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延长 B. 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C. 保温温度提高到23℃,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D. 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酵母菌的数量较少,是限制酵母菌发酵的因素,葡萄汁是足量的,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15℃下发酵,发酵速度较慢,温度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详解】由题意知,发酵过程中加入的酵母菌菌液较少,酵母菌数量少,因此酵母菌数量是限制发酵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A错误;由题意知,葡萄汁是足量的,因此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不会升高,B错误;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如果将温度由15℃升高到23℃,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加快,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C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发酵液内没有酒精产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醋过程中发酵条件对酒精含量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明确限制发酵条件的因素,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果酒制作的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控制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它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理想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氧气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2、酸性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出现灰绿色。 3、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酵母菌既有细胞壁,又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不利于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还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利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酵母菌为素材,考查了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细胞膜制备的实验等,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实验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3.制作葡萄酒时,在部分发酵液中加入果胶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酒制作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B. 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下降 C. 果胶酶在酸性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 D. Ⅰ组中还原糖含量高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多糖被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果胶(1)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2)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3)是果汁加工中影响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的主要原因。 2、果胶酶(1)定义: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2)作用:a、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b、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详解】A、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最适温度,A正确; B、果胶是果汁加工中影响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的主要原因,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提高,B错误; C、果胶酶的活性受PH影响,最适作用PH:3.0,C正确; D、果胶是一类多糖的总称,I、II组作对照,I组加入了果胶酶,果胶含量低,还原糖含量高,II组位加入果胶酶,果胶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D正确。 故选B。 4.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B. 决定腐乳特殊口味是卤汤 C. 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D.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豆腐乳的腌制过程中,盐的作用有:盐不仅能防止豆腐腐败,还可与分解形成的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使豆腐乳味道鲜美;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详解】A.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A正确; B. 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B正确; C. 腐乳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C正确; D. 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 5. 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l B.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C.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D. 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泡菜制作过程和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回忆泡菜制作的流程、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 B、腌制时间长短、腌制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B错误; 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C错误; D、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盐水的配制比例,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对相关 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6.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 A. 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 B. 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 均需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的考查,回忆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腐乳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它们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A正确;果酒制作的最适合温度是20度左右,果醋是30~35度左右,腐乳在18度左右,B错误;制作果酒,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养料会不断减少,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开始会增加,后慢慢减少,D错误。故选A。 7.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4)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详解】培养基不一定都含有碳源、氮源等物质,如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氮源,A错误;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以防将菌种烫死,C错误;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列有关细菌纯化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B. 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C. 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 D. 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3、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详解】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A正确;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以保证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B正确;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是一个细菌细胞或几个同种细菌细胞的克隆,C错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中,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所以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可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D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 如果得到了3个菌落数目在30~300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步骤是:①土壤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涂布培养、⑤筛选菌株,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详解】A.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因此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 B. 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能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所以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 C. 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 D. 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错误。 10.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节约成本,某工作人员在适宜的温 度和 pH 下,利用苹果汁和一定浓度的果胶酶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 图。对实验失误可能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都合理的是 A. 酶促反应时间不合理;延长反应时间 B. 苹果汁的用量不合理;增加用量 C. 果胶酶用量不合理;增加用量 D. 果胶酶体积梯度不合理;增大体积梯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实验组加入的酶量不同,但是果汁体积都相同。 【详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果汁体积不变,说明失误的原因不是酶促反应时间,A错误;可能是苹果汁太少所致,可以适当增加苹果汁的量,B正确;提高酶量,果汁量不变,可能是酶量太多,应该减少酶量,C错误;图中无法看出酶的体积梯度对实验的影响,D错误。故选 B。 11.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由甲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说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A正确;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的酶活力最高,B正确;丙图显示: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C正确;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不溶于水,易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产且稳定性好,D错误。 