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厦门市2018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与RNA的化学组成相似,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其单体都是葡萄糖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 D. 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肪,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糖类、脂质、核酸和蛋白质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详解】A、DNA和RNA都属于核酸,都能携带遗传信息,DNA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A、U、C、G)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两者化学组成相似,A正确; B、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单体都是葡萄糖,葡萄糖长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形成不同大分子,B正确; C、蛋白质功能多样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多样,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C正确; D、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质,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 ‎2.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 C.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 素食者主要从摄入的纤维素中获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糖类单糖中的葡萄糖在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 B、脂肪有储能、保温和缓冲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B正确; C、维生素D属于固醇,是一种脂溶维生素,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D、纤维素属于结构性多糖,不能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素食者也是由葡萄糖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 ‎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DNA能与蛋白质结合,原核细胞不能 B. 真核细胞的RNA能与蛋白质结合,原核细胞不能 C. 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不能 D. 真核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不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在结构上两种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结构,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DNA在复制和转录时与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结合,这两种酶本质为蛋白质,A错误;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组成,在基因的翻译过程中RNA与核糖体结合,故R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B错误; C、真核细胞有线粒体,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的酶类也可以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真核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的是二分裂没有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D。 ‎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 病毒被溶酶体分解后,产物都将被排出细胞 C. 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D. 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发生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间,靠囊泡运输,囊泡可以与细胞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病毒被溶酶体分解后,产物一部分被排细胞出细胞,还有一部分保留在细胞中供细胞利用,B错误; C、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排出细胞外,C正确; D、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光滑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 ‎5.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有较大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B. 都含有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 都能合成ATP,为物质进出细胞提供能量 D. 都能产生[H],作为化学反应的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线粒体是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线粒体内膜褶皱成嵴、叶绿体中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都增大了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都含有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线粒体能合成ATP,为物质进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光反应产生ATP用于暗反应,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成产生[H]即还原性辅酶Ⅰ,叶绿体光反应产生[H]即还原性辅酶Ⅱ,都作为化学反应的还原剂,D正确。 故选C。 ‎ ‎6.下列关于显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斐林试剂检测苹果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则说明样液中含有葡萄糖 B. 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若出现蓝色则说明产物中有CO2‎ C.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人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中呈现蓝绿色的结构为线粒体 D. 用吡罗红染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呈现红色的结构为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经典实验中有关颜色反应变化,对课本的熟悉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类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若检测苹果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则说明样液中含有还原性糖类,A错误; B、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若出现黄色则说明产物中有CO2,B错误; C、健那绿染液是染活细胞的一种染料,能把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吡罗红染液是染RNA的染料,RNA主要存在细胞质中,细胞中出现红色的结构是RNA,D错误。 故选C。 ‎ ‎【点睛】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一种指示剂,较低浓度的CO2使其由蓝变绿,较高浓度CO2使其由蓝变绿再变黄;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7.下列关于实验中酒精的应用及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鉴定实验中可用酒精洗去浮色 B. 用碘液检测绿叶光合产物前可用酒精脱色 C.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可用酒精固定细胞 D. 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实验中酒精的应用及检测,掌握课本内容及实验的方法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脂肪鉴定实验中制作装片观察时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进行染色,染色后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用碘液检测绿叶光合产物淀粉,会变蓝,叶片本身的颜色是绿色对实验有干扰,需要在检测前前可用酒精为叶片脱色,B正确; C、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细胞是活细胞,用健那绿染色,不用酒精固定细胞,固定后细胞会死亡,C错误; D、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细胞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否产生酒精,D正确。 故选C。 ‎ ‎【点睛】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8.