观的;D符合题意,“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都强调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选D。 40.过去,民间流行“天狗食日”的说法,现在普通民众都知道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连成一条直线造成的现象,这体现了 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 B.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人类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D.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答案】B 【解析】A错误,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B符合题意,过去,民间流行“天狗食日”的说法,现在普通民众都知道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连成一条直线造成的现象,这体现了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不合题意,材料说明认识在发展,而不是认识具有不确定性;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故选B。 二、问答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伊始,央视四套推出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该片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古建筑专家眼里,它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历史学者心中,它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后人深刻启迪;民俗学者评价,它展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强走道德力量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则点燃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那丝愁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记住乡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和道德素养的提升。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⑤文化塑造人生。《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以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阐明《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42.2016年10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 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生活。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要结合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要汲取世界各国的文化营养,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要密切联系群众,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⑤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文化创新,要求谈谈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故考点可精确定位为文化创新的途径,答案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以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的设置相对简单,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很好的再现能力。 如何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实质就是要求考生回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结合教材知识,考生可利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知识归纳作答。 4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 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意味着,“十三五”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实现发展的美好目标,也成为同学们探讨的话题。尽管大家对如何实现存在争议,但是对“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则充满了信心。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答案】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我国“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把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解析】本题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对材料中两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解答本题主要的知识要点有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对材料中两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答案要点。 (1)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我国“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 (2)物质决定意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把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44.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的万丈豪情到“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们正在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绿色发展”进行分析。注意解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