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哪种材料硬》教案 (15)
教 学 设 计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课例名 称 《哪种材料硬》 电话 教材版本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 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二课《哪 种材料硬》电邮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本设计从三年级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以我们周围的材料为知识基 础和铺垫,引导学生在探索合作学习环境中,通过对假设的提出与验证,从而学会科学地对比 判断不同材料的硬度,进一步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认识物体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 本设计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即学生是科学概念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必须建立在学 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实现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哪种材料硬》是新课标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课 的内容,从材料切入认识物质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直接指向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为 此,这节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对比 4 种物品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 特性的认识。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材料由原来的经验层面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一些理 性层面的认识。第一次让学生接触材料的实验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 有机相结合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我准备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比较硬度”。 这个实验比较容易操作,但课本上的记载表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形 式逐一显现表格中。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归纳小结材料的软硬程度。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不怕他们做错,如果过多干预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第二个环 节是“认识金属”,在教学过程中,从前面实验的结果“坚硬”引到寻找金属的特性,对金属的 认识是从几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 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金属材料特性的理解 和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8 页的饮料罐的故事,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 程以及铝片之所以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同时增强学生的材料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程实施 “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 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 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 事物,所以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 习。为此,比较四种常见材料的硬度,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 得出结论。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接触实验少,动手能力不强,语言描述能力欠缺,他们需要 从认识物品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材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知对象。因为 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和使用另外 一些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 料,比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知道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 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过程与方法:会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树立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 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物质的软硬度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比较得来的。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运用刻划的方法检验物质的硬度。 教学准备 实验用表、课件。 木条、卡纸、塑料片、铁片,棉花,橡皮擦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1、出示一个密封盒子,里面装有材 料:塑料片,橡皮擦,棉花,请一位 同学上来伸手进去摸一摸,依次摸出 老师要求的材料?你是怎么摸出来 的? 引导学生描述三种材料的软硬程度 一个学生上台参与, 其他学生观看,思考 回答:塑料片,橡皮 擦,棉花软硬程度不 同 描述三种材料的软 硬程度 创设情景, 引入主题 二 探究活 动 1 活动一:观察比较木条、塑料片、铁 片、卡纸的软硬 提出问题 1: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 硬到软怎样排列呢? 提出问题 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它们的硬度?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 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设计实验 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⑴依次选择其中两种材料,互相刻划 对方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 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 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但用同一 种材料刻划时不能换人,防止用力大 学生交流,提出假 设,回答问题:用压、 捏、折的方法都不易 区分它们的软硬 两两比较 刻划 学生实验 学生填写记录表 激发学生思考,讨 论 学会科学 探究实 验的一般步骤 通过实验 的方法 让学生检 验假说 是否成立 养成良好 实验习 惯 小不同。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填写记录 表上,并整理材料 三 解释 1 教师讲解实验结果呈现情况,通过用 一种材料去刻画另一种材料的方法, 我们得出了硬度的大小,分别是 铁 片>塑料>木条>卡纸,所以铁钉的硬 度最大。 交流:学生上台展示 记录表。 汇报:我们用什么划 什么,最后得出什么 结论。 得出结论 四 探究活 动 2 认识金属 问题 1: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金属 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你能说说周围的 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吗? 问题 2:我们发现,一般金属都很坚 硬,并具有金属光泽, 除了这些我 们熟悉的特性,金属还有哪些特性 呢。请看,你能否进行联想并猜测一 下。 ①锅烧菜 ②锤子砸铁丝 ③导电 ④建筑材料 ⑤金属光泽 回答问题 讨论,思考,完成表 格 47 页,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解决 迷思,开拓思维 五 解释 2 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 延 展 性 、 易 传 热 、 能 导 电 等 。 我知道的金属名称铁、铜、铝、金、 银、锌等 联系生活回答问题 将理论知 识与日 常生活联系 六 迁移 饮料罐的故事 组织学生阅读书本 48 页,了解一个 饮料易拉罐的生产过程。 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 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 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 料? 课后阅读 迁移 迁移,升华 板书 哪种材料硬 (左) (右) 实验探索的一般过程: 硬 铁片 1. 提出问题 较硬 塑料 }← 刻划 2. 作出假设 较软 木条 3. 设计探究过程 软 卡纸 4. 实施探究过程和结果分析 5. 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设计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 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课前运用谈话法,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分析评价。 2、课中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随时调控教学。 3、运用访谈法,请学生谈谈学习收获,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4、利用观察记录单作为评价的载体,通过记录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保留,使本课科学概念的评价具有极强 的可操作性,为科学概念评价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 附:实验记录表格 哪种材料硬 班级 组员 1. 提出问题:木片、卡纸、铁片、塑料片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2. 作出假设(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 > > > 3 设计探究过程 4. 实施探究过程和结果分析:分别用一种材料去划另一种材料的表面,有划痕的打√,没有 划痕的打Ⅹ,并对比材料的硬度大小 说明 > 说明 > 说明 > 说明 > 说 明 > 说明 > 5 得出结论:四种材料的硬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 >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木条 铁片 木条 铁片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木条 卡纸 木条 卡纸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塑料 木条 塑料 木条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铁片 卡纸 铁片 卡纸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塑料 卡纸 塑料 卡纸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铁片 塑料 铁片 塑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