下列有关组成人体的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人长期缺钠,则其水盐平衡会失调 B. 若人长期缺铁,则其红细胞会变成镰刀状 C. 若人长期缺碘,则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异常 D. 若人长期缺钙,则其骨骼肌收缩功能会异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种类和作用,元素在细胞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会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详解】A、水盐平衡的关键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平衡,渗透压的大小与钠离子、氯离子有关,A正确;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铁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人体贫血,不会改变红细胞的形态,B错误; 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缺碘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异常,C正确; D、钙是人体骨骼、牙齿的组成成分,人长期缺钙骨骼肌收缩功能会异常,D正确。 故选B。 ‎ ‎【点睛】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9.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相同 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叶绿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明显高于类胡萝卜素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等。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 ‎,这两种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胡萝卜素,这两种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分析光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大于叶绿素b,A错误;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 C、在色素的分离过程中在色素带滤纸条上距离色素划线处越远说明溶解度越大,叶绿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明显低于类胡萝卜素,C错误;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叶绿素是绿色的,D正确。 故选D。 ‎ ‎【点睛】色素带滤纸条的分布从上到下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宽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由宽窄可以看出他们的含量不同;由位置可以得出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越靠上的溶解度越大。‎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C.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 D.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详解】A、水、气体、脂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错误;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依靠囊泡转运才能进入细胞,B错误;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自由扩散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主要是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 ‎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 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鲁宾和卡门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CO2‎ D. 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对在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的局限性和先进性的识记是解答的关键。‎ ‎【详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玻璃钟罩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A正确; B、恩格尔曼通过利用海绵和好氧细菌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C错误; D、萨克斯通过饥饿处理叶片和碘液检测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选C。 ‎ ‎【点睛】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12.将甲、乙品种大豆幼苗分别放置在两个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罩内C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甲、乙幼苗产生CO2的场所均为线粒体 B. 与甲幼苗相比,乙幼苗固定CO2的能力强 C. 0〜15 min,乙幼苗释放CO2的速率逐渐增大 D. 30〜40 min,甲幼苗净光合速率为零,CO2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变化,开始时,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减少;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甲乙植株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其产生CO2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A正确;‎ B、乙植株所在密闭玻璃罩内的CO2含量较甲低,据此可知乙植株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B正确;‎ C、随着时间的延长,玻璃罩内CO2的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乙植株释放O2的速率逐渐减小,C错误;‎ D、30-45min甲植株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净光合速率为零,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理论上,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个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有6种 B. 鬼笔环肽是一种环状七肽,其在合成过程中经脱水缩合生成6个水分子 C. 完全相同的两条多肽链,其折叠盘曲形成空间结构的方式可以不同 D. 向加热变性后的鸡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试剂,溶液仍会变紫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A、理论上,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个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有3×2×1=6种,A正确; B、鬼笔环肽是一种环状七肽,其在合成过程中经脱水缩合生成7个水分子,B错误; C、完全相同的两条多肽链,其折叠盘曲形成空间结构的方式可以不同,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功能不同,C正确; D、鸡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恢复为肽链,加入双缩试剂后溶液仍会变紫色,因为双缩试剂会肽键发生的反应,D正确。 故选B。 ‎ ‎14.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①〜⑥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是影响③④相互转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B. ③转化为④时光能就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 C. 物质⑤和⑥进行跨膜运输时都不需消耗能量 D. ①②的相互转化速率与③④的相互转化速率相互制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由图可知:①是C5化合物,②是C3化合物,③是ATP,④是ADP 和Pi,⑤是H2O,⑥是O2。‎ ‎【详解】A、光照强度越大,光反应增强,ADP和Pi合成ATP的速率加快,A正确; B、ATP用于暗反应阶段,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B错误; C、⑤是H2O,⑥是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消耗能量,C正确; D、C3化合物还原成C5化合物需要ATP的参与,然后ATP转化为ADP和Pi,转化中相互制约,D正确。 故选B。 ‎ ‎15.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功能受损时,主动运输受阻 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C.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蛋白质协助 D. 蛋白质通过细胞膜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包括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不跨膜运输(胞吐和胞吐)。