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考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年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建议+全套试卷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全国高考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年高考化学备考 复习建议+全套试卷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近几年全国高考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一、全国新课标(Ⅰ、Ⅱ)卷化学三大题型(必做题“实验题”、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化学实验”题型分析(见附件:2012-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理综化学《化 学实验》试题汇编) 1、常考考点: 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洗涤、 连接与气密性(漏液)检查、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试剂的取用和保存、试纸使用、一般常见 事故处理、关于“沉淀”三实验等) ②常见气体的制备(包括所用试剂名称、用量;仪器选择、连接(安装)、用途;反应原理; 除杂、干燥、收集方法;尾气处理等) ③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根据“特征阴、阳离子、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特定实验事实”检 验)、分离和提纯方法(常用“溶解、过滤、洗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结晶、洗气、 渗析、升华”等方法及其所用仪器的名称、作用等) ④化学实验方案(性质实验方案、制备实验方案、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①科学性: 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 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⑤定量实验(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物质组成及元素含量、转化率、产 率测定) ⑥化学探究性实验(原理准确;方案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 ⑦实验条件控制(对比实验)与数据处理(计算) 2、教学策略: (1)按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常见气体的制 备”、“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几个实验知识模块进行复习,保证实验复习的系统性、完整 性。 (2)由于全国卷实验题型与以往广东高考实验题型有很大区别,所以实验复习要“注重实 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复习与训练”、“注重与有机、无机实验装置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训练”、 “注重实验设计、实验评价题型的复习与训练”。 (3)对课本典型实验挖掘素材,创设问题,扩展延伸。如:高考常考的 10 个教材实验(底 料):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②常见阴、阳离子(K+、Na+、NH4+、Al3+、Fe2+、 Fe3+、SO42-、Cl-、CO32-等)的检验③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与除杂实验④氯气的性质实验 ⑤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⑥各种气体(O2、NH3、NO2、Cl2、C2H4、C2H2 等)的制备实验⑦元 素性质(酸性、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及递变规律的探究实验⑧乙酸 乙酯的制备实验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⑩物质的分离提纯(粗盐提纯、气体除杂)实验。 (4)从教材中的栏目:【学与问】【实验?—?】【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设计实验问题 一、比较酸性、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实验设计 1. 教材必修 2、选修 5:P75 P60 科学探究《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 2. 教材选修 4:P40-42 实验 3-1,3-2《测 pH 大小及酸性强弱》 3、教材必修 2:P9 实验 1-1《卤素单质置换反应(实验报告)》 二、设计实验并画出实验装置图 1. 教材必修 1:P50 科学探究《画出 Fe 与 H2O(g)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2. 教材必修 1:P92 科学探究《设计 NO2 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的实验装置图》 3. 教材选修 5:P42 科学探究《溴乙烷在不同试剂中与 NaOH 反应产物判断的实验》 4. 教材选修 5:P57 实验 3-5《乙醛的氧化反应实验》 5. 教材必修 2:P41 科学探究《设计一套原电池并画出装置简图》 三、与“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内容 1. 教材必修 1:P101 实验 4-9《Cu 与浓 H2SO4 反应实验及产物 SO2 的检验》 2. 教材必修 1:P94 资料卡片《防止酸雨的措施》;P95 习题 1(生石灰脱硫) 3. 教材必修 1:P90 实验 4-7《SO2 溶于水及漂白品红溶液(可逆)实验》 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几个实验 (教材选修 4:P18 实验 2-1《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1. 教材选修 4:P20 实验 2-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教材选修 4:P21 实验 2-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教材选修 4:P23 科学探究《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教材选修 4:P21 科学探究《KI 溶液被氧化变质(淀粉液变蓝)实验》 5. 教材选修 4:P26 实验 2-5: 《影响 Cr2O72-+H2O 2CrO42-+2H+因素》 6.教材选修 4:P18 实验 2-1《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5)强化实验小专题训练,提高复习效率。如:物质的制备实验小专题、评价性实验小专 题、定量测定实验小专题、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小专题、探究性实验小专题、实验流程题 型小专题等。见附件 2 (6)对学生进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 训练,落笔生分,提高得分率。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型分析(见附件:2012-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理综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汇编) 1、常考考点: ①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36 号元素)或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s、p、d 轨道)。 ②化学键及晶体类型判断【四大晶型、三大键型(含配位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和非极 性键)】。 ③原子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及分子(含离子)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四面体、 平面四边形、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V 形等)判断。 ④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及电负性递变规律、大小判断及其应用。 ⑤利用晶体结构知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范德华力(含氢键) 及化学键键能大小、等电子体理论等)解释物质性质(酸性强弱、稳定性大小、熔沸点高 低、溶解性大小等)(简答题)。 ⑥典型原子晶体(金刚石、单晶硅、二氧化硅)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⑦晶胞原子数目计算、晶体组成(化学式、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判断、(晶体)物 质密度、微粒间距的计算。 