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关系可以为前者大,后者大,或者相等 B.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不改变条件,能量不再发生变化 C.盖斯定律只能计算部分化学反应的焓变,但实验可测得所有反应的焓变 D.等量的钠在空气中点燃和在空气中久置两个不同条件下的焓变相等 ‎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氮气能够缓慢反应生成氨,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C.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D.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ΔH<0,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3.某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A.液溴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4.下列各种情况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pH=7的溶液中:Fe3+、Cl-、Na+、NO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Cl-、K+‎ C.pH=1的溶液中:NH、Cl-、Mg2+、SO D.Al3+、HCO、I-、Ca2+‎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6.可逆反应:2HI(g)H2(g)+I2(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充入H2‎ ‎7.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3F3(g)===3H‎2F2(g) ΔH1=a kJ·mol-1‎ ‎②H‎2F2(g)===2HF(g) ΔH2=b kJ·mol-1‎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ΔH3=(  )‎ A.(a+b) kJ·mol-1 B.(a-b) kJ·mol-1‎ C.(a+3b) kJ·mol-1 D.(‎0.5a+1.5b) kJ·mol-1‎ ‎8.某烃的结构简式如下:,该烃的正确命名是(  )‎ A.2甲基4异丙基戊烷 B.2,4,5三甲基己烷 C.2,3,5甲基己烷 D.2,3,5三甲基己烷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n≥6)‎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化合物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①溴水中存在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 ‎④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 ‎⑥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 A.①④ B.②③ C.②⑥ D.②③⑥‎ ‎11.分子式为C4HCl9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将小烧杯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②在配制烧碱溶液时,将称量后的NaOH固体溶于水,立即移入容量瓶,将洗涤烧杯的液体注入容量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④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⑤读取滴定管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14.如图中X为电源,Y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溶液,通电后Y中央的紫红色斑向d端扩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纸上c点附近会变红色 B.Cu电极质量减小,Pt电极质量增大 C.Z中溶液的pH先减小,后增大 D.Z溶液中的SO向Cu电极移动 ‎15.可逆反应A(?)+aB(g)C(g)+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1,则A为液体或固体 ‎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T2>T1,p2>p1‎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B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16.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溴化银悬浊液中加入溴化钠溶液,溴化银的Ksp减小 B.图中a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1 AgNO3溶液,则c(Br-)增大 D.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对应的溶液到b点对应的溶液的转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1)①在‎25 ℃‎条件下将pH=12的氨水稀释过程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能使溶液中c(NH)·c(OH-)增大 B.溶液中c(H+)·c(OH-)不变 C.能使溶液中比值增大 D.此过程中Kw增大 ‎②在‎25 ℃‎条件下将pH=12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填序号)。‎ A.10 B.‎11 C.10~12 D.11~13‎ ‎(2)‎25 ℃‎时,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②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③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一水合氨的电离,使c(OH-)减小 ‎(3)室温下,如果将0.2 mol NH4Cl和0.1 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①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2 mol。‎ ‎②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1 mol。‎ ‎(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c(H+)>c(OH-)‎ B.c(Cl-)=c(NH)>c(OH-)=c(H+)‎ C.c(Cl-)>c(H+)>c(NH)>c(OH-)‎ D.c(NH)>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________,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该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③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填“>”“<”或“=”,下同)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与c(Cl-)的关系c(NH)________c(Cl-)。‎ ‎18.(8分)已知下列反应:‎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66 kJ·mol-1‎ 试回答:‎ ‎(1)CO的燃烧热ΔH=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可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CO2(g)+2NaOH(aq)===Na2CO3(aq)+H2O(l)  ΔH=-a kJ·mol-1‎ CO2(g)+NaOH(aq)===NaHCO3(aq)  ΔH=-b kJ·mol-1‎ 则:①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ΔH=________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标况下,‎11.2 L 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 ‎ ‎19.