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2019学年浙江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了 A. 分封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世官制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到商朝时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兄死由弟继承,直到少弟死后,再由长兄之子继位。仲丁以后,王室内部继续发生王位纷争,兄终弟及制遭到破坏。当继位之弟死后,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兄之子,因而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针对这种状况,周朝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答案为B;根据材料“诸侯莫朝”说明已经实行了分封制,A错误;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了,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实行世官制,不符合题意,D错误。 2.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 天人合一绘画意境 B. 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 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 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元人……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注重突出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天人合一、书画同源,故AB 项排除。 3.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 A. 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B. 成为清朝正式机构 C. 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 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所掌握权力的重要性来看,乾隆时期的军机处已成为全国的政事中枢,故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故A项错误;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军机处与内阁六部的关系,排除D项。 4.1662年,一位民族英雄在完成名垂千古的功业后赋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下列对材料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B. 其赶走的殖民者曾在克伦威尔主政英国时期遭受重挫 C. 诗中所提及的地方在康熙年间设为台湾省,下辖三县 D. 这位民族英雄收复的地方在18世纪末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1662年”“开辟荆榛逐荷夷”可知此位民族英雄为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克伦威尔在1649年到1658年成为英国实际的军事独裁者。1651年通过《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1652年爆发英荷战争,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被英国打败。故B叙述正确;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但是又占据台湾,不利于国家统一 ,A错误;1885年设为台湾省,当时的皇帝是光绪帝,C错误;台湾在1895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应该是19世纪末,D错误。 5.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材料 出处 ①天表英俊,岳立声洪。 《清史稿》 ②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 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作者为朝鲜王朝肃宗年间文人,1712年左右曾来大清国游历。) ③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 法国传教士白晋 A. 材料一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 B. 材料二和三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 C. 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 D. 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理,大胆求证 【答案】D 【解析】 对于康熙的样貌,《清史稿》、朝鲜人金昌业、法国传教士白晋有着不同的描述记载,哪一种更合理,并不能有权威材料进行证明,因此不能准确进行判断,要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详细考察,推理求证,从而得到更最合理的信息,故答案为D;《清史稿》是所谓的官方史料,但是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编写的,难免掺杂着主观性,没有其他佐证材料,不能证明其最权威可信,A错误;材料二和三有部分信息相似,但是无从证明哪个记录真实可信,仍然要进行考察,寻找佐证,B错误;不能因为记载不相同,就没有经过考证而全盘否定,C错误。 6.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西征共用五年时间,而收复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过程体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方略是 A. 先北后南 B. 缓进急战 C. 战而后和 D. 羁縻政策 【答案】B 【解析】 1875年左宗棠率兵进军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伊犁意外的新疆全境,答案为B;先北后南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方针策略。左宗棠根据新疆地形北广南狭,“北可制南,南不可制北”的特点,提出“先北后南”的方针,而材料“西征共用五年时间,而收复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说明是缓进急战的方针,A错误;战而后和和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D在清朝是采用改土归流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与新疆被外敌入侵情况不符,排除。 7.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可圈可点。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A. 西方转变侵略手段 B. 日本国内变革不显著 C. 中、英两国关系好 D. 洋务运动有成效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旨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根据材料“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取得了成效,答案为D;甲午战争后,西方侵华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日本国内变革问题,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中英两国关系好,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从“甲午战争前十年”来找到时间切点,进行解题。 8.1920年2月17日长沙《大公报》摘编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绝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下列选项对此报道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后封建守旧思想依然存留 B. 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 C. 一批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 D.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李欣淑不满包办婚姻,进行抗争,表明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传播,但是李欣淑父母让其为包办婚姻未过门的丈夫守寡,表明落后的封建守旧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不能表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遏制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一批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故BC不符合题意,排除。 9.中共某次大会宣言称: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据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入国民党 ②领导工人运动 ③参与北伐战争 ④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反对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北伐战争,故②③正确;当时规定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①错误;收回汉口、九江租界不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是国民政府收回,④错误;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该战役 A. 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 发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D. 挡住了日军在正面战场的继续进攻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1940年5月1日——6月18日”,地图上的“枣阳”“宜昌”等信息可以联系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张自忠领导的33集团军奋战抗日的枣宜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答案为C;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开始,歼敌四万人,A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错误;经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后迫使日军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D错误。 11.一次会议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万隆会议《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十原则,推动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答案为B;日内瓦会议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不符合题意,A 错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问题,不符题意,C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反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等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与题意不符,D错误。 