12.下列有关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酵母加蒸馏水活化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凝胶珠中酵母细胞代谢减弱 B. 在烧杯中完全溶化海藻酸钠后应倒入容量瓶中定容,以保证溶液浓度准确 C. 固定化酵母时注射器的推进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凝胶珠不呈球形 D. 将制备好的凝胶珠放入氯化钙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左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细胞的固定一般采用包埋法,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流程包括:酵母细胞的活化→配置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05 mol·L-1的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混合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实验中需要注意: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用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时,一定要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高度要适宜,并匀速滴入。 【详解】A. 干酵母活化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不宜过长,避免凝胶珠中酵母细胞代谢减弱,A正确; B. 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速度很慢,需要用小火间断加热,搅拌,向烧杯中加蒸馏水定容,待冷却至室温后与酵母细胞混合即可,不需要容量瓶,B错误; C. 固定化酵母时,需要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置好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C正确; D. 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否则会影响发酵效果,D正确。 1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固定方式看,包埋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只能以注射的方式给药 C. 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可以被重复利用,提高了酶的利用率 D. 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自来水冲洗,可洗去多余的CaCl2和杂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的固定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本身的表面张力,对附近的分子产生吸附,吸附剂不会与被吸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发生性质改变,化学结合法可能引起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改变酶的活性;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能重复利用;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因此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移至注射器中,然后以恒定速度缓慢滴加至CaCl2中而形成凝胶珠,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其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详解】A. 化学结合法可能引起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改变酶的活性,包埋法对酶的影响较小,A正确; B. 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起作用,蛋白酶制剂一般在最外面加上糖衣后通过口服方式给药,B错误; C. 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不能被重复利用,会随污水一起排掉,C错误; D. 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D错误。 14.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载体(硅胶、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和不同pH对固定化蛋白酶分解污水里蛋白质(用氨基酸产生速率来衡量)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蛋白酶处理污水具有可反复利用的优点 B. 污水中的蛋白质可为固定化蛋白酶提供营养,保持酶的活性 C. 三种载体固定化蛋白酶的最适pH均为5.5左右 D. 进行污水净化时应选择活性炭载体的固定化酶 【答案】B 【解析】 固定化酶易与反应物分离,可多次重复利用,A正确;固定化酶不需要提供营养,B错误;图中三条曲线的波峰所对应的pH均为5.5左右,C正确;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因此进行污水净化时应选择活性炭载体的固定化酶,D正确。 15.下面是利用苹果块固定乳酸菌进行的有关实验流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将苹果切成小块可以增大相对表面积,有利于固定化乳酸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 步骤③中用无菌水清洗的目的是洗去苹果块表面乳酸菌,使步骤④的结果更准确 C. 步骤④中设置的对照实验应是用等质量的苹果小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D. 与传统使用海藻酸钠固定细胞相比,用苹果固定乳酸菌可以保证发酵食品的安全性 【答案】C 【解析】 将苹果切成小块可以增大相对表面积,有利于固定化乳酸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步骤③中用无菌水清洗的目的是洗去苹果块表面乳酸菌,使步骤④的结果更准确,B正确;步骤④中设置的对照实验应是用等量的乳酸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C错误;与传统使用海藻酸钠固定细胞相比,用苹果固定乳酸菌可以保证发酵食品的安全性,D正确。 16.加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冷却至50℃,再与酵母细胞混合 B.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C. 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冷却至室温,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 还原糖鉴定时需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小火、间断加热,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海藻酸钠溶液冷却后再与酶母细胞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将组织中提取的DNA丝状物溶解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冷却变蓝;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斐林试剂是由甲液和乙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50-60℃水浴加热。 【详解】A.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小火或间断加热后,需冷却至室温,再与酵母细胞混合,A错误; B. 将DNA丝状物溶剂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不能直接放入二苯胺试剂中,B错误; C. 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待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错误; D.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即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D正确。 17.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有关透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于透析的薄膜要具有选择透过性 B. 透析膜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制成的 C. 透析能使小分子自由出入,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D. 透析可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答案】A 【解析】 化学用透析膜虽是半透膜,但是静态的,以膜孔径大小决定透析物质,不是选择透过性膜,A错误;透析膜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制成的,B正确;透析能使小分子自由出入,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C正确;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D正确。 18.下列有关NaCl在生物技术实践中应用,正确的是( ) A. 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不需要添加NaCl B. 蛋白质在NaCl溶液中析出时,其结构未发生改变 C. 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需逐层等量加入NaCl,以防杂菌污染 D. 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浸泡于0.9%的NaCl溶液中,用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要添加NaCl,以提供无机盐,A项错误;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项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需逐层加入NaCl,且随层数的增高增加盐量,C项错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可以保持正常形态,不会破裂,D项错误。 19.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以鸡血细胞液为实验材料)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图中装置可以进行该实验的多个步骤。若下列操作之前甲烧杯中已加入相应的实验材料或溶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向甲烧杯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B. 若向甲烧杯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 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保留粘稠物 D. 若在甲烧杯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则玻棒上会出现丝状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利用DNA和蛋白质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DNA在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溶解度最低,在2mol/L时会溶解,在95%的酒精中会析出,而蛋白质恰好相反。 【详解】若向甲烧杯中倒入蒸馏水并快速搅拌,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应留下含有细胞核物质的滤液,A错误;若向甲烧杯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则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DNA溶解在滤液中,要保留,B正确;若向甲烧杯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缓搅拌,降低NaCl溶液浓度,使DNA析出,在装置乙完成过滤之后要保留粘稠物,C正确;若在甲烧杯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并轻轻搅拌,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地分离,则玻棒上会出现丝状的DNA,D正确。 【点睛】要明确三种重复操作的目的和作用:加2次蒸馏水,第一次是使血细胞破裂,第二次是降低氯化钠溶液浓度,使DNA析出;用纱布过滤3次,第一次获得含细胞核物质的滤液,第2次获得DNA粘稠物,第3次获得含DNA的2 mol/L的氯化钠溶液;用4次氯化钠溶液,第1次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除去不溶解的杂质,第2次用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析出DNA;第3次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DNA;第4次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丝状物,用于DNA的鉴定。 2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某科学兴趣小组计划从血红蛋白的成分是否变化来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是该小组成员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的实验过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红细胞进行洗涤,至少洗涤三次 B. 