(10分)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Fe Fe→Cu ‎+0.78‎ Zn Zn→Cu ‎+1.10‎ A Cu→A ‎-0.15‎ B B→Cu ‎+0.3‎ 根据表中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Cu与A构成的原电池中,__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为________。‎ ‎(4)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________先被腐蚀。‎ ‎20.(10分)某不饱和烃与氢气加成后的生成物为CH‎3C(CH3)2CH2CH2CH(CH3)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系统命名法对该物质进行命名:      。 ‎ ‎(2)若不饱和烃为炔烃,则该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 ‎ ‎(3)若不饱和烃为烯烃,又知该烯烃被热的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的产物为CH3COCH3(丙酮)和CH‎3C(CH3)2CH2COOH,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 ‎ ‎(4)由(2)中炔烃的最简单同系物可以合成聚氯乙烯塑料,试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①              。 ‎ ‎②                  。 ‎ ‎21.(10分)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1、K2值如下:‎ 温度/℃‎ K1‎ K2‎ ‎500‎ ‎1.00‎ ‎3.15‎ ‎700‎ ‎1.47‎ ‎2.26‎ ‎900‎ ‎2.40‎ ‎1.60‎ ‎(1)若‎500 ℃‎时进行反应①,CO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900 ℃‎时进行反应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数K3=________。‎ ‎(3)反应②的焓变ΔH________(填“>”、“<”或“=”)0。‎ ‎(4)‎700 ℃‎时反应②达到化学平衡,要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缩小容器容积 B.加入更多的水蒸气 C.升高温度至‎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5)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____。‎ 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存在相等的情况,A项错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放出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故宏观表现为能量不再发生变化,B项正确;盖斯定律可计算所有化学反应的焓变,部分反应的焓变不能通过实验测得,C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在空气中久置生成氧化钠,二者在不同条件下的生成物不同,焓变也不同,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锌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锌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较大,故B错误;浓硫酸能够使铁发生钝化,故C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答案:A ‎3.解析:除了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外,其余三种物质溶于水均可导电;而液溴为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为电解质,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解析:A中由于Fe3++3H2OFe(OH)3+3H+,所以有Fe3+大量存在的溶液一定为酸性。B中因为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CO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因为在pH=1的溶液中NH、Mg2+都不水解,所以NH、Cl-、Mg2+、SO可以大量存在,故C符合;D中发生Al3++3HCO===Al(OH)3↓+3CO2↑的双水解反应。对有能水解的离子共存问题不仅要考虑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更要注意水解离子所引起的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答案:C ‎5.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 答案:A ‎6.解析: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H2、HI均无色,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需增大I2(g)的浓度。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I2(g)的浓度增大,A正确;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消耗I2(g)的方向移动, I2(g)的浓度减小,B错误;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C错误;加入H2平衡逆向移动,I2(g)的浓度减小,D错误。‎ 答案:A ‎7.解析:由×①+×②得:H‎3F3(g)===3HF(g) ΔH3=ΔH1+ΔH2=(a+b) kJ·mol-1=(‎0.5 a+1.5b) kJ·mol-1。‎ 答案:D ‎8.解析: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首先确定主链为己烷,故A错;根据“最小”原则和“最简”原则,应选题给结构简式中最下端的碳为1号碳,故B错;该烃具有的三个甲基,取代基的数目要用汉字表示出来,故C错;该烃的正确命名是2,3,5三甲基己烷,故D对。‎ 答案:D ‎9.解析:芳香烃是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仅指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且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烃基的碳氢化合物,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6(n≥6);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是甲苯可以,这是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所致。‎ 答案:D ‎10.解析:①向溴水中加AgNO3溶液,Ag+与Br-结合生成AgBr沉淀,减小了Br-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溴水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发生电化学腐蚀,不存在平衡移动问题;③对于反应2NO2N2O4,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减少,故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④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提高NH3的产率,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⑤对于反应Na(l)+KCl(l)K(g)+NaCl(l),K挥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⑥升高温度使CO(g)+NO2(g)CO2(g)+NO(g)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体系的颜色加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B ‎11.