2、教学策略: (1)建立“三条主线”的基本知识体系:①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 号元素的核外 电子排布、价电子轨道示意图)——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②分子结构——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σ键和 π键)——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分子立体结构(等电子体、价层电子互斥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分子的稳定性、 熔沸点、溶解性、酸性的大小判断)③晶体结构——晶体微粒(晶胞)——典型晶体(金刚 石、石墨的原子晶体、冰、CO2 的分子晶体、NaCl、CsCl、CaF2 的离子晶体、钾、镁、铜、简 单立方的金属晶体)结构——微粒间作用——晶体性质(硬度、熔点、导电性) (2)利用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数据图表、比喻等手段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 象化、具体化,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解释事实)。 (3)精选典型例题,强化考点训练,掌握解题方法(按考点进行题型分解训练,见附件 3)。 (4)“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 要严格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做到“把握住考点,能力不拔高,内容不拓展,强化热点,突 出重点,破解难点”,以典型物质或晶体结构为载体,强化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理 解,提高复习效率。 (5)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利与弊:利:①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必修 2 的元素 周期律、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性质等知识②知识点少,相对独立且发散性较弱,考点清 晰,利于掌握③能力要求不高,审题、答题耗时少,一般都能得分。弊:化学概念抽象,空 间想象能力要求高,没有此方面的“空间灵性”者难以学透。 (三)“有机化学基础”题型分析(见附件:2012-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理综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试题汇编) 1、常考考点: 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物分类、官能团(较少)、有机物命名、鉴定有机物物理方 法(各种谱图)、原子共面、化学式、结构简式书写、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及“等效 氢”等,而“耗氧量计算”没有出现) 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判断(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反应) ③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含限制条件,有时写出“顺反”异构体) 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掌握结构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⑤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反应条件,应用知识迁移、类比分析方法) ⑥有机合成(利用题中信息及常见有机合成规律) 2、教学策略: (1)重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成键特点、官能 团、重要性质、用途、简单有机物命名(含双官能团的物质)、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xxxx 谱图、化学环境(不)相同的氢(等效氢)、反应类型判断”等。 (2)教学时要时时引导学生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角度分析有机反应机理,帮助学生总 结规律,掌握方法。 (3)抓住有机知识主线,编织知识网络,如各类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各类有机反应 条件的应用、各类反应中有机物化学键的断键成键规律等(见附件 4),引导学生对所 学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4)适当补充和扩展一些有机知识,如环烷烃取代反应、二烯烃、环烯烃的加成、加聚反 应、苯的同系物侧链(光照)的取代反应、多元(混合官能团)醇、醛、羧酸、酯的 性质、双官能团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中(官能团异构)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 中化学环境不(相)同的氢(等效氢)的判断、不饱和度、一卤(硝基)代物的种类判 断等。使有机知识体系更完整和系统,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5)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总结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规律。 (见附件:“有机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6)了解学生解答有机题常见错误,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如:1.书写结构简式时常见错误有: 把“ ”写成: “、、 、 。 CH3COOCH3CH2(酯基连接错位),CH2CHCOOH(少写碳碳双键)等”。 2.有机反应同一反应物,条件、状态不同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也不同。常见错误有:有 机物与单质溴(或单质氯)(溴水、液溴、溴蒸汽)反应状态不清晰,卤代烃水解反应和 取代反应条件混淆,卤代烃消去反应和醇的消去反应条件混淆等。 3.有机物名称(包括官能团名称)、分子式没有按照规范要求书写。常见错误有:C3O2H6N; 脂与酯、戊与戌、苯与笨、醚键与醚基、醛基与 基、羧基与酸基、酯基与脂基等 4. 其 它 常 见 错 误 : 有 机 分 子 结 构 简 式 中 原 子 间 的 连 结 方 式 写 错 位 ( 如 : )、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 “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小分子”和“端基原子或原子团”、要求写物质名称而 错写成化学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化学式或结构式等。在复习有机化学 的初期,这些错误就要及早发现、针对训练、严格要求、勿留后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规范答题习惯。 二、2016 年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全国高考考纲(或考试说明)”,仔细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及相关 各地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题型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教学计划,保证 化学复习扎实、高效、顺利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备课组教师精诚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反对单打独斗和孤军奋战。实现 1+1>2 效应。要求科组其他年级组教师每年至少要做本地市一、二模拟试题,高考试题。 3、坚持“三轮复习备考模式(经久又经典),打好基础,提升能力。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的归纳、总结和训练,让学生完成构建高 中化学知识网络,养成正确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学生提高能 力的关键阶段,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由量到质飞跃”的重要一环。二轮复习既不能是第一 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也不能盲目训练,急功近利。二轮复习专题的确立因校、因班而异。大 专题内的小考点内容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要考点、重点题型倾斜,可进行“六大题型分 解训练”,提高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第三轮复习的综合训练、模拟测试阶段,既可以对考生前 期复习效果进行诊断,又让考生尽早进行热身训练,零距离接触高考,消除对高考的紧张和 惶恐心里,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获得高分。 4、教学用书选用:第一轮总复习中给每个学生配备一本适合全国高考试卷的复习资料 《xxxx》,以此资料为主,每节课配有教学案(训练案),同时要求学生适时查阅教材有关 内容。学生使用教学资料教师要给指导,一定要提前给学生划掉不适用的试题,避免偏离方 向,浪费学生时间。 