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可达到粗分离的目的 C. 在加入蒸馏水和甲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将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获得血红蛋白溶液 D. 在对样品处理时,需要低速短时间离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加蒸馏水至原血液的体积。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②透析,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 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重复洗涤三次,A正确; B. 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B正确; C. 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置于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后分层,获得血红蛋白溶液,C错误; D. 在对样品处理时,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D正确。 21.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能从植物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 B. 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是水溶性有机溶剂 C. 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利于胡萝卜素提取 D. 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通过蒸馏除去滤液中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石油醚经常被用作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萃取剂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溶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此操作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详解】A. 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A错误; B. 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有机溶剂应具有较高熔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B错误; C. 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C错误; D. 提取胡罗卜素的流程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可见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通过蒸馏除去滤液中易挥发的有机溶剂,D正确。 22.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 A. 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 B. 过程④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 C. 过程⑥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 D. 得到的橘皮精油的成分主要是柠檬烯,呈现橘黄色透明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 【详解】A. 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出油率较低,为了提高出油率,常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A正确; B. 过程④是过滤,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B正确; C. ④过滤之后,需要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还含有少量的水和果蜡,需在5~10℃下静置5~7天,过程⑥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C正确; D. 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呈无色透明状,D错误。 23.下列对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蒸馏法根据原料的位置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 B. 压榨法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C. 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的芳香油 D. 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蒸馏、压榨法和萃取。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不同的原料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取。 【详解】A.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A正确; B. 萃取法提取有效成分时,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B错误; C. 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往往适宜用压榨法提取,C错误; D. 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蒸馏法获得,D错误。 24.用蒸馏法提取玫瑰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 B. 为了充分蒸馏玫瑰油,应该延长蒸馏时间 C. 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 D. 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挥发,能够随水蒸气一同蒸馏,适合采用蒸馏法提取。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详解】A. 蒸馏时多种因素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精油的品质就比较差,A错误; B. 如果要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就需要延长蒸馏时间,B正确; C. 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C正确; D. 水和油层分开后,为除去精油中的少量水分,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D正确。 25.关于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 B. 鉴定胡萝卜素时的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 C. 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D. 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β-胡萝卜素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提取胡萝卜素常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其萃取过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详解】A.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A正确; B. 丙酮为水溶性溶剂,不能作为胡萝卜素的层析液,B错误; C. 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萃取过程中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C正确; D. 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通过蒸馏除去,使其与β-胡萝卜素分开,D正确。 26.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 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 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无“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详解】A. 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A错误; B.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B错误;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必需在寄主的活细胞内完成,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C正确; D. 蛋白质和核酸属于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27.近期,我国多个省市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给人们造成恐慌。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只感染猪不感染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猪瘟病毒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 B. ASFV属于生物,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 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能培养非洲猪瘟病毒,灭活后可制备疫苗 D. 健康猪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饲料、饮水而感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猪瘟病毒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必须寄生在猪的活细胞内才可以增殖,在内环境中不能增殖,A错误;病毒为专性寄生,非洲猪瘟病毒只可以感染猪的细胞,不可以感染其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故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C错误;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健康猪可通过接触或采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饲料、饮水感染,D正确;故选D。 28.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 A. 缩手反射的完成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 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 兔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神经细胞为结构基础,A不符合题意。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变异发生在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能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所以遗传和变异也发生在细胞内,B不符合题意;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如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兔属于多细胞生物,因此兔的单个细胞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 29.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并控制多肽合成 B. 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 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分子的主要分布区域为拟核。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并控制多肽合成,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错误;蓝藻进行无性生殖,所以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但其质膜上有相关的酶和光合色素,因此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在质膜上完成,D错误。故选A。 30. 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素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美誉。但由于农民的不合理种植,造成施用氮肥的人参状如水萝卜,竟然捆成捆销售!严重冲击了东北的中草药市场。对以下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R 基中 B. 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核酸、纤维素等多种物质的构成元素 C. 