‎ ‎【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若线粒体功能受损,主动运输受阻,A正确;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内的溶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协助,C正确; D、蛋白质通过细胞膜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 ‎16.将质量为m0的新鲜萝卜条放在某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处理lh,取出后测得萝卜条质量为m1,再将该萝卜条放入蒸馏水中,lh后取出,测得萝卜条的质量为m2(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有活性,处理时间适宜)。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m0>m1 B. m0<m1 C. m2>m0 D. m2<m1‎ ‎【答案】C ‎【解析】‎ 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小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会吸水膨胀,质量变大即m1>m0,再放入蒸馏水中,萝卜条会继续吸水或不变,m2≥m1。因此m2≥m1>m0;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等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质量不变即m1=m0,再放入蒸馏水中,萝卜条会吸水膨胀,m2>m1。因此,m2>m1=m0;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会失水,导致质量减少即m10,再放入蒸馏水中,导致萝卜条先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质量为m0),再吸水膨胀,此时质量m2>m0,因此m2>m0>m1。综上所述,在实验过程中,一定成立的是m2>m0。‎ 故选:C。‎ ‎1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细胞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D. 施来登和施旺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铭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 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正确; 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 故选D。 ‎ ‎18.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B. 人红细胞的脂质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排列为两层 C. 根据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D.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可以流动,大部分的蛋白质也可以流动。‎ ‎【详解】A、根据相似相融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的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 ‎【点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19.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承担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等功能 B. 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细胞生命活动有关 C.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 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关系。‎ ‎【详解】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承担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等功能,A正确; B、细胞骨架(细胞中微管、微丝等结构,由蛋白质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细胞生命活动有关,B正确; C、细胞核中储存遗传物质,所以它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不一定位于细胞的正中央,C错误; D、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各种细胞器),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C。 ‎ ‎20.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实验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G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 实验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最终,a、b部分均发育成胚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B. 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C. a、b部分发育而成的胚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 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有分析可知,实验①中,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正确; B、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a部分形成对照,B正确; C、a、b部分发育而成的胚胎细胞都来源于原始的受精卵,故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D、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D正确。 故选C。 ‎ ‎21.图为神经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②中的DNA含量呈周期性变化 C. RNA可通过③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 D. ④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由图可知①是核仁,②是染色质,③是核孔,④是核膜。‎ ‎【详解】A、①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②染色质中的DNA含量不会变化,因为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核中的DNA转录形成的RNA可通过③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C正确; D、④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正确。 故选B。 ‎ ‎2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 细胞膜上可附着与ATP水解有关的酶 D.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可知,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体现在蛋白质上,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 C、细胞膜上可进行物质的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故在细胞膜上可附着与ATP水解有关的酶,C正确;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一中载体蛋白运输一种物质,但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D。 ‎ ‎2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A.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B.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C.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D. 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实例。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可以与肝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血糖进行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这属于信息传递,A正确; B、植物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属于细胞间的直接交流,C正确;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 ‎2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载体与糖结合才能发挥其相应的功能 B. 核糖体上合成的酶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催化活性 C. 细胞骨架可动态变化,以维持细胞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 D. 