5、有效教学手段: 依靠考纲(考试说明),把握教学方向;采用“快步走、常回头”教学策略; 精编教学 案、精选试题,体现分层思想;学生做题要限时,既要快又要准,做后要反思总结;教师讲 解知识精准,规律总结到位,不烦不简;养成学生正确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6、训练讲评方式: 每周的选择题训练、小小专题训练、针对知识的重难点,作业题、训练题、考试题中常错点 进行的重组训练。试题的选编要精准,训练要高效、科学、合理,依纲靠本,挖掘教材中的 “边角料”创编试题训练;作业与试卷的批改不过夜,讲评不隔堂;分类讲解,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7、试题训练与选编: (1)加强“以有机知识为载体、以实验装置图为手段呈现的实验题”;有机化学“同分异构 体、有机合成题” 、“化学计算”题型训练。 (2)高三复习时多选用、编辑已使用“全国新课标卷(Ⅰ、Ⅱ)”高考的省份试题进行训练。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 A.NH3、NO、CO2、雾 B.CO2、N2、Cl2、酸雨 C.SO2、NO2、CO、烟尘 D.HCl、SO2、N2、沙尘暴 2.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学的是) A.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 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C.将空气中游离的氮变成氮的化合物 D.用碘化银人工降雨 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撤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失,这是由于 石墨 ( )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4.国外有人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 N2,此时碳氮原 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据称,这种化合物可能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 ) A.碳、氮原子构成网状结构的晶体 B.碳氮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短 C.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 D.碳、氮的单质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5.氯胺(NH2Cl)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是一种有效的强力消毒剂,据此判断,氯胺在水溶液中因水解产生的 物质是 ( ) A.HCl0 和 HCl B.NH4C1 和 HCl C.NH4Cl 和 HCl0 D.NH4Cl 和 HClO3 6.下列各组物质均由一种干燥气体和一种液体组成,其中可以进行喷泉实验,且液体几乎充满烧瓶的组 合是 ( ) A.Cl2,饱和食盐水 B.SO2 氨水 C.NH3,稀盐酸 D.NO2 水 7.1999 年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 N5+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5+共有 34 个核外电子 B.N5+中 N-N 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 N5AsF6 中 As 化合价为+l 价 D.化合物 N5AsF6 中 F 化合价为-1 价 8.为了同时施用分别含有氮、磷、钾 3 种元素的化肥,对于下列化肥:①草木灰 ②KCl ③Ca(H2PO4) 2 ④(NH4)2SO4 ⑤氨水,适宜的组合是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9.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 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 2NO+O2═2NO2 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 列三种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全部都是 lO.在 20℃,1 大气压下,将三个分别盛氨气,氯化氢,二氧化氮的等容积烧瓶分别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 当水进入烧瓶中,并使气体充分溶解后,假定烧瓶中溶液无损失,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1 B.5:5:4 C.1:2:3 D.1:1:2 11.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存在 NO3-、I 一、Cl 一、Fe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 还原,由此推断溶液中 ( ) A.一定有碘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 B.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 C.一定含有碘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 D.不含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12.市售“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原料。通电时,发生器内的电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同时 使产生的气体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制得的混合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不致对人体造成伤害。该 发生器配制消毒液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 ( ) ①2NaCl+2H2O 电解 NaOH+H2↑+Cl2↑ ②Cl2+2NaOH═NaCl+NaClO+H20 ③H2+Cl2═2HCl ④Cl2+H20═HCl+HClO ⑤2HClO═2HCl+O2 A.①④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②③④ 13.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纯碱,是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 而得纯碱。但不能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钾,原因可能是 ( ) A.KHCO3 溶解度较大 B.KHCO3 溶解度较小 C.K2CO3 溶解度较小 D.K2CO3 溶解度较大 14.氮化铝(AlN)熔融时不导电,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材料,由此推知,它属于( )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无法判断 15.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 C2O3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2O3 和 CO2 都是碳元素的氧化物 B.C2O3 和 C02 都是碳酸的酸酐 C.C2O3 和 C0 都具有还原性 D.C2O3 和 C0 燃烧产物都是 C02 16.以下说法中能证明无色透明液体是纯净水的是 ( ) A.测得该液体 pH=7 B.电解该液体得到氢气和氧气,且其体积比为 2:1 C.向其中投入金属钠,钠于液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丝丝声 D.在 l.0l×105Pa 压强下测得沸点为 373.15K 17.将足量 C02 通入 KOH 和 Ca(OH)2 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 C02 体积(V)的关系正 确的是 ( ) 18.在常温下四个容积相同的抽空的密闭容器内,分别注入下列各组气体(先注入一种,再注入另一种), 全部气体注入完毕后,容器中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①2mol 氢气和 1mol 氧气 ②2mol 硫化氢和 1mol 二氧化硫 ③2mol 一氧化氮和 1mol 氧气 ④2mol 氨和 lmol 氯化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9.向 NaBr、NaI、Na2SO3 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 成可能是 ( ) A.NaCl Na2S04 B.NaCl NaBr Na2S04 C.NaCl Na2S04 D.NaCl NaI Na2S04 20.下图中,锥形瓶内盛有气体 x,滴管内盛有液体 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 y 滴入瓶中,振荡,过一 会儿可见小气球 a 鼓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x 是 NH3,y 是浓氨水 B.x 是 S02,y 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C.x 是 C02,y 是稀硫酸 D.x 是 HCl,y 是 NaN03 稀溶液 21. X(盐)和 Y(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 Z;Z 跟 NaOH 反应又得到 X(盐);Z 氧化的最终产物为 W 气, W 气溶于水又得到 Y(酸)。