必需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都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 D. 这一事实说明N元素是人参的微量元素,应减少氮素的供应 【答案】C 【解析】 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肽键(-CO-NH-)中,A项错误;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构成元素,但不是纤维素的构成元素,B项错误;必需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种类和数量都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C项正确;N元素是人参的大量元素,应依据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合理地供应,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在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3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Mg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C. 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D. 在探究小麦生长发育需要Mg2+的实验中必需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A项正确;Mg只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元素,B项错误;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C项正确;探究小麦生长发育需要Mg2+的实验中必需设置缺Mg实验进行对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 B. 控制合成该蛋白酶的mRNA至少有129个密码子 C. 该蛋白酶在水解蛋白质时在高温条件下比低温条件下效果更好 D. 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分别为m个;酶的催化特点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详解】A. 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而题干中没有说明该蛋白酶有几条肽链,因此无法判断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目,A错误; B. 除了终止密码子外,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控制合成该蛋白酶的mRNA至少有129个密码子,B正确; C. 蛋白酶在高温条件下会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下降,但不会失去活性,C错误; D. 蛋白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而油渍属于脂质,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无法去除油渍,D错误。 33.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3) 0 7.8 2.2 0.5 0 0 0 肌肉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A. 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时钙浓度最高 B. 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 从表中看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细胞内钙浓度与肌肉收缩力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格数据表示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格可知,30秒细胞内钙浓度最高,是7.8mmol/mL,此时肌肉力量不是最大;肌肉力量最大是在60秒,此时钙离子浓度是2.2mmol/mL;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肌肉细胞收缩力量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到60秒时肌肉力量最大,然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详解】A.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内钙含量最高7.8mmol/mL,此时肌肉收缩力量不是最大,A错误; B.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肌肉细胞收缩力量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然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B错误; C. 该表格信息不能显示钙离子进入肌肉细胞的方式,C错误; D.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肌肉的收缩力量也不同,细胞内钙浓度与肌肉收缩力量有关,D正确。 34.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脂肪的必需成分 C.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许多生化反应有自由水的参与,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都需要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新陈代谢越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反之则越弱。 【详解】A. 自由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 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 C. 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功能,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C正确; D. 新陈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越多,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D正确。 35.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氧来自于羧基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错误;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生成一分子H2O,生成的H2O中的氧来自于羧基,B正确;细胞内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如-NH2和-COOH)相关,D正确。 36.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下列有关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 B. 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C. 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的游离氨基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所以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A正确; B. 第二种化合物含有2个羧基,B错误; C.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是肽链中的肽键,图示三种氨基酸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 D. 三种化合物都只含有1个氨基,故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的游离氨基数相同,D正确。 37.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判断患者是否康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 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0.05 g/mL的CuSO4溶液 ② 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③ 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 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葡萄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1、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一般用斐林试剂,如果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有葡萄糖的存在,如果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没有葡萄糖.2、斐林试剂是现配现用,且两种溶液混合后使用. 【详解】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一般用斐林试剂,该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的,①正确;使用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先混合均匀(现配现用,混合使用),再向尿液中斐林试剂,②错误;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③错误;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葡萄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④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尿糖的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某蛋白质共由99个氨基酸组成,氨基总数为25个,羧基总数为26个,其中R基上羧基数目为23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2个氨基 B. 共有95个肽键 C. 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分子质量1764 D. 此蛋白质有2条肽链 【答案】A 【解析】 氨基有25个,有3条链,所以R基中有22个氨基,A正确;99个氨基酸脱水形成3条肽链,共有肽键数96个,B错误;形成96个肽键,脱去96个水分子,减少的分子质量为96×18=1728,C错误;此蛋白质有3条肽链,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39.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 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碳元素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详解】A. DNA不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如少数RNA病毒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RNA,A错误;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B正确; C.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C正确; D. 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D正确。 40.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磷脂、RNA、淀粉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 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 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 淀粉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合成淀粉时不需要磷酸盐作原料,A错误; B. 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参与构成复杂化合物,B正确; 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C正确; D. 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水分,同时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会导致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来补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它们在自然界却作用非凡,很多生命现象都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幽门螺旋杆菌是急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可以通过微生物培养对其进行检测和诊断。将患者体内采集的样本制成菌液,培养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进行“浓缩”。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则该菌落周围会岀现___________环带,这与菌体内___________酶的作用密切相关,该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肠杆菌数目是否超标可以作为食品卫生和水源污染度的检测指标,大肠杆菌的数目可以通过滤膜法来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过滤后,将滤膜放在添加___________试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_色,根据该菌落的个数判定饮用水是否污染。 (3)酿造葡萄酒时,葡萄皮上有少量醋酸菌,在酒精发酵的旺盛阶段,醋酸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选择 (2). 红色 (3). 脲 (4). CO(NH2)2 + H2O –酶→ CO2 + 2NH3 (5). 伊红美蓝 (6). 黑 (7). 不能 (8).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 (9). 醋酸菌需要在温度30-35℃条件下才能转化成醋酸,而发酵罐中温度是18-25℃ 【解析】 【分析】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伊红-美蓝培养基常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其原理是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产生酒精,且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而醋酸菌为好氧菌,且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所以在酒精发酵的旺盛阶段,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详解】(1)幽门螺旋杆菌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故应培养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浓缩”。菌体内含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使pH升高,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则该菌落周围会岀现红色环带,该反应式为:CO(NH2)2 + H2OCO2 + 2NH3。 (2)大肠杆菌数目是否超标可以作为食品卫生和水源污染度的检测指标,大肠杆菌的数目可以通过滤膜法来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过滤后,将滤膜放在添加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根据该菌落的个数判定饮用水是否污染。 (3)酿造葡萄酒时,葡萄皮上有少量醋酸菌,在酒精发酵的旺盛阶段,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②醋酸菌需要在温度30-35℃条件下才能转化成醋酸,而发酵罐中温度是18-25℃。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比较,以及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别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42.(1)图1是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据图回答: ①图1中如何操作注射海藻酸钠和酵母菌混合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____________加热。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2)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在装填色谱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如果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得到的血红蛋白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方法进行纯度的鉴定。图3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加入过程的示意图,正确的加样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 以恒定的速度缓慢的滴加 (2). 细胞体积大,不易从材料中漏出 (3). 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4). 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少 (5).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6).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7). 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9). ④①②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制备凝胶珠时需要CaCl2溶液,X溶液为CaCl2溶液,海藻酸钠遇到钙离子可迅速发生离子交换,生成凝胶珠。为了防止海藻酸钠焦糊,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小火(或间断) 加热,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防止酵母菌在高温下死亡。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也会影响实验效果。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而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详解】(1)①图1中注射海藻酸钠和酵母菌混合液时应以恒定的速度缓慢的滴加。 ②酵母细胞体积大,不易从材料中漏出,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小火间断加热。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少,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2)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在装填色谱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得到的血红蛋白可以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纯度的鉴定。图3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加入过程的示意图,加样顺序是调整缓冲液面、滴加透析样品、样品渗入凝胶床、再调整缓冲液面,即④①②③。 【点睛】本题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细节的把握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43.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分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中的问题: (1)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从而提高______________,也可以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采用_________方法。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最适pH”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的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第一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第二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①请问哪一种操作更科学?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时,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分析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半乳糖醛酸 (2). 出汁率和澄清度 (3).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4). 刚果红染色法或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 (5). 第二种 (6). 第二种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环境(或第一种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7). 果汁体积 (8). 甲 (9). 【解析】 【分析】 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染料时,CR能够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最适pH”实验中,实验的关键是分别将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调至一定的pH,然后把pH相等的这两种溶液混合,否则,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会发生酶的催化反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由此可见,题干中第二种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环境,因此第二种的操作更科学。 【详解】(1)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也可以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或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方法。 (2)①分析可知方法二更为科学,第二种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环境。 ②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果胶酶的作用受pH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最适pH下,酶活性最高,果汁体积最大,故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是甲。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pH=m,则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纤维素酶的组成、果胶酶活性的测定,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44.某人工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湖水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一所示。要对①进行放大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二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若此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现象,蓝藻因含有____________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蓝藻属于_______。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湖中所有的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种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中的水及无机盐等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组成成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bd (2). 真核细胞 (3). 此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 水华 (5). 藻蓝素和叶绿素 (6). 生产者 (7). 不能 (8).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细菌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的总称 (9). 属于 (10).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详解】(1)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cbd。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二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因为此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若此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水华现象,蓝藻因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蓝藻属于生产者。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湖中所有的细菌不能构成种群,因为种群是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细菌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的总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因此湖中的水及无机盐等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组成成分。 【点睛】本题以某湖泊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显微镜的操作、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