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由核仁合成,并经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细胞骨架,熟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过程及蛋白质的功能,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细胞膜上的载体是运输物质进出细胞,不用与糖结合也能发挥其相应的功能,与糖结合后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而不是运输作用,A错误; B、酶本质上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核糖体上合成的本质是蛋白质的酶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催化活性,RNA不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B错误;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微丝组成,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形态可动态变化,以维持细胞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C正确; D、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运输到细胞核中与rRNA结合成核仁,D错误。 故选C。 ‎ ‎2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合成需要ATP的参与,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 B. 过酸、过碱、高温和低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永久失活 C. ATP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也是合成DNA的原料 D. ATP分子中靠近A的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酶和ATP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在代谢过程中ATP和酶的生理作用,识记酶的化学本质,识记ATP的结构特点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详解】A、酶的本质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氨基酸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需要ATP的参与,ATP的合成也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A正确; B、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永久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会降低酶的活性,B错误; C、ATP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也是合成RNA的原料,C错误; D、ATP分子中远离A的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D错误。 故选A。 ‎ ‎【点睛】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2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02‎ C. 制作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D. 将种子贮藏在低温、低氧和干燥条件下,以减少有机物消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A、厌氧型生物如破伤风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所以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错误; B、提倡慢跑是因为慢跑是有氧运动,不致因剧烈运动而导致氧的不足,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而使肌肉酸胀乏力,B错误; C、制作酸奶时,应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制作全程都是无氧环境,C错误; D、将种子贮藏在低温、低氧和干燥条件下,呼吸强度下降,以减少有机物消耗,D正确。 故选D。 ‎ ‎27.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含32P中的培养液培养HIV,—段时间后,可在子代中检测到放射性 B. 用含3H的亮氨酸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可在核糖体中检测到放射性 C. 用以14C02培养蓝藻,一段时间后,可在细胞质中检测到(14CH2O)‎ D. 用H2 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叶绿体中检测到(CH218O)‎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放射性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梳理高中阶段生物科学研究所用的放射性方法,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HIV是病毒,其繁殖子代要依靠宿主细胞,不能直接在培养中培养,故在子代中无法检测到放射性,A错误; B、用含3H的亮氨酸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利用培养液中的3H的亮氨酸合成蛋白质,一段时间后,可在核糖体中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 C、用以14C02培养蓝藻,蓝藻是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可进行光合作用,利用14C02和H2O合成有机物(14CH2O),C正确; D、用H2 18O培养小球藻,在小球藻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2 18O生成C18O2,C18O2与H2 O在小球藻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可在叶绿体中检测到(CH218O),D正确。 故选A。 ‎ ‎28.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相同的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基本相同,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 B.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只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 C.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CO2量较多 D.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增强的过程可能有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 ‎【详解】A、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由图可知,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ATP,B错误;‎ C、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虽然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CO2量不多,C错误;‎ D、癌细胞的代谢比较旺盛,需要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①②③会加强,D正确。‎ 故选D。‎ ‎29.下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含有溶酶体,溶酶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 H +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溶酶体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均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 ‎【详解】A、原核细胞不含溶酶体,A错误; B、H +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 错误;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因此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D错误。 故选C。 ‎ ‎30.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番茄和水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作物对三种离子的吸收速率存在差异 B. 水稻根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Ca2 +‎ C. 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水稻吸收的SiO44-,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详解】A、由柱形图可看出,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即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A正确; B、水稻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培养液中吸收Ca2+‎ 但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这种离子快,因此使培养液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增加,B错误; C、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对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则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正确;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点睛】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对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则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31.