则 X(盐)和 Y(酸)是 ( ) A.Na2S 和稀硫酸 B.Na2SO3 和盐酸 C.Na2S 和盐酸 D.Na2SO3 和稀硫酸 22.将 SO2 和 X 气体分别通入 BaCl2 溶液,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 X 气体不可能是 ( ) A.CO2 B.NH3 C. C12 D.H2S 23.治理太湖污染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环保工程,措施之一是在太湖流域推广无磷洗衣粉,这是继无氟冰箱、 无铅汽油推广以来又一重要“绿色化工产品”,下列关于磷污染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磷是营养元素,促进鱼类大量繁殖 B.磷是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动植物 C.磷导致藻类疯长,鱼类因缺氧而无法生存 D.磷促进水中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二、填空题 1.油画中的白色颜料是铅白[Pb3(OH)2(C03)2],油画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由于空气中极少量的 H2S 作用,其 白色部位可能变黑,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小心擦拭变黑处,可 恢复白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一烧杯中盛有 100mL2mol·L-1 的 H2SO4 溶液,溶液中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漂浮在溶液中央(如下图 所示)。向此烧杯中缓缓注入 0.4 mol·L-1 的 Ba(OH)2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① ; ②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实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 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 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使 CO、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和 SO2 的转 化。 (1)写出 CO 与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 5.环保检测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常用 1L 气体样品中含有害气体的毫克值(mg/L)来表示,如对某气体样品 中所含 CO 的浓度进行测定,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 2.00L 的气体样品通过盛有 I2O5 固体的加热管,反应后生成 CO2 和 I2; ②用 30.0mL5.00×10-3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所产生的碘,发生的反应为: I2+2S2032- =2I-+S4O62-; ③将②中溶液取出 1/5,加入 1.00mLl.00×10-2mol/L 碘水,正好将所取溶液中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完全 氧化。 (1)写出步骤①中 CO 通过盛 I2O5 加热管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样品中 CO 的浓度。 6.用 Cl2 消毒会使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化,生成有机氯化合物,于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 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消毒剂 ClO2。 (1)使用 ClO2 作饮用水消毒剂的优点是: (2)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用 NaClO3 氧化浓盐酸制取 ClO2,同时有 Cl2 生成,且 Cl2 体积为 ClO2 的一半,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我国最近研究成功 ClO2 氧化亚氯酸钠(N2 保护下)制 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一反应的优点是: (4)在 H2SO4 存在的条件下,用 Na2SO3 还原 NaClO3 也可制 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如下图所示,已知: 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3 反应,分别生成 X 和 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 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l:2 反应,分别生成 Z 和 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 (1)甲是 , 乙是 。 (2)甲与丙反应生成 X 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与丁反应生成 W 的化学方程式是: 8.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Y、Z 是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 转化关系: (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单质,X、Y、Z 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试推断: ①X、Y、Z 中含有丙元素的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②此时,Z 是 气的主要成分; ③X 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丙通常是暗红色的液体,Y 和 Z 具有相同的阳离子,X 与 Z 含 有相同的阴离子。试推断: ①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 ②写出 X 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9.X、Y、Z 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Y+Z→B(气)。请 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 X、Y、Z 均为气体,且 A 和 B 化合生成固体 C 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Y 的化学式是 ; ②生成固体 C 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常温下 Y 为固体,X、Z 为气体,A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 B,则: ①B 的化学式是 ;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将 Y 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AB C BC C B D A A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B B D D D AB BD A A C 二、填空题 1. Pb3(OH)2(CO3)2+H2S═3PbS+4H2O+2CO2 PbS+4H2O2═PbSO4+4H2O 2.(1)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②小球沉到烧杯底(2)向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此时烧杯中的液体只是水,其密度比 2mol·L-1 硫酸密度小,则原悬浮与烧杯中央的 小球沉到水底(小球的密度与 2mol·L-1 硫酸的密度几乎相同) 3.CaO+SO2═CaSO3;2CaSO3+O2═CaSO4 4.(1)2CO+2NO═N2+2CO2 (2)使 SO2 转化为 SO3 3,SO2+H20═H2SO4 产生硫酸烟雾 5.(1)5CO+I2O5═I2+5CO2 (2)根据 5CO+I2O5═I2+5CO2 和 I2+2S2O2-3═2I-+S4O62- CO 的浓度:1.75mg/L 6.(1)ClO2 有强氧化性,为高效消毒剂,不与有机物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2)2NaClO3+4CHl(浓)Cl2↑+ClO2+2NaCl+2H2O (3)Cl2+2NaClO2═2ClO2+2NaCl (4)Na2SO3+2NaClO3+H2SO4═2ClO2+2Na2SO4+H20 7.(1)N2,O2 点燃 (2)N2 + 3Mg == Mg3N2 点燃 (3)O2 + 2H2 == 2 H2O (或将其换位) 8.(1)①CO2、CO ②CO ③ CO2 + 2Mg == C + 2MgO (2)①Cl2、Fe、Br2 9.(1) ①H2 ② NH3 + HCl == NH4Cl (2) ① SO2 ② H2S + OH- == HS- + H2O ③ S+3Cl2 + 4H2O == H2SO4 + 6HCl 化学能与热能(附参考答案) 1、如图,以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B.