解析:C4HCl9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而C4H9Cl可视为烷烃C4H10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C4H10有2种:正丁烷和异丁烷,其一氯代物分别有2种,共有4种。‎ 答案:C ‎12.解析:①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因游码质量总是加到右盘上,故题中操作实验少称了NaOH固体,所配溶液浓度偏低。②由于NaOH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若趁热在容量瓶中定容,恢复至室温时溶液体积将减小,NaOH溶液浓度将增大,滴定同体积的NaOH时,消耗V标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③不影响测定结果。④V标偏高,测定结果偏高。⑤V标偏高,测定结果偏高,故应选②④⑤组合。‎ 答案:B ‎13.解析:由题意可知1 mol该烃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 8 mol,A、D选项均不符合此要求;B项其一氯代物有四种,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4.解析:由题中紫红色斑即MnO向d端扩散,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说明d端为阳极,即b为正极,a为负极,c为阴极。NaCl溶液中H+放电,生成OH-,c点附近会变红色。Z为电解硫酸铜溶液,Pt为阳极,溶液中的OH-放电,2H2O-4e-===O2↑+4H+,Cu为阴极,溶液中的Cu2+得电子生成铜,总反应为2CuSO4+2H2O2Cu+O2↑+2H2SO4,阳极区生成H+,则SO向Pt极移动,B、D项错误;随着电解的进行,Z溶液变为硫酸溶液,再电解则变为电解水,硫酸浓度增大,C项错误。‎ 答案:A ‎15.解析:由C的百分含量(C%)与压强(p)的关系图,可以确定p2>p1,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气体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1,则A为液体或固体,A项正确;由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的关系图,可以确定T2>T1,温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B、C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只要温度不改变,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D项错误。‎ 答案:D ‎16.解析: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AgBr)不变,A错误;曲线上的点到达沉淀溶解平衡,a点对应的c(Ag+)小于c点的,所以Qc小于Ksp ,为不饱和溶液,B正确;c(Ag+)增大,Ksp不变,则c(Br-)=减小,C错误;温度升高,AgBr(s)Ag+(aq)+Br-(aq)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c(Ag+)、c(Br-)同时增大,D错误。‎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答案:(1)①B(2分) ②C(2分) (2)③(2分)‎ ‎(3)①NH3·H2O NH(1分)  ②NH H+(1分)‎ ‎(4)①氯化铵(1分)A(1分) ②NH4Cl和HCl(2分) ③<(1分) =(1分)‎ ‎18.(8分)解析:(1)CO的燃烧热是指1 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由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可知,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66 kJ=283 kJ,故CO的燃烧热ΔH=-283 kJ·mol-1。‎ ‎(2)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2得:‎ CO(g)+Na2O2(s)===Na2CO3(s) ΔH=-566 kJ·mol-1×-266 kJ·mol-1=-549 kJ·mol-1。‎ ‎(3)①热化学方程式2×2-热化学方程式1得,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 ΔH=(-b×2+a) kJ·mol-1=(a-2b) kJ·mol-1。‎ ‎②n(CO2)==0.5 mol,由CO2(g)+2NaOH(aq)===Na2CO3(aq)+H2O(l) ΔH=-a kJ·mol-1可知,0.5 mol 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kJ。‎ 答案:(1)-283 kJ·mol-1(2分)‎ ‎(2)CO(g)+Na2O2(s)===Na2CO3(s) ΔH=-549 kJ·mol-1(2分)‎ ‎(3)①(a-2b) (2分) ②(2分)‎ ‎19.(10分)解析:(1)由表中1,2列数据可知,金属活动性差异越大,电压越大。(2)按此规律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B>A。(3)Cu与A构成的原电池中,Cu为负极(表中对应数据为负),此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4)B比A活泼,则B先腐蚀。‎ 答案:(1)大(2分) (2)Zn>B>A(2分)‎ ‎(3)Cu(2分) Cu-2e-===Cu2+(2分) (4)B(2分)‎ ‎20.(10分)解析:先将加成后的生成物CH‎3C(CH3)2CH2CH2CH(CH3)2写成碳架结构,再对其进行命名得2,2,5-三甲基己烷,根据价键理论碳必成四个共价键,还原为炔烃CH‎3C(CH3)‎2C≡CCH(CH3)2和烯烃CH‎3C(CH3)2CH2CHC(CH3)2。‎ 答案:(1)2,2,5-三甲基己烷(2分)‎ ‎(2)CH‎3C(CH3)‎2C≡CCH(CH3)2(2分)‎ ‎(3)CH‎3C(CH3)2CH2CHC(CH3)2(2分)‎ ‎(4)①CH≡CH+HClCH2CHCl (2分)‎ ‎②nCH2CHCl  (2分)‎ ‎21.(10)解析:(1)设平衡过程中CO2转化浓度为x,则平衡时CO2、CO的浓度分别为2.0 mol/L-x,x,根据‎500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解得x=1.0 mol/L,故CO2转化率为×100%=50%。(2)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代入‎900 ℃‎时K1、K2的数值,K3==1.50。(3)升高温度时,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可以判断反应②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4)反应②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加入更多的水蒸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D错误。(5)图像A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像B中升高温度,CO的含量减小,图像C中T1先达到化学平衡,则T1>T2,升高温度,CO的含量减小。而反应①温度升高,平衡常数 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含量增大。‎ 答案:(1)50%(2分) (2)1.50(2分) (3)< (2分) (4)B(2分) (5)A(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