下列有关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部分核酸和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 B. 部分核酸和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C. 部分核酸和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D. 部分核酸和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即DNA和RNA,都携带遗传信息;蛋白质有运输、催化、免疫、结构蛋白和调节生命活动功能。‎ ‎【详解】A、tRNA能转运氨基酸,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运输物质进入细胞,A正确; B、部分核酸和蛋白质是酶,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 C、核酸不具有免疫功能,但蛋白质中的抗体具有免疫功能,C错误; D、核酸即DNA和RNA,都携带遗传信息,进行信息的传递,蛋白质类激素也能进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C。 ‎ ‎32.下图是测定某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且种子始终保持活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甲装置 乙装置 结论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酒精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乳酸 D 液滴左移 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的考查,发芽种子有氧呼吸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过程不吸收氧气。甲装置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的吸收量,乙装置没有氢氧化钠,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细胞呼吸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差值。‎ ‎【详解】A、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或还进行乳酸的无氧呼吸,此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A错误; B、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进行了无氧呼吸,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释放量多样氧气吸收量,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方式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B 正确; C、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为乳酸,C正确; D、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 ‎33.下图为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 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ATP C. 缺氧条件下,该动物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D. 缺氧条件下,该动物不产生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无氧呼吸过程。由图可知①为在其他组织细胞中葡萄糖在缺氧状态下生成乳酸,乳酸可知转运至肌细胞进行继续的分解②在肌细胞中葡萄糖在缺氧状态下首先生成丙酮酸③丙酮酸在缺氧状态下在肌细胞中生成酒精。‎ ‎【详解】A、过程①②③均发生的是无氧呼吸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过程①②能产生ATP,③不能产生ATP,B错误; C、缺氧条件下,该动物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北欧鲫鱼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pH相对稳定,C错误; D、缺氧条件下,该动物②③过程生成酒精的同时产生CO2,D错误。 故选A。 ‎ ‎34.下列有关洋葱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洋葱内表皮细胞置于0. 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洋葱内表皮细胞,原生质层不会失去选择透过性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液泡,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纺锤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实验中涉及到的应用洋葱细胞的实验,包括质壁分离、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等。‎ ‎【详解】A、只要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且植物细胞有成熟液泡都可发生质壁分离,将洋葱内表皮细胞置于0. 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用纤维素酶处理洋葱内表皮细胞,会会分解细胞的细胞壁,原生质层不会失去选择透过性,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也可以进行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但在分裂过程中可以从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错误。 故选B。 ‎ ‎35.下列有关细胞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中ATP/ADP的比值明显升高 B. 与有氧状态相比,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中NADH/NAD+的比值明显升高 C. 与白天相比,夜间小麦叶绿体中NADPH/NADP+的比值明显降低 D. 与气孔开放时相比,气孔关闭时小麦叶绿体中C5/C3的比值明显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代谢活动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熟悉掌握这两个代谢活动的过程及中间产物的来源和去路、物质含量的变化来解答此类问题。‎ ‎【详解】A、ATP在细胞中含量少,但是ADP与ATP的转化速度很快,在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不论是在安静状态还是运动时,ATP/ADP的比值保持稳定,A错误; B、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中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只有在第一阶段产生NADH,然后在第二阶段被利用,故NADH/NAD+的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夜间小麦叶绿体中不进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减少,NADPH/NADP+的比值明显降低,C正确; D、气孔关闭时影响小麦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的C3减少,消耗的C5少,细胞中C5增多,C5/C3的比值明显增加,D错误。 故选C。 ‎ 二、非选择题 ‎36.为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以新配制的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形状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做材料,设计了三个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编号为A、B、C,分别加入1、2、3块土豆块。‎ 请回答:‎ ‎(1)实验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用_____表示。‎ ‎(2)除酶浓度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等(答岀两个即可)。‎ ‎(3)能否用煮熟的土豆块进行上述实验?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B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A、B两组对应的曲线。‎ ‎ ‎ ‎______‎ ‎【答案】 (1). 活塞移动速率(单位时间内活塞移动的距离) (2). 反应溶液中的pH、温度,H2O2的量等 (3). 否 (4). 经高温处理,土豆中的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已变性失活 (5). ‎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图解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土豆中含过氧化氢酶,自变量是土豆块数量不同(过氧化氢酶浓度不同),因变量是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量,其余的因素如温度、土豆块的大小、土豆块新鲜程度、注射器的密封性、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均为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详解】(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注射器内产生的气体量,可用注射器活塞移动的距离表示,移动距离约大,说明产生的气体量越多,酶促反应越快。 (2)除酶浓度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反应溶液中的pH、温度,H2O2的量、土豆块的大小、土豆块新鲜程度,要求相同且适宜。