该图表示某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无关 C.该图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该图表明化学反应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故 A 错误; B.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能量不变,该图不能证明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生成物的状态的关系,故 B 错误; 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C 错误; D.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放热,遵循能量守恒,故 D 正确. 故选 D. 2、物质 A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右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A→F,△H= —△H 6 B.△H1+△H 2+△H 3+△H 4+△H 5+△H 6=1 C.C→F,│△H│=△H 1+△H 2+△H 6 D.│△H 1+△H 2+△H 3│=│△H4+△H5+△H6│ 【答案】B 3、右图是 298K、101kPa 时 N2 与 H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a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 1molN2 和 3mol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1kJ,若通入 2molN2 和 6mol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2kJ,则 184kJ·mol-1>Q2>2Q1 【答案】D 4、右图是设计的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它是利用太阳能和物质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实现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 B.装置 X 中阳极反应式:Br2+2e- 2Br― C.装置 Y 中正极反应式为:Br2+2e- 2Br― D.有了这套装置后就不用考虑节能减排了 【答案】C 5、CH4、H2、C 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③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 O2 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 1 mol 甲烷生 成 CO2 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890.3 kJ。 (2)甲烷与 CO2 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2CO+2H2,1 g CH4 完全反应可 释放 15.46 kJ 的热量,则: ①图 4-3 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 4-3 图 4-4 ②若将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的 CH4 与 CO2 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 4- 4 所示,则 CH4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C(s)与 H2(g)不反应,所以 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 +2H2(g)===CH4(g)的反应热ΔH=________。 (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 CH4 与 O2,并放出热量 B.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 CO2 分解生成碳与 O2 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 CO2 与海底开采的 CH4 合成合成气(CO、H2) D.将固态碳合成为 C60,以 C60 作为燃料 【答案】(1)= (2)①D ②63% (3)-74.8 kJ·mol-1 (4)C 【解析】(1)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状态,与中间过程无关,故甲烷细菌使 1 mol 甲烷生成 CO2 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仍等于 890.3 kJ。 (2)①1 g CH4 完全反应释放 15.46 kJ 的热量,则 1 mol CH4 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 247.36 kJ,故 D 图符合 题意;②CH4 的转化率= 155.8 kJ 247.36 kJ ×100%≈63%。 (3)②+③-①即得 C(s)+2H2(g)===CH4(g) ΔH=-74.8 kJ·mol-1。 (4)已知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则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 CH4 与 O2 的 反应吸热,故 A 项不正确;使 CO2 分解生成碳与 O2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能发生,故 B 项不正确; 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 CO2 与海底开采的 CH4 合成合成气(CO、H2)是合理的,C 项正确;将固态碳合成为 C60, 以 C60 作为燃料,极不经济合算,故 D 项不正确。 6、氯原子对 O3 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 ΔH1,ClO+O===Cl+O2 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 应:O3+O===2O2 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 O3+O===2O2 的ΔH=E1-E3 B.反应 O3+O===2O2 的ΔH=E2-E3 C.O3+O===2O2 是吸热反应 D.ΔH=ΔH1+ΔH2 【答案】D 【解析】从能量关系图来看,ΔH=E3-E2,故 A、B 项错;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C 项错。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一个化学反应是放 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 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 B.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断裂化学键是放热过程 D.形成新的化学键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打开旧键需要吸热,生成新键则是放热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相同 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C.已知:H2(g)+I2(g) 2HI(g);ΔH =-9.48 kJ/mol,若将 254 g I2(g)和 2 g H2(g)充分反应可 放出 9.48 kJ 的热量 D.已知在 101 kPa 时,2 g 碳燃烧生成 CO 放出热量为 Q kJ,则碳的燃烧热为 6Q kJ·mol-1 【答案】A 【解析】 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A 正确。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均发生还原反应,B 错误。选项 C 中是可逆反应,所以 254 g I2(g)和 2 g H2(g)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48 kJ,C 不正确。 燃烧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因此 D 不正确。 10、有 A、B、C 三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 H2SO4 中,A 极为负极;② A、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C 极发生氧化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C>B B.B>C>A C.C>A>B D.A>B>C 【答案】C 试题分析:①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 H2SO4 中,A 极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 A>B;②A、C 相连后, 同时浸入稀 H2SO4,C 极发生氧化反应,则金属活动性 C>A.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C>A>B.因此选项 是 C。 11、处理含 CO、SO2 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 S。 