12.2019年9月24日,新疆隆重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下列有关历代中央政府管理新疆的叙述,确切的是 ①汉朝设置西域都护进行管理 ②元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 ③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④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汉朝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进行管理;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①③④正确;唐朝为了管辖边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故②错误。综上可知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3.邓小平曾说,中国有两个意想不到,一个是 ,一个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解释这两个“意想不到”时,运用了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提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经济规律。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据此可以判断应填入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厂长负责制 【答案】A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发实行的,效果好,后被国家推广实行,与“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相符,故A正确;BCD均是由国家推行的,排除。 14.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里,陈列世界各地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标志性物品,其中有一张精美的股票——飞乐音响股票(见如图),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支股票。有关这段材料,下列选项中不确切的是 A. 纽约证券交易所建立于1863年,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B. 20世纪全球最可怕的经济危机最先在这个证券交易所爆发 C. 发行这支股票的飞乐音响公司当时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第一支股票的发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 【答案】C 【解析】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题目股票显示发行于1989年,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5.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B. 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C. 自然法的法律条文高于一切人定权力 D. 为古罗马奠定了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答案】C 【解析】 西塞罗的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理念,不能高于一切人定权力,所以自然法的法律条文高于一切人定权力不正确,C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6.某学者认为:每个国家都只生产它最擅长的东西,然后用它去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东西,比各国各自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为有利,我们要实现这种合理分工。此学说属于 A. 重商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 一国、一地区拥有一种或几种优势的生产部门实行区域专门化生产叫地域分工。建立在地域分工、比较利益的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主义,答案为C;采取措施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叫重商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内容,A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不符合题意,B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 17.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符合“普鲁士式的宪政”的是 ①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②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等大权 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④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普鲁士式的宪政”采取的是皇帝制度,而不是总统制;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作用较大,①④错误。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该书第一部分全部用来描写自然人,第二部分则叙述文明人是如何出现的。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的开篇,卢梭采用了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人通过用篱笆围住一片土地就造就了私有制的故事,这为以后接踵而来的苦难和罪孽开辟了道路,书的最后部分追溯了政体发展史。一开始是选举制,然后是世袭制,这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专制。该书 A. 阐述的三权分立学说为美国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B. 倡导的社会契约理论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 C. 作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D. 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卢梭采用了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可知此书的作者是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故答案为C;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学说,A错误;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B错误;伏尔泰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D错误。 19.1912年因撞上冰山而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因为使用了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发出求救信号,使得附近海域一艘邮轮及时赶来救援,从而解救了700多条生命,自此英国议会立法大型邮轮必须安装这种新的通讯工具。有关这项新的通讯工具发明者说法正确的是 A. 他被誉为“发明大王”,诸如钨丝灯泡、电影放映机和留声机都是他的杰作 B. 其所在的国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中心之一 C. 他的发明是在美国人莫尔斯的发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D. 这个发明家美国人贝尔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海上航行能发出求救信号的通讯工具只能是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报。无线电报是在莫尔斯有线电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答案为C;“发明大王”是爱迪生,没有发明电报,A错误;马可尼是意大利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中心是美国和德国,B错误;贝尔发明的是电话机,需要电话线连接,D错误。 20.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 A. 都由亚非国家发起 B. 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C. 都在倡导和平共处 D. 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由亚非国家发起,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虽然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但也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在倡导和平共处,其目的还是为了自身发展,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是新兴独立国家发起的,目的都是推动民族独立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 21.某条约内容如下:“……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条约签订于1918年,由苏联和德国单独签订,苏联由此退出一战 B. 这一年,美国和中国的北洋政府先后向同盟国集团宣战,加入一战 C. 该条约的签订使新生政权成功建立红军、粉碎同盟国集团的军事干预 D. 1918年随着德国战败,新政权宣布废除该条约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1918年3月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割让大片领土,暂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满足了国内人民对和平的要求,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随着德国战败,新政权宣布废除该条约,答案为D;苏联建立与1922年,A错误;1917年4月美国和中国的北洋政府先后向同盟国集团宣战,加入一战,B错误;新生政权粉碎了协约国集团的军事干预,C错误。 22.“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这位冷酷无情的理性主义者,这位最后的炼金术士,不管他行为有多么怪僻,是他让我们明了宇宙的运行轨迹,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光明……”材料中所述的这个“绝世天才” A. 童年时期正值英国伟大的“不流血革命”发生,代议制逐渐确立 B. 在光学、力学、天文学和微观高速运动粒子领域都有突破性理论贡献 C. 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并据此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D. 