‎ ‎(3)不能用煮熟的土豆块进行上述实验,因为经高温处理,土豆中的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已变性失活,三组实验没有实验现象。‎ ‎(4)酶的浓度的大小,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到达化学平衡点的时间,土豆块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块数越多,含有的酶的数量越多,越快完成酶促反应,A、C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具体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实验设计分析能力,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37.杠柳是一种很好的固沙植物。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下杠柳的光合特性(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且事宜),其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水分处理 净光合速率 µmol·m-2·s-2‎ 细胞呼吸速率 µmol·m-2·s-2‎ 气孔导度相对值 胞间CO2浓度 µmol·mol-1‎ 对照组 ‎12.76‎ ‎1.64‎ ‎100‎ ‎258‎ 轻度干旱组 ‎10.04‎ ‎1.57‎ ‎47‎ ‎225‎ 中度干旱组 ‎7.00‎ ‎1.28‎ ‎39‎ ‎212‎ 重度干旱组 ‎1.27‎ ‎0.95‎ ‎11‎ ‎310‎ 请回答:‎ ‎(1)分布在叶绿体_____上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O2和_____;二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促进_____的合成。‎ ‎(2)若对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处理,杠柳能否生长?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3)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重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否与中度干旱组完全相同?_____(填“是”或“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H] (3). ATP (4). 能 (5). 光照12小时产生有机物的量大于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6). 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幅度 (7). 否 (8). 与中度干旱组相比,重度干旱组的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较高,同时呼吸速率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影的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台作用过程的影响,并结合表格分析解答。据图表分析:干旱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 ‎【详解】(1)‎ 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是将水分解为氧气、[H],二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促进ATP的合成,其中[H]和ATP可以参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2)若对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处理杠柳能生长,光照12小时产生的有机物为26.64μmo1,而呼吸作用24小时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为22.8μmo1,因此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处理,杠柳能生长。‎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幅度,重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与中度干旱组不同,重度干旱组的气孔导度下而胞间CO2浓度较高,同时呼吸速率较低。‎ ‎【点睛】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38.I.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请回答:‎ ‎(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其代谢类型为_____该微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_____。‎ ‎(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其中的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色染料。‎ ‎(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观点(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海洋石油污染日益引起关注,利用工程菌进行降解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P450是石油降解的关键酶,用Sall和Nde 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与质粒pCom8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工程菌。‎ ‎(注:黑色素合成基因表达能使白色菌落变成黑色,箭头位置表示限制酶切割位占)‎ 请回答:‎ ‎(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pCom8,原因是________。‎ ‎(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________才能获得工程菌。操作的大致思路是:将待检菌液接种到含有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选择颜色为________的菌落扩大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的工程菌 ‎(3)从工程菌中提取重组质粒,若用Nde I y Sall联合酶切,是否能得到P450基因?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乳酸菌 (2). 异养厌氧型 (3).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 重氮化 (5). 玫瑰红 (6). 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 (7). 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 (8). XhoI和NdeI (9). 用这两种酶切割pCom8质粒后,产生的末端能与P450基因的粘性末端互补 (10). 筛选 (11). 庆大霉素 (12). 白色 (13). 否 (14). 当P450基因与被限制酶XhoI和NdeI切割的pCom8质粒重组后,不存在能被限制酶SalI识别的序列 ‎【解析】‎ ‎【分析】‎ I泡菜制作的过程运用了传统的发酵技术,泡菜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大量繁殖,并把糖转化为乳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致癌物,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 Ⅱ分析图1:图1中限制酶XhoI的切割位点位于黑色素合成基因上,该基因表达能使白色的菌落变成黑色;限制酶SspI的切割位点位于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上。‎ 分析图2:图2表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aI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 ‎【详解】I (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实验验证该观点的实验思路是: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 Ⅱ(1)根据题干信息“用Sall和Nde 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可知获取目的基因时用的限制酶是Sall和Nde I,由于质粒中没有限制酶Sall的切割位点,又因为乙图显示Sall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Nde I、XhoI切割质粒。‎ ‎(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工程菌。由于重组质粒上含有标记基因-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中还必须添加庆大霉素。甲图中XhoI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菌落变成黑色,但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该基因已经被限制酶切割和破坏了,因此导入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不能合成黑色素,即应该选择白色菌落扩大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的工程菌。‎ ‎(3)当P450基因与被限制酶Nde I和XhoI切割的pCom8质粒重组后,不存在限制酶Sall识别的序列,因此若对重组质粒再次使用上述限制酶(Nde I、XhoI)切割,由于只有限制酶Nde I能起作用,因此不能获得P450基因。‎ ‎【点睛】泡菜的制作工艺如下:选料→预处理→配制调料→泡制   1、 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 ‎  2、 原料加工:将新鲜蔬菜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3、 配制盐水: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并煮沸冷却。   