已知:CO(g)+ O2(g) CO2(g) ?H=-283.0 kJ/mol ① S(g)+ O2(g) SO2(g) ?H=-296.0 kJ/mol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CO2 与 SO2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CO2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 8 电子稳定结构 D.相同条件下:2CO(g)+SO2(g) S(g)+2CO2 (g) ?H=-270kJ/mol 【答案】B 【解析】 12、下列中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 CO2 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C 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放热反应;D 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 和吸热反应,即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 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 CO 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 反应。 1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C6H12O6(葡萄糖 aq)+6O2 =6CO2+6H2O B. CH3COOH+KOH = CH3COOK+H2O C. A+B= C+D; △H<0 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答案】D 【解析】焓变△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0,说明是吸热反应;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打开旧键 需要吸热,生成新键是放热,由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吸收的热量多。 14、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 分子。N4 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 1 mol N—N 吸收 167 kJ 热量,生成 1 mol N N 放出 942 kJ 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N4 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 与 N2 互称为同位素 C、N4 化学性质比 N2 稳定 D、1 mol N4 气体转变为 N2 将放出 882 kJ 热量 【答案】D 15、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且氢气中 1 molH―H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36 kJ, 水蒸气中 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则氧气中 1 molO=O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188kJ B. 248 kJ C. 124kJ D. 496kJ 【答案】D 16、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 ②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 ΔH=-15.73 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 则 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 FeO 固体得到固体 Fe 和 CO2 气体时对应的ΔH 为( ) A.-218 kJ/mol B.-109 kJ/mol C.+218 kJ/mol D.+109 kJ/mol 【答案】B 【解析】CO 气体还原足量 FeO 固体得到固体 Fe 和 CO2 气体的反应为 FeO(s)+CO(g)===Fe(s)+CO2(g),根 据盖斯定律,该反应可以通过①×1 2 -②×1 2 -③×1 3 得到,其反应热ΔH=(-24.8×1 2 +15.73×1 2 - 640.4×1 3 ) kJ/mol=-218 kJ/mol.则 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 FeO 固体得到固体 Fe 和 CO2 气体时对应的ΔH 为-109 kJ/mol. 17、学习了反应热后,某化学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 管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 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 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____________________,(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 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盛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 看 到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 明 反 应 放 热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方案: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 乙方案:①有气泡产生 ②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 丙方案: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水和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使水蒸发 【解析】实验从反应放热的“热”为出发点进行探究,通过放热使温度上升、气体膨胀、水被蒸发等特征 现象,合理地设计了实验探究方案。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 A~D 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1)用装置 A 收集 NO 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2)B 装置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滴下,其另一个作 用是 (3)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 末是 Fe2O3、Cu2O 或二者混合物. 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Cu2O 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 Cu 和 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CuO 提出假设: 假设 1:红色粉末是 Fe2O3 假设 2:红色粉末是 Cu2O 假设 3:红色粉末是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①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甲同学认为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乙同学认为其结论 不正确,乙同学的理由是 ②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 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 (4)经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 (CuS04·5H20).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 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 pH 如下: 物质 Cu(OH)2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 pH 6.0 7.5 1.4[ 沉淀完全 pH 13 14 3.7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A.氯水 B.H2O2 C.NaOH D.Cu2(OH)2CO3 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①试剂为 (填字母),写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②试剂为 (填字母). ③固体 X 的化学式为 . ④操作 I 为 . 【答案】(1)c; (2)消除滴入盐酸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减少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 (3)① Cu 能将 Fe3+还原为 Fe2+或 2Fe3++Cu=2Fe2++Cu2+; ② Fe2O3 和 Cu2O; (4)① B;2Fe2++H2O2+2H+=2Fe3++2H2O; ② D; ③ Fe(OH)3 或 Fe(OH)3 和 Cu2(OH)2CO3; ④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1)用装置 A 收集 NO 气体,一氧化氮气体是比空气略重的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有毒气体,需要 用排水法收集, a.