一反当时流行的“归纳——演绎”法研究方法,倡导并实践观察法验证科学概念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经典学的重要支柱,与材料“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相符,故这位“绝世天才”是牛顿,他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并据此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答案为C;1688年英国发生“不流血革命”,而牛顿出生在1642年,此时已经46岁,不会是童年,A错误;B是普朗克的成就,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牛顿没有倡导并用实践观察法验证科学概念,D错误。 23.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下列报刊或著作是列宁参与创办或写作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星报》 ②《国家与革命》 ③《四月提纲》 ④《论粮食税》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列宁的活动《火星报》是最早的,十月革命前提出《四月提纲》,然后又提出《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之后才提出了《论粮食税》,是最晚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4.“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作品,答案为C;A是立体画派,B是现实主义,D是印象画派,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如何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案】(1)特点:①小官监察大官(以小驭大);②中央派遣并直辖;③职责有明文规定;④无常设办事机构。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特征①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②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③政府权力相对萎缩 美国:①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②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特点:①受到苏联影响;②广泛发动群众;③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干石的官吏”等信息进行概括小官监察大官;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意义: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整治吏治两个角度回答。 (2)根据题目材料“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利.……攻府权力萎缩的状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是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举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充分的体现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另外从联邦制方面进行分析。美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 )根据题目材料“‘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全国已发展了十多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決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监察制度主要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且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发挥监察作用。 26.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及时间性,它却最能表示出来的。……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以出世为人生的究竟,所以中古的建筑,便以哥特式为最发达。尖形的长窗,矗霄的高塔,纵行的直线,是都有引人向上的效力的。它们都不啻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低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颤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中古的人生观,又渐渐失了势力,人民的希望及目的,有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圆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人物 言论 洛斯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建筑艺术“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概述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发展的作用。 【答案】(1)建筑特点:宽基厚柱,圆拱低窗;原因: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佛罗伦萨取得自治逐渐发展为城市共和国;美第奇家族的推动; (2)变化: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思想上:人们崇拜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经济上: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3)主张:反对贫穷,肯定了对财富的追求;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关注现实的物质追求;作用: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肯定人性,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建筑特点:根据材料“于是宽基厚柱,圆拱低窗的建筑”。原因:根据材料“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结合所学内容对于建筑艺术主要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学习希腊文化方面进行分析。 (2 )变化:根据材料“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结合所学可知变化: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体现:根据材料“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可知“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分析。“科学”是指以牛顿经典力学为基础的科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兴起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3)主张:根据材料“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可知共同主张为反对贫穷,肯定了财富的追求。原因:出现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可以经济和思想方面来分析。经济方面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思想方面主要是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关注对物质的追求。作用:根据所学主要从文艺复兴产生的成就和影响来分析。批判宗教神权,肯定人性,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近代美国和中国都曾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年战争给英国政府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赤字。为了舒缓财政困难,英国政府决定增加对殖民地征税。其理由是七年战争使殖民地居民受益,殖民地居民也是英国的臣民,必须分担帝国财政开支的负担……英国本土人均税收为12-18先令,占人均收入的5%—7.5%,而北美殖民地人均税收为3先令,只占人均收入的1.5%。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新征收的税额也不苛重。例如印花税估计为人均1先令,茶叶税每磅征3便士税。但是印花税、茶叶税触及日常生活,在殖民地居民看来,可恨的税吏和政府的压迫无处不在。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按照英国宪政的自由原则,征税法案必须由殖民地居民自己选择的代表来制定。……英国政府的新税收侵犯了殖民地实际享有的自治权利。就连驻北美的英军司令也说:“问题不是《印花税法》不合时宜,也不在于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制,违反了他们的权利”。殖民地居民的态度集中体现为一句口号:“无代表权不得征税”。这就把抗税斗争上升为一种政治权利之争。……英国政府被迫先后撤销了《印花税法》、《汤森税法》,仅留下一项茶叶税。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却爆发了革命,且能较为轻易地速成。……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造成中国权势结构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使朝野面临着政治方向、政治结构和政治伦理的根本变革。一个推行了数千年的小政府政治模式,被迫走向必须展现政府作为的“富强”新路;而制度的困境,则使新政带有自毁的意味。更因政治伦理的转换远不如条文制度那样可以速成,政治体制的转型便遇到进一步难以逆转的困境,终不得不让位于被认为更迅捷更有效的革命。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增税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美两国革命爆发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分析其革命爆发的原因。 【答案】(1)英国的财政困难;七年战争对殖民地有利;北美殖民地税负较低;对殖民地新增税赋较低。 (2)共同点:无太多明显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亦爆发革命。 美国角度:增税触及人民日常生活;征税法案不符合宪政原则;新税收触及了殖民地的自治权利;抗税关系到殖民地人民的政治权利。 中国角度:帝国主义的入侵;新政的负面影响;政治转型遇到困境;清政府腐朽无能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七年战争给英国政府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赤字”表明英国的财政困难。“”七年战争使殖民地居民受益”表明七年战争对殖民地有利。根据材料“英国本土人均税收为12-18先令,占人均收入的5%—7.5%,而北美殖民地人均税收为3先令,只占人均收入的1.5%。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新征收的税额也不苛重。”表明北美殖民地税负较低;对殖民地新增税赋较低。 (2)共同点:根据材料“英国政府的新税收侵犯了殖民地实际享有的自治权利。……,而是它不合宪制,违反了他们的权利”。……‘无代表权不得征税’”“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却爆发了革命”可以得出共同点就是革命的爆发并不需要苛政和“失道”行为。原因:首先要确定写哪个国家。如中国。根据材料“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则使新政带有自毁的意味。更因政治伦理的转换远不如条文制度那样可以速成,政治体制的转型便遇到进一步难以逆转的困境”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帝国主义的入侵;新政的负面影响;政治转型遇到困境、清政府腐朽无能等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