4、‎ ‎ 泡菜的制作: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39.I以富含纤维素的作物秸秆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是现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途径。科学家通过实验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样品最好取自于______的土壤。‎ ‎(2)筛选过程中,可以采用______染色法进行鉴定,其中______的菌落中的菌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 ‎(3)培养基b应为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 ‎(4)得到的目的菌种,一般用______法进行固定,常用的多孔性载体有______(写出1种即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菌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 Ⅱ肿瘤细胞的蛋白PD-L1能够与T细胞的蛋白PD-1结合,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某种靶向药物可以阻断上述结合过程,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下图是制备该药物的流程图:‎ 请据图回答:‎ ‎(1)以______作为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发生免疫反应后,从小鼠体内的______(器官)中提取细胞a。‎ ‎(2)细胞a与b能融合的原理是______,常用的诱导方法有______(写出2个即可)。经过诱导,两两融合的细胞有______类。‎ ‎(3)细胞d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可将细胞d通过______或______进行大规模培养。‎ ‎(4)鉴定提取物中是否含有该靶向药物时,可取适量提取物,加入______,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沉淀。‎ ‎【答案】 (1). 富含纤维素 (2). 刚果红 (3). 透明圈直径越大 (4). 液体 (5). 显微镜直接计数 (6). 包埋 (7). 海藻酸钠 (8). 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投资(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发酵速度快、生产周期短、酒精得率高) (9). PD-L1(或蛋白PD-L1) (10). 脾 (11).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2). 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13). 3 (14).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15). 体外培养 (16). 注入小鼠腹腔 (17). PD-L1(或蛋白PD-L1)‎ ‎【解析】‎ ‎【分析】‎ I本题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原理,掌握固定化术及优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题;Ⅱ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以及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据图分析,细胞a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细胞b是骨髓瘤细胞,筛选1是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c(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2是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d,然后进行体外和体内培养,分离提取即可。‎ ‎【详解】I (1)要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样品最好取自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其中透明圈直径越大的菌落中的菌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 ‎(3)要扩大培养菌种,应该采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方法进行计数。‎ ‎(4)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常用的多孔性载体有海藻酸钠。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菌种的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投资、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发酵速度快、生产周期短、酒精得率高等。‎ Ⅱ(1)由图示可知,以PD-L1作为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发生免疫反应后,从小鼠体内的脾脏中提取细胞a。‎ ‎(2)细胞a与b能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常用的诱导方法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经过诱导,两两融合的细胞有3类,即瘤瘤细胞、BB细胞、杂交瘤细胞。‎ ‎(3)细胞d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可将细胞d通过体外培养或注入小鼠腹腔进行大规模培养。‎ ‎(4)鉴定提取物中是否含有该靶向药物时,可取适量提取物,加入PD-1,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沉淀,若出现凝集沉淀,则说明提取物中含有该靶向药物。‎ ‎【点睛】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0.I.三七总皂昔是三七的有效成分,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请回答:‎ ‎(1)为提高提取效率,可先将三七进行______,并用______酶处理其细胞壁。‎ ‎(2)常采用萃取法提取三七总皂苷,说明三七总皂苷具有______的特点,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 ‎(3)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因为______ 。‎ Ⅱ.中国科学家运用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请回答:‎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_______现象。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可用_______酶处理。‎ ‎(2)受体细胞大多采用_______期卵母细胞。为获得大量卵母细胞,可用_______激素进行处理。‎ ‎(3)克隆技术并不能实现对体细胞供体动物100%的复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粉碎、干燥 (2). 纤维素酶(果胶酶) (3). 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 (4). 萃取剂性质和用量 (5).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6). 接触抑制 (7). 胰蛋白 (8). MII (9). 促性腺 (10). 生物体的性状除受细胞核控制外,还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生物生长的环境有关(克隆动物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不同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等导致遗传物质改变,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解析】‎ ‎【分析】‎ I本题比较基础,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用的方法、实验步等,需要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Ⅱ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及结果分析,能结合所字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I (1)为提高提取效率,可先将三七进行粉碎、干燥,并用纤维素酶处理其细胞壁。‎ ‎(2)常采用萃取法提取三七总皂苷,说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的特点: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Ⅱ(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璧上分离下来,可用胰蛋白酶处理。‎ ‎(2)核移植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MⅡ期卵母细胞。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个体可促使其超数排卵,进而获得大量卵母细胞。‎ ‎(3)克隆技术并不能实现对体细胞供体动物100%的复制,原因是:生物体的性状除受细胞核控制外,还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生物生长的环境有关(克隆动物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不同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等位导致遗传物质改变,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点睛】萃取时应注意的问题(1)萃取前往往要将胡萝卜烘干、粉碎,并且原料颗粒越小越好,这样做的目的: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2)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