从①口进气,导气管长进短处不能实现用排水法集气,故 a 错误; b.从①口进气,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不能用排气法集气,故 b 错误; c.从②口进气,导气管短进长出可以用排水法集气,故 c 正确; d.从②口进气,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不能用排气法集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2)由于实验一般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滴入一定液体后会发生内外压不平衡情况,此时液体就不易滴下, 采用连通管可平衡内外压帮助液体顺利滴下;本实验是通过计算 CO2 量反推 CaCO3 的量,所以气体的量是否 精准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由于滴下液体时,广口瓶中原有的气体也会相应进入集气瓶中,这样会使 CO2 量偏大,采用连通管可使这部分气体回到分液漏斗中,不进入集气瓶中,减小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消除滴入盐酸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减少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 (3)①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无铁离子,可能是氧化亚铜在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氧化铜和铜,生成的铜能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溶液遇到硫氰酸钾不变红色,所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不能说明原混合物不含氧化铁;当原固体粉末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时,加入稀 H2SO4 后产生的 Fe3+与 Cu 反应生成 Fe2+,滴加 KSCN 溶液后也可能不变红色, 故答案为:Cu 能将 Fe3+还原为 Fe2+或 2Fe3++Cu=2Fe2++Cu2+; ②固体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说明固体含有氧化铁和氧化亚铜;反应生成的铜会和铁离子全部反应,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Fe2O3 和 Cu2O; (4)①红色粉末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溶于硫酸后氧化亚铜反应生成的铜会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加 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调节溶液 PH 使铁离子全部沉淀; 故答案为:B;2Fe2++H2O2+2H+=2Fe3++2H2O; ②红色粉末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由工艺流程可知,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 Cu 生成,Cu 能将 Fe3+还原 为 Fe2+,所得的溶液含有 Fe2+,加入试剂 1 目的是 Fe2+将为 Fe3+,氯气会引入氯离子,故试剂 1 应选择 B.H2O2; 加入试剂 2 目的是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 Fe3+转化为 Fe(OH)3 沉淀除去,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会 引入钠离子,故试剂 2 应选择 Cu2(OH)2CO3,故答案为:D; ③红色粉末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由工艺流程可知,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 Cu 生成,Cu 能将 Fe3+还原 为 Fe2+,所得的溶液含有 Fe2+,加入试剂 1 目的是 Fe2+将为 Fe3+,氯气会引入氯离子,故试剂 1 应选择 B.H2O2; 加入试剂 2 目的是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 Fe3+转化为 Fe(OH)3 沉淀除去,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会 引入钠离子,故试剂 2 应选择 Cu2(OH)2CO3,得到的沉淀 x 为 Fe(OH)3,或 Fe(OH)3 和 Cu2(OH)2CO3; 故答案为:Fe(OH)3 或 Fe(OH)3 和 Cu2(OH)2CO3; ④操作 1 是溶液中得到溶质结晶水合物;是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故答案为: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9 、 (1) 浓 硫 酸 与 木 炭 粉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 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 A 瓶的溶液退色,C 瓶的溶液不退色。A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B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 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答案】(1)C+2H2SO4(浓) 2SO2↑+CO2↑+2H2O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产物中有 SO2 将 SO2 全部氧化吸收 确定产物中 SO2 已被 B 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 CuSO4 水蒸气 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放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 CO2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各种装置可知:④是反应发生器;①中有品红溶液,是用来验证 SO2 的装置;③中 装有某种水溶液,显然③可用来验证 CO2;②可验证水蒸气。由于①、③中装的都是水溶液,气流经过后 一定会带出水蒸气,所以必须先用②验证产物中的水蒸气,然后再验证 SO2 和 CO2,不然就不能确定水蒸气 一定是反应产物;由于 SO2 和 CO2 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从②出来的气体必须先 经过①验证和除去 SO2 后,再进入③,验证 CO2,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连接顺序应当是④②①③。 20、在 450℃、1.50X107Pa 条件下,Na2O 与 O2 反应生成 Na02,Na02 可用于应急呼吸面罩: 4NaO2+2C02→2Na2C03+302,4NaO2+2H20(g)+4CO2→4NaHCO3+302 某呼吸面罩中放置了 5OOg NaO2,吸收 CO2 和 H20(g),每产生 18.48L(换算为标准状况)O2 时,固体的质 量就增加 13.30g.计算生成的 Na2CO3 和 NaHCO3 物质的量之比 . 【答案】3:5. 【解析】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 和 ymol, 4NaO2+2C02═2Na2C03+302 ,固体质量△m 4 2 3 8g 2x x 1.5x 4xg 由方程式: 4NaO2+2H20(g)+4CO2═4NaHCO3+302,固体质量△m 4 4 3 116 y y 0.75y 29yg 所以 ;解之得 ,Na2CO3 和 NaHCO3 物质的量之比:0.3:0.5=3:5, 故答案为:3:5. 21、已知 A、B、C、D、E、F 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 F 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它们之 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H2O → B+C ② C+F → D ③ D+NaOH → F+E+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m]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 C 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 F 经催化氧化生成 B 和 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22、如下图所示,①~⑩分别代表有关反应的一种物质,他们均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①~③和 ⑥~⑩中分别含有同一种元素。 (1)分别写出①、④、⑧、⑩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① ④ ⑧ ⑩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OH- → ①+H+ → ②+③ → ④→⑤ ⑤→①+O2 ①+⑥ → ⑨+空气→ 【答案】(1) Al Al(OH)3 Fe3+ Fe(OH)3 (2) 2Al+2OH-+2H2O=2AlO2 -+3H2↑ 2Al+6H+=2Al3++3H2↑ 3AlO2 -+Al3++6H2O=4Al(OH)3↓ 2Al(OH)3=Al2O3+3H2O 2Al2O3(熔融) 4Al+3O2↑ 2Al+Fe2O3 2Fe+Al2O3 4Fe(OH)2+O2+2H2O=4Fe(OH)3 23、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 通电 高温 已知:A 为硫铁矿的主要成分,E 为红棕色固体,K 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①、②都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B、C、D、H 是单质;B、C、D、F、G、H 常温下是气态; F、P 和 H 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 F 是形 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 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 G 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化合物 M 由两种元素组成, 分子内共有 58 个电子。 (1)F 的化学式 ;G 的水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 (2)写出 K 与 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G 与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室中,向饱和 H 水溶液中加入 CaCO3 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制得浓度较大的 P 的水溶液。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 【答案】(1)SO2 、NH4 + (2)2Fe2+ + Cl2 = 2Fe3+ + 2Cl- 4NH3 + 3Cl2 = NCl3 + 3NH4Cl (3)饱和的 Cl2 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 + H2O H+ + Cl- + HClO ,加入的 CaCO3 粉末与 H+ 反应,使上述平衡向正向移动,HClO 浓度增大 24、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Ⅰ:C3H8(g)+5O2(g)===3CO2(g)+4H2O(l)ΔH=-a kJ·mol-1 途径Ⅱ:C3H8(g)===C3H6(g)+H2(g)ΔH=+b kJ·mol-1 2C3H6(g)+9O2(g)===6CO2(g)+6H2O(l)ΔH=-c kJ·mol-1 2H2(g)+O2(g)===2H2O(l) ΔH=-d kJ·mol-1(a,b,c,d 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由于 C3H8(g)===C3H6(g)+H2(g)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 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3)b 与 a,c,d 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 【答案】(1)等于 (2)小于 吸收 加热 (3)2b=c+d-2a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等。(1)根据盖斯定律知两者相等。(3)途径Ⅱ 的热化学方程式将①×2+②+③可得途径Ⅰ的热化学方程式,则反应热有 2b+(-c)+(-d)=-2a,整 理即得 2b=c+d-2a。 25、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 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mL 盐酸于试管中. 试完成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MgCl2 溶液和 H2 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的 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 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Mg+2H+=Mg2++H2↑; (4)小于. 【解析】(1)镁与盐酸剧烈反应,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反应放出热量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析出固体 溶质,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 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浑浊状, 故答案为:镁与盐酸反应产生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 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答案为:Mg+2H+=Mg2++H2↑; (4)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MgCl2 溶液和 H2 的总能量小于镁片的盐酸 的总能量,故答案为:小于. 26、硫酸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工业上以重晶石(主要成分 BaSO4)为原料制备 BaCl2,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得: BaSO4(s)+4C(s)===4CO(g)+BaS(s) ΔH1=+571.2 kJ·mol-1① BaSO4(s)+2C(s)===2CO2(g)+BaS(s) ΔH2=+226.2 kJ·mol-1② (1)用过量 NaOH 溶液吸收气体,得到硫化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 C(s)+CO2(g)===2CO(g)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碳,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有两个: ①从原料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能量角度看,①②为吸热反应,碳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Ⅱ.某燃料电池以 CsHSO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 H+,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 O2===2H2O。 请回答: (4)H+由________极通过固体酸是电解质传递到另一极(填 a 或者 b)。 (5)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H2S+2OH-===S2-+2H2O (2)+172.5 kJ·mol-1 (3)使 BaSO4(s)得到充分的还原,提高 BsS 的产量 Ⅱ.(4)a (5)O2+4e-+4H+===2H2O 【解析】Ⅰ.(2)由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2=+172.5 kJ·mol-1。 Ⅱ.(4)a 极为负极,H+在电池内部由负极流向正极。 27、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如图Ⅰ所示是 1 mol NO2 和 CO 反应生成 CO2 和 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 NO2 和 CO 反应的热化 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①已知: H2(g)+Cl2(g)===2HCl(g) ΔH=-185 kJ/mol; E(H—H)=436 kJ/mol,E(Cl—Cl)=247 kJ/mol,则 E(H—Cl)=________。 ②图Ⅱ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焓变数据可确定 a、b、c、d 分 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标准状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 kJ/mol 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 kJ/mol ② Fe3O4(s)+CO(g)===3FeO(s)+CO2(g) ΔH=+19 kJ/mol ③ 请写出 CO 还原 FeO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O2(g)+CO(g)===NO(g)+CO2(g) ΔH=-234 kJ/mol (2)①434 kJ/mol ②a 代表 Te b 代表 Se c 代表 S d 代表 O H2Se(g)===Se(s)+H2(g) ΔH=-81 kJ/mol (3)FeO(s)+CO(g)===Fe(s)+CO2(g) ΔH=-11 kJ/mol 【解析】本题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焓与焓变、焓变